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

上传人:洛** 文档编号:194491806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物联网发展趋势与农业应用展望(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科学发展史上,个人计算机(PC)和国际互联网(Inrnt)无疑是20世纪最重要的科学发明和技术创新之一,其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和产生的影响,几乎很少有其他能与之媲美。前者产生于上个世纪的0年代,而后者的普及应用则仅仅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在近20年的时间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并以惊人的速度渗透到各个角落,进入1世纪,网络信息技术更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IPv”、“Cuomtin”、“MM”、“网格技术”、“WS”、“移动互联网”等新技术不断推出力,因此欧美等发达国家纷纷投入研究,“物联网”已经成为未来高科技领域国际竞争的热点。我国农业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时期,全面实

2、践这一新技术体系的转变,网络信息化技术将发挥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也为现代农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充分利用智能化信息管理技术发展现代化农业,同样成为当今各个发达国家农业发展的热点之一。以欧美为代表的世界发达国家,在农业信息网络建设、农业信息技术开发、农业信息资源利用等方面,全方位推进农业网络信息化的步伐,利用“5S”技(GS、R、GIS、ES、DSS)、环境监测系统、气象与病虫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对农作物生产进生产规模小、时空变异大、量化与规模化程度差、稳定性和可控程度低等行业性弱点。网络信息技术在农业领域的普及和应用,使“电脑上也能把地种”的愿望变为可能,使“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管理调控理念

3、梦想成真。209年8月,温家宝总理提出建立中国传感信息中心的战略设想,物联网再度成为热点,也为发展“农业物联网”或“物联网农业”提供了契机和动力,农业网络信息化建设似乎又迎来了新的春天。本文试图对网络信息技术和物联网的发展做简要回顾,并针对其在农业中的应用现状和未来进行分析和展望。1基于互联网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众所周知,互联网(nterne)可以说是上个世纪美苏二个超级大国冷战的产物。1969年美国国防部为了研制抗核打击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提出“RPANE(dvncd Reserh Prects Agency eork)”计划。1983年,ARA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研制成功了用于异构网络的TP/

4、IP协议,此后随着该协议的不断流行普及,从而诞生了真正的Inrnet。国际互联网真正在民间普及应用,大体上开始于上个世纪0年代初。互联网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可以大略地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69年是研究试验阶段。在此期间中国一些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开始研究Intere联网技术,并开展了科研课题和科技合作工作。第二阶段为19919年,是起步阶段。在中国陆续启动了中国公用计算机互联网(CNAET)、中国科技网(STNT)、中国教育和科研计算机网(CERNET)、中国金桥信息网(NAGBN)等多个互联网络,互联网开始步入公众生活,并在中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第三阶段从997年至今,是快速增长阶段,网络应用

5、无处不在,渗透到社会的每个角落。现有互联网技术在大规模发展和普及应用的同时也遇到了难以逾越的瓶颈。IPv4是互联网协议(In-tenet Procol ersio 4)的第四版,是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IPv地址空间几乎耗尽的迫近,急需解决基于IPv6版本的互联网协议,也就是所谓的下一代互联网的协议。98年,中国教育科研网(CRNT)在我国第一次搭建了IPV6试验床,在全国第一次实现了与国际下一代高速网的互联,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有人按保守方法估算,IPV6实际可为整个地球每平方米面积上分配0多个地址,更有人形象比喻可以为地球的每个沙粒分配一个I地址。目前互联网正处在从Iv4向IP

6、v过渡的时期,同时在中国移动通信网络正在实现从2.5G(GR/CDMA)向3G(第三代移动通信技术)转变。另外,在我国尽管3G尚未全面铺开,但已开始实验示范,展示相关业务,足见移动技术发展的高速度。在日本和欧美等发达国家,3业务发展迅猛,特别是日本已是最成熟的国家之一。移动通信与Ineret的融合,极大地延伸了网络的发展应用空间,移动互联网的概念已悄然兴起,“网络即一切(Noris Ev-eryt)”的理想正在变成现实。以互联网为主要核心技术,带动了网络信息化技术呈现出势不可挡的发展势头。12年,美国参加竞选总统的候选人克林顿提出将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作为振兴美国经济的一项重要措施,并成为后来

7、美国政府的建设计划。日本、加拿大和欧洲等工业发达国家也都决定要加速建设“信息高速公路”。“信息高速公路”是指通过建立可以交流各种信息的大容量、高速率的通信网络,让各种各样的信息迅速实现交换和共享,不仅为科技和经济发展经济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将提高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998年美国副总统戈尔提出了“数字地球”的概念,这是一个与3、网络、虚拟现实等密切相关的概念。其核心思想是用数字化的手段来处理整个地球的自然和社会活动诸方面的问题,最大限度地优化和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并能通过多种方式技术快速交换与获取信息。从技术层面上看,要实现数字化地球的构想,其主要支撑基础包括信息高速公路(宽带高速网)的建

8、设、高分辨率空间影像和其它相关空间技术的研发、海量数据处理与科学计算、可视化和虚拟现实技术等。在数字地球的基础上,很容易联想到“数字农业”的概念,可以说是数字地球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讲,数字农业(Digita Agricltue)是指使用S(或5S)技术、计算机和自动化、通信和网络等数字化技术,实现对农业生产、决策管理、经营流通等领域进行数字化设计、可视化表达和智能化控制等,使农业按照其科学规律实现可持续发展。目前精准农业和设施农业智能化控制技术发展迅猛,是数字农业发展进程中的典型代表,在提升农业现代化装备水平,推进农业现代化管理进程上发挥了日趋显要的作用。28年美国IM公司正式提出“智慧地

9、球”(SartPlant)的概念,此后不久则成为美国国家战略的一部分。“智慧地球”的核心理念是要把传感器嵌入到各个领域的仪器装备中,形成所谓“物联网”实现全面感知。并通过超级计算机和云计算将“物联网”整合起来,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209年,温家宝总理提出“感知中国”,真正拉开了全面建设中国物联网的序目。2 从M2到物联网物联网概念在999年由美国麻省理工大学首次提出。国际电信联盟ITU2005年度报告中提出:信息与通信技术的目标已经从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连接任何人,发展到连接任何物体的阶段,而万物的连接就形成了物联网。从M2M到“物联网”的本质来看,二者有着非常密切的关联,有时甚至可以

10、作为同义语,但严格讲二者的确又不尽一致。从技术层面上看,“物联网”与互联网有着天然的紧密联系,二者都是基于某种开放的网络间通信协议,实现了同构或异构网络的互联与信息交换。如果说互联网更多是指利用通信线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上的多个独立的计算机系统连接起来,构成网络资源共享的系统,那么物联网则是要把所有具备信息传感功能的设备或物体互联,从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的传感器智能网,最终可达到“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的综合功能。目前普遍认为,“物联网”将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将成为刺激经济增长的发动机或加速器。因此国际上发达国家,无不争前恐后加大研发力度,抢占技术制高点,争夺国际市场

11、份额。众所周知,目前互联网仍然更多注重计算机之间或人与人之间的通信,忽略了大量应用于各种领域的装备与机器(Machine)之间的互联,以及人与这些仪器装备之间的通信。于是在上个世纪0年代末,为了解决机器之间的通信问题,M2M的概念和技术应运而生。狭义的M2M(Macne to cine)是指所有增强机器设备通信和网络能力的技术的总称,其实质是将数据从一台终端设备传送到另一台终端,也就是建立机器与机器的通信或对话。广义的M2M也包含人对机器(Ma tMachine)或机器对人(Mahine oMn)或人与人(n to n)、移动网络与机器之间的连接和通信等等,因为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很多也是通过机器

12、实现的,例如通过手机、电话、电脑、传真机等机器设备之间的通信来实现人与人之间的沟通。运用MM技术,大量的设备和机器将融入到现有的网络中来,它将通过各种领域的应用创造出更加丰富多彩的成果,2M技术正在不断深入人心。基于这一理念,将使所有机器设备都具备互联和通信能力,“网络即一切”的核心思想将得到实现。可以预见M2M将做为实现物联网的重要技术支撑,获得越来越广泛的发展和普及应用。要构成一个巨大感知网络物联网,如何实现感知是致关重要的。无线传感器网络(Wirless SensoNewo,N)也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门崭新的技术,它综合了传感器技术、嵌入式计算技术、分布式信息处理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等多学

13、科交叉的研究成果,在传感器网络内通过无线通信的方式形成一个多跳的自组织的系统,其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和处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它能够灵活地实时监测网络分布区域内的各种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处理,获得详尽而准确的信息传送给用户。无线传感器网络作为终端感知网络,与移动通信网络相结合,将形成物与物(mace o mahine)、人与人(ma tman)、物与人(macie man)的互联网络,也即2M(已如前所述)。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是目前、也是可预见的将来应用范围最广、用户最为广泛、业务成熟度最高的面向大众的网络,随着3G网络的逐渐成熟,一些受制于带宽限制而无法开展的应用问题如无线远程视频实

14、时监控等,也都将会迎刃而解。3物联网的体系构架和应用现阶段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尚未建立起一套标准的、开放的、可扩展的物联网体系架构。当前普遍认为把物联网划分为一个由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组成的三层体系,如图1所示。图1物联网体系架构图感知层及MM终端,主要包括RFID标签和读写器、摄像头、传感器网络和传感器网关等,在这一层次要解决的重点问题是感知、识别物体,采集信息。网络层首先包括各种通信网络与互联网形成的融合网络,是目前比较成熟的部分,除此之外还包括物联网管理中心、信息中心、专家系统等对海量信息进行智能处理的部分。网络层是物联网成为普遍服务的基础设施,有待突破的方向是向下与感知层的结合,向上与应

15、用层的结合。应用层是将物联网技术与行业专业领域技术相结合,比如精准农业、环境监测、工业控制、远程诊断、楼宇监控、智能家居、车辆调度、城市管理等。物联网通过应用层最终实现信息技术与行业专业技术的深度融合,因此发展针对行业应用的物联网最切实际需求。物联网的应用几乎可以包罗万象,目前能够预见到的领域包括工业、农业、水利、环保、气象、城市、交通、金融、市场、安全、物流等等。农业作为分布最为广阔的领域,物联网的应用大有可为。4基于M的农业远程监控系统应用简介物联网技术在工业控制和电子商务等领域已经有较快的发展,而在农业领域因其行业特点和其它条件所限正处于起步阶段,但已有一些探索和应用的成功案例。这些应用包括农业环境监测、温室控制、节水灌溉、气象监测、产品安全与溯源、设备智能诊断管理等方方面面。以实现农业环境远程监控与诊断管理为主要目标,中国农业科学院孙忠富等人在国内较早地开展了基于技术和物联网理念的研究开发,目前初步形成可应用于各类农业环境监测和诊断的网络化技术和产品,已经在设施农业、农田作物、野外台站、工厂化养殖等领域示范应用。如果不断扩大应用范围,进一步完善相关技术,即可形成农业环境监控物联网。应用该研究成果可针对大规模农业园区、设施农业和野外农田,离散部署无线传感器节点,组建无线传感器网络,对作物生长环境、农业气象要素,如空气温湿度、土壤温湿度、光照强度等进行动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