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

上传人:若*** 文档编号:194473076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PPTX 页数:107 大小:4.7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07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07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07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07页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0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监局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培训实用PPT辅导课件(10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防火防爆安全技术,3,2,1,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事故应急救援管理,/01,防火防爆安全技术,第一节 燃烧与火灾,一、燃烧和火灾的定义 1.燃烧的定义:物质与氧化剂之间的放热反应,通常同时释放火焰或可见光。 2.火灾的定义:在时间或空间上失去控制的燃烧所造成的灾害。 3.燃烧和火灾发生的条件:氧化剂、可燃物和点火源。 4.不同可燃物的燃烧:火灾中气态可燃物通常为扩散燃烧,即可燃物和氧气边混合边燃烧;液态可燃物(包括受热后先液化后燃烧的固体可燃物)通常先是蒸发为可燃蒸汽,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固态可燃物先是通过热解等过程产生可燃气体,与氧化剂再发生燃烧。,二、

2、火灾的分类,火灾分类(GB4968-1985)按物质燃烧特性分4类: A类火灾:固态物质火灾(木材、棉、毛、纸张等) B类火灾:液体火灾或可溶化固态火灾(汽油、柴油、 乙醇、沥青、石蜡等) C类火灾:气体火灾(煤气、天然气、甲烷、乙烷、氢 气等) D类火灾:金属火灾(钾、钠、镁、钛、锂、铝镁合金 等),三、闪燃、阴燃、爆燃、自燃,闪燃:可染物表面或可燃液体上方在很短时间内重复出现火焰一闪即灭的现象。 阴燃:没有火焰和可见光的燃烧。 爆燃:伴随爆炸的燃烧波,以亚音速传播。 自燃:可燃物在空气中没有外来火源的作用,靠自热或外热而发生燃烧的现象。根据热源不同,分自热自燃和受热自燃。,四、闪点、燃点、

3、自燃点,闪点:在规定条件下,材料或制品加热到释放出的气体瞬间着火并出现火焰的最低温度。闪点是衡量物质火灾危险性的重要参数。 燃点:在规定条件下,可燃物质产生自燃的最低温度是该物质的自燃点。燃点对可燃固体和闪点较高的液态具有重要意义,在控制燃烧时,需将可燃物的温度降至其燃点以下。 自燃点:在规定条件下,不用任何辅助引燃能源而达到引燃的最低温度。,五、火灾防治途径和阻燃方法,1.火灾防治途径 一般分为评价、阻燃、火灾探测、灭火等。在工程可行性研究及设计阶段就可以考虑火灾可能的危险,进行安全预评价;对已有工程进行现状评价,确定人员和财产的火灾安全性能;对于工程材料和建筑结构可以进行阻燃处理;一旦火灾

4、发生,要及时、准确地发现,并防止误报警;发现火灾之后要合理配置资源,迅速扑灭火灾;一旦火势进一步扩大,须立即启动火灾事故应急救援预案。 2.阻燃 阻燃技术主要通过阻燃剂使聚合物不易着火,如果着火也使其燃烧速度变慢。分为添加型和反应型两种。,六、典型火灾的发展规律,建筑火灾的发展分为初起期、发展期、最盛期、减弱期、和熄灭期。,七、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1.火灾探测 火灾探测报警系统本身并不能影响火灾的自然发展进程,主要作用是及时将火灾迹象通知有关人员,以便准备疏散或组织灭火,通过联动系统启动其他消防设施。 2.火灾探测原理 火灾探测原理可分为接触式和非接触式两种。,八、灭火原理、灭火方法,1.灭火

5、的基本原理 灭火就是破坏燃烧条件、使燃烧反应终止的过程。灭火原理可以归纳为4种,即冷却、窒息、隔离和化学抑制。前三种是物理过程,化学抑制是化学过程。所有灭火方式都是上述4种中的一种或多种的结合。,2.灭火的基本措施 所有的防火措施都是为了防止燃烧的3个条件同时存在,所能采取的基本措施是(1)控制可燃物;(2)隔绝助燃物;(3)消除点火源;(4)阻止火势蔓延。 3.灭火剂 (1)气体灭火剂。早期气体灭火剂采用CO2,后来逐渐用卤代烷代替CO2。由于卤代烷破坏臭氧层,现今推广七氟丙烷灭火剂和混合气体IG-541(氮气、氩气、 CO2 组合)灭火。 (2)泡沫灭火剂。高倍数泡沫灭火剂系统替代低倍数泡

6、沫灭火系统是当今的发展趋势。,七、火灾探测原理与方法,第二节 点火源及其控制,一、点火源的概念及其分类 点火源指能够使可燃物与助燃物发生燃烧反应的能量来源。这种能量可以是热能、光能、电能、化学能和机械能,可分为火焰、火星、高热物体、点火花、静电火花、撞击、摩擦、化学反应热、光线聚集等。 二、控制火源引起火灾的方法 1.化学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 2.电气火源引起火灾成因 3.机械点火源引起火灾成因,第三节 生产场所的防火安全,一、生产场所危险性分类 生产的火灾危险性根据生产中使用或产生的物质性质及其数量等因素,分为甲、乙、丙、丁、戊类,同一座厂房或厂房的任一防火分区内有不同火灾危险性生产时,该厂房

7、或防火分区内的生产火灾危险性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 1.甲类闪点小于28的液体; 爆炸下限小于10%的气体;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 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 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大于等于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2.乙类闪点大于等于28,但小于60的液体; 爆炸下限大于等于10% 的气体;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 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助燃气体;能与

8、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 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雾滴 3.丙类闪点大于等于60的液体;可燃固体 4.丁类对不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温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强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产; 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 各种生产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 5.戊类常温下使用或加工不燃烧物质的生产,第三节 生产场所的防火安全,二、厂房的防火间距,厂房之间及其与乙、丙、丁、戊类仓库、民用建筑等之间的防火间应满足下表(m),三、仓库的防火间距,1.甲类仓库之间及其与其它建筑、明火或散发火花地点、铁路、道路等的防火间距应满足下表 (m),注:甲类仓

9、库之间的防火间距,当第3、4项物品储量小于等于2t,第1、2、5、6项物品储量小于等于5t时,不应小于12.0m,甲类仓库与高层仓库之间的防火间距不应小于13m。,乙、丙、丁、戊类仓库之间及其与民用建筑之间的防火间距(m),三、仓库的防火间距,四、厂房的安全疏散,厂房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厂房的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内的每个楼层,其安全出口的数量应经计算确定,且不应少于2 个;当符合下列条件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1.甲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5

10、 人; 2.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10 人; 3.丙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25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20 人; 4.丁、戊类厂房,每层建筑面积小于等于400m2,且同一时间的生产人数不超过30 人; 5.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其建筑面积小于等于50m2,经常停留人数不超过15 人。 地下、半地下厂房或厂房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厂房内的疏散楼梯的最小

11、净宽度不宜小于1.1m ,疏散走道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1.4m ,门的最小净宽度不宜小于0.9m 。,五、仓库的安全疏散,仓库的安全出口应分散布置。每个防火分区、一个防火分区的每个楼层,其相邻2 个安全出口最近边缘之间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5.0m 。 每座仓库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当一座仓库的占地面积小于等于300m2 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仓库内每个防火分区通向疏散走道、楼梯或室外的出口不宜少于2 个,当防火分区的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00 m2 时,可设置1 个。通向疏散走道或楼梯的门应为乙级防火门。 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的安全出口不应少于2 个;当建筑面积小于等于1

12、00m2 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地下、半地下仓库或仓库的地下室、半地下室当有多个防火分区相邻布置,并采用防火墙分隔时,每个防火分区可利用防火墙上通向相邻防火分区的甲级防火门作为第二安全出口,但每个防火分区必须至少有1 个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 粮食筒仓、冷库、金库的安全疏散设计应分别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冷库设计规范GB50072 和粮食钢板筒仓设计规范GB50322 等的有关规定。 粮食筒仓上层面积小于1000m2,且该层作业人数不超过2 人时,可设置1 个安全出口。 仓库、筒仓的室外金属梯,当符合一定规范时可作为疏散楼梯,但筒仓室外楼梯平台的耐火极限不应低于0.25h 。 高层仓库应设置封闭

13、楼梯间。 除一、二级耐火等级的多层戊类仓库外,其它仓库中供垂直运输物品的提升设施宜设置在仓库外,当必须设置在仓库内时,应设置在井壁的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 的井筒内。室内外提升设施通向仓库入口上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或防火卷帘。 建筑高度大于32.0m 且设置电梯的高层仓库,每个防火分区内宜设置一台消防电梯。,六、厂区、库区的消防车道,占地面积大于3000m2 的甲、乙、丙类厂房或占地面积大于1500m2 的乙、丙类仓库,应设置环形消防车道,确有困难时,应沿建筑物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 可燃材料露天堆场区,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和可燃气体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设

14、置应符合下列规定: 1 储量大于下表 规定的堆场、储罐区,宜设置环形消防车道。 2 占地面积大于30000m2的可燃材料堆场,应设置与环形消防车道相连的中间消防车道,消防车道的间距不宜大于150.0m。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甲、乙、丙类液体储罐区,可燃气体储罐区,区内的环形消防车道之间宜设置连通的消防车道。 3 消防车道与材料堆场堆垛的最小距离不应小于5.0m 。 4 中间消防车道与环形消防车道交接处应满足消防车转弯半径的要求。 环形消防车道至少应有两处与其它车道连通。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置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的面积不应小于12.0m12.0m ;供大型消防车使用时,不宜小于18.0m18.0m

15、。消防车道路面、扑救作业场地及其下面的管道和暗沟等应能承受大型消防车的压力。消防车道可利用交通道路,但应满足消防车通行与停靠的要求。,堆场、储罐区的储量,第四节 灭火器的配置,一、灭火器适用范围 A类火灾:水、泡沫、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B类火灾:干粉、泡沫、卤代烷、CO2型灭火器;(扑救极性溶剂B类 火灾不得选用化学泡沫灭火器) C类火灾:卤代烷、 CO2、干粉型灭火器; D类火灾:由设计部门和当地公安消防监督部门协商解决。 扑救A、B、C类和带电火灾选用磷酸铵盐干粉、卤代烷型灭火器。 二、灭火器的使用与维护 灭火器应设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且不影响安全疏散。灭火器应设置稳固,

16、其铭牌必须朝外。手提式灭火器宜设置在挂钩、托架上或灭火器箱内,其顶部离地面高度应小于1.50m,底部离地面高度不宜小于0.15m。灭火器不应设置在潮湿或强腐蚀性的地点。设置在室外的灭火器,应有保护措施。,第五节 初起火灾的扑救与人员疏散,一、初起火灾扑救的方法和原则 发生火灾后,要及时使用就近的灭火器材、设备进行扑救。有手动灭火系统的应立即启动。 1.断绝可燃物 2.冷却 3.窒息 4.扑打 5.断电 6.阻止火势蔓延 7.防爆,二、火场人员疏散及逃生路线 1.尽量利用建筑物内的设施逃生 (1)利用消防电梯进行疏散逃生,但着火时普通电梯千万不要乘坐。 (2)利用室内的防烟楼梯、普通楼梯、封闭楼梯进行逃生。 (3)利用建筑物的阳台、通廊、避难层、室内设置的救生袋、安全绳等逃生。 (4)利用观光电梯逃生。 (5)利用墙边落水管逃生。 (6)利用房间床单等物连接起来进行逃生。 2.不同部位、不同条件下人员的逃生方法 (1)当某一楼层某一部位起火,且火势开始发展时,应注意收听广播通知,广播会告诉着火的楼层,以及安全疏散的路线、方法等。不要一听有火警就惊慌失措,盲目行动。 (2)当房间内起火,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