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

上传人:Wo****D 文档编号:193902691 上传时间:2021-08-24 格式:DOC 页数:18 大小:4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亲,该文档总共1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读后感-模板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_读后感_模板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一)-王力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悠久的历史文化。这本书的内容很吸引人,里面有许多历史故事,比如说:晏子使楚、风流才子马相如、三保太监下西洋等故事。这些故事有得充分体现了古人的足智多谋,有的表现了友谊的珍贵,还有的讲一些不忘国耻的故事。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孟母搬家”。小的时候也背过“昔孟母,择邻处”,但是不明白其中含义。今天,我终于懂了。书中说的是孟子小时候很调皮,他妈妈对他非常严格。为了让他有个好的环境,能够专心读书,搬了好几次家。慢慢

2、的,孟子开始变得懂事了,爱看书,也有礼貌了。孟母还教育孟子“只有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才能成为有用的人,做事不能半途而废”。孟子长大后,成为了天下文明的大师。这让我想到了我的妈妈,我妈妈也为了我能专心读书,放弃了很好的工作,细心在家教导我,教育我。她像一位辛勤的园丁,不厌其烦的教我一遍又一遍。妈妈还说,自己没上过大学,只是没爸爸好,以后就要看我的了。我就有一个小小的心愿栽种在了我的心中。“不能辜负妈妈的期望”。我现在渐渐长大了,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争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我亲爱的妈妈。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二)中国历史故事是我的启蒙书,是我“不说话的老师”,是它帮助我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是它让我知道了中国

3、的悠久历史。中国历史故事集主要讲述了从春秋、战国、东汉、西汉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比如千金一笑、,退避三舍、三家分晋、统一中原、昭君出塞、投笔从戎。每一个故事多令人难忘。掩卷沉思,里面的无数英雄好汉无不令人折服。其中我最喜欢的就是项羽了。项羽有太多的遗憾,或者说本该成为英雄的人却无法成为真正的英雄。但他在乱世中绽放了未有的光华,他的传奇让人觉得刘邦、韩信等只是这乱世的配角。在钜鹿,面对秦军,是他率领江东的子弟以少胜多,震慑诸侯,我仿佛看到了血染征衣的项羽挥戈于千军万马,楚军的呐喊响彻云霄,看书从未有过这样真实的感觉,不知是司马迁传神的笔抑或是那喊声本存在于虚空之中。钜鹿是他的一个起点,那时起,他

4、注定是楚人的骄傲,“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誓言在项羽的振臂间得到应验。面对危难,置之死地而后生,不退缩终将成功,()是项羽为人们所立的榜样。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生动的故事如,张良拜师让我明白了,最人要谦虚并尊重他人。就像张良尊重老人一样。有好人也有坏人,如千金一笑中周幽王为了褒姒一笑,不惜烽火戏诸侯。最后一直外族入侵时无人来救。这告诉了我们不要为了眼前的一些小利益而花“大价钱”。还有宋襄公为了“仁义”二字,以至于惨败。这让我们知道了为人处事要灵活变通,不要一味的遵守一些条件。否则,会导致失败。历史是一面活生生的镜子,它可给我们知识,可给我们借鉴。让我们一起去理解更多的历史吧!中国历史故事读后感

5、(三)牛亦飞历史是一面镜子,不同的人,在这面镜子里会看到不同的景象。历史到底是什么呢?历史是神奇的,一个女子,不但统治了中国四十多年,还当上了皇帝,是一个有史以来中国第一个女皇帝。历史是感人的大禹为了治理洪水曾三次路过家门,都没有进去。在第一次时,他的妻子涂山氏刚刚生下一个男孩,婴儿在屋子里哭着他很想进去看看,一想到洪水没有治理好,狠心走了。第二次孩子已经能叫爸爸了,妻子看见大禹的衣服、鞋子,已经很破了,让他体息几天大禹急勿勿的说“我还有许多事情没有做呢!”他只在外面看了几眼就走了。第三次孩子已经十多岁了,他再三要求爸爸陪他玩一会儿,可大禹慈祥地说“等到洪水治好了我再来陪你玩。”大禹忘我奋进,

6、大公无私的品德深深触动了我的心弦。让我在感动的同时知道了凡事要以集体利益为重,一切个人得失在国家,民族利益面前显得那么微不足道。历史是正义的。其中,我最喜欢的一篇故事是强项令董宣。这篇文章主要讲了在东汉末年,出了一个“强项令”他是谁呢?让我给你讲诉一下吧!他就是董宣。董宣,字少平,陈留人。他学识渊博,精明能干,为官正直廉洁,秉公执法,不畏权势。因此受到当时人们及后世的称颂。光武帝发现董宣很有才干,于是就把他掉到了洛阳当了洛阳令。不久,董宣接到了一件棘手的案子,因为牵涉到了湖阳公主光武帝的姐姐。这位公主仗着自己和皇帝是姐弟的关系,在京城里做为非作福,并养了许多家奴。家奴在光天化日之下竟把一位路人

7、打死了。光武帝偏袒姐姐及家奴,罚董宣低头认错,董宣正义凛然,义愤填膺。至死不低头,这就是“强项令”的由来。我觉得董宣是一个敢作敢为,正义无私的人。如果在清王朝后期多出现一些像董宣这样的朝廷命官,对八国列强不屈膝献媚,宁可杀头也不卖国求荣。那么清王朝也不会衰落的那么快,也不会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也不会丧失约130万平方千米的国土面积。从他身上我学会了做一个勇敢、正义的人。从他身上映射出了中华优秀人物的品质,是每一个小学生学习的楷模。中国历史故事一书中有叱咤风云的豪杰、吟风弄月的诗人、深沉睿智的哲人、爱国豪迈的词人。都在华夏这片热土上留下了他们的光辉足迹。这本书让我知道了历史人物成败的原因,明白

8、了王朝帝国兴衰的规律,了解祖国丰富多彩、灿烂辉煌的过去!牛亦飞家长讲评:历史是一面镜子,历史也是艺术。它可以借鉴,也可以欣赏。孩子从不同的历史故事中诠释出了不同的含义和道理,做人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不论是睿智、还是勇敢、是雄才大略、还是文韬武略?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有民族气节的人。史可法血战扬州、郑成功收复台湾、李定国大西南抗清、林则徐虎门销烟,无一不被后人所传唱。怀才不遇的屈原、励精图治的康熙大帝、支持变法的珍妃、追求真理的秋瑾无一不被后人所赞颂。学史使人明智。一个个丰富生动的故事,一幕幕混乱的转型,让我们研究历史的兴衰,是探寻中华民族走向共和的国制革命的因由与契机。君制王朝禁锢了

9、王宗羲早在清初就提出的“民主”思想,可它又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孩子,希望你从小拥有远大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做一个大仁大爱的人。仁者,无不爱。凡爱人爱物。皆爱也。故其所爱甚深,所及甚广。牛亦飞妈妈20_.2.21希腊神话故事读后感中外名人故事读后感中华成语故事读后感外国历史故事读后感朝花夕拾读后感1000字在暑假这段时间内,我读了朝花夕拾这本书,从中,我得到了很多信息,不但是鲁迅的生活琐事,更多的就是做人的道理,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还有很多信息。看完这本书,我对鲁迅的印象彻底的改变了,觉得鲁迅又只是一个平常人,他也有缺点,也有小孩子脾气,但唯一让我佩服的是,他能在最平常的文字中,表现他的

10、爱国情怀和当地的政治环境,真的是字中有字,话中有话啊。第一篇是狗.猫.鼠,他把每种动物都比喻成不同的人,借助自己对每种动物的感受,把社会上的人,划分成三种,就像猫,抓了在放,放了在抓,最后玩厌了,在吃掉,这让我让想起了日本侵略中国时,日本人是怎样欺负中国人!第二篇是阿长与,文中的一句话:“由最初的我不大佩服她,讨厌喜欢切切察察”给了我长妈妈的一个印象,当后来她的“大”字型睡姿,给了我一个憨厚可爱的一种感觉,可第二天当她起来的时候,她给鲁迅讲的各种规矩,又让我觉得她是一个唠唠叨叨的一个人,不知道鲁迅会不会这样想呢?第三篇是二十四孝图。他用他儿时的惨境来揭露出当时封建社会的丑败,可他在这社会中得到

11、的第一本书,就是二十四孝图,他却从中读出了不一样的味道。他把疑问停留在了“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这两个故事上,可见,鲁迅是一个好问,而从“然而这东西是不该拿在老莱子,他应该扶一枝拐杖。现在这模样,简直装佯,侮辱了孩子。”这句中,我看出了他是一个执着的人,他总是有自己的观点,除了有真实的凭证,他对自己的观点绝不动摇,这是我们值得学习的。再后来,在故事中,我觉得最可怜的还是那个“摇咕咚”的儿子,他为了让父母开心,用了很多方法,甚至当他摔了一跤,也不能叫苦,还扮作小孩子在地上滚来滚去,让父母认为他是故意跌倒在地上的,从而不让父母心痛。(读后感) 这个故事不但让鲁迅领受到他的孝母之心同时也让我领受到

12、了,我现在的孩子,是否还有这样的一颗心呢,就像鲁迅所说,孝敬父母并非易事,要想真心孝敬父母,看来我们先要向小莱子学习怎样去孝敬父母吧在其他故事中,我也感受到鲁迅想表达出来的情感。在鲁迅的文章中,往往不失几分笑意,在这黑暗的社会中,所折射的光线自然是黑色的,可我却在这本书中,看到了一丝光芒。这就是让我感到佩服的写作手法,这篇文章十分注意人物的刻画和描写,同样运用白描的手法,十分传神地刻画出人物的性格特征采用了人物的肖像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创造了许多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让我们读的不亦乐乎。读完这本书,脑中还念念不忘书中的情节,在想想,鲁迅能在黑暗中,发掘出童年之美,靠的是心中对未来的期望,我

13、们是否能像他一样,在最困难的时候,发现光芒,并抓住它,就算是只有很小很小的一丝,也要死死的拽着,不要让希望逃跑。我相信,只要每个人对未来都充满着希望,那么,在他的世界里,就算有多大的障碍,他的生命也不会在寂寞!抗战从这里开始读后感(一)1937年7月7日,全国抗战爆发后,东北的日军急于完成其所谓的”治安肃正”计划,以”巩固满洲”、威胁华北,实现其独霸中国的侵略野心。7月16日,日军东边道”讨伐”队长冈田少佐和坂本大尉等20余人乘坐清原县公署的汽车,到南山城、甘井子等地巡视,以筹划对抗日军民的“讨伐”.第一军第三师政委周建华、政治部主任柳万熙得到情报后,立即将部队带到日军必经之路七道河子新沟一带

14、的山上设伏。当日军的汽车由南向北进入伏击圈后,抗联指战员发起攻击,冈田、坂本等20名官兵被当场击毙。此役打得日伪军胆战心惊,立即限期清原、兴京两县将公路两侧20_米以内的高棵庄稼和树木通通砍光,以防抗联袭击。此后,第一军第三师转入西丰、开原地区,与日伪军进行多次战斗,使日伪的重点”讨伐”计划宣告失败。第一军的游击战术,取得了以弱胜强、以少胜多的辉煌业绩。据不完全统计,从1934年到1938年,抗联第一军第一师在辽宁本溪地区与日伪军作战达300余次,歼灭敌军近20_人,缴获各种枪支1500余支,军服300余套及其他大量军用物资。仅1937年7月到年底的统计,第一军在杨靖宇的指挥下进行的较大规模战

15、斗就达30余次,毙伤日伪军1300余人,俘虏120余人。1935年的巴黎救国时报赞扬杨靖宇为”东三省第一个执行游击战术的人”.为了支持长期艰苦的抗日斗争,第一军第一师还选择了战略地位极为重要的老秃顶子作为主要的抗日游击根据地。老秃顶子地处辽宁、吉林两省边界,东与吉林省的辑安、通化相邻,南靠凤城、宽甸,北倚兴京、抚顺,西和西北与辽阳、奉天(今沈阳)接壤。这里物产丰富,民风朴实;这里山高林密,是连绵群山的制高点;这里曾是辽宁民众自卫军的发源地,群众基础较好,日伪统治薄弱,是进可攻、退可守的抗日游击根据地的首选之地。杨靖宇领导第一军凭借这里优越的地理条件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开辟、发展和巩固了以老秃顶子

16、为中心的桓兴抗日游击根据地,使桓兴地区成为抗联活动的主要地区。在桓仁县,游击区呈半圆形,从西至北转向东包围着县城。在兴京,除了县城,几乎都是抗联的天下。在宽甸,抗联第一师经常出没。第一军第三师还开辟了抚顺、清原抗日游击根据地,与桓仁、兴京、本溪边界地区相呼应,坚持抗日斗争近_年,极大地威胁和削弱了日本侵略者在辽东地区的统治。193_年秋,日伪当局开始实施所谓的“东边道独立大讨伐”.在这次”大讨伐”中,敌人共动用了2.7万余兵力,时间长达8个月,主要目标是”讨伐”杨靖宇指挥的东北抗日联军及其领导的抗日武装。为了粉碎敌人的”讨伐”,杨靖宇指挥部队与敌人巧妙周旋于辽宁东部的桓仁、宽甸一带山区。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后,关内变成了抗日战争的主战场,东北抗日游击战争成为全国抗日战争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