试论河套爬山调的音乐特色 摘要:爬山调被叫做山歌、山曲儿,河套爬山调是它的分支之一,属于蒙汉各族特有的一种声乐艺术形式随着社会不断进步,经济日益发展,河套爬山调受到强烈的冲击,主要是因为在新时代下,流行音乐、学院音乐不断盛行,已成为声乐市场的主流,深受社会大众的喜爱,尤其青年群体为此,需要通过多样化的途径,充分展现河套爬山调的音乐特色,独特的艺术价值,内在的魅力,使我国已有的本族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 关键词:河套爬山调 音乐特色 分析 爬山调属于民间歌曲,流传极为广泛,又被叫做小曲儿、爬山歌等歌曲中表达了广大农民的心声,是对社会生活、风俗民情的充分展现,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具有较高的美学价值,有着独特的风格爬山调和陕北的信天游、青海、甘肃的花儿被称之为我国西北地区的三大著名歌体而河套爬山调属于爬山调的分支,在巴彦淖尔市河套地区非常流行河套爬山中有汉民风格的曲目,也借鉴蒙古族传统音乐特征的曲目,还有二者融为一体的曲目歌曲素材来源于人们日常生活中的点滴,具有旺盛的生命力,有着独特的音乐特色 一、河套爬山调的基本特征 河套爬山调有着浓郁的地方口语特点,在开始的时候,主要以清唱为主,不会受到时间、地点的限制。
随着时代不断演变,河套爬山调借助更多新的农家乐器进行伴奏,比如,扬琴、快板儿、四胡随之,对唱已成为河套爬山调最典型的演唱形式,也包含一些其它的演唱形式,比如,独唱、齐唱就河套爬山调来说,其基本特征并不是体现在单一方面 (一)河套爬山调在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中产生、发展 从某种意义上说,河套爬山调的产生、发展乃至传承都和河套人民的生活、斗争、劳动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河套爬山调的内容非常丰富,比如,对封建礼教、包办婚姻的反抗,对共产党的歌颂,对家乡赞美每首爬山调度都充分展现了河套人民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表达了他们的心声 (二)河套爬山调由人民群众共同创作,以口头形式传承 就河套爬山调来说,其创作过程充分体现了个人创作、集体创作的巧妙结合有些作品是一些人在集体场合中的即兴创作在流传过程中,河套爬山调经过了一系列的演变,不断被演唱者修改、完善,是河套地区人民智慧的结晶同时,河套爬山调需要借助听觉、视觉,以具体的音乐响声为基点,去感受作品想要传递的情感,主要借助口耳来传颂,并不是寄托了文字记载这种口头传承的形式更加有利于即兴创作,表达自己当下的内心情感,活波生动,具有较好的艺术效果,还具有广泛的群众性特征。
(三)河套爬山调具有丰富的题材、内容 河套爬山调主要记载了河套人民的点滴,关于他们在这片土地上的苦难史、翻身史、致富史,有对婚姻自由的美好向往,也有对悲惨婚姻的怨恨;有对的翻身喜悦,也有为致富奔四化的热情就其题材来说,更是丰富多样,比如,山水风光、婚丧嫁娶,充分展现了个人情感,比如,悲欢离合、理想夙愿 (四)河套爬山调音乐形象生动、结构短小、手法洗练 一般来说,河套爬山调的结构大都比较短小,两句便是一首歌曲,也有四句式的歌曲河套爬山调的艺术形象非常单纯,又比较集中,而直接、纯朴是表现内容的核心方法可见,河套爬山调的手法非常简洁洗练,能够呈现给听众一种独特的音乐形象,使人融入到音乐情境中,产生共鸣,具有较强的感染力比如,“黄河家去十八道湾,湾湾都成了米粮川在歌曲中,充分展现了河套地区已有的优势产业,具有的特点,透过歌曲能够感受到河套地区人民对家乡的热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河套爬山调的艺术特色 在歌词内容方面,河套爬山调大都记载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思想,主要呈现了当地农民的思想情感、已有的精神风貌,来源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又高于生活,真实地展现了人们的内在情感世界,时政、爱情、生活是其核元素。
时政类有一部分是人们对现实生活态度、赞扬、批驳不同历史时期的真实写照生活类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对人们日常生活的反射而情感类大都反映了男女之间的爱情在歌词结构方面,一是迭字词的使用迭字词被称之为“重塔塔字”,简单来说,就是巴彦淖尔盟方言中,很多的动词、形容词等后面都会使用迭字,“羊羔羔”“小妹妹” 迭字的使用在一定程度上使河套爬山调更加幽默、诙谐、亲切,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以动词为例,“哭鼻鼻”“瞟眼眼”以名词为例,“相片片”“泪蛋蛋”在唱词中,迭字运用的非常广泛,开头、中间、结尾,没有任何限制,使唱词具有浓浓的乡土味道,唱起来很顺口,听起来也很亲切,很容易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但总的来说,需要借助唱来展现“山曲儿”这种口头文学语言艺术的魅力,具有鲜明的音乐节奏,浓浓的乡土气息但并不是所有的山曲儿都需要应用迭字,要视情况而定,否则便会破坏唱词本身的价值,显得过于牵强第二是方言土语词它只能局限于某个地区,相邻的地区在河套爬山调唱词中,包含了很多方言土语,具有一定的地方韵味,具有其地方性特点同时,在河套爬山调中,也会用到虚词,比如,“那”“呀”“来”在唱词中加入虚词,能够更好地展现山曲儿具有的独特魅力 三、河套爬山调的音乐艺术特色 (一)旋律 在河套爬山调中,级进旋律的使用非常普遍,尤其是连续性级进,很有可能和该地区的平原地貌相关。
在唱词中,旋律跳进的类型较多,比如,五度、六度,但最多的是四读、五度超过五度的跳进非常少,在调式运动中,四、五度音是主音的支柱型音,能够稳固旋律运动,使其具有一定的韵律感、节奏感 (二)调式特征、节拍特点 在调式特征方面,河套爬山调主要以商、羽调式为主,宫等属于辅助形式的调式在充分利用五声音阶的基础上,形成具有特色的七声音阶调式具体来说,以五声音阶为基点,适当加入清角(fa)、变宫(si),形成具有特色的七声音阶在此基础上,随着清角音的出现,有时候会出现微升现象,还伴随着基本的宫音系统,逐渐向五度宫音系统转变在节拍特点方面,河套爬山调主要以2/4、4/4节拍为主在唱词中,也会出现自由拍、混合拍一般来说,在婚姻喜事场合中,河套爬山调大都以2/4拍为主而在田里劳作、在家里做针线活的时候,以4/4拍为主 (三)旋律结构特征、伴奏特点 在旋律结构特点方面,河套爬山调主要以两句体为主,也有四句体、多句体就两句体来说,又被叫做上下句在我国传统音乐领域中,两句体是音乐体裁中使用最多的结构类型,是一种具有代表性的音乐思维模式,其旋律类型并不固定,具有多样化的特点,充分展现了我国民间歌曲“统一、变化”的特征。
在伴奏方面,河套爬山调在刚开始的时候,主要是在野外劳作的时候演唱,形式不固定,但主要以独唱为主,并没有伴奏随着时代不断演变,二胡、扬琴等逐渐成为伴奏的乐器,特别是四胡、扬琴、笛子,被河套地区的人民称之为“山曲儿”的三大件儿,还编成了对应的爬山调的歌儿 四、结语 总而言之,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河套爬山调作为爬山调的分支,扮演着关键性的角色,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它在充分展现河套地区特色,呈现该地区风土人情,人民内心情感的同时,也充分展现了民歌的独特艺术魅力,是对我国悠久历史文化的传承河套爬山调集诗歌、和曲调、唱词于一体,充分展现了当地人民的文化生活,具有浓浓的乡土气息同时,在新时代下,需要借助不同渠道,大力发展河套爬山调,让更多的人认识、了解它具有的艺术价值,更好地传承我国的民族文化 参考文献: [1]田建刚.河套爬山调唱腔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师范大学,2010年. [2]米娜.爬山调艺术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10年. [3]贾忠.河套地区创作歌曲艺术特征探微[J].音乐创作,2014,(10). [4]纪璐.河套爬山调音乐特色分析[J].内蒙古艺术,2012,(01). [5]周娜.“爬山调”浅析[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4年. 作者简介:[1]仲容:内蒙古河套学院,副教授。
第 6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