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007981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9.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教学模式浅析 摘 要: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关键词: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的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要进行转变,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结合自身教学与教研的实践

2、,谈谈对“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思考。 一、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 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体现过程性,关注学生获得知识、形成能力的过程与方法;突出创新性,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精神为出发点;凸显探究性,着力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知识的能力。 (1)前提准备。准备的目的在于稳定学生的情绪,唤起学生的原有认知,为探究作好知识、能力、心理等方面的铺垫。这一环节既可以在课前准备,也可以在课中进行,可以用谈话、讲故事等多种形式进行。 (2)探究新知。这是完成课堂教

3、学任务的关键环节。教师应了解学生的“数学现实”,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围绕学习内容设计纲要性思考题,创设知识迁移的学习环境,引导学生独立探究新知。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宽松的学习环境中畅所欲言,大胆质疑,促进同化,发展思维的流畅性,让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3)拓展运用。这是课堂教学过程的重要环节,有利于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获得能力。教师的练习设计要紧扣教材,有适当的坡度与密度,要让全体学生都练有所得。要通过多形式、多层次的开放性习题训练,发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4)总结评价。在教师引导下,学生回顾问题探索过程,

4、沟通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自我评价、总结得失,并联系实际将知识点向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激发再认识、再发现、再创新。 二、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操作策略 1. 营造和谐的课堂环境。 和谐的课堂环境能唤醒和激活学生的学习动机和需要,使之产生强烈的欲望,并积极进入状态,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 (1)注重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的过程。教师要以饱满的热情、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对学生要保持宽容与理解,给予鼓励与引导,少一些批评与指责,多一些赞扬与鼓励,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缩短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无形的心灵鸿

5、沟,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2)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见解。课堂上教师要给学生提问题的环境与机会,要尊重学生的选择,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看法与意见,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学生质疑,倡导多样化的解题策略。这样,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思维深刻性,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求胜心理,形成热烈的课堂氛围。 2. 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 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学习。 (1)情境创设要基于现实生活。创设情境要以

6、学生的发展为本,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去选择教学资源,把学生熟悉的、喜闻乐见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呈现给学生。数学素材要紧密地联系现实生活,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到亲切,由此产生好学、乐学的动力。 (2)情境创设要利于目标达成。数学素材是数学知识的载体,它起到衬托教学内容的作用。教师在选用数学素材创设情境时,不仅要看它是否是现实的、有趣的,更要看它与教学内容的联系,是否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这就要求教师在认真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准确把握素材选用的目的性,才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与作用。 三、对小学数学“自主、合作、探究”式课堂教学中几种关系的

7、处理 1.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数学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的过程,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中的主体。教师要给学生自主的时间与空间,让学生主动在观察、操作、猜想、推理、讨论、自学、交流等活动中获取知识。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教师的作用在于引导学生思考和寻找眼前的问题与自己已有的知识体验之间的关联方面,提供把学生置于问题情境中的机会,营造一个激励探索与理解的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2. 过程与结果的关系。 数学教学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变化与发展,要让学生经历知识形成与获取的全过程,在探索的过程中获得新的体验与感悟,丰富自己的经历与经验,从而形成“知识传承、能力发展、态度与价值观形成的统一”。当然,我们在注重过程性目标的同时,也要重视知识的运用,提高学生用获得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知识与技能”是基础目标,也不能弱化。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