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

上传人:许****殇 文档编号:193771534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自-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自-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贵港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 陈 洪坚决惩治和有效预防腐败,关系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是党必须始终抓好的重大政治任务。回顾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让人无不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历史成就倍感欣慰。然而,也为反腐倡廉的严峻形势感到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如何有效预防、遏制、杜绝腐败的问题,仍然是要不断探索的重大问题。这里就新时期我国产生腐败的原因作些探讨,以期对反腐败斗争有所裨益。腐败问题是一种伴随着私有制、阶级、国家、公共权力产生而产生的复杂社会历史问题,任何国家、任何朝代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腐败问题。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十分复杂,笔者结合当今时代和我国国情,主要从下几个

2、方面进行浅析:一、从腐败的主体即人性趋向、需要与满足、道德素养、学习改造等方面寻找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一)人性趋向自私、贪婪的人性是产生腐败问题的深层次“基因”。腐败是人类本性品质的缺陷,腐败产生于人类贪得无厌、趋乐避苦、自私自利的本性,腐败人性自私+公共权力。每一个人,包括掌权的人都有追求一己之利的动机,都在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于是就同公共权力应有的“为公本质”发生了斗争。这是权力的“内在斗争”是产生腐败的根源。因此,只要有公共权力存在,就有可能被掌权者用来谋取私利,从而产生腐败。(二)需要与满足人是高级动物,它具有动物的属性,然而,“意识”和“思维”又使人区别于动物,因此,追求需要与满足

3、有动物的属性也有人的属性。人类在生存发展进化过程中,不断地优化和改善自身生存条件,对人而言,生存就是有意识的不断地趋利避害,不断地实现“需要与满足”。对于这个问题,有两重性,即人的本性之中存在的善与恶、公与私,如果对其进行正面引导与校正,让这种“需要与满足”是为了人民的利益,他就会成为创造人类物质财富、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动因,个体的人就会成为人民的主人,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若受腐朽思想文化和生活方式的侵蚀,不注意加强学习改造,放松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严重扭曲,就会使私欲得到膨胀。这种恶性膨胀,在野蛮社会,就是类似于自然界的弱肉强食;在文明社会,就是对公共利益和他人利益的

4、贪占。因此说,“需要与满足”如果不是为了人民的利益,那就是私欲或贪欲,私欲或贪欲是产生腐败的最初动因也是产生腐败的根本原因。(三)道德素养道德素养是产生腐败问题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为政之要,首要择人”,公职人员的素质及构成关系着国家公职人员队伍的纯洁性,素质低劣的人一旦成为公职人员,就有可能发生滥用权力、以权谋私等腐败问题。我国历史上一些传统的、落后的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对于助长腐败现象滋生蔓延起了重要作用。例如,“礼尚往来”,使请客送礼成为人际交往中的一个重要手段;又如“知恩不报非君子”,导致报恩心理和施人恩惠期望得到回报的心理非常普遍,这对人们思想观念和行为方式的影响根深蒂固,人们往往有

5、意无意地把这些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带入公共生活领域中去。因此,在公共生活领域中符合这些道德准则和风俗习惯的行为方式通常受到社会舆论的赞许;按照传统的文化准则和风俗习惯行事,被认为是合情理的、富有人情味的;坚持原则、秉公办事的人则被指责为“忘恩负义”或“六亲不认”而很难在社会中立足。这就使有的腐败行为在社会舆论掩护下大胆进行。(四)学习改造腐败者堕入深渊的沉痛教训都深刻说明,不注意加强学习改造、放松党性修养和道德修养,是走向腐化堕落的直接原因,也是产生腐败的总根源。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动摇理想信念,人生坐标就会倾斜;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曲解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做出违反政策的事情;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

6、蔑视党纪国法,从而滥用职权、专横跋扈;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滥用权力、渎职侵权,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异化为个人谋取私利的工具;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放松党性修养,忘记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热衷于穿名牌、坐好车、住豪宅;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心存侥幸,肆无忌惮地去搞腐败;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发生动摇,沉湎于封建迷信和低级趣味之中;不注意学习改造,就会放松道德修养,就会不顾人格,干出追求感官刺激的种种丑恶行为。二、从腐败的环境即社会历史、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思想文化等方面寻找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一)社会历史腐败在本质上是剥削制度、剥削阶级的产物。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不可避免地带有两千多年的

7、封建社会和一百多年半封建半殖民地历史的影响,早在诗经中就有对腐败分子的形象表述:“硕鼠硕鼠,无食我黍”。现阶段所发生的腐败问题,是私有制和剥削阶级影响所致。 (二)经济体制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转型期的市场经济给党的建设带来生机,同时也给共产党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政绩观及党内生活准则带来了强烈的冲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给党的建设带来的双重影响和正负效应大致有:市场经济的重利性,一方面可以把党员的注意力引导到发展生产力、多创税利、把经济搞上去,另一方面又容易诱发“拜金主义”和“一切向钱看”,削弱政治意识;市场经济的自主性,一方面有利于克服封建等级特权观念、抑制滥用职权,另一

8、方面又容易产生无政府主义、个人主义和地方保护主义,淡化全局意识和社会意识;市场经济的竞争性,一方面有利于在党内形成奋发向上、锐意进取的氛围,另一方面又可能冲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先人后己、无私奉献精神,弱化社会责任意识;市场经济的开放流动性,一方面有利于增强党内活力、开阔党员视野、更新观念、解放思想,另一方面又可能受到腐朽思想和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道德观的侵蚀,削弱党的崇高理想和信念及优良传统和作风,使党风建设的环境更趋复杂。市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因为地理、资源、政策等优势,使一些地区、行业、人群先富裕了,生活水平提高了,另一方面促使一些党员干部开始“享受”了。又由于转型期规范市

9、场经济的法律、法规还不健全、不完备,市场的监督、管理措施还不严格、不规范;市场经济体系很不健全,在资源配置上起不到基础性作用。政企不分,行政机关在人、财、物的配置上,还掌握相当多的权力,利用行政手段直接干预市场的情况大量存在。在这种情况下,各种经济成分为了自身利益,在相互竞争中,就会出现以钱买权、权钱交易的违法行为,从而导致腐败的发生。尤其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身决定着共产党员是具有特殊身份的商品生产者或工作者,但又不能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的商品生产者或工作者,而是集商品经济意识与先锋意识、党性意识于一身的“三个代表”的忠实践行者。这就要求中国共产党员时刻经得住经济浪潮的冲击。(三)政治体制我国现阶

10、段出现的腐败现象不是我国根本制度的产物,但又不能简单地说与根本制度无关,它与现实根本制度的具体体制特别是政治体制有关。腐败的政治根源主要体现在现行政治体制的下列弊端上:一是权力高度集中,而对权力缺乏制约机制或制约不力,造成失控;二是政企不分;三是干部人事制度暗箱操作,透明度低。(四)思想文化千百年来,中国形成了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传统文化体系,以“仁、义、礼、智、信”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在指导和规范人们日常行为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近代以来,随着封建制度的没落和外敌入侵,救亡图存成为时代的主题,变革创新成为时代的最强音,以保守稳定为特征的儒家文化受到全面批判;经过“五四运动”和“十年

11、文革”的冲击,儒家文化被彻底打碎并全盘抛弃,使得传统文化碎片化并与现代思想产生断裂,失去了规范国人行为的固有功能。在传统文化受到冲击的同时,适应长期的革命斗争的需要,我国逐渐形成了独特的革命文化,并成为支配人们行为的文化准则。但是,随着革命战争的结束,和平建设时期的革命文化却没有与时俱进,与多样化的社会生活和价值追求格格不入,在形式上虽然占据主导地位,但实际影响力很小。由于传统文化的碎片化、革命文化的空洞化,社会文化主题不明显,理想危机、信仰危机随之而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借鉴和利用世界各国包括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切现代文明成果时,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也难免会钻进来,涌入我国社会生活。资

12、本家追求高额利润、唯利是图、见利忘义、金钱万能的腐朽思想、价值观念、生活追求、生活方式,对我国产生了极大的消极影响, 拜金主义、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迅速蔓延,道德良心、党纪国法、是非曲直都抵不过对私利的追求。这是消极腐败现象滋生并达到相当的广度和深度的文化基础。三、从综合角度即权力运作、社会监督、制度等方面寻找产生腐败问题的原因(一)权力运作权力运作错位必然导致权力腐败,权力腐败就是执掌权力的某些单位、领导者和其他执法人员违背公共权力的性质和原则,使公共权力私有化,错用、滥用权力,造成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的一种现象。主要表现在:一是少数人员把公共权力据为己有,以手中的权力作为谋取个人利益

13、的筹码,轻者吃拿卡要,重者贪污受贿,有的甚至丧失人格公开索贿,非法攫取经济利益。二是有些领导干部在其位不谋其政,好高骛远,突出表现为失职渎职行为和严重官僚主义。三是个别领导不认真落实民主集中制原则,奉行个人专断、搞“一言堂”等家长制作风,个人说了算。四是少数人在改革开放以来抵制不住奢靡之风的侵蚀,生活糜烂。五是有的地区和部门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形成严重的部门和地方保护主义。凡此种种,虽发生在个别地区和部门或少数人身上,但败坏了党风和社会风气,严重妨碍了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执行,使党的执政地位受到严峻挑战。权力腐败主要原因有:新旧体制交替,分配不合理;设权失当如党政不分、因人设职、用人失当、权力

14、分配过于集中;权力制约机制还不很健全;行政行为不规范等。(二)社会监督腐败的泛滥是综合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社会监督不力的综合性表现。目前,社会监督意识不够强,监督制度不够完善,监督体制不够得力、监督机制不够科学,监督渠道不畅够通,监督工作不够落实,监督效果不够明显。特别是对权力缺乏应有的监督制约:一是上级对下级的监督太远。鞭长莫及,也不可能全面深入。二是下级对上级的监督太难。表现为无法监督,不敢监督,不愿以下犯上。三是同级对同级的监督太软。好人主义盛行,和气生财,一团和气,自我批评不痛不痒,互相批评谈谈希望。四是社会群众(外界)监督太难。难识芦山真面目。五是法纪监督太晚。现在执纪执法多是一种

15、事后监督。“你不告,我不动;告了也不一定管用”。且不说有的案子很难查清楚,就算查了个,作了严肃处理,这种处理警示作用不大,社会效应甚微。(三)制度制度不完善间接产生腐败,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腐败分子一旦找到制度“缺口”,就会投机经营权力而获得暴利,他(们)为谋私利而不择手段地钻制度的空子,以致腐败愈来愈烈;二是制度的不完善使惩治腐败缺乏应有的力度。掌握实权的腐败分子会极力阻碍于己不利的制度改革,致使改革力度不深、步伐不快,腐败无法根治。制度改革要完善各项制度,必然触动腐败分子的根本利益,于是,他(们)会设置各种障碍,以减少改革力度、减缓改革进程;三是腐败分子的即得利益受到保护,而清正廉洁者的合法利益却常常受到侵犯。尚待完善的制度没有为人们开辟合理追求个人利益的宽广渠道,却为腐败分子的“黑色收入”留下了许多逃避打击的漏洞,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腐蚀着为官清廉者。廉洁奉公者一生清贫、两袖清风,而腐败投机者横财猛进、官运亨通,相较之下,廉洁者不免叫屈,此时极易成为腐败的俘虏;四是趁制度不完善之机,各种腐败分子互相牵连,营造起攻守同盟的坚强“堡垒”,进一步制约和阻碍社会、经济的发展,导致廉政与腐败这一矛盾双方的斗争是长期、艰巨、复杂的。贵港市公安局纪委副书记 陈洪209-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