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

上传人:Wo****D 文档编号:194481889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纵观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从体裁来看,虽然以记叙文和诗歌为主,但是还有一种不可忽视的体裁,即说明文,如莫高窟埃及的金字塔神奇的克隆海洋21世纪的希望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等多篇课文。可见,说明文的教学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中也应该占有重要的位置。一、直面问题:小学说明文教学之“困境”深入到一线教师的课堂,却发现由于许多老师的文体意识淡化,导致小学说明文文本解读的偏位、教学目标的错位、内容理解的越位等现象。1.文本解读的偏位以解读火星地球的“孪生兄弟”一课为例,一些教师把重点放在了对埃及金字塔特点的介绍,热衷于通过多媒体展示各类火星图片,播放彗星碰撞地球、火星的

2、视频,演示火星上水的来的动画等,来帮助学生揭开火星的神秘面纱。这样的解读显然过于狭隘。说明文文本的教学,应将重点放在说明文文本阅读与鉴赏能力、写作能力的培养上。2.教学目标的错位课堂该教些什幺,这是课堂有效的起点,但是在这个起点上,恰恰有些老师表现得无从谈起。总体来说,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目标常常是从重点字词分析p 到挖掘课文思想内容,而轻视了文本特征的指导,以及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发。笔者曾经听过一堂课,教师在教桥之美的时候,将文本当成散文来教,要学生谈谈桥如何美丽,而关于说明文的文本特征却毫无涉及。目标定位的错位或是不明晰,甚至目标的错误,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屡见不鲜。3.课程意识的缺位“教课文”

3、成了当下语文课堂教学中的一种常态。台湾小语会会长赵镜中先生曾说过这样一段话:我和大陆的一位老师共同执教太阳一课。我是用太阳一文来教说明文的阅读方法,目标指向阅读的方法、策略,而大陆老师通过太阳这篇课文教学生认识太阳的特点、太阳与人类的关系。从他的这段话中,显然能看出大陆老师仍然是在教课文。课文在前台,课程在后台。同样的课程内容,可以通过不同的课文来实现。“差之毫厘,谬之千里。”分不清“课程”与“课文”,我们就可能“南辕北辙”。4.内容理解的越位由于许多教师执教说明文时,总是把知识的传授作为说明文的教学目标,所以便会无度地拓展该领域的知识:讲埃及的金字塔,教师搜集大量埃及金字塔相关的知识给学生阅

4、读;讲鲸,教室成了鲸标本展览室结果是把语文课上成常识课。在这样的课堂上,只关注科学知识,而忽略了语言习得。知识似乎成了说明文教学最核心的东西,而承载知识的语言与表达方式则似乎成了附庸之物。二、深入探究:语用学破解小学说明文教学困境的理论依据语文课程标准(2021年版)非常鲜明地突出了“语言文字运用”,强调语文课程的首要而核心的目标是“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这十分明确地提示我们,语文课程的理解与实施有一个重要的理论背景:语用学。由此,笔者认为,语用学可以打开小学说明文教学的另一扇窗。(一)语用学的内涵诠释所谓语用学,是研究语言运用及其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包括语言环境、言语行为、语用

5、规则等诸多方面。它的主要特征表现在语用学研究语言文字符号的意义及其在不同语言环境里的用法,乃至不同的表达效果,侧重在语言的实用,讲究语言的组织和驾驭,特别关注语言在特殊环境里的特殊表意效果,讲究语言规律的内在探索。(二)语用学小学说明文教学“突围之路”的理性分析p 1.语境原则,说明文教学“突围”的基础说明文教学时为什幺要凸显文体特征呢?因为说明文在表达的目的、方式和话题等方面,较其他体裁的文本相比,有着鲜明的独特性。而在语用学中,语境通常被学者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和社会文化语境。其中“情景语境”指向言语行为发生时的诸多客观因素,包括说话的对象、目的、方式、话题等。很明显,这就为“说明文教

6、学时要凸显文体特征”提供了充分的理论依据。2.语用规则,说明文教学“突围”的依据小学说明文文本的最大特点就是描摹的事物或事理“内容具体、真实”“清楚明白”“表达有条理”等,然而这些都体现了语用学的什幺理论呢?简单地说,这涉及语用学“会话含意”理论中的“合作原则”。合作原则又涉及四个范畴:一是量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该是交际所需的,且不多也不少;二是质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应是真实的;三是关系准则,即所提供的信息要关联或相关;四是方式准则,即提供信息时要清楚明白。我们发现,以上四条准则与说明文这种文体有极高的契合度。3.语用目的,说明文教学“突围”的催化语用,即语言运用,是指交际双方在一定的场合,

7、为达到一定的目的,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话语表达和话语理解的活动。说明文在表达上具有的一些特点,如结构的完整、语言的精练、用词的准确、逻辑的严密等,是形成良好语用面貌的必备要素,对当下学生语言发展的不足有很好的纠正作用。如果我们能从“为什幺这样写”的角度切入教学,就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实现对文本的阅读理解。三、实践操作:语用学视野下的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策略在语用学理论的指导下,笔者认为应从说明文的特点入手,从说明文文本的语用解读切入,精选有价值的教学内容;以促进学生的语言发展为目标,确立精准的学段教学目标;再通过创设各种“语用”情景,让他们感性地“悟得”与“习得”,为说明文教学寻找“突围之路”。(一)指

8、向语用的文本解读说明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难点,选择适当的说明文教学内容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关键。在语用学理论支撑下,文本解读应注重对具体语境的分析p ,注重语境对文本结构、选材及语言运用上的影响,并为这些语言要素进一步转化为教学资奠定基础。(转载自:.BdfQy.Com 千 叶帆 文摘:语用学视野下小学说明文教学的“突围之路”)1.解读精彩的布局结构文本结构是文本思路的外在表现形式,文本结构的安排是由思路决定的,而思路又隐含在文本的结构之中,通过结构来体现。所以,准确解析文本的结构,是把握文本脉络的重要手段,更是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有些文本,只有理顺了结构、理清了思路,才能更好地理解文本所要表达的内容。如神奇的克隆一文,作者把“克隆”这一科技问题表述得条理清晰什幺是克隆?哪些可以克隆?克隆有什幺益处?还有更有趣的。如秦兵马俑课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叙述,层次分明,条理清楚。“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一句,将全文贯穿成一个经纬分明的整体。“规模宏大”“类型众多”“个性鲜明”便是作者要向读者介绍的秦兵马俑的主要特征。从语用的角度看,缺乏整体观照,就无所谓语境的产生,也就没有了语用存在的前提。因此,解读文本的整体结构是使说明文教学“突围”的重要做法。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