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lsj5****2131 文档编号:194323310 上传时间:2021-08-26 格式:PDF 页数:7 大小:9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2020版,含答案解析)(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0 年版,含答案解析 第 1 页 共 11 页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测试题 满分 150 分,其中卷面分5 分时间 150 分钟 一、语文积累与综合运用(35 分) 1.默写古诗文中的名句名篇。( 10 分) (1)微君之躬,_?( 诗经邺风 ) (2)_,悠悠我心。 ( 诗经郑风 ) (3)青青子佩,_!( 诗经郑风 ) (4)城阙辅三秦,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5) 王勃在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中表明自己与杜少府命运相同的诗句是“ _, _” 。 (6)孟浩然在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婉转地表达从政心愿并希望得到引荐的诗句是 “_, _” 。 (7) 子衿 通过夸张修辞

2、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 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的诗句是“_,_” 。 2.请运用所积累的知识,完成(1)( 4)题。 (12 分) 车一开动, 大家都变了泪人儿,呆呆地直立在月台上,等到冗长的列车全部出了站方始 回身。 出站时沈伯伯再三劝慰我。但回家的三轮车上,个个人都止不住流泪。敏一直抽抽噎 噎。昨天一夜我们都没睡好,时时刻刻惊醒。今天睡午觉,刚刚朦胧阖眼,又是心惊肉跳地 醒了。昨夜月台上的滋味,多少年来没尝到了,胸口抽痛,胃里难过,只有从前失恋的时候 有过经验。 今儿一天好像大病之后,一点劲都没得。 妈妈随时随地都想哭眼睛已经肿得 不像样了。干得发痛了,还是

3、忍不住要哭。只说了句“一天到晚堆着笑脸”,她又呜咽不成 声了。真的,孩子,你这一次真是“一天到晚堆着笑脸”,教人怎么舍得!老想到五三年正 月的事,我良心上的责备简直消释不了。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 不了这种罪过! (1)文段中的“敏”是, “我”是。 (2 分) (2) “心惊肉跳”在句子中的意思是。 (2 分) (3)把文中画线句子改为“被”字句。(2 分) (4)请结合原著回答: 简要概括以上语段的内容。( 2 分) 画波浪线的句子表达了我怎样的情感?(2 分) 3.某校开展“传承民俗文化”综合性学习活动,邀请你参加。( 13 分) (1)活动组委会向全校师生征集活动

4、主题,从众多作品中初选出下面两个备选项。你认为 哪一个最适合作为活动的正式主题?并说明理由。(3 分) 备选一: 感受民俗,传承文化。 备选二 :民俗凝聚家国情。 我认为备选 _最合适,理由:_ _ (2)在特定的节日准备特殊的饮食,已经成为富有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活动中有一项内 容是要求同学们介绍自己家乡特有的饮食及其寓意。你打算介绍什么饮食?其寓意是什么? (4 分) 2020 年版,含答案解析 第 2 页 共 11 页 _ _ (3)小芳同学代表全校学生在活动总结天会上发言,她写的发言稿中有一些词句方面的 问题,请你帮助修改。 (6 分) 【甲】通过这次“传承民俗文化”活动,让我们每个学

5、生都受益匪浅。我们体会到了民 俗文化的丰富多采,领略到了民俗文化的巨大魅力,感受到了民俗文化的博大精深。【乙】 活动加大了我们学习民俗文化、爱好民俗文化、 宣传民俗文化的意识,激发每个人在以后的 学习生活中更加努力地为民俗文化的弘扬贡献一份力量。 语段含有错别字的一个词是“_” ,它的正确写法是“_” 。 【甲】处句子有语病,应该_ 。 (2 分) 【乙】处句子用词不当,应该将“_”改为“ _” 。 (2 分) 二、阅读( 5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分别回答问题。 【一】老家门前有条河(15 分) 从前,我们绍兴前观巷老家门前有条小河。 虽说是小河,但两条中小型的船完全可以迎面通过。河上来往

6、船只不少,【甲】我记 得小河一过西观桥转入较宽的河道,便可出城到鉴湖畅游。清明时节,全家去城外扫墓,就 在家门口上船,极其方便。每当下午,渔民划着小船进入小河,一声吆喝:“鱼啊,虾啊, 鲜龙活跳的啊”家里人就出门,走到河埠头,买鲜鱼鲜虾,晚饭就有好菜吃了。 小河向东距我家大约二百米,有一座小桥, 桥南有一家咸亨酱园,桥北是一座叫大乘 庵的庙宇。 每逢大乘庵的菩萨生日,就在桥上正对庵门搭起一个舞台,请来绍兴大班的名角 演几天社戏, 从下午演起, 一直演到第二天天亮。演的是 龙虎斗后朱砂散潼关打 太庙等。鲁迅先生阿Q正传里提到过的一句唱词:“我手执钢鞭将你打”就出自 龙虎斗戏中。 社戏演到后半夜,

7、通常会有鬼戏上场。男吊、女吊出场,乐队吹奏高音长喇叭,声音 凄厉悠远,让人毛骨悚然。 我还记得 女吊 的情节,描述一个善良的童养媳苦难悲惨的身世,揭露了封建社会 的黑暗。 调无常是通过无常诙谐的语言“不怕铜墙铁壁,不怕皇亲国戚”,赞扬小人物的 可贵精神。这些绍兴大班传统戏曲中的人物,不少成了鲁迅先生笔下歌颂、同情的对象。 社戏虽然热闹,但是戏台下面前观巷一带在社戏演出期间,各种小贩叫卖小吃和杂耍 活动,也让我特别感兴趣。 我记忆中最好吃、最想吃的小吃,叫面粑粑:薄薄的面饼加油条,刮甜面酱,加葱花 放锅里烤熟,吃起来又香又脆。小贩们是这样叫卖的:“面粑粑啊,两个铜板买一个” 听得叫声,就让人食欲

8、大开。还有南瓜花:用麦粉、糖、豆沙放进一个南瓜花形状的铁模具 里烘熟,上面撒点红绿丝和糖水,非常可口香甜。藕粥,走街串巷挑担叫卖的流动小吃,社 戏一开场,藕粥总会出现,红红的藕粥,糯、糅、甜,有一股诱人的香味,如果再加几片糖 藕,风味更足,这种美食的滋味,自己家里是烧不出来的。还有卖青皮甘蔗、削皮荸荠、五 香豆腐干等,真叫你开心得不晓得吃什么才好。 社戏广场的民间艺术表演也很受人们尤其是孩子们的喜爱。卖艺人在广场演出,只有 一个人躲在布幔后面,上面搭起一个小小舞台,敲锣打鼓,唱做表演,布袋木偶们发出不同 人物的声音, 其实全靠布幔后面一个人操作,这套功夫可不是随便就能练成的,那可是真正 的“台

9、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这种布袋木偶戏,在绍兴叫做“扁担戏”,常演的节目有小癞子顶盘鹬蚌相争 猪八戒背媳妇等,最受大众欢迎的节目是王小二打虎。这些艺人大都来自北方城乡 2020 年版,含答案解析 第 3 页 共 11 页 如河北、山东一带,他们跋涉千里,来到江南城乡走街串巷卖艺。后来,听说他们都上了年 纪,手艺却无人继承,布袋木偶戏开始渐渐失传了。 绍兴老家门前这条小河,默默地流淌着, 它把鉴湖水送进了城市,把最新鲜的水果蔬 菜和水产鱼虾应时应季地送到居民家里,也把乡间的美好融合进了城里人的生活中。【乙】 ? 可惜,上世纪50 年代,当地以“市政建设需要”将我家门前这条小河全部填没。老 家门

10、前的那条小河虽然不见了,但我永远想念她,在梦中见到她。 4.下面 A、 B两句话是文章中的原句,其中【甲】处应填, 【乙】处应填。 (2 分) A.她像是一条血管把新鲜血液输送进城市的心脏。 B.显然是一条贯通城乡的水上交通要道。 5.根据课文内容和提示完成填空。(4 分) 热闹的小河可口的小吃 6.第段有何作用?(4 分) 7.说说文章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5 分) 【二】 (22 分) _ 柴烙印在灵魂深处,念今怀旧,日里梦里。 我故里是条山沟,扇形坡面, 大部分杂树荆丛,应该说柴没问题,可那年月开荒造地 毁林, 大型建设又伐走碗口粗的成材林,山秃,柴与粮同样紧张。山坳里有限的柴山为集体

11、 所有,每年底每家分得几百斤花栎柴、松枝,仅可烧一两个月,大量日子要靠割柴。 我跑得动路就跟姐们放牛、割柴,半天割一小捆山草,用葛条作背带背回,姐们笑我 割的柴不够烧盆洗脚水。有种柴叫红焰棒,水分大,三月俩月干不了,很少有人割,我割不 够一捆时,割点充数。但当看到母亲在烧这柴时噗噗吹半天,【 A】还误了做饭时间,我下次 即使空手回也不要了。 姐们相约到很远的大山割精良的山柴,青檀木、 马槲梢、浮莲泡、黄椋树等指头粗细 的好柴,一担可烧好几天。 劳累之极时姐们也常抱怨母亲和嫂子烧柴太费,说她们不割柴不知割柴苦。其实, 母 亲和嫂子何尝不知节约?怎奈泥坯垒起的灶,不聚火不聚温, 硕大铁锅, 哪是几

12、把柴解决得 了的?一把一把塞进灶膛,一轰而燃,三下两下就烧了,【B】锅里水还不泛泡,红薯还没有 动静。 山里人如此, 山外人更操柴心。冬季里常看到视线很远的对面山梁上,扯成线的人扛 着尖担,清早进,擦黑出,挑着柴晃晃悠悠,远望每个人都抽象成一个横着的“王”字形剪 影立着的两柴捆和行立的人形成三竖,中间的尖担是横穿的一横。据说山外人烧柴节约 得出奇,一个细细柴棍在灶内拨弄来回,烧到火灰散尽。【C】捧一小把柴放进小如盆瓮的灶 膛里点燃, 风箱一拉,悠悠燃着,缓缓做出一两碗饭来,还能在灶台的煨水罐上煨出一罐热 水洗脸。 我读小学五年级时,中午在校自做一顿饭。在学校屋檐下垒个小泥灶,架口小锅。柴 从家

13、里带,若是半干的桐子树枝,一顿饭会弄几小时吃不到嘴。阴雨天,屁股撅着吹火,噗 嗤噗嗤吹得眼泪、鼻涕直流,屋檐雨直滴后裤腰。【D】 高中时,半年进山担柴七次。单趟路程就五十里;去时还有劲儿,回来腿就酸软了, 柴到肩上,两腿打晃,只能拖着腿,牛一样喘息着前行。 参加工作之初,也曾靠烧柴度过一段日子。单位统一从山里购,按职工人数分; 穿插 烧煤,煤凭票供,比在农村烧柴的操心程度低多了。 2020 年版,含答案解析 第 4 页 共 11 页 物换星移,为粮为柴而苦的日子终于在改革开放之后打住。 ? 起初, 我走到乡下还纳闷,为什么到了冬天,老家对面山岭上不见了络绎成线进山割 柴的人们,平原上的人们怎么

14、不再带着干粮起早摸黑进山去?后来看到姐们家烧起了沼气, 河边人家户户有了承包的柴山,大量的人进城务工了,柴已丰盛得烧不清,我们山沟家家也 大堆小堆的干柴垒于山墙边,这才想起时代不同了,原来新的曙光照亮了锅灶,柴的难题已 经完全不是问题。 ? 彻底不被困扰,是电炊具、液化气、天然气走进寻常百姓家之后。 ? 古来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柴之于民生,第一等要务。而就在这短短几十年 里说解决就解决掉了,这是多么值得高兴的事。当那种由钻木取来的燃了千年万年、生生不 息的柴火, 被非柴而生的蓝莹莹的火甚至电磁、微波取代时,我们是否感到万古以来“烟熏 火燎”的历史开天辟地般刷新了? 8.下面的句子出自原

15、文,它在文中的位置应该是() (3 分) 雨水、汗水和着烟熏的泪水,百般无状。 A.【甲】B.【乙】C.【丙】D.【丁】 9.揣摩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品味其表达效果。(4 分) (1)柴烙印 在我灵魂深处,念今怀旧,日里梦里。 _ _ (2)冬季里,常看到视线很远的对面山梁上,扯成线 的人扛着尖担 _ _ 10.分析第 段 画线句子的作用。 (5 分) _ _ 11.根据选文内容,用文中的词语填空。(4 分) 用来烧水做饭的材料由最初的柴发展到柴与_、沼气的混合,再进一步 发展到电、_和 _, 真正实现了燃料革命, 这一切归功于_。 12.请给文章拟一个恰当的标题,并简述理由。(3 分) _

16、 _ 【三】蝉鸣(18 分) 自然界的万物,在一场一场的春雨中_、_、_,地温也在 一场一场的春雨中攀升,当“夏”冒出一身汗,蝉再也守不住地下的寂寞,蜕出一身镣铐, 以全新的姿态爬上了树梢,用突兀滚圆晶亮的眼睛瞭望熟悉而又陌生的世界。 “叽叽”声音有点胆怯,有点沙哑,有点脆弱,有点单调。它在试探着周遭的反 应,试探着人类对它的认可。用不了几天,它的声音被高温包裹着,厚实而直接、高亢而嘹 亮。太阳被它叫得火辣辣的,空气被它叫得热烘烘的,人被它叫得汗滴滴的。但人们还是喜 欢听它高歌,好像这夏天没有它叫就不叫夏天似的。真难想象,比火柴壳稍小一点的身躯, 能释放这么大的能量,叫出这么清脆响亮的歌声。 小时候,最喜欢捉蝉。抓一把麦面粉用水调和,不硬不烂,放清水里用手揉捏,把面 粉的白揉捏干净,只剩下面筋。出水甩干,此时的面筋很黏,把它绕在长竹竿的一端当作捕 蝉的工具。 火热的太阳从树叶的间隙间照下来,汗涔涔的我们只顾竖起耳朵听蝉的声音,睁 大眼睛看蝉的位置,有时竿子够不着,就爬上树,即使被一个叫“洋辣子”的“辣”了一下 2020 年版,含答案解析 第 5 页 共 11 页 也屏住呼吸、无所顾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