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776249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8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生经济数学课程的缺陷探讨 1学习效果不理想 从调查情况看,学习效果好的学生只有30.9%,学习效果一般及其以下的学生占27.5%。学生学习效果的好坏与他们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行为、学习方法等各项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2建议与对策 2.1以经济应用为主线,优化教学内容 目前我院所用的经济数学教材虽经过几次修订,但教材内容修改幅度不大,理论性知识依然过浓,应用性知识不够突出。根据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今后的教学中要进一步优化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以经济应用为主线,适当压缩理论性知识,突出实用性和应用性。在教学中尽量以经济应用问题引出数学概念,以解决经济问题为突破口,讲授有关数学公式、法则

2、等。在讲清概念、公式和法则的基础上,再提出有关经济问题,让学生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巩固所学的知识,让他们体会到知识的学有所用。另外,也可以从学生感兴趣的其它问题导入新知识,引起他们对新知识的关注,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2以学生为主体,改革教学方法 目前我院经济数学课程是在学生入学的第一学年开设的,由于课程内容多,教师为了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满堂灌”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严重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学生处于被动的学习地位,学习效果欠佳。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知识的探究活动之中,培养他们自主地、创造性地获取知识的能力。根据教学目的创设合理的学习情境

3、,提出富有启发性、导向性、激励性的与经济数学有关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究和实践,解决问题,通过问题驱动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兴趣。针对不同专业搜集、编写不同的案例,将经济数学问题与学生所学专业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分析、讨论和交流,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与专业的联系,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经济数学的重要性,从而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3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首先要加强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目的性教育,让他们明确学习经济数学有助于后续专业课的学习,同时在今后的经济活动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无论是宏观经济调控、还是微观经济管理、生产经营领域、流通领域、预测和决策等都要进

4、行定量分析,其中离不开经济数学。另外,学习经济数学不只是学到一定的数学知识,更为重要的是培养逻辑思维和判断能力,这是其他学科无法比拟的。其次要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通过有趣的数学故事和身边生活中有趣的数学例子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习经济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再次要及时进行反馈评价,强化学生的学习动机。通过反馈评价,使学生能看到自己的成绩,从而增强学习的兴趣和欲望。另一方面,也可发现自己的不足,进一步增强学习的勇气和信心。 2.4加强学法指导,改进学习方法 在中学学生学习数学更多地依赖教师,大量的时间搞“题海战术”,在大学这种学习方法是不可取的。在大学学生学习数学更

5、多地依靠自己,作为经济数学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对于基础差、缺乏学习动力的学生,要指导他们端正学习态度,让他们明确学习经济数学重点在应用,不追求高深地理论推导和证明。进入大学学生都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过去基础差,现在不一定学不好,鼓励他们只要勤奋好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最终都会获得成功。 2.5改革成绩评定方法 目前我院的经济数学课程成绩按照平时成绩占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的比例折算而成,这种方法评定出的成绩不能很好反映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质量,必须对这种评定方法进行改革,将课程总成绩分为平时成绩、开卷成绩和闭卷成绩三部分。其中平时成绩占25%,包括作业、提问、参与课堂活动、出勤情况等;开卷成绩占25%,以完成书面报告、答辩等形式评定。闭卷成绩占50%,以期末考试成绩评定。这种成绩评定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作者:秦国明单位:泰山职业技术学院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