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774175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职学业困难学生自我价值感研究 摘 要:运用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进行调查,比较高职学困生与非学困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以了解高职学困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结果显示:高职学困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一般自我价值感和特殊自我价值感均显著低于非学困生,需要引起关注。 关键词:高职;学业困难;自我价值感 一、问题提出 综合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学业困难学生(以下简称学困生)指智力正常,由于主客观因素造成学习成绩落后,无法完成培养计划所规定的学分的学业上的弱势群体。学困生帮扶,不仅需要学业上的直接帮扶,也需要心理上的积极干预。 自我价值感指一种肯定的情感体验,由个体在社会生活中认知并评价客体我对群体、他人、主体自我

2、的正向效应而产生,长期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相对稳固的人格偏向。作为自我主要内涵之一,自我价值感广泛影响个人知、情、意、行四方面。低自我价值感的学生自我评价偏低,自卑心理严重,不能悦纳自己,学习上消极被动,欠缺学习新知识的渴望及进取心,自我约束能力较差,未来目标模糊,容易发展成为学困生。 本研究通过调查比较高职学困生和非学困生自我价值感的差异,了解高职学困生自我价值感的特点,验证自我价值感与学业水平的紧密联系,为高职学困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以常州某高职院校学生为研究对象,将“积欠学分应取得学分*20%”的学生界定为学困生,符合此标准的在校生共194名,其中工科类180

3、名(92.8%),文科类12名(6.2%),艺术类2名(1%)。按专业进行分层比例抽样抽取120名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其中工科生111名,文科生8名,艺术生1名,男生117名,女生3名。根据作答是否完整,是否有明显的故意乱答现象(如多选)等对回收问卷进行筛选,最终获得116份有效问卷,有效率为96.67%,其中男生114人,女生2人。同时,同样按专业进行分层比例抽样的方法,抽取120名非学困生进行问卷调查,用于比较研究,回收问卷120份,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119份,有效率99.17%,其中男生116人,女生3人。 2.研究工具。采用黄希庭等编制的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量表对研究被试进行测查,

4、该量表共56道题目,量表采取五点评分制,38道正向题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分别评15分,剩余18道题则与之相反。得分越高,自我价值感越高。 3.被试处理。对回收的有效问卷进行统一编号,将获得的量化数据资料导入 SPSS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和处理。 三、研究结果 将高职学困生与非学困生的自我价值感进行比较,结果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高职学困生的总体自我价值感显著低于非学困生,高职学困生社会和个人取向的一般自我价值感、特殊自我价值感(人际、心理、道德、生理、家庭)显著低于非学困生。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困生的自我价值感水平显著低于非学困生,说明高职生的学业水平和其自我价值感水平有

5、密切的联系,高职学困生的自我价值感问题要引起重视。 从研究结果可以看出,高职学困生的各项自我价值感水平均显著低于非学困生,说明高职学困生不仅在评价客体我对社会的正向效应方面产生的肯定情感体验较少,而且在评价客体我对主体自我的正向效应方面产生的肯定情感体验亦较少。这体现了高职学困生在社会肯定和个人自身肯定两方面均未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四、建议 1.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学习成绩作为唯一评判标准的传统教育中,学困生常因其学业成绩不佳而被全盘否定,受到教师和他人的歧视,产生自卑感。而事实上,学困生拥有完整的人格,他们像其他同学一样应该得到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尊重。高职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一颗公平心,平

6、等对待每一位学困生和非学困生,注意挖掘学困生身上的闪光点,鼓励他们积极展示自身优势,营造爱和包容的学习生活环境。 2.探索积极的心理辅导模式。学困生虽然学习成绩不佳,自信心不足,但他们身上仍拥有很多积极力量等待我们去挖掘。高职院校教育工作者应以积极心理学思想为指导,用积极的眼光看待学困生,无条件地接纳他们,用爱和包容去陪伴他们成长。在方法上注重培养其认知和积极的情绪,比如开展积极心理学取向的团体心理辅导,激发学困生的积极情绪体验,使他们逐渐形成乐观积极、自信向上的心理品质,从而发展出积极的自我价值感。 3.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帮扶机制。学校加强与学困生家庭的联系,对家长的教育方式加以指导,积极运用家庭资源对学困生心理上加以支持;积极鼓励学困生参加各种社会活动,体验学习以外的成就感,建立自信心。家庭的鼓励和支持,学校的教育和引导,社会的肯定和包容,共同促进学困生心理成长。 参考文献: 1苏秋雅.流动儿童学困生自尊现状探析及小组工作介入以C社区流动儿童为例D.昆明:云南大学,2015:3-9. 2黄希庭,杨雄.青年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J.心理科学,1998(4):289-292.第 4 页 共 4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