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415509 上传时间:2021-08-27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现代农业循环经济的进展体制建构 近年来,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的加快和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凸显,传统的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加快向规模化集中经营方式转变。然而,规模化经营方式特别是规模化养殖也对生态环境产生了严重的污染和破坏。同时,居民食品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使得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等优质农产品的发展具有更广阔的市场增长空间。而农民集中居住区的不断修建,大量农民从传统庭院住进楼房,也势必导致农村房屋的居住功能与生产功能呈日渐分离的趋势。在这种形势下,亟需探索一种既符合环境保护要求,又与居民食品消费结构和农业生产方式变化相适应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该背景下,全国各地积极探索以循环经济为依托的农业现代化之路,前期

2、的探索表明循环经济作为现代农业和低碳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现实路径是切实可行的,但目前还极不成熟,需找准制约其发展的薄弱和关键环节,制定一套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体系。 一、我国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评价 (一)农业循环经济的实践模式及评价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能够显著缓解农业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冲突,对于破解我国农村人地矛盾尖锐、资源综合利用效率不足问题有明显推动作用。近年来,全国各地以资源禀赋为基础,加大农业循环经济的资金、科技、人才等投入,因地制宜,大胆创新,探索出多种极具实践价值的种养循环模式。 1.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种养循环模式及其评价。猪+沼(发酵床)+果(菜、粮)、猪+沼+电等以生猪养

3、殖为中心的种养循环模式,其循环媒介主要有两种:一是通过沼气池对饲养废弃物(粪便、垃圾等)进行厌氧发酵产生可燃气体甲烷直接作为生活能源使用,或再次转化为电力用于生产生活,沼气池发酵后的沼液作为有机肥料用于水果、蔬菜、粮食等种植。二是在集中养殖区使用发酵床,采取微生物分解发酵技术,通过参与垫料和牲畜粪便协同发酵作用,快速转化生粪尿等养殖废弃物,废弃的发酵床可作为有机肥用于种植业或养殖蚯蚓以再利用。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循环模式通过沼气池、发酵床等循环媒介实现了污染物零排放,有效破解了生猪养殖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废弃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降低了农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性,促进了清洁能源的使用,而其产生的有机肥减

4、少了农业化肥和农药使用,提高了产品质量,特别是显著增强牲畜抗病能力和促进蔬菜瓜果无公害化生产。对于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民收入和改善农村生活环境起到积极作用。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相比玉米、红薯等传统作物,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不仅在吸纳沼液、有机肥料等方面效果显著,而且也更具市场效益。因此,以生猪为中心的农业循环经济在优化农业产业结构、规避产业风险上具有重要推动作用。以生猪养殖为中心的农业循环经济模式,既广泛存在于单家独户的庭院内的小规模循环,同时也可以实现规模经济乃至园区经济的大循环。然而,这种循环模式存在两大不可忽视的局限性:一是传统的户用沼气池产气不稳、寿命较短,而工程沼气池及配套管网、喷灌、

5、滴灌等设施设备投入大,后续管理要求高;二是以发酵床为媒介的生猪种养循环模式对养殖规模、外界环境要求严格,且不能使用化学消毒药品和抗生素类药物,生猪一旦生病或发生疫情将产生较大损失。 2.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种养循环模式及其评价。林果种植+小家禽养殖、林果种植+林下套种牧草+牲畜养殖+沼气+有机肥种植林果等模式是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种养循环经济的典型代表。一种比较简单的循环模式是利用林下空间放养土鸡,土鸡以林间虫、草为食,是典型的绿色食品,其粪便作为有机肥料促进了林果的生长。另一种较为复杂的循环模式是利用林(果)下空间种植牧草,用于养牛羊等牲畜,粪便在沼气池中发酵处理,沼气作为生活能源,沼液作为有机

6、肥用于林果种植。以林果种植为中心的种养循环模式通过立体空间发展实现了土地的集约利用,在促进林果产品无公害化生产的同时,有效改善养殖业污染,显著增加农民收入。然而简单的种养循环模式产业链较短、产品单一,且管理相对困难,林+草+畜+沼的种养模式则对资金投入和劳动力投入有较高要求。 3.立体复合型种养循环模式及其评价。小家禽+牧草+水产、麦菌稻、稻田种养综合利用等立体复合型种养循环模式,将处于不同生态位且具有不同特点的各生物类群(如林木、农作物、鱼、药材、食用菌等)在系统中复合在一起,建立起一个空间上多层次、时间上多序列的产业结构。例如,猪+沼+草+鹅+鱼模式中猪粪通过沼气池厌氧发酵处理后把沼液排放

7、到鱼塘养鱼,水面养鹅,鹅粪用于牧草种植。立体复合型种养循环模式实现了空间上的综合利用,产品复合程度高、见效周期短、投资灵活,有利于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和生物产品的总体产出,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然而,立体复合型种养循环模式对劳动力数量和素质、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适宜性等有较高要求,现阶段广泛推广的难度较大。经过多年探索实践,我国农业种养循环经济已经起步,多种循环模式在各地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在节约资源、降低污染、产品提档升级、改善农户生活质量、提高农民收入以及优化产业结构、规避产业风险等方面具有显著成效。农业循环经济的理念已经取得广泛共识,因地制宜地推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成为当前建设

8、新农村和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选择。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农业种养循环经济仍然处于初级阶段,从空间分布上看,平原和丘陵地区发展较快,盆周山区和高原发展相对滞后;从资源利用角度出发,在空间综合利用、节肥节药、节能等方面效果显著,但在节水、节劳等方面作用不突出;从产出角度出发,对无公害和绿色产品关注度较高,但营养产品(如含高铁、高氨基酸等)的生产投入相对较少。 (二)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趋势判断 各地在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农业增长模式反思的基础上,从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的角度出发,对现代农业发展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实践,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农业循环经济出现五大显著的发展趋势:一是循环规模上,由分散

9、的、小规模循环逐步向适度规模、集中循环发展。近年来,在统筹城乡发展和建设新农村的宏观背景下,新村建设、工程移民、土地整理等一系列举措在推动农民适度规模集中居住、改善居住环境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同时,为土地集约化、规模化利用创造了良好条件。而生活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生产方式由传统的分散型小农化作业向现代的适度集中规模经营转变。二是循环路径上,由小农户为主体的半封闭式简单循环向企业和业主主导的全封闭式高级循环转变。以小农户为主体的半封闭式简单循环技术含量不高、资源综合利用不足、废弃物资源化水平较低,同时,农村劳动力持续转移使这种简单循环模式面临劳动力匮乏的困境。以技术充实和集约经营为取向的现代农业发展战

10、略,必然要求形成以业主和大户为主导的高级形式的种养循环模式,通过全封闭式循环路径显著提高资源再利用和废弃物资源化效率。三是组织模式上,由农户内部循环向多主体循环链模式转变。现代农业要求分工专业化、组织规模化经营,对小农经济产生直接冲击,大户、合作组织、业主等主体必然会取代小农成为未来农业经营的主体。以单一农户为主的种养循环模式(如猪+沼+粮)会因生产主体和经营方式的变化而随之改变,以企业(业主)+农户+基地模式或企业(业主)+合作社+农户+基地的多元主体模式将成为现代种养循环农业的主要组织形式。四是发展动力上,由自发的被动循环向自觉的主动循环转变。以前的循环农业项目具有较强的政府主导特征,农民

11、等主体的主动性不足。但随着资源禀赋限制和环保政策要求,现在的大多数循环农业项目都是企业或业主主动发展的。如,为解决污染问题而产生的猪+沼+经模式、人地矛盾尖锐化产生的林果+鸡模式、为降低生产成本而采取的草+鹅+鱼模式等,都是着力于破解当前农村、农业发展中的资源稀缺、环境恶化、产品低端等瓶颈制约,对于构建现代农业体系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今后在效益导向和政策激励的双重推动下,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将会进一步成为农业经营主体的自觉选择。五是在循环链上,更多的农村外部利益相关者加入循环农业产业链。不同于传统农业,现代循环农业不仅是生物质利用、种养产业布局、生产组织管理等农业内部体系,而且对统筹协调资金、

12、技术、人才、信息、中介组织等前后向关联产业的依赖程度更高。随着循环产业链条的不断延伸,金融、研发、培训、设施建设、品牌评估等非农主体会进一步加入到这一系统中,成为推动循环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p#分页标题#e# 二、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与制约 虽然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已经起步,取得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实践,但要在更大范围内和更高层次上推动其发展,还必须突破以下主要的困难与制约。 (一)现代农业循环经济设施的建设和管护成本较高 与传统经营方式相比,种养循环农业项目是一项投资回报期较长、涉及项目较多的系统性工程,用于基础建设的一次性投入较大。以猪+沼+经循环模式为例,存栏500头母猪,需配套

13、种植经济作物1300余亩,建设沼气池、山腰储液池、沼液输送管网、沼液提灌站等约需200万元,如果加上生产用房、道路、农用地整理等费用,投资金额更大。而农业生产的生物学过程受制于无数的生态变量,土壤、温度、湿度的任意细微变化都可能引起生产要素的变化,生产周期较长,加上可能的政策和市场变化,投资回报的不确定风险大。与传统农业经营模式相比,较高的设施投入成本制约了投资主体开展循环农业项目的积极性。值得重视的是,以设施为特征的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的良性发展有赖于对设施的持续管护。虽然通过管护责任主体的明晰化,可以建立治污的惩罚机制来使排污主体(养殖业主)履行管护义务,但受益村社和农户却因缺乏相应的制度

14、设计难以调动其积极性,使围墙外的循环设施面临不可持续的风险。 (二)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对小农户的挤出效应较强 从循环农业的各个发展阶段看,小农户在循环链中均处于较低层级,除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有限改善外,难以分享循环农业中产品高级化所带来的附加收益。政策扶持和广阔的市场空间会推动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向种养规模化、主体业主化、管理公司化的方向演进,以规模经济和园区经济为主体的自主经营、自主受益的封闭式循环具有综合利用资源、提高经济效益、规避生产风险的先天优势,将成为投资业主的重要选择。这无疑会进一步将小农户挤出循环农业的产业链条,压缩小农户分享现代农业发展的受益空间。 (三)技术要素投入不足制约现代农业循

15、环经济发展 技术是循环农业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提高产品质量的动力源泉。与传统农业经营方式相比,现代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建立在技术进步的基础上,在生产过程中通过减量技术、再利用技术、再循环链接技术等手段实现物质、能量和信息的高效循环利用,如通过使用新材料替代常规材料以节能、通过建设生态型沟渠有效吸收农田重金属等。然而由于缺乏科学技术支持动力机制,以及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能力不足的制约,加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滞后和劳动力素质偏低的历史欠账,技术要素投入的严重不足已经成为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障碍。 (四)循环链多元主体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 在技术进步、土地规模集中、政策激励等因素影响下,现代农业循

16、环经济覆盖面越来越大,覆盖主体越来越多,循环链上的利益主体也会由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然而我国农业产业化、规模化、组织化尚处于较低水平,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联结机制尚不健全,利益协调难度大,较高的交易费用导致种养循环链面临不可持续发展的风险。 (五)信息不对称制约着循环经济市场效益的发挥 种养循环模式在生产过程中强调减少甚至不使用农用化学品,通过使用清洁原料和优化配置肥料资源,产出符合无公害、绿色和有机标准的农产品,提高了农产品质量,能够满足现代市场需求。然而现行体制下,农产品质量可追溯体系发展的滞后、较高的认证费用直接制约了投资者申请绿色和有机认证的积极性,而消费市场由于产品信息不对称导致市场认同度较低,循环模式下的农产品价值优势难以转变为价格优势。 三、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政策支持 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应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坚持以循环经济园为载体,以适度规模种养殖业为核心,以标准化生产为基础,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种养结合、能源平衡为重点,针对现代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建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