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4006237 上传时间:2021-08-25 格式:DOCX 页数:30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学控辍情况研究论文 摘要摘要:21世纪是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实现社会转型的新时期,也是我国实现工业化,开始迈进知识经济社会、信息化社会并进入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新时代。基础教育要适应这种新形势,就要加快全面发展、全面创新、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步伐。要适应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这种发展的新形势,为基础教育服务的教师教育必须实现战略性转变,即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由单一的知识传授功能向全面功能转变、由低学历层次教育向高学历层次教育转变、由单一的学科专业化向双学科专业化转变。 摘要:教师教育;数量扩张型;质量提高型;转变 一、中小学教师队伍和教师教育正在由数量

2、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探究教师教育的发展状况,既要探究它的数量发展状况,又要探究它的质量发展状况。探索21世纪初中国教师教育的基本走向,就要对它的数量发展和质量提高状况做出基本估价。 (一)21世纪初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全面提高的新形势,使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供求关系发生根本性变化 教师教育以为基础教育服务为根本宗旨,必须和基础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相适应。21世纪初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全面提高的总趋向是教师教育面临的基本形势。这一基本形势将从根本上决定着教师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本走向和主要任务。 我国基础教育经过20世纪初近百年来,非凡是建国50多年来,尤其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艰苦努力,已经形成了世界上规

3、模最大的基础教育体系和中小学教师队伍。到2000年,全国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基本普及了学前一年教育的目标,普通高中教育也加快了发展步伐。据2001年统计,全国普通中小学和幼儿园在校生达到22484万人,其中小学1254796万人,初中651438万人,普通高中140497万人,学前教育在园(班)儿童202184万人;专任教师达到1061万人,其中小学教师59777万人,初中教师33857万人,普通高中教师84万人,学前教育教师6301万人。 21世纪初的基础教育要为现代化建设奠定更好的国民素质基础,必须进一步加快发展。从2000年到2010年是基础教育加速发展、进入

4、全面普及、全面提高的新时期。全国教育事业第十个五年计划提出,全国基础教育到2005年达到的主要目标是摘要:在2000年初步实现“两基”的基础上,使初中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积极发展学前1年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努力使城乡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城市地区基本满足学龄前儿童入园(学前班)需求;以多种形式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努力争取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提高到60左右,有步骤地在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中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的初中毕业生基本能够升入高中阶段的各类学校。计划还提出,到2010年,“学前教育较好满足社会需求。非凡教育办学条件和水平显著提高。全国普及九

5、年义务教育的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超过95。高中阶段毛入学率有较大提高,在城市和发达地区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这就是说,在2010年前,全国在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和普及学前1年教育的步伐将大大加快。 基础教育全面普及、全面提高的新形势,要求教师教育的培养规模、层次结构和教育思想、办学模式、课程结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必须和之相适应。非凡是随着整个基础教育进入整体性的全面普及、全面提高的新时期,在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和师范教育的供求关系将发生根本性转变。 全国小学教师队伍已经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1991年全国小学在校生12164万人,1996年上升到13615万

6、人,到1999年、2001年分别下降到13548万人和12543万人。小学专任教师从1991年的55322万人,到1999年上升到58605万人,2001年下降到57977万人,生师比为21641,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低值。这说明,我国的小学在校生规模开始下降,教师队伍已经由数量扩张期进入质量提高期,教师队伍的需求已经由供不应求、供求平衡过渡到供过于求。随着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带来的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小学教师队伍将出现全国性的超编现象。从整体上看,当前和今后小学教师的需求基本上靠补充自然减员。按一名教师工作30年计算,全国每年需补充20万人。和此相适应,培养小学教师的中

7、师已经开始萎缩。2001年全国中等师范学校由2000年的683所减少到570所,在校生数减少到6624万人,招生数为1952万人,毕业生数为2782万人。由于多数地方对小学新补充人员提高了学历要求,中师培养量明显大于需求量,中师招生量虽然近年来逐年下调,但仍然处于供过于求的局面。 就整体上来看,全国初中教师正在由供不应求进入供过于求的阶段。1991年、1996年、1999年、2001年全国初中在校生分别为3961万人、4970万人、5722万人、6514万人,初中专任教师分别为25167万人、28927万人、31481万人、33857万人,在整个20世纪90年代,初中在校生和初中专任教师都处在

8、快速增长阶段。全国初中高峰期在2003年,预计在校生将达到7000万人,到2005年前后可能降低到6300万人左右,2010年减少到6000万人以下。初中专任教师大体保持在350万人左右。因此,初中教师的数量扩张期已经进入后期阶段,多数省份的初中教师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今后新培养的初中教师主要是补充自然减员,大体每年需要14万人。目前的初中和高中都希望接受高师本科毕业生,大量的师专毕业生也同样面临着就业难的新问题。 全国高中教师正处在急剧的数量扩张期。普通高中在2010年前一直处于加速发展阶段,到2010年将达到2100万至2500万人,高中教师将达到162万到192万人,需要纯增近100

9、万本科教师。考虑自然减员因素,从2002年到2010年每年需补充初中和普通高中高师本科毕业教师30万人左右。2001年,全国有高等师范学校210所,在校生达到13504万人,招生5081万人,毕业生为2087万人。21世纪初,高师本科缺口还相当大,高师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将专科变为本科。 幼儿教师仍处在数量扩张期。学前教育和高中教育一样,由于到2010年左右仍将处在加速普及阶段,假如政策办法得当,到2010年之后,幼儿教师和高中教师都将处在供需大体平衡的状态。 这就是说,在21世纪初,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就整体上来看,开始出现供过于求的局面,而且出现了结构性矛盾,非凡是由于原有的小

10、学教师队伍素质不高,超编的小学教师安置去向将成为一个突出新问题。结构性矛盾还表现在西部地区,由于这些地区尚未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和初中师资仍将处在数量扩张期。笔者最近对贵州省的调查发现,该省不少县的师资按编制计算缺额较大。 总之,新中国建国50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的培养始终处在供不应求的状况,非凡是高等师范教育招生规模小,远远适应不了中等教育发展的需要,使得不仅大量民办教师、代课教师涌入教师队伍,而且教师层层拔高使用,形成了大量的不合格教师,致使职后培训处在持续不断的学历补偿教育阶段,真正意义的继续教育无法实现。但到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非凡是近年来,除高师本科仍然供不应求外,中师已经供大

11、于求,专科毕业生的需求正在趋于饱和,出现了整体性的分配难状况。上述情况表明,我国中小学教师队伍的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已经和正在由供不应求向供求平衡乃至供过于求转变。 (二)中小学教师队伍供求关系的变化要求教师队伍和师范教育都要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中小学教师教育总是随着基础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发展,随着基础教育规模的变化而变化的。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伴随义务教育的加速普及,义务教育本身长期处在数量扩张阶段,义务教育师资也同样长期处在供不应求的数量扩张阶段。由于受强劲的需求拉动,师范院校往往把发展的重点放在扩大规模、增加数量上。由于缺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社会压力,往往不能把

12、主要力量放在提高质量上。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对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也受供需关系的影响,往往存在重数量增加、轻质量提高、轻在职教师思想业务提高的倾向。因此,在整个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中国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由于始终处在巨大的师资需求压力下,长期处在数量扩张阶段。 当基础教育非凡是义务教育进入巩固提高阶段后,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不断提高义务教育质量要求的提高,义务教育开始由数量扩张阶段进入质量提高阶段,要持续不断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必须把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摆在突出位置。随着整个义务教育入学高峰的消退,教师需求由供不应求转变为供需平衡和供过于求,多数地方程度不同地出现教师超编新

13、问题,在这种形势下,在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开始由数量扩张期进入质量提高期。和此同时,师范院校也开始面临生存、发展的巨大压力,不得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的惟一手段,师范教育也同时开始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 义务教育、在职中小学教师队伍和师范教育同时或相继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标志着中国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进入一个新阶段,开始进入新的战略转变期。这一转变将从根本上制约乃至决定着全国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和师范教育发生根本性转型。 二、基础教育领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教育创新的新形势将使教师教育的功能实现根本性转变 (一)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推进创新教育是21世纪

14、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的共同战略任务 素质教育是21世纪教育教学改革的旗帜和基本方向。在新世纪,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时代的要求。 实施素质教育是应对科学技术发展新形势的战略需要。当代科学技术发展迅速,且高度分化、高度综合。在21世纪,各门类科学和各层次分支将进一步不断分化,不断交叉,加速综合,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进一步结合,科学和技术相互依靠而相互融合。这种发展趋向,要求学校教育必须培养具备全面发展的人,承担此任务的教师就应该洞察、理解并运用这种高度分化又高度综合的科学知识和技术。 实施素质教育是应对全球化发展形势的战略需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向及我国加入WTO,使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

15、,要求参和经济活动的人必须具备兼容并包的胸怀和合作竞争的精神,善于在现实和传统之间、科学和人文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文化和宗教之间、民族和人类之间不断地协调和化解矛盾,应对包括市场经济、文化冲突等各种挑战。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要顺应这种全球化发展趋向,努力培养面向世界的中小学教师和国民素质。 实施素质教育是应对新时代的战略需要。在21世纪,要求经济、环境、人口、社会协调发展,并且都要以人的发展为中心。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既要着眼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文化的发展,同时又要着眼于人的全面发展。从根本上来说,人越全面发展,社会的物质文化财富就会创造得越多。因此,教育要把人的发展、人的素质培养作为根本任务、根本出发点和根本归宿。 上述三个方面的经济社会发展趋向要求教育,非凡是基础教育必须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不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思想和能力。 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和国家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全面推开,给我们的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带来了巨大机遇和挑战,中小学教师和教师教育工作的教育理念要更新,教育教学工作的方式要革新。 (二)要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首先需要创新教师教育,造就成千上万的具有创新素质的中小学教师 总书记在庆祝北京师范大学建校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摘要:“当今时代,科技进步日新月异,国际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民族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