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论文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69KB
约13页
文档ID:194453378
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论文_第1页
1/13

社会交往与人的发展论文 [内容提要]人的发展与社会交往有密切的关系,交往的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而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也对人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为了人类的共同发展,消除群体发展的不平衡性以及个人发展的畸形状况,人们必须采取措施,提高社会交往的水平 [关键词]经济全球化社会交往人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会存在物,是有意识的“类存在物”马克思在批判资产阶级人性论的过程中提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除了生命本质外,还有社会本质人的发展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具体而言,包括人的各种潜能获得不断展现,人的本质力量得到不断完善,人的劳动能力得到不断发挥,人的社会关系不断趋向和谐完美,人的个性不断彰显等人的发展与社会发展具有辩证统一性,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因为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而呈现不同的阶段当前,人类已步入经济全球化时代,新的时代使社会生产、社会交往等都具有不同特点,也对人的生存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 一 人的发展离不开一定的社会关系,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生存和发展着,“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而一切社会关系不外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的关系,是人在交往中所形成的所有关系的概括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对“交往”(Verkehr)有较全面的概括就一般意义而言,交往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主体的人或人群共同体之间互相沟通、相互作用、彼此了解的最基本的方式和过程,是人们之间实现了的社会互动 马克思把交往与生产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揭示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和社会交往的关系时,马克思指出:“个人怎样表现自己的生活,他们自己就是怎样因此,他们是什么样的,这同他们的生产是一致的——既和他们生产什么一致,又和他们怎样生产一致因而,个人是什么样的,这取决于他们进行生产的物质条件这种生产第一次是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开始的而生产本身又是以个人彼此之间的交往为前提的这种交往的形式又是由生产决定的因此,一个人若能积极参与社会生活多种领域和世界范围的交往,就会同无数其他个人甚至同整个世界进行普遍的交往,使个人摆脱地域的和民族的狭隘性,在社会交往中形成丰富而全面的社会关系,实现自身的发展 交往的方式和水平体现了人的发展的程度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交往手段和方式的变革必然推动人的发展进程。

人们的交往形式同人们的生产、生活状态和他们的存在与发展状况相适应当社会历史条件发生改变,原有的交往形式必然或迟或早地得以改变,从而形成了有一定特征的交往形式的序列,“起初是自主活动的条件,后来却变成了它的桎梏,它们在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构成一个有联系的交往形式的序列,交往形式的联系就在于:已成为桎梏的旧交往形式被适应于比较发达的生产力,因而也适应于进步的个人自主活动方式的新交往形式所代替;新的交往形式又会成为桎梏,然后又为别的交往形式所代替由于这些条件在历史发展的每一阶段都是与同一时期的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的,所以它们的历史同时也是发展着的、由每一个新的一代承受下来的生产力的历史,从而也是个人本身力量发展的历史马克思认为,由于生产和交往形式的矛盾运动,决定了人的发展的过程性、上升性人类的交往发展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以人的依赖关系为基础的交往虽然个人之间的关系表现为较明显的人的关系,但他们只是作为某种[社会]规定性的个人而互相交往,如封建主和臣仆、地主和农奴等等,或作为种姓成员等等,或属于某个等级等等这种交往“表现为人的限制即个人受他人限制的规定性”第二个阶段是以物的依赖性为基础的交往。

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社会交往充满了物化、异化情形,人们之间的社会关系以商品货币关系表现出来市场经济又使社会交往日益普遍,伴随着普遍的物质交换,人们的需求和社会关系得以丰富,为实现人类真正的普遍交往创造了条件然而,商品经济时代又是产生“孤立个人的观点的时代”第三个阶段是真正的自觉的普遍的自由的交往,是人类理想的交往形式马克思认为,生产力的发展、交往的普遍性“是个人全面发展的可能性”,是人的个性解放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总之,社会交往有一个历史演进过程,也反映了人的发展有一个历史过程 二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将历史划分为民族的、地方性的历史和世界性的历史,而且认为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根本原因是生产力的发展及由此所导致的普遍交往的发展,“各个相互影响的活动范围在这个发展进程中越是扩大,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而“只有随着生产力的这种普遍发展,人们的普遍交往才能建立起来;最后,地域性的个人为世界历史性的、经验上普遍的个人所代替”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明确提出经济全球化的概念,但他们总是站在全球的高度来思考社会生产、社会交往和人的发展。

社会交往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决定了社会交往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水平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随着市场经济的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全球化,社会交往包括交往主体、交往内容、交往手段等方面较之以前都有很大不同 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交往主体多元化有社会主体、民族国家主体、集团主体、个人主体;有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有政府组织与非政府组织交往除了个人之间、组织之间、民族之间、国家之间的交往,还有个人与组织、个人与国家、个人与民族、组织与组织、民族与国家、国际组织与民族或国家、国际组织之间的交往,等等总之,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交往主体更加复杂化同时,经济全球化使社会交往的内容涉及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经济全球化由经济交往拓展至政治交往、文化交往,还有思想观念、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的交流与碰撞 而且,人类将计算机网络技术运用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等各个方面,使人类的交往手段发生了根本性变革,进而使得人们的交往范围、交往方式、交往水平都发生了重大变革,为全球性社会交往提供了实质性的基础,从而把人类的交往实践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时代 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人们的交往范围扩大了长期以来,时空一直是限制人们交往的主要障碍。

信息社会消除了具体的时空等天然的物质屏障,将不同时段、不同行业、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们带到电子空间里进行交往,人类交往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广阔空间尼葛洛庞帝说:“在广大浩瀚的宇宙中,数字化生存能使每个人变得更容易接近,让弱小孤寂者也能发出他们的心声而且,人们的交往方式进步了以前,人们受时空限制只能进行直接交往,而且只能是近地空间的即时交往信息化时代,人们可以凭借高科技特别是网络技术,克服种种限制,一个人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而“随心所欲”地进行交往,真正实现了全方位的交往 总之,经济全球化打破了天然的时间地域的限制,客观上造成了罗兰罗伯逊所说的“世界的压缩”、安东尼吉登斯所说的“时空压缩”、马歇尔麦克卢汉所说的“地球村”、保罗维里利欧所说的“地理终结”等结果由此,不同群体间的相互依赖和交往的深度和广度不断增强,人们即时地进行着政治、经济、文化和日常生活的全方位的交往,人也就从封闭走向了开放 然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社会交往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交往中具有不平等性目前,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仍然控制着强大的资本和交往的主动权,凭借着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发达的高科技,一直占据世界经济的中心位置,而广大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的交往中往往处于边缘和次边缘的地位,无法摆脱贫困处境。

而且,经济全球化也加剧了世界政治单极化与政治多极化的冲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想借助于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实现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政治野心同时,经济全球化在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对话与融合的同时,也引起了不同文化传统之间的矛盾、对立和冲突西方发达国家采取多种途径和手段,推行文化霸权主义 再如,网络交往有其负面效应由于网络空间是一个人化而虚拟的空间,不存在时空限制和现实利益冲突,因此,在现实生活中倍感压力的人们就会把大量的时间、精力和情感投入网络虚拟交往中,这是不利于人的社会关系的正常发展的因为,“作为人,我们需要可接触的存在来建立完整的联系,我们需要看到彼此的脸和手势,闻到彼此的呼吸”但是,简单的连线不会弥合任何东西,我们可以架设我们想要的任何桥梁,但如果我们不穿越它们并四处摸索,这样建立起来的联系将没有任何意义 三 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交往对人的发展的意义是双重的 首先,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交往冲破了狭隘的民族地域的局限,使人从地域性的存在转变为全球性的真正普遍的存在,大大加速了人的“世界历史性存在”的进程世界历史性个人”是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目标。

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普遍交往促进了人的社会关系的不断丰富和全面发展经济全球化是以市场经济的全球化为经济基础的在前市场经济阶段,人类生存于彼此隔绝的狭隘空间,人的普遍社会联系并没有真正建立起来,人的社会关系也没有真正丰富起来,人的发展受到狭隘人群共同体的局限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的扩大,人的活动的普遍性、独立自主性才日益明显地表现出来,人在其现实性上才具有了世界性普遍联系的类特性同时,普遍交往是经济全球化的基本前提和重要特征,也是人的有效发展的基本前提和重要途径因为交往体现的是人与社会、群体与群体、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通过不同形式和层次的交往,人们就可获得不同的社会关系而且,不同的交往在人的发展过程中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马克思认为,一个人的“特性怎样发展为多方面的或是地方性的,它们超越地方的局限性还是仍然受地方局限性的拘束……决定于世界交往的发展,决定于他和他所生活的地区在这种交往中所处的地位”只有开展普遍交往,人才会拥有全面发展的可能性 经济全球化使各民族之间的交流日益频繁,民族文化的交流与碰撞普遍存在,人们逐渐摆脱了民族文化的局限,在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中接触、了解甚至吸收各民族文化,使人具有多元文化背景。

人是文化的动物,世界文化的交流与借鉴,不断丰富着人们的精神生活,为人的发展创造了条件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各民族的精神产品成了公共的财产”而且,“现在人们越来越多地塑造自身,用不同的经历来拼凑他们的身份特征,他们依赖的不仅是自己本民族的,而且包括他们从大千世界获得的知识、体验及对他们有用的信条” 其次,经济全球化所形成的普遍交往在积极推进人的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必然带来许多负面的影响,给人类带来一系列的生存发展困境拉兹洛认为:“我们慢慢地接受了发生在我们周围的那些引人注目的不公正,而这些不公正不可避免地威胁着我们的生活质量因为,经济全球化在带来普遍的全面的经济联系的同时,造成了具有异己性的物化社会关系的全球扩散,这种异己的物化关系是支配人、控制人、统治人的强大力量,导致拜金主义、物质主义、享乐主义的泛滥,造成人的发展的片面性在当今世界,货币拜物主义盛行在资本主义社会,货币成为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唯一纽带,成为生产的唯一目标,成为物质财富的唯一代表 经济全球化时代也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普及将人们带进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化世界,其负面结果则是人生活在一个“网络虚拟社会”中,人们只是借助于抽象的数字、符号建立起各种社会联系,从而在某种程度上失去了与这个现实世界的真实联系,导致人的抽象化。

而且,信息的变动性,人际交往的间接性也将使人们在心理上体验到新事物的强烈易逝性和瞬间性,历史感随之淡漠或消失,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疏离化,情感逐步淡漠。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