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种业创新论文:当前种业创新的构思探索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8.47KB
约3页
文档ID:194465061
种业创新论文:当前种业创新的构思探索_第1页
1/3

种业创新论文:当前种业创新的构思探索 作者:曹改萍 单位:山西省农业种子总站 山西种业科技创新的有利条件 山西是农业小省,特色农产品大省山多川少,生态类型复杂,种子生产自然条件优越,特有的农业自然资源和丰富的种质资源,给种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先决条件山西种质资源丰富种质资源是作物遗传资源或作物基因资源,是指能从亲代传递给子代基因的载体,是培育作物新品种的原始材料我省农作物种植业历史非常悠久,在长期的种植实践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作物品种目前,仅省品种资源所贮存的种质资源就达3.8万份,涉及35种作物,其中仅小杂粮作物种质资源就有近2万份特别是一些品质优异、色彩斑斓的特用型种质资源成为全国罕见的稀有珍贵的种质,如食用豆类的雀蛋豆、大白云豆、小白云豆等山西种业科技创新有优势早在20世纪60年代,我省就是全国玉米双交种推广最早、普及率最高的省份之一九五”、“十五”期间,我省是国家重要的玉米、瓜菜种子生产基地之一抗旱育种、谷子育种、旱地小麦育种、种子包衣技术、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技术曾在全国占有一席之地,现在仍是国家玉米、谷子、蓖麻、马铃薯原原种繁殖基地,国家谷子育种分中心十五”期间,我省农作物新品种年推广面积达到6700万亩,其中省内推广4000多万亩。

晋麦47号和种子包衣技术推广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特别是20世纪90年代,种子产业快速发展,全省种子企业年产销各类种子6亿公斤,产值30多亿元除满足本省用种外,玉米杂交种和部分瓜菜种子还外销其他省份 山西种业科技创新存在的问题 随着种业市场化进程加快和竞争日趋激烈,我省种子科技研发、自主创新能力弱,种业生产规模较小,科技含量偏低、自主创新不足、加工技术落后、政策扶持不够,成为产业发展的短板,种业发展陷入低谷企业育种发展滞后作为种业发展主体,企业育种起步晚,发展不足商业化的农作物种业科研体制机制尚未健全,科研与生产脱节严重截止2009年底,全省注册资金3000万元的只有强盛、屯玉、金鼎、天元四家,注册资金在500万元以上的种子企业53家(其中许多企业年种子经销量还不到50万公斤),100万元规模的种子企业129家,育、繁、推一体化种子企业只有5家,其他均为种子经销企业育种研发主要集中在科研院所,市场上近90%的品种是依靠科研单位研发,种子企业“只购买不研发”,大多数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企业自身研发投入比重平均不足3%品种选育同质化比较严重科研机构和种子企业都把追求短期效益、快出品种作为出发点,搞拉郎配,导致许多品种出现重复甚至是低水平的重复,真正适应生产需求的优良品种极少,而且有重品种选育轻配套技术研究、重品种数量轻品种质量、重成果鉴定轻成果转化的现象。

国际大牌种子公司后备品种就有上百个,一旦某一品种失去竞争力,马上就可以推出替代品种种业科技基础研究和常规作物品种育种薄弱受利益驱动和经费制约,我省种业科技基础研究发展滞后,常规作物品种育种往往不被重视种质资源改良、育种方法、技术创新等基础性、公益性研究薄弱种质资源创新不足,我省种质资源利用率仅为30%左右小杂粮等常规作物育种不被重视,多数品种超期服役,甚至一些品种出现严重退化而无人问津第 3 页 共 3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