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 当代中国的法治与精神文明建设,学习目标,01,通过分析新中国成立初期社会主义法制基础的建立、依法治国的提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认识中国法设的发展历程和意义,培养时空观念的素养通过了解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英模事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推进历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提出等问题,认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巨大作用,培养家国情怀的核心素养学习重难点,重点: 1.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 2.依法治国的提出和全面建设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作用 难点: 1.社会主义法制和社会主义法治的区别 2.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逐步推进和发展新课导入,1949年9月召开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组织法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组织法等重要文件,开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治建设的历程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01,02,03,CONTENTS,目 录,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1.20世纪50年代:中国社会主义法制的初创时期 (1)国家从立法开始,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等法律、法令。
(2)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等,初步定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2.“文化大革命”期间:社会主义法制遭到严重破坏 3.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1)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强调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保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2)制定1982年宪法和各种法律法规,逐步建成了比较完备的法律体系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3)中共十五大(1997年)报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将以往的“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1990年和200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先后将“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和“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宪法,法治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 (4)到2010年,我国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5)中共十八大以来,党领导人民全面依法治国,加强宪法实施和监督,维护宪法权威;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做到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深化司法改革,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有何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使国家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实现有法可依,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不断自我完善和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法制基础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把“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改为“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制”改为“治”请你谈谈对这一字之改的认识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法治”是依法治国的简称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必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由“法制”改为“法治”表明中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步伐大大加快,进入建设法治化社会的新时期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除此之外,改革开放后中国的法治建设还取得了哪些成就?,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中共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国家根本法,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 2020年5月,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这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被称为“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
一、新中国的法治建设进程,【学思之窗】,依法治国,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长治久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2014年10月23日),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1.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1)涌现出大批英雄模范集体和个人,全国劳动模范孟泰,“铁人”王进喜,党的好干部焦裕禄,解放军好战士雷锋,科学家李四光、华罗庚等是杰出代表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在全社会形成了健康向上的道德风尚,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政治氛围,关心集体、无私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行动准则,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的新型人际关系,极大激发了人民的热情和干劲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改革开放以后 (1)中共中央颁布有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号召并鼓励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五讲四美三热爱”是20世纪80年代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最响亮的口号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2)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展以创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镇、文明行业为主要内容的创建活动,对促进社会风气好转起了积极作用。
(3)1994年,中共中央先后颁布了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工程加以推进 (4)2001年,中共中央在总结以往思想道德建设经验的基础上颁布了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从以德治国的高度进一步规划思想道德建设 (5)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战略任务,中共十八大做了进一步提炼、概括,形成简明扼要、便于传播和弘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的目的,是要振奋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凝聚力,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把人民群众的爱国热情引导和凝聚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上来,引导和凝聚到为祖国的统一、繁荣和富强作贡献上来,做有理想、有道德、有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为实现四化、振兴中华的共同理想团结奋斗 4.爱国主义教育必须坚持对外开放的原则爱国主义决不是狭隘的民族主义,我们既要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成果,也要学习和吸收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只有这样,中国人民才能和各国人民一道,为促进世界和平和人类进步作出贡献 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1994年8月23日),史料阅读,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课堂总结,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制建设方针。
中共中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并在全国范围平反各种冤假错案,为全面开展法制建设准备了政治基础 加紧全面立法工作,1982年全国人大通过了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新时期中国民主法制建设成就,课堂总结,1999年,九届全国人大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宪法这使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达到新的高度,成为中国法治建设的里程碑 2010年,我国形成了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诞生开启了中国法制建设新纪元下列立法( ) A.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B.巩固了人民民主革命成果 C.为国家工业化开辟了道路D.奠定了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基础,巩固练习,B,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法制建设任务,一方面是彻底废除国民党时期的旧法,另一方面进行了新法的创建,如制定了临时宪法共同纲领,起草了刑法大纲诉讼程序通则公司法等,这些法制工作的开展( ) A.形成了日趋完备的法律体系 B.增强了人民的法律意识 C.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 D.有利于实现党的新任务,巩固练习,D,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确立了改革开放的方向随后与之相适应的担保法、合同法等相继制定进入21世纪,中国经济与国际接轨,民法典的起草加快。
2017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总则这表明中国( ) A.制定了最完备的民法典B.开始确立依法治国方略 C.经济发展助推法治建设D.法律制度建设臻于完善,巩固练习,C,4.邓小平指出:“现在的问题是法律很不完备,应该集中力量制定刑法、民法、诉讼法和其他各种必要的法律,经过一定的民主程序讨论通过,并且加强检察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主要反映了( ) A.加强党的执政地位的必要性 B.破除个人崇拜思想的重要性 C.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紧迫性 D.完善社会主义民主的艰巨性,巩固练习,C,5.2010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2020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在法律体系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些成就表明( ) A.新中国法治建设的基础已经初步奠定 B.民法典取代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地位 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日益完善 D.中国的立法制度和司法制度正式确立,巩固练习,C,6.从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模范人物,如焦裕禄、王进喜、邓稼先,到2010年感动中国的“雷锋传人”郭明义,他们身上体现出的共同精神是( ) A.无私奉献的国际主义精神B.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C.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D.顽强抗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巩固练习,B,7.新中国成立后,政府组织出版社创作了大量连环画,涵盖了抗美援朝、工人生活、农民翻身、战斗事迹、英雄劳动、思想改造、破除迷信、科学知识、婚姻问题、儿童故事等方面。
此举旨在( ) A.践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 B.适应社会主义改造的要求 C.利用连环画通俗性教育民众 D.推动扫盲教育的顺利开展,巩固练习,C,8.有学者指出,根据礼仪与礼义一体化的原则,只要在当今核心价值观中尚保存有某种礼义,在价值实践中则可以部分参考和借鉴传统礼仪的操作,或者说可以从传统礼仪中获得实践性的领悟和启示这表明( ) A.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受传统礼仪影响较大 B.传统资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借鉴 C.传统文化已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髓 D.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历史和时代的产物,巩固练习,B,9.自1979年9月提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以来,人民群众创造性地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例如“五讲四美三热爱”、全民文明礼貌月、“五个一工程”、创建文明城市、创建文明村镇等活动这些活动( ) A.提高了全社会的文明程度 B.同人民普遍关心的实际问题紧密结合 C.改善了城乡人民生活水平 D.与中国的民主法治建设进程相互促进,巩固练习,B,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