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012259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课堂的“铺路石” 一、课堂提问所存在的问题 (一)表面热闹,华而不实,一问一答,频繁问答。这样“一问一答”式一般是设计为师问众生答,如:“答案等于几?”“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这类问题的提出,教师只关注结果是什么,而忽视对规律的揭示。 (二)提问离题遥远,脱离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启而不发。设计的问题过难、过偏或过于笼统,学生难以理解和接受。 (三)提问无目的,随心所欲,淡化了正常的教学。备课时问题未精心设计,上课时随意发问,不分主次,面面俱到、信口开河地提问,有时甚至脱离教学目标,影响了学生的正常思考,必然使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抓不住重点,学习效率低,能力得不到提

2、高。 (四)反馈性提问流于形式,教师诊断效果失真。教学时,“是什么?”“叫什么?”等记忆性的反馈提问,学生回答的也只能是一些浅层的记忆知识,并没有表明他们是否真正理解。这样的提问,无法有效诊断学生的知识缺陷,获得真正的反馈信息,从而不利于教师调控教学过程。 (五)提问后没有停顿或先点名后提问,学生无时间思考。教师的提问,要求学生能正确地回答,必须给予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思考,其目的在于让全体学生能在这个“时间差”里去动脑思维,积极参与认识活动。这样的提问,不利于学生冷静地思考问题,达不到提问的应有作用。 (六)提问面向少数学生,多数学生“冷场”。教师的问题设计,如果只针对少数学生能回答,

3、课堂上就会“冷场”,就会有“被遗忘的角落”,所以,教师要针对提问的难易程度从“学情”出发,选择不同类型的学生回答,以便调动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策略 (一)精心酝酿提问 1、目的性:课堂提问必须要有明确的目的,教师应根据不同目标设计相应问题,安排好提问顺序。 2、难易适度:教师提问应从当前学生的知识水平、理解能力或学习状况出发,所提问题应是学生通过对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导、运算能够回答的问题。 (二)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1、知识的关键处提问:善于围绕教学中心抓住课堂教学的关键提问,能起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作用。由于问题提在关键处,学生围绕关键处观察

4、、思考,所以理解得深、记得牢。 2、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处提问: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之间有着紧密的联系,旧知是新知的基础,新知是旧知的延伸和发展。在教学新知时,注意在知识的内在联系处提问,有利于学生建立和加深理解新概念。 3、相似易混淆处提问:小学数学教材中,有许多形式相近、联系紧密的概念、法则、公式等极易混淆,影响学生准确掌握和运用。因此在这些相似易混处提问,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比较,弄清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4、探索规律时提问:引导学生发现规律,不仅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判断扣推理的能力。在探索规律中提问,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的思维,对知识获取鲜明的

5、印象。 (三)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很多教师认为课堂提问只要在问题设置上深入研究即可,提问谁无关紧要,常常为了课堂气氛热闹,获取完满的答案,提问集中在几个优生身上;或者为了让后进生不分散注意力,专挑选他们人微言轻提问对象;或者认为课堂教学以一般学生的水平为出发点而过多地提问具有一般水平的学生。由此,课堂提问往往无法突出重点,有的放矢,或无法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或无法发挥优生的表率作用,后进生得不到激发,甚至影响到学生后续学生的积极性,因而无法实现预期的目的,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整体效益。课堂教学过程中总是希望能够最大程度地获取教学反馈信息,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调查表明:各种层次的学生都具有

6、回答教师提出问题的愿望和要求。因此,课堂提问的面应尽可能宽广些,要面向全体,不仅要提问优生,也要提问中等生和学习后进生,作到好中差多方面结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和心理需求。 (四)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1、提问形式要多样:由于问题的内容、性质和特点的不同,课堂提问可以采用不同的形式。一般有以下几种:直问、曲问、反问、引问、追问,教师不管采用什么形式提问,都应先提问,然后再请学生回答,这样多数学生觉得自己也有可能叫来回答问题,使之保持高度注意力,积极思考。 2、提问语言要明确:数学语言的特点是严谨、简洁,形成符号化,教师提问语言既要顾及数学这种特点,又要结合学生认知特点,用自然语言表述要准确精炼,不能含糊不清。 3、提问不宜依照一定的次序:有些教师往往依照学生的座次依次发问。或者依照点名册上的名次发问,这种机械的发问方法,虽然可以使发问的机会平均分配于全体学生,但是其流弊与先指名后发问的情形相同,因为发问既有一定的次序,学生就知道这个问题应该论到某生解答,其余的学生,就可以不注意了。所以教师发问时,不要有一定的次序,使学生无法推测这一个问题,应该轮到谁去解答,因而全班学生就不得不注意了。 (作者单位:北京市芳草地国际学校) (责任编校:合欢)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