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012303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的有效教学策略之我见 【摘 要】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 【关键词】 创设 开放 动手操作 自主探究 合作交流 课程改革活跃了我们的课堂,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法,使教师充满激情,学生充满活力,课堂教学变得更为精彩。新课程基本理念是倡导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倡导建构的学习,倡导培养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变化的能力。“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由此可见

2、,数学活动中,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作为小学数学教师,由于自己所教授的学生的年龄特点他们更关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所以我们必须安排、设计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的课堂教学策略。那么,在新课标要求下,教师如何教学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呢? 1 创设问题情境,凸现有效教学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生活的组织者,应根据学生的特点,努力创设有效的教学环境,让学生成为问题的发现者。只有这样,数学教学才能获得良好的效果。 1.1 创设故事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故事有着特别的偏爱,在数学教学中如果能根据所学内容,从故事的情境引入,学生的学习兴趣会有很大的提高。 1

3、.2 创设冲突情境,诱发探索欲望。冲突是探索的动力,巧妙创设冲突情境,才能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中寻找问题的根源,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1.3 创设生活情境,增强课堂教学氛围。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从已有的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教学时以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教学题材,激起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喜欢数学的思想感情。 2 开放活动空间,促进有效教学 一节数学课的成功与否,既在于教师能不能精心地设计,又在于教师对课堂空间的把握是否放得开。因而为了使课堂教学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就要适度开发活动空间,让学生动手

4、去做,动脑去想。 2.1 动手操作,活动性学习。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听数学”为“做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来实现,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 2.2 自主探究,探究性学习。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

5、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学生必然会有收获。如教学乘法的分配率,让学生自主发现问题,自主探究解决问题,并交流自己探索的过程和方法。这样,学生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理解会更深刻。 2.3 合作交流,互动学习。学习交往理论认为,多项交往的组织形式,信息交流量大,交流渠道宽,有利于形成积极的、热烈的课堂气氛,有利于课内信息的沟通,有利于学生们间互帮互学,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要适时引用小组合作学

6、习模式,使师生、生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启发,相互评议,以达到训练思维品质,发展学生智力的目的。 3 生活实践应用,强化有效教学 不少的学生认为数学枯燥无味,对数学的学习缺乏兴趣和动力。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十分重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课标中指出:“数学是人类生活的工具,对数学的认识要从数学活动的亲身实践中去体验,数学发展的动力要从数学与人和现实生活的联系中去寻找。”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十分注重从学生感兴趣的事例入手,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去获取知识,使数学问题看得见、摸得着。把单调的课堂学习转变成生活经验的提炼,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掌握知识,形成能力。 3.1 与实践活动相结合。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学习内容与

7、其熟知的生活背景越相似,学生理解接受并运用的熟练程度就愈高,因而在数学教学中,从学生熟知的生活出发,将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实践活动相结合,效果会更好。 3.2 与生活问题相结合。数学新课标中明确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现数学现实生活的应用价值。”因此,数学课程的有效教学不仅体现在课堂上,还应让它与生活实际密切接触,学生才会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3 与课外活动的相结合。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强调数学教育与生活世界的联系,不能简单地理解成内容的置换。更重要的是借助现实的、有意义的活动来帮助学生在身边的事情中发现数学,让学生经历了数学知识生活化、生活世界数学化的过程。 总之,有效关注学生的学习经验,有效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有效地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学习,学生的潜能必然能得到充分的发挥,个性必然得到发展,学习数学的兴趣必然会得到激发,数学课堂教学肯定会取得很好的效果。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