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上传人:大学****料库 文档编号:194323549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PDF 页数:5 大小:379.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三语文知识讲解_分析综合文章内容(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析综合文章内容分析综合文章内容 编稿:李静 考点透视考点透视 考点明确考点明确 考试大纲 要求 “能阅读浅易的文言文” 。 包含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 “理 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和 “理解并翻译文中 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 B 级;“筛选文中的信息” 、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 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能力层级为 C 级。 命题趋势命题趋势 分析综合文章的内容,包括三项内容 : 一是“筛选文中的信息” ,二是“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 ,三是“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

2、表现 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一组是” ;二是“下列 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 概括中心意思和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两部分。 知识讲解知识讲解 分析和筛选文中信息分析和筛选文中信息 筛选文中的信息, 是在扫除阅读障碍、 读懂文章大意的基础上根据所设考题的需要对文 章进行的分析和加工, 考查的是对命题者所筛选提取的信息进行甄别判断的能力, 并不要求 考生根据某一特定要求到文中去搜寻筛选提取信息。筛选的内容多为以下角度 : 表现人物行 为举止特点的信息,描绘对立双方激烈交锋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

3、 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等。 1、 确立全局观念,把握主要内容。 从人物及不同人物之间的关系、 事件的前因后果、 不同时间的各自情况的角度出发浏览 文章,力求从整体上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材料,不同人物的言行、观点,从而为筛选有 效信息奠定基础。 2、明确题旨要求,注意把握隐含信息。 题干要求是解题的方向, 理解题旨是解题的首要环节。 题目要求在语言表述上一般都很 简练准确,要特别注意要求中的重要环节或其中隐含的信息,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 3、把握语境,抓住文中重要句子。 从全文内容出发,在具体语境中明辨材料,抓住文中标志性的句子,中心句、段落起始 句、段落总结

4、句、评述性的文字等,注意其前后的联系,整体把握文章。 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归纳文章内容,概括文章中心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要求考生在读懂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对其结构内容的层 次与要点能够做出把握, 在叙事类文本中往往要求对其中的事件数量的多少、 发生事件的先 后以及其中涉及的人物之间的关系、人物各自的性格或为人特点等做出把握 ; 在说理性文本 中则需要对作品观点的层次性、 针对性等做出把握, 并依据这些把握对文章中事件发生的原 因、提出论点的根据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 1、看清选项,前后兼顾 命题人有时会在选项的后半部分设置陷阱,以迷惑考生,做题时,要看清每个选项的前 后两部分,认

5、真推敲,以避免妄加判断,造成不必要的失分。 2、 警惕“无中生有” 命题人在设题时,会把本来没有的事件强加于文中人物身上,以迷惑考生,所以要认真 阅读文本,把握准确的信息。 3、张冠李戴 试卷所选阅读文本叙述的事情相对比较复杂, 人物不止一个, 命题人很容易将甲身上发 生的事放到乙的身上,把乙的事放到甲身上。做题时,如果仅仅看到事情,而没有注意是谁 做的,难免出错。 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 要求学生能够分析概括作者在叙述事实、 阐发道理的同时想要表明的态度或看法, 而非 单纯地转述、分析文中的事实或道理。文本的作者的观点态度,有时候比较直露,有时候比 较含蓄,需要详细把握

6、材料,并深入分析,从中提取作者的观点。 1、理清文章主旨,理清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 2、正确区分作者的观点态度和文章中人物的观点态度。 题型解读题型解读 阅读熊鼎传阅读熊鼎传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例例 1 1(开封市开封市 20162016 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阅读下文,完成(届高三上学期定位模拟考)阅读下文,完成(1 1)- -(2 2)题。)题。 熊鼎,字伯颖,临川人。元末举于乡,长龙溪书院。江西寇乱,鼎结乡兵自守。陈友谅 屡胁之,不应。邓愈镇江西,数延见,奇其才,荐之。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乃留愈幕府 赞军事。母丧除,召至京师,授德清县丞。松江民钱鹤皋反,临郡大惊,鼎镇之以静。迁起

7、 居注,承诏搜括故事可惩戒者,书新宫壁间。舍人耿忠使广信还,奏郡县官违法状,帝遣御 史廉之。而时已颁赦书,丞相李善长再谏不纳,鼎偕给事中伊正进曰 : “朝廷布大信于四方, 复以细故烦御史,失信,且亵威。 ”帝默然久之,乃不遣御史。洪武改元,新设浙江按察司, 以鼎为佥事,分部台、温。台、温自方氏窃据,伪官悍将二百人,暴横甚。鼎尽迁之江、淮 间,民始安。平阳知州梅镒坐赃,辨不已,民数百咸诉知州无罪。鼎将听之,吏白鼎 : “释 知州,如故出何?”鼎叹曰 : “法以诸罪,吾敢畏遣,诛无罪人乎!”释镒,以情闻,报如 其奏。宁海民陈德仲支解黎异,异妻屡诉不得直。鼎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是秋,山 东初定

8、,设按察司,复以鼎为佥事。鼎至,奏罢不职有司数十辈,列部肃清。鼎欲稽官吏利 弊,乃令郡县各置二历,日书所治讼狱钱粟事,一留郡县,一上宪府,递更易,按历钩考之, 莫敢隐者。八年,西部朵儿只班率部落内附,改鼎岐宁卫经历。既至,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帝遣使慰劳,赐裘帽,复遣中使赵成召鼎。 鼎既行,寇果叛,胁鼎北还。鼎责以大义,骂 之,遂与成及知事杜寅俱被杀。 (节选自明史熊鼎传 )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熊鼎处事精细求实的一组是( ) 太祖欲官之,以亲老辞 复以细故烦御史 吾敢畏谴,诛无罪人乎 乃逮德仲,鞠实,立正其罪 按历钩考之,莫敢隐者 知寇伪降,密疏论之 A. B. C. D. 【答案

9、】D 【解析】反映的是主人公辞官不就的品德,是主人公说的话,说的是朝廷命令御史 查察,反映主人公判案迅速,都与题目要求不合,故选 D。 (2)以下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熊鼎卓有才能,处变不惊。他深受邓愈器重,留在邓手下任职:为母亲守孝后担任 德清县丞,其时松江有人叛乱,邻郡惊恐,他冷静地控制了本县局面。 B. 熊鼎思虑周详,维护朝廷威信。广信郡县官员违法,皇上已颁发赦令,此时又要查 究;熊鼎认为朝廷应取信天下,不应为小事出尔反尔,皇上这才作罢。 C. 熊鼎治政有方,坚持依法办事。分管台、温事务时,他迁走凶恶残暴的官将,百姓 方才安定;平阳知州梅镒被诬贪污行贿,

10、他听从民意,依法予以释放。 D熊鼎面对威逼,表现出凛然正气。朵儿只班率部投靠朝廷,熊鼎觉察其中有诈,不 久叛寇果然作乱。并胁迫他北还,他维护正义,责骂叛寇,最终被杀。 【答案】C 【解析】迁走的是方氏的伪官悍将 ; 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 【译文】 熊鼎, 字伯颖, 是临川人。 元代末年熊鼎被乡里推举执掌龙溪书院。 江西发生贼寇暴乱, 熊鼎聚合乡里兵丁自行守卫。陈友谅屡次威胁,熊鼎都没有顺应他。邓愈镇守江西的时候, 多次邀请熊鼎相会,为他的才能感到惊奇, (向朝廷)推荐他。太祖想授予熊鼎官职,熊鼎 用双亲衰老(需要照顾)的理由而辞谢了,于是留在邓愈的幕府之中辅助军队事务

11、。等到母 亲去世并守孝期满之后,熊鼎这才应召到了京师,被授予德清县丞的官职。松江人钱鹤皋反 叛,相邻的郡治都非常惊恐,熊鼎予以镇守抚慰使他们得以恢复平静。后来升任起居注,奉 诏搜求可引以为戒的旧事例,写在新宫殿的墙壁上。舍人耿忠出使广信回来,将郡县官员违 法的情况上奏皇帝, 皇帝要派御史去察访。 而当时已经颁发大赦令, 丞相李善长两次进谏 (要 求不派御史) ,皇帝都没有接受。熊鼎偕同给事中尹正一起进言说 : “朝廷广布信用于四方, 又因小事派出御史,会失去信用,而且亵渎天威。 ”皇帝沉默了好久,终于没有派出御史。 改洪武纪年后,新设浙江按察司,熊鼎任佥事,分管台州、温州。台州、温州自从被方氏

12、窃 据以后,聚集了伪官悍将两百人,都非常凶暴横蛮。熊鼎将他们全部迁到长江和淮河之间, 百姓才安定下来。 平阳知州梅镒犯了贪赃罪, 不住地分辩, 几百个老百姓都来申诉知州无罪。 熊鼎想要听从民意,有一个小吏禀告道 : “如果释放了知州,问起我们徇私故纵的罪名来怎 么办呢?” 熊鼎叹息说 : “法律是用来诛杀罪人的, 我敢因为怕被责罚, 而诛杀无辜的人吗!” 释放了梅镒,将情况上奏皇帝,皇帝回复照此执行。宁海人陈德仲肢解了黎异,黎异的妻子 多次投诉不得伸冤。熊鼎逮捕了陈德仲,审讯得知实情,立刻就治了他的罪。这年秋天,山 东刚刚平定,皇帝设置了按察司,又叫熊鼎做佥事。熊鼎到任,上奏罢免不称职的官员数

13、十 人,各部贪官污吏得以肃清。熊鼎要考查官吏的好坏,于是命令郡县各备两份日历,每天记 下所处理的诉讼钱粮等事,一份留在郡县,一份上报御史台,递相更换,按日历查考,没有 敢隐瞒的。洪武八年,西部的朵儿只班率领部落来归附,调熊鼎为岐宁卫经历。到了那里, 熊鼎察知敌寇是假装投降,他悄悄地将情况详加论列,报告皇帝。皇帝派使节前来慰劳,赐 给他皮裘和帽子,又派中使赵成来召他回京。熊鼎动身后,敌寇果然反叛,胁迫熊鼎返回北 方。熊鼎对他们以大义相斥责,怒骂他们,于是与赵成和知事杜寅一起被杀害了。 阅读吕氏春秋博志阅读吕氏春秋博志 ,回答问题,回答问题 例例 2 2(20162016 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

14、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山东师大附中高三模拟)阅读下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先王有大务,去其害之者,故所欲以必得,所恶以必除,此功名之所以立也。俗主则不 然,有大务而不能去其害之者,此所以无能成也。夫去害务与不能去害务,此贤不肖之所以 分也。 孔、墨、宁越,皆布衣之士也,虑于天下,以为无若先王之术者,故日夜学之。盖闻 孔丘、墨翟,昼日讽诵习业,夜亲见文王、周公旦而问焉。用志如此其精也,何事而不达? 何为而不成?故曰:“精而熟之,鬼将告之。”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今有宝剑良马于 此,玩之不厌,视之无倦;宝行良道,一而弗复。欲身之安也,名之章也,不亦难乎! 宁越,中牟之鄙人也。苦耕稼之劳,谓其友曰

15、 : “何为而可以免此苦也?”其友曰 : “莫 如学。学三十岁则可以达矣。”宁越曰:“请以十五岁。人将休,吾将不敢休;人将卧,吾 将不敢卧。”十五岁而周威公师之。矢之速也,而不过二里,止也 ; 步之迟也,而百舍,不 止也。今以宁越之材而久不止,其为诸侯师,岂不宜哉? 养由基、尹儒,皆文艺之人也。荆廷尝有神白猿,荆之善射者莫之能中,荆王请养由基 射之。养由基矫弓操矢而往未之射而括中之矣发之则猿应矢而下则养由基有先中中之者矣。 尹儒学御,三年而不得焉,苦痛之,夜梦受秋驾于其师。明日往朝其师,望而谓之曰 : “吾 非爱道也,恐子之未可与也。今日将教予以秋驾。”尹儒反走,北面再拜曰 : “今昔臣梦受

16、之。”先为其师言所梦,所梦固秋驾矣。上二士者,可谓能学矣,可谓无害之矣,此其所以 观后世已。 (节选自吕氏春秋博志) 注博志,当是“抟志”传写之讹。“抟”通“专” 。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主张,不论做什么事情都应“去其害之者” ,即排除各种干扰,才能使技艺达到 炉火纯青的境界。 B文中关于“非鬼告之也,精而熟之也”的看法,反映了作者的唯物主义和朴素的辩 证法思想,这是很可贵的。 C本文选取了孔丘、墨翟、宁越、养由基、尹儒的事例,通过对比论证,强调了专心 致志,锲而不舍的重要性。 D 荀子解蔽说 : “物不可两也,故知者择一而壹焉。”本文所要表达的观点与荀 子的这一思想是相似的。 【答案】C 【解析】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 C。C 项“通过对比论证” 有误,本文没有使用对比论证。 【参考译文】 先王有了大事,就要消除妨害它的因素,所以他所要求的一定能得到,他所憎恶的一定 能除掉, 这是功成名立的原因。 平庸的君主却不是这样, 有了大事却不能消除妨害它的因素, 这是他不能成功的原因。能不能消除妨害事务的因素,这是贤和不肖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