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

上传人:maz****in 文档编号:194009731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PDF 页数:50 大小:115.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年级下语文教案(全册)-50页(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9 学年下学期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重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时: 13 课时 1.古诗词三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读懂三首古诗,感悟每首诗中描绘的独特景色,体会表现手法。 2. 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意思,并由此想象画面。 3. 会认读本课中 “螺” “谙” 等生字, 会写“亭” “庭” “潭” “螺” “谙” 5 个生字, 理解“

2、闲” “厌” “和” “谙”等词在诗句中的意思。 4.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5. 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重难点: 1. 感悟诗中描写的景色,想象美好画面。 2. 有感情地朗读、背诵三首诗,默写独坐敬亭山望洞庭。 预习: 1. 自学生字,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试讲诗意,画出有疑问的地方。 3. 搜集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课时: 23 节 第一节 教学目标:掌握生字词,读熟三首诗,理解大意。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假期里,很多同学都出去旅游了,祖国名山大川的壮丽风光一定在你脑海中留下了深刻 印象。你能用简要的话语介绍你所看到的名山大川吗?

3、 今天,我们还要从三首古诗中感受一下古代大诗人笔下的山山水水是什么样的。 二、读课题,指名读三首古诗。(检查通过预习对课文熟悉的情况) 三、指名认读生字,提示应注意的地方。 亭庭指导读准后鼻音谙暗:区别音、形、意 四、分组学习 1. 读熟三首诗 2. 借助注释在组内试讲每首诗大意。 3. 交流预习中的疑问,组内解疑。 五、班内交流汇报小组学习情况。 六、作业: 1. 抄写生字。 2. 读、背三首诗。 第二、三节 教学目标:通过想象,进一步感受每首诗所表现的美好意境及表达方法,背诵、默写。 教学过程: 一、吟诵、理解独坐敬亭山 1. 议:诗中除了敬亭山还提到哪些事物,分别是什么样的? 鸟:多、高

4、飞无影云:少(孤)慢慢飘走(闲) 展开想象,用自己的话描述画面 2. 在诗人笔下,万物似乎都与人相通,是有感情的,请你从诗中找出这样的词句。 闲、相看两不厌体会诗中拟人的表现手法。 3. 教师简介写作背景,让学生粗略了解诗中寄寓的情感。 此诗是李白在政治上受挫,心情郁闷时所作,因此通过众鸟高飞、孤云闲浮、人与山“相 看两不厌” 来表达自己抱负不得施展,有志难酬的无奈。读起来使人产生一种失落、孤独之 感。 4. 指导背诵独坐敬亭山 二、吟诵、理解望洞庭 1. 试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中所写的洞庭湖景色,看谁描述得最美。 此环节注意提示学生在描述中突出: (1)湖光和月光的交融和谐;湖面的光亮平静。 (

5、2)白银盘和青螺分别所指。 从诗中不但看出洞庭的山美水美,还看出那天夜里的月色很美。2. 从诗中哪些地方看 出诗人是站在湖边往远处看的? 3. 诗人通过恰当的比喻把洞庭秀色写得惟妙惟肖,请找出诗中的比喻。 二句, 把光亮平静的湖面比作未经打磨的镜子。四句,把月光下的湖面比作银盘,把湖中的 君山比作青螺。 4. 指导背诵望洞庭 三、吟读、理解忆江南 1. 释题:忆,在此当回忆讲。“忆江南”为词牌。 2. 根据学生可能产生的疑问补充注释。(旧:过去胜:超过) 3. 说说你从这首词中体会到怎样的景色,诗人用什么手法来表现这样的景色的。(太阳升起 的时候, 天空布满火红的朝霞,江边的花朵被映照得比燃烧

6、着的火焰还要红;那一江春水像 蓝草一样青绿,像晶莹的翡翠。比较、比喻) 4. 请联系前面几句诗的意思,把最后的反问句写完整。江南的景色,让我怎能? 5. 指导背诵忆江南 四、交流搜集的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1. 白居易所作忆江南另两首 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江南忆,其次忆吴宫:吴酒一杯春竹叶,吴娃双舞醉芙蓉。早晚复相逢。 2. 其它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鹿砦望庐山瀑布 滁州西涧 山行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等 五、作业: 1.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2.选画一首古诗所表现的画面。 教后记:通过搜集、背诵别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7、,增长学生的知识积累。 2.桂林山水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自主学习,认识生字、新词。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读中入景,读中悟情,了解桂林山水的特点,感受桂林水的美,感受课文的语言美。 4.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漓江江水、桂林山水独特的美。 教学难点:通过自读自悟,领悟作者细致观察、抓住特点、运用对比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桂林山水的挂图或有关录象等。学生外出旅游拍的风景照。 教学设计: 一、故事导人,激发兴趣; 1.同学们,去年暑假,老师有幸去广西桂林游玩一趟,那满眼的画山绣水,真

8、是大自然 的千古杰作,使人心旷神怡。那里的山石、河流、小桥、树木几乎都流传着一段段动人的神 奇故事。如父子岩,据说古时候有姓龙的父子两人,他们的造船手艺非常高超,造的船不但 粮食装得多,行驶起来也跟箭一样快。不料,一个姓万的员外看中了他们的手艺,死逼着他 们替他赶造一条大船,准备搜刮老百姓的粮米,用来献给皇帝买官做。粮米被他搜刮空了, 岂不要饿死老百姓吗?龙家父子不肯干。他们听说“桂林山水甲天下”,就慕名来到桂林,藏 到这儿的岩洞里,因为缺吃的,最后饿死了。父子岩就这样得了名。另外,桂林山水的绮丽 景色中还有象鼻山、斗鸡山、磨米山、寡婆桥、望夫石同学们有没有兴趣去欣赏呢?再 听听那神奇的故事呢

9、? 2.今天,老师要和你们一起去观赏桂林山水,去领略它独特的美。坐稳你们的小船,我们出 发了。 二、整体感知,带人情境。 1.范读课文。 (播放桂林山水的录像) 2.此时,你最想说的一句话是什么?(让学生说出自己真实的感受) 3小结,并引读第一节。怪不得人们都说;“桂林山水甲天下” 。(板书:甲天下 ) 三、精读第二节,体会感情。 1自由朗读。 要求:把最吸引你、最美的地方用笔划出来,好好地练一练,把感受到的美用朗读表达 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读。 2交流朗读,在读中体会水的:“静”、 “清”、 “绿” 。 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 看见江底

10、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1)通过范读、指名读、齐读等形式,突出漓江水的静、清、绿。( “静”这句读得轻而缓 慢,让人感到水在轻轻地慢慢地流;“清”这句读出惊喜,读得让大家都看见江底的沙石; “绿”这句读出赞叹之情。) (2)感悟作者表达“绿”的精妙。 引导学生把“无瑕的翡翠”与“碧绿的草坪、“绿色的玻璃”加以比较,体会作者描写的 形象性和对漓江水的喜爱之情。 (3)读了这句话,你对漓扛的水有怎样的印象?请概括地说。 (板书:静清、绿) 1.中体会作者具体形象描写景物特点的方法。 (1)出示文字:漓江的水真静啊! 漓江的水真清啊! 漓江的水真绿啊! 这样概括地写,

11、不是也能把特点写明白吗? (2)和原句对比读,说说哪句话给你的印象更为深刻? 小结: 是的, 我们写作文的时候,不仅要说出景物的特点,还要作具体、 生动、 细致的描写, 这样写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出示文字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漓江的水很清,还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呢! 漓江的水可真绿,多像一块无暇的翡翠。和原句对比读,你有什么感觉? (4)指导朗读,把你感受到的美读出来。 (5)再次播放录象,音乐伴奏,学生有感情朗读。 4.激情点拨 既然这一节写的是漓江水的静、清、绿,为什么这节开头,还写大海和西湖呢?这不是多 此一举吗 ? (让学生理解对比写法可以衬托漓江水独特

12、的美。) 5.理清叙述顺序,指导学生背诵。 (1)这段话共三句。先用大海、西湖引出漓江的水,再具体写漓江水的特点,最后一句是 感受,也写出了水的静。 (2)播放画面,音乐伴奏,学生试背。 四、学法迁移,自学课文第三节。 1.小结学法。 刚才,我们感受了漓江的秀丽风光,是通过读读、划划、练练、说说的方法来学的,下 面请同学们用这种方法以小组交流的形式自学第三节。 2.出示要求。 出示文字:读读:读第三节。划划:划出最美的句子。练练:读出美的感受。 说说:值得学习的写法。(扶放结合,注重学法的迁移。) 3.朗读比赛。要求:把感受到的美读出来读给一个老师或同学听记住他们对你朗读的 评价。 4.全班交

13、流,并请进步特别大的同学为画面配音,其他同学欣赏。 (让学生读给老师或同学老师听,恰似给疲劳的学生注入了兴奋剂,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朗 读兴趣, 课堂气氛瞬间进入了高潮。与老师或同学一对一、面对面的交流, 其效果不言而喻。 另外,在这一过程中, 学生的待人接物、 语言交际、 心理素质等综合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真可谓一举多得,设计绝妙。) 5.谈谈值得学习的写法。 (对比; 抓住特点具体地写;用整齐的句式)(板书: 奇、秀、险 ) (围绕教单目标,读写结合。 让学生悟出写作方法。 ) 五、以读代讲学习第四节。 1.范读。播放录象,音乐伴奏。 2.激情点拨。 是的,桂林的水美得就像幅画,这幅画有

14、83 公里,所以说是连绵不断的画卷。这幅画 是谁画的 ?(生答:大自然)大自然可真是神奇,它用手中的彩笔把桂林山水描绘得这般如诗 如画、如梦如幻,让我们感到如痴如醉。(板书:美如画) 3.出示动画,文字,生齐读最后一节,音乐伴奏。 让我们把美景深深地印在心里吧! (对于桂林山水这样的精品,只有多读,方能领悟文中之意,体会文中之情,让学生在 情感上和作者共鸣,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六、读写结合,延伸课外。 1.其实,同学们也游览过很多名胜。让学生交流所带来的风景照或自己所了解的名胜古迹,。 2.说一说,仿照第2、3 节的写法,抓住景物的特点,学习用整齐的句式具体地描写。 教后记:心理学家布鲁

15、纳说过: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提到听故事,可 能没有一个小孩是不感兴趣的。在授课前,花极短的时间,用绘声绘色的语言,讲述一则引 人人胜的小故事, 学生的注意力定会一下子全部集中起来,同时也缩短了师生之间的心理距 离。 3.记金华的双龙洞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语言文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5 自然段。 教学重点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的条理,练习给课文编提纲。 教

16、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 (一)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教学难点 理清课文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同学们, 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 留下了人们的赞叹。 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 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板书: 3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教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不要读成 zh;“蜿”的读音是w n,不要读成w n。 “蜒”字中间是“廴” ,不是“辶” 。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文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文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 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课文中指汽车沿盘山道曲折向上行驶。( “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