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类的生态PPT课件

上传人:石磨 文档编号:193950311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贝类的生态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贝类的生态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贝类的生态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贝类的生态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贝类的生态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贝类的生态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贝类的生态PPT课件(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贝类的生态,第四章 贝类的生态,一、贝类的分布 二、贝类的生活习性 三、贝类的食性 四、贝类的繁殖 五、贝类的灾害与敌害,贝类的生态,一、贝类的分布,1)水平分布: 腹足纲分布最广,丛平原到高山,从海洋到湖川,从热带到两极都有分布;其次是瓣鳃纲,海洋和淡水中均有;其余几个纲完全生活在海洋 广温性贝类:地理分布广 广盐性贝类:水域分布广 狭温狭盐性贝类:水平分布受限制 2)垂直分布:潮间带到1万多米(菜豆蛤),贝类的生态,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3)地理分布: 长江口以北的黄渤海,暖温带性质 主要分布温带种和暖水种 特点: 温带种种群量大,一般不进入东海; 暖水性种群量小,暖水性较强的种一般不进入黄

2、渤海。,贝类的生态,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长江口以南东海及部分南海北部沿岸,亚热带性质 主要是暖水性种类 特点: 没有寒带种 没有典型热带种,贝类的生态,我国贝类的区系特点,台湾东南、海南岛南端,南海及南海诸岛。典型热带性 主要分布热带种 特点: 有部分暖水种 广泛分布典型的热带种 与珊瑚礁紧密相联系,贝类的生态,二、贝类的生活习性,生活环境 温度 适温范围:生存的温度条件 最适范围:生长、繁殖的最佳温度条件 北方的种类耐低温, 南方的种类耐高温,贝类的生态,盐度 外海海水平均盐度35左右 近海海水平均盐度31左右 河口附近1025 盐度的变化影响贝类的生长,幼体的发育,足丝的分泌 盐度骤降造能

3、成贝类大批死亡,贝类的生态,水质条件 pH:一般7.58.6,外海7.98.2 浊度:影响贝类生活,过大造成呼吸障碍和窒息 毒性物质:破坏生理机能,影响生长发育,重者造成死亡 游离氯、氨氮、硫化氢、酸、碱、重金属离子、农药、原油、洗涤剂等 应达到渔业水质标准,贝类的生态,渔业水质标准,贝类的生态,渔业水质标准(续1),贝类的生态,底质 分为:泥底,泥砂底,砂泥底,砂底,沙砾底,岩礁底等 贝类的生活习性不同对底质要求不同 潮流 潮汐,波浪,海流,贝类的生态,饵料 不同贝类食性不同,所需的饵料不同 瓣鳃类:主要以浮游植物,有机碎屑,小型浮游动物为主 腹足类:草食性的以藻类为主;肉食性的以运动能力差

4、的动物为食 头足类:肉食性,以鱼、甲壳动物为主,贝类的生态,贝类的生活型与运动方式,游泳型 头足类:靠漏斗喷水游泳 游泳能力强的种类身体纺锤型或流线型 近海生活的种类胴部近球型 浮游型 海蜗牛靠浮囊 异足类靠鳍足 贝类的浮游幼虫靠面盘浮游,贝类的生态,贝类的生态, 底栖生活型 (1)底上生活型 匍匐型 在岩石的表面或泥、沙滩以及海藻上面匍匐生活的种类,多数腹足类,多板纲的动物。 固着生活型 部分双壳类。如:牡蛎等;腹足类的蛇螺。属于固着生活的种类,足部失去了原有的作用,都较退化,甚至完全消失,但贝壳坚厚而粗糙,或者是壳面长有棘、刺。 附着型 双壳类的一些种类,以足丝附着于固体生活。,贝类的生态

5、,(2)底内生活型 大多数双壳类。潜居于底质中营埋栖生活 潜居泥砂底的种类:足发达,体长而扁,水管的长短、有无因种不同 潜居泥底的种类:常两端开口,抗浊力强 (3)凿穴生活型 凿岩:海笋、住石蛤等 凿木:船蛆,贝类的生态,(4)寄生、共生、群聚 寄生:内寄螺,内寄蛤 共生:大岛恋蛤等 群居:贻贝,牡蛎等,贝类的生态,三 贝类的运动和发光 1 游泳 头足类的十腕目 漏斗 瓣鳃纲 剑蛏、蛏螂、锉蛤和扇贝等 2 爬行、跳动和漂浮 3 迁移 4 趋光性和趋食性 5 钻泥沙 6 凿石和凿木 7 贝类的发光,贝类的生态,四、贝类的食性,食微小生物的种类 双壳类,滤食 食料: 浮游植物,以硅藻类为主 小型浮

6、游动物,原生动物,桡足类幼体,贝类幼体 有机碎屑:浮游动物肢体,动物腐屑,植物碎屑,贝类的生态,草食性 主要是腹足类, 食料:褐藻,绿藻,红藻 有齿舌、颚片,消化道长(有的有嗉囊) 动物食性 头足类和部分腹足类 食料:甲壳类,鱼类,贝类,水母等 消化道短,唾液腺发达,贝类的生态,法螺食海星类 骨螺食蟹类 冠螺食海胆类 芋螺食环虫 荔枝螺食牡蛎、藤壶 玉螺食滩涂贝类 4 兼食其它杂物的贝类 有的种类吞食石灰质或木质,贝类的生态,浮游幼虫食性,单胞藻为主,兼食有机碎屑、小型浮游动物和细菌等 自然海区以硅藻类为主 人工培育以金藻,绿藻,硅藻,底栖硅藻为主,贝类的生态,贝类的摄食方式,舔食:腹足类 滤

7、食:瓣鳃类 捕食:头足类,贝类的生态,瓣鳃类的滤食和选食,在外套膜、鳃以及唇瓣等的配合下进行的,以牡蛎为例分述如下 1 外套膜的作用 带食物的水流因进水孔狭小流速降低,最大的悬浮颗粒沉淀在外套膜上,被外套膜纤毛运至进水孔壳缘,由突然的闭壳运动排出 2 鳃的作用 (1)一般的颗粒和海水继续前进,经鳃的过滤作用,海水在鳃的上前纤毛的协助下,通过鳃丝进入出水孔。 (2)悬浮在水中的颗粒被鳃上的侧前纤毛和前纤毛筛下。,贝类的生态,(3)由前纤毛中个别较大的纤毛形成纤毛道,起着运送颗粒的作用。把颗粒运向鳃的游离边缘的食物运送沟中,被进一步选择。较重较大的颗粒从沟中落出,掉在外套膜上,排出。较小的颗粒继续

8、由食物运送沟运至唇部。 3 唇的作用 来自鳃游离边缘的颗粒,被送至内面或称褶皱面的中央,而由基部运来的颗粒送至唇间的侧口沟中,再转送到近口沟,最后入口。,贝类的生态,四、贝类的繁殖、发生和生长,(一)性别与性比 1.雌雄异体 瓣鳃类两性区别不明显,无第二性征,一般从生殖腺颜色区分 腹足类的性别可以以交接器的存在与否来决定;有的种类壳口和厣的形态不同 头足类以茎化腕区分,有的种类两性异型显著 2.雌雄同体 无板类、瓣鳃类、腹足类某些种类 3.性比 雄性先熟,随年龄增加雌性有增多趋势,贝类的生态,(二)性成熟年龄与繁殖季节,一般满一龄性成熟 少数多年才有繁殖能力 有一年一次繁殖 也有一年两次繁殖

9、繁殖季节多在高温低盐度时期,大潮期形成繁殖高峰,贝类的生态,(三)繁殖方式,产卵:雄性排放精子的诱导(瓣鳃类) 交尾:腹足类、头足类 受精:异体受精(少数自体受精) 孤雌生殖:拟黑螺 卵胎生:多板类、腹足类,贝类的生态,(四)产卵环境 (五)卵群 (六)产卵量,贝类的生态,(四)贝类的发生,1 贝类发生过程 (1)受精 体外受精 体内受精 (2)卵裂 螺旋型卵裂 右旋分裂 左旋分裂 贝类器官的形成,四个四集体参与了不同器官的形成:,贝类的生态,第一个四集体参与幼虫上半球皮肤的形成。 第二个四集体形成口前纤毛细胞,外胚层间质,而分裂球d则形成幼虫下半球的大部分外胚层。 第三个四集体既参与了幼虫皮

10、肤的形成,又参与了外胚层间质的形成。 第四个四集体小分裂球中,d即内外胚层母细胞,由它左右分裂为两个大细胞进入胚内之后,即进一步分裂而成条中胚层带。第四个四集体的其余个分裂球和所有的大分裂球,一起形成内胚层原基。,贝类的生态,()原肠腔的形成 外胚层 内胚层 原肠胚形成方式 内陷 消化管 外包 肝脏 原肠壁,贝类的生态,(4)消化管外孔的形成 原口 在原胚孔的关闭点上,或在原胚孔保持开口的种类,在其开口部的周围,生成一个外胚层的凹陷,使原肠与外界相通,这就形成了 原口,食道由此形成。 肛门开始于原肛的内陷,原肛短与原肠的后部相通,由此所形成的外孔即肛门。,贝类的生态,(5)中胚层的形成 中胚层

11、的产生,是由原胚孔附近的内胚层陷入附近细胞内;或由大分裂球产生其它细胞滑入内、外胚层中间形成的。 体腔 由中胚层细胞生出对称的中胚层细胞带,即第三胚叶。由此形成的细胞带,本身再分为两层:一为体壁层,一为脏壁层,在此两层之间形成一个或两个对称的腔,即为体腔。,贝类的生态,(6)外胚层器官和外部器官的形成 外部器官包括由外胚层形成的足、外套膜和鳃。 外胚层形成的器官还包括神经中枢、眼和平衡器 (7)中胚层器官的形成 包括体腔、肾、生殖腺和心脏,贝类的生态,2 瓣鳃纲的发生 (1)发生特点 (2)瓣鳃类发生例一贻贝的发生 受精 分裂 囊胚 原肠胚期 担轮幼虫 面盘幼虫 直线铰合幼虫 早期壳顶幼虫 后期壳顶幼 虫 变态,贝类的生态,器官的形成 包括壳腺和幼虫壳 、外套膜、面盘、顶板、神经节、眼点和听囊、鳃、幼虫肌、足和足丝腺、消化器官、幼虫肾、心脏。,贝类的生态,五、贝类的灾害与敌害,1 贝类的灾害 理化环境 温度、盐度、营养条件、淤泥、原油、工业污 染 2 贝类的敌害 (1)侵食贝类的动物 肉食性贝类 海星类 蟹类 涡虫类 鱼类 鸟类 (2)固着基和饵料的竞争者 (3) 其它病、敌害生物对贝类的危害,贝类的生态,复习题,1.贝类的生活型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教学/培训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