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精编)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风****你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25.50KB
约12页
文档ID:194071646
(精编)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_第1页
1/12

读《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我一向不喜欢看教学类的杂志,定的一些教育杂志被我大多是派临时抱佛脚之用无意间阅读李吉林老师的《情景教育的诗篇》,我看到厚厚的一本,封面倒也是淡雅大方我一日实为无事,就将它拿出,随便翻看刚翻了了几张,我就被这样的一段话深深打动,其中的四句话我尤为喜欢 1966年,李老师28岁一个刚刚崭露头角的青年教师,一夜间成了“修正主义黑苗子”、成了“小学里的反动学术权威”在那样惶恐不安的日子里,在那些没有星星和月亮的晚上,李老师常常默默地在灯下读着鲁迅先生的杂文,并常常念着三句话: 第一句话是普希金说的心憧憬着未来 第二句是高尔基讲的:“我从小就是在和周围的环境不断斗争中长大的第三句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李吉林老师在书中写道十年,漫长的十年,惶惶不可终日的三千多个日日夜夜,我没有低头,我没有抛弃自我,我警惕着女人的脆弱和碌碌无为每日和孩子打交道,重复着相似的内容,真的觉得生活平淡无奇现在也很少去憧憬未来了,总觉得生活就是这样的重复孰不知连心都不向往,何来希望现在的生活衣食无忧,风平浪静谈不上什么与环境不断斗争,孰不知心图安逸,不知不进则退。

终日庸庸碌碌,虽谈不上疲惫不堪,但也总是感到力不从心,常慨叹岁月不饶人,孰不知再年轻的身体要精神的支撑以为人妻,为人母,觉得女人也就是这样平静度日,孰不知心底还有自己的一丝不甘平庸的眼睛 在东小的好习惯中有一条“说了就要做想想自己,不知有多少事,因自己的虎头蛇尾而成为泡影,自己的豪言壮志也只不过是一时冲动学学李老师,小处做起,扎扎实实,不求生命之花绚烂无比,但求生命之花无悔盛开 李美玲 2021.6 最近拜读了《情境教育的诗篇》,我深深地被李吉林老师的研究精神与敬业精神所感动,同时也被情境教育理论深深的吸引 在情境教育理论中,提倡教育要扩展到大自然中,扩展到社会中,让生活的大情境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还是把模拟的生活情境在课堂上展现;无论是借助音乐的旋律,绘画的线条色彩,艺术地将情境再现在学生面前,还是通过让学生扮演各种角色,戏剧化地将自己融进情境中;也无论是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语言描摹,让美的形象活跃在学生的脑海中……总之,富有美感的情境教学让儿童的语文学习变得生动、有趣、可感、可亲孩子们”情动而辞发”,境现而思扬,课堂”活”起来,学生”活”起来,教师和学生的心情美起来。

情境教育理论主张在真实的情境中启发学生、吸引学生、开发学生的思维情境教育饱含了教师对孩子的挚爱与奉献在一片炽热的爱心下,老师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使学生爱上写作、爱上表达、爱上语文情境教育理论同样适用于数学教育如何创造数学课堂教学情境,首先要先了解什么是数学课堂教学情境,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任何知识都有其赖以生存、生长和发展的背景,要想准确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当把握该知识的意义所在和适用范围,而仅从知识的外在表现和抽象形式很难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就需要理解知识赖以产生意义的背景,也就是要在一定的情境下进行学习、理解知识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习真正理解、掌握并灵活应用某一知识,就应该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创设相应的学习情境,即创设课堂教学情境 数学课堂教学情境的创设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悬念情境,操作活动情境在这里我个人比较喜欢悬念情境,悬念在心理学上是指人们急切期待的心理状态,或者说指兴趣不断地向前延伸和急于知晓下文的迫切心理,悬念可以唤起学生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常的悬念情境主要由疑问构成的,所谓”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有疑才能激发学生认知上的冲突,点燃思维的火花。

总之,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而,教师就一定要发扬教学民主,创设问题情境,利用各种教学资源,营造和谐的课堂学习氛围,引导学生善于实践、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交流合作,在获得知识的同时,形成技能,发展思维,学会自主学习 第三篇:读后感——情境教育的诗篇《情境教育的诗篇》读后感 读师范的时候,就从教教育心理学的老师那里知道了“李吉林”,也对她略知一二知道当年18岁的她以全优的成绩毕业于50年前的江苏南通师范学校;知道她也如所有新毕业的学生一样,在最初工作的日子里,因为缺乏经验,班级管理糟透了但幸运的是老校长听了她的课后,认为她是棵好苗子,要好好培养而她也极为聪明好学,仅仅两年后就被市教育局派到省教育厅教材编写室编写教学参考书从此,她又凭着自己的努力,不断参加各种研讨培训,认识了许多知名的教育教学专家,她成长得更快了;知道是她凭着毅力顶着压力在困境中实验,创造出语文情境教学模式,以促进儿童智能及心理品质和谐发展…… 这一次研读了李老师的教育专著《情境教育的诗篇》之后,感触颇深虽说这是一本有关教育教学的理论专著,但是李老师用诗一般的语言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流露出她太多的真情实感,所以读起来并不让人感到枯燥乏味。

《情境教育的诗篇》浓缩了李吉林老师二十多年在教育征途上艰苦求索的心血历程,这部充满诗意的原创性、叙事风、纪实体的作品,从情境教学、情境教育、情境课程三个曾面生动地再现了李老师直面挑战、搏击人生、实现教育人生三次飞跃的生命旅程李吉林老师创造出的情境教学具有创新的意义,是因为: 一、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强化生活感受 强调学生到实际生活中去观察,到具体情境中去感受,这就把语文教学与实际生活紧密地联系了起来在情境教学中,学生身处具体场境中,可以眼看、耳听、鼻闻、手触,通过各种感官吸收信息,从而获得了生动的形象,丰富了具体的知识,激发了真的情思,学到了活的语言 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非常注重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她在情境教学中所创设的情境,特别是以图画、音乐、演示和语言描绘来设置的情境,大都有意识地粗略一些,简易一些,为学生留有广阔的想象天地,使学生在“求异”想象中不断迸发创造性 三、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十分强调开发情感效能 综观她的教学实录也好,教案设计也好,我发现她总是以充满情感的教学,促使学生以纯真的情感参与学习活动,以保证教学任务的高质量完成。

这实在让我佩服不已 “生活是语言的源泉,情境是小学语文的灵魂这一句名言不知是出自那一位名人,但用在我们低年级教学中实在是很恰当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偏小,对事物的理解都是比较直观的,所以在教学时应该把握教材及儿童认识事物的特点,通过直观手段与语言描绘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感受课文描写的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才能激起热烈的情绪,体验字里行间蕴涵的情感而生活是那样的绚丽多彩,有形、有情、有境,所以语文教学应与生活相通,让学生在生活的情景中把语言学活,掌握、获得的更多 吕叔湘曾说过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把课教活了,课堂气氛就不会沉闷凝重,而代之以热烈活跃;把课教活了,教师的教就不会枯燥乏味,而代之以生动有趣,这样的课学生自然更想上,更愿意上,当然学得更好李林吉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这本书很实用,因为这部著作中阐述的教学理论简明易懂,而且结集中选有部分情境教学的成功范例,可直接供我们老师参阅或效仿于是我常常在自己的思品教学实践中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激情的语言,或通过恰当的图片,或通过合适的音乐,为学生创设一些情境,尽可能地把 他们带入到课文所描绘的情境中,以便学生更准确地把握课文的内容、思想及情感等。

我也喜欢在课堂上引导学生充分想象当然,我做的这一切都非常浅表,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多学习,多积累,多研究,多运用 第四篇: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读《李吉林情境教育的诗篇》有感 ——创设小学品德课与情景教育的联系 苏州市三元第三小学刘明 诗一般美丽的语言,引人深思的文字内涵,这是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育的诗篇》给我的第一印象李吉林老师自1978年以来开始研究,从情境教学到情境教育再到情境课程,构建了情境教育的完整理论框架和操作体系,这已成为我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模式 李吉林老师是一位教育家,更是一位从教师中走出来的教育家,她爱孩子、教孩子,把孩子教好,这是李老师教育的初衷她的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情境,对此我是这样理解的:对于小学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形象思维能力更胜于抽象思维能力,入情入境的课堂教学氛围,更能促使学生理解文本,走向文本,与文本对话 然而,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是以小学语文教材为蓝本的,我试想,将情景教学根植于小学品德这片土壤中,行不行呢 李吉林老师在《情境教育的诗篇》中总结了情境教育实施的四大步骤:带入情境,在探究的乐趣中持续地激发学习动机;优化情境,在体验审美的乐趣中感知教材;凭借情境,在创造的乐趣中自然地协调大脑两半球的相互作用;拓宽情境,在认识周围世界的乐趣中平衡两个信号系统的发展。

情境教育的四大步骤,如果运用到品德教学中,适用吗在我执教苏教版一年级品德与生活《小马虎旅行记》中,我这样尝试 1、带入情境上课伊始,我板贴人物“丁丁”的卡通画,告诉学生,丁丁非常喜欢画画,并用课件出示有关小白兔、鸭子、螃蟹等的错误图,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错误此时学生非常有兴趣的找出丁丁画的小动物的错误这是,我适时询问,“小朋友们,你们认为丁丁是一个什么样的小朋友引出“小马虎”这个概念学生们这时领悟说,丁丁是一个粗心的小朋友此时,每一位学生都被我带进课堂教学中,没有人游离于外 2、优化情境品德课中,简单的说教是行不通的,尤其对一年级孩子更是如此以动画形式出现的人物,更能吸引孩子紧接着,我播放“小马虎的故事”动画课件,孩子们个个睁大眼睛,看得十分仔细这时,他们已经把小丁丁和小马虎画上了等号 3、凭借情境思维和语言是一朵双生花,在课堂上,续编故事的过程,是学生将自己的思考、理解和表达相结合的过程,是创造性的表达的过程我问学生,故事讲完了,小朋友们想一想小马虎从马虎国回来后他会怎么想,怎么做做了这么多马虎事,他是后悔了,不再做马虎事了,还是继续又做了很多马虎事他究竟有没有改正呢。

在得到学生肯定的回答后,继续用故事引领发问,丁丁从马虎国回来后,决心以后做事不再马虎了,他是怎样改正的呢请小朋友想想以后的事情,继续编故事我凭借小丁丁这个情境,让学生体验到了该如何改掉马虎的坏毛病 4、拓宽情境最后的教学环节,我让学生联系自身,捉马虎我说:“今天我们看了几幅画得非常马虎的图,也看到小马虎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那么,我们有没有做过马虎事呢小朋友们一起来找一找自己身上的马虎事学生在小组讨论时,迸发出激越的思想火花我相机提问: 为什么做了这件马虎事呢马虎带来了什么后果将学生的思想引入一个更高的境地接着,我抛出最后一个问题,“我们自己也做了这么多的马虎事,以后该怎么办呢谁能告诉我们怎样才能让自己不做马虎事呢学生的回答精彩纷呈,在潜移默化中,学生领悟到了做事马虎的害处,认识到自己应怎样避免做一个粗心的人在这时,我的教学环节画上一个句号,孩子们似乎仍意犹未尽 课后,我深深思考这节课,我认为,品德课程的灵魂,在于实现学生真实情感的体验,在体验中实现学生的自我建构与认同通过创设小丁丁这个吸引孩子的的教学情境与氛围,我激发学生真切体验道德情绪与情感,获得“不可当个马虎的人”的真实体会与感知,让学生收获了成长的意义。

李吉林老师在引言中这样写道:鸟是黎明的歌手,呼扇着翅膀去迎接清晨的第一道阳光小鸟的歌是会飞的歌孩子喜欢小鸟,孩子羡慕小鸟,他们人虽小却心存高远,总想什么时候长上一对翅。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