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012299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有效互动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是指师生为实现教学目标,围绕教学内容,共同参与,通过对话、沟通和合作活动,产生交互影响,以动态生成方式推进教学活动的过程。 当前,教师普遍关注课堂互动,表面上看,此种师生互动适应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改变了以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师生互动过少的问题。但课堂互动是否真正有效,却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实现课堂教学中的真正互动,让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交流中主动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呢? 一、目标性策略 课堂互动要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充分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将教学目标准确定位,既不能过高,让学生感到高不可及,也不能过低,让学生感到索然无味,这两种情况都会使学

2、生失去探究的欲望。 二、差异性策略 不同的学生由于其知识水平、已有经验等不同,其思维是有差异的,教师在课堂互动中要关注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体现教师对学生差异的关注。 1询问了解真实想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多问几个为什么?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不要轻易否定学生的答案。如教学找规律一课时,教师 让学生“用手中的材料自己创造一个规律”,集体交流时有一个学生创造出的规律是“1红1白1红2白1红3白”,看上去没有规律,实际上学生有自己的想法,红珠子都是一个,但白珠子由一个变到两个、三个如果教师不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又怎么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呢! 2辨析尊重学生差异 学生之间是有

3、差异的,作为教师,不仅应承认这种客观存在的差异,而且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差异,教学中应不回避学生的错误,并将学生的差异作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圆的面积中,当教学到S=r2时,一位学生突然举手提问:“r2就是r2,所以计算圆的面积实际上和圆的周长方法是一样的。”r2是教学中理解的一个重点,学生这样的一个错误,正好成为教师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资源。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辨析,帮助学生理解了r2表示的是rr,而不是r2,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也体现了教师的差异教学观。 三、发展性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应关注学生思维的发展。 1发散引发思考 课堂教学研究表明,教师在课堂上所提的问题绝大多数属于聚合性问题,这些问

4、题有的只要简单地回答“是不是”或“对不对”就可以解决,有的问题答案唯一,教师根本不需要和学生互动,就可以知道结果,但这样的互动是假互动。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多设计一些发散性的问题,由于问题的答案不唯一或不确定,所以教师必须和学生进行真正的交流,才能推进教学活动的进程。 2比较优化思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呈现不同的算法,然后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比较,通过比较,让学生感悟不同的算法,从而使学生主动进行算法的优化,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五年级找规律中,一组花盆按照“红、蓝、红、蓝”排列,教师提出问题:“第15盆是什么颜色?”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呈现出结果,出现了画

5、图法、奇偶法(即单数是红色,双数是蓝色)、计算法等不同的方法。然后教师有意识地改变数据,为学生创设一个又一个比较的情境,实现了方法的优化。 3追问促进反思 追问是课堂有效互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在学生回答问题不准确时,通过追问可以促进学生反思,让学生反思自己答案的不完整性,从而自主修正答案。这样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教学关注的就不仅仅是结果,而且是获取知识的过程。 四、全面性策略 教师在互动中,要着眼于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关注知识目标的达成,更要关注学生情感目标的达成。互动要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个别学生。 1肯定满足成功体验 课堂上即使学生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也要从错误中发现学生的合理性

6、,给学生予肯定,这体现出教师对学生充分的尊重,这种尊重是建立在认知基础上的情感尊重,能让学生感受到自己是一个课堂的建设者、贡献者,从深层次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合作实现多边互动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合作交流、合作学习为师生创设了多边互动交流的机会,让学生都能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师生之间的多边互动、多向交流,让所有的学生都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五、生成性策略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充分预设学生的学习过程,但预设不能代替课堂生成,教师在和学生的课堂互动中要关注课堂生成的资源,充分利用这些资源。 1修正利用学生观点 由于学生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动态生成的特点,必然会有一些情况在教师的预料之外。作为教

7、师,可以预想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但是,决不能规定学生的学习情境和学习过程,这就要求教师一定要不断培养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善于利用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资源,修正或利用学生的观点,做到以学定教,以学导教。 2引申放大亮点 师生在课堂中的互动,会生成很多新的情况。对于课堂中生成的东西,不同的情况,教师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如果课堂生成的东西与教学目标关联性不大,教师就应该采取缩小的方式,淡化课堂生成的内容。如果课堂生成的东西与教学目标紧密联系,教师就应该将这种互动生成的东西放大,将对某一个问题的认识转化为对某一类问题的认识,这对学生建构知识的体系是非常有帮助的。 有效的课堂互动既关注结果,又关注过程;既关注知识能力,又关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学生,手中有策略,课堂才能真正有效互动起来。 (责编 金 铃)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