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

上传人:许****殇 文档编号:193771521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自-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自-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要求爱岗敬业是教师处理好个人与职业关系的准尺,是全部教师职业道德的基础和前提。当前,实施新课程改革,无论是从思想观念、基本规范还是行为品质上,都在继承传统优良师德的基础上,赋予了爱岗敬业新的特征和内涵,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主要体现在: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观念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爱岗敬业不仅体现在教师认真负责、精心施教的工作态度和敬业精神上,而且更重要的是体现在教师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更新上。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摆脱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束缚,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新理念,这是影响课改成败的一个关健因素。“以学生发展为本”是课改提出的最基

2、本、最核心的教育理念,它是科学的、先进的、能够指导我们教育教学实践的一种思想认识,是爱岗敬业师德观念发生变化的基本要求和具体体现。它的基本要求是: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关注学生终身持续的发展;关注学生个性持长的发展;关注学生活泼主动的发展。 二、学习新课程,了解新课程,领悟新课程面对基础教育课改的浪潮,如何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下,加快对新课程的学习、理解,明白新课程的要求,转变自己的角色,提高实施新课程的能力和水平,这是每一位教师必须作出的应答。所以,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必须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学习、了解和领悟新课程,以增强教师实施新课程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教师学习、了解

3、和领悟新课程的主要内容有:1学习、领悟课改的基本理念和基本目标:、学习、领悟新课程的课程标准与课程结构的要求、特点;、学习、领悟新课程的教学过程与评价体系的变化特点;、学习、领悟新课程中教师角色特征的变化特点等。三、不唯教材与教参,积极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 新课程倡导实行三级课程的管理体制,尤其是校本课程的正式“出笼”,它意味着教师是课程开发的主体,赋予了教师参与课程开发和课程管理的权力。所以,今天的爱岗敬业要求教师不唯教材与教参,从课程开发和利用的活动外围积极地走向参与,以主人翁的姿态承担课程开发的责权,成为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者和建设者。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的主要途径有:1、研

4、究学生的兴趣以及喜欢的种种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2、积极开展课外活动,创造学生学习知识、增长经验的机会;、各门课程的选材要取舍得当。4、把学生学习的结果积极反馈给学生。反馈不是向学生提供分数,说明他在群体中的位置,而是为了帮助学生取长补短,取得更大的进步。四、不怕困难,乐于奉献,努力实施新课程。 新课程在教育教学上具有新的理念、新的策略、新的方法。教师要想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和驾轻就熟的教育教学行为方式,的确是件非常痛苦的事情,必然会遇到种种困难和阻力。面对困难和阻力,教师应该怎么办?既不能逃避,也不能坐等,而应不怕困难,敢于正视困难,勇于战胜困难,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探索实施新课程的洪流中去。

5、这正是衡量今天的教师是否爱岗敬业的一条重要标准。 新课程中的爱岗敬业同样要求教师要讲奉献。在探索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那些不幕名利、乐教勤业的教师具有崇高而伟大的敬业精神。相反,那些一事当前,“私”字当头,不肯奉献,只讲索取的人,是没有资格谈论“敬业精神”的。当然,讲奉献并不是要求为人师者“净尽人欲”,而是要求教师通过辛苦的教育劳动谋取正当的利益满足。 总之,新课程对教师爱岗敬业的要求有很多、很大的不同。每个教师都要不断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树立科学的教育理念,做到爱职业,乐奉献,真正成为新时期合格的、优秀的人民教师。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教师的劳动是一种很特殊的劳动,不但劳动的主体是人,而且劳动的

6、对象也是人。教师的劳动手段是“言传身教”,其主要是运用语言工具,依靠语言手段和非语言手段(如表情、姿态、手势等)以及自己的人格和言行来对学生施加影响,它是一种以心灵影响心灵的过程。只有品德高尚的教育工作者,才能教育出品学兼优的人才。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不断加强师德修养。我认为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永远是爱关爱学生。教师要从高度的工作责任心和社会责任感出发,全心全意关心和热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和自尊心。不管时空如何改变,无论过去、现在、将来,这种爱永不过时。作为一个教师,只要爱心依旧,一切教育问题都会迎刃而解。正如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打开学生的心扉,学生

7、才会向你倾吐心里话,教育才会成功。一个对学生缺乏爱的教师,他的收获将是零。”这是因为: 一、关爱学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基础 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师搞好教学的基础。众所周知,任何教育的结果,都是伴随着一定的师生关系而产生的,其结果的好坏有时受师生关系好坏的直接影响,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会导致不同的教育效果。 我们可以把师生关系分为“专制型”、“放任型”和“民主型”三种类型。经过实践,我们会发现在“专制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的心理、情绪总是处于紧张之中,害怕受到严厉的惩罚,在学习中的行为总是被动的,学习的热情不大。在“放任型”的师生关系中,学生虽然没有随时受到惩罚的紧张和焦虑,但是因

8、为没有明确必要学习目的和要求,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不是很强,学习行为常常受个人的兴趣、爱好所支配,学习效果也不是太好。而在“民主型”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之间注意协商、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感到轻松愉快,在被他们所认同的目标或要求的指引下,主动积极参与各种学习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都很高。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活动,同时也会产生各种各样的矛盾。如果教师没有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和热爱学生的情感和行为,要真正化解这些矛盾也是不可能的。有时由于学生的偏见或教师有“宁给好心,不给好脸”的观念和行为,可能产生学生对教师的“好心”的误解。但是教师只要走出这种爱的误区,注意以正确的

9、方式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心和爱护,就能为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奠定良好的基础,进而很好地化解各种矛盾。因此,我们可以说,热爱学生是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 二、关爱学生是搞好教育工作的重要条件 教师既要激发学生的信心和自尊心,又要对学生心灵滋长的一切不好的东西采取毫不妥协的态度。真正的教育者就要把这两方面结合起来,这种结果的真谛就是对学生的关爱。也只有这种关爱才能如水载舟,载起我们教育界称之为严格要求的那条难以驾驽的小舟。没有这种关爱,小舟就会搁浅,任你如何努力也无法使它移动。 教师关爱学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教师关爱学生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动力;教师关爱学生

10、有利于创造积极、愉快的学习气氛,使学生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教师关爱学生有助于赢得学生的信任和敬重。 那么,教师怎样才能做到关爱学生呢?我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一、坚持做到不心罚、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不心罚学生。心罚是对学生内在心理和精神的惩罚,它的伤害重于体罚。心罚的非人道性在于以各种方式侮辱学生的人格,刺伤学生的自尊心,伤害学生的感情,损伤学生的人格尊严。比如有的教师说学生:“世界上再也找不到比你还笨的人了!”,或“你比猪还笨!”、“你从来都没有遵守过纪律”等等。2、不体罚学生。体罚是对学生身体进行惩罚,是很多教师特别是年青教师容易采用的一种惩罚方式。例如对做错事情的学生罚站、罚跪,罚跑甚

11、至进行踢、打、拧耳朵、扇耳光等。这种惩罚方式对学生的身心健康伤害都很大,而且不但不能教育好学生,反而会让学生越来越厌恶教师,取得反面的教育效果。 3、不变相体罚学生。当学生在学校里表现不好时,我们不能暗示或要求家长来惩罚孩子;当学生作业错时或没有按要求去做时,也不能罚学生写上十遍、二十遍等变相体罚学生。 二、坚持理智公正的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我对学生的爱是理智的,盲目的爱缺乏是非感,没有明确的目的性,不能有力地引导学生向好的方向发展,不能有利地抑制和消除自身的不良因素;我对学生的关爱是公正的和坦荡无私的,我从不偏袒和包庇任何一位学生。“教育是人心灵上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如果我们希望自

12、己的学生成长为有义务感和责任心的、善良而坚定、温和而严厉的、热爱美好的事物而仇恨丑恶行为的真正的公民,我们就应该真诚地对待他们。” 三、角色互换,理解每一位学生在大力提昌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关爱成绩好表现好的学生容易,而关爱学习差表现差的学生较难。在我看来,每个学生都具有很多优点和长处,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一定要做到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位学生都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在教育工作中,我要求自己不仅要关爱“小天鹅”,而且更要关爱“丑小鸭”。怎样才能对后进生产生爱的情感呢?我主要采用“角色互换”,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理解学生的各种思想。时刻不忘记自己也曾经是学生,想

13、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也不成熟、十分幼稚,也有过失和错误,想到这里我就会冷静地控制自己,采取学生能够理解、能够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同时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情感期待。 四、敢于原谅学生的过错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不但要敢于指出学生的错误,还要敢于原谅学生的错误。学生违反纪律时,要及时的指出,同时还要耐心细致做好疏导工作,要能原谅和敢于谅解学生所犯的错误。作为老师,我们不就是要不断地教会学生不犯错误和改正错误吗? 五、关爱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结合 我对学生的关爱总是同合理的严格的要求相结合。首先,我善于在尊重关爱学生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其次,我善于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关爱,积极

14、为学生达到一定的要求提供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当他们需要的时候,努力创造条件,使他们获得成功。三是我对学生不仅做到爱得得体,也做到严而有理,严而有度,严而有方,严而有恒。 六、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少批评指责学生 多表扬和激励学生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牟教育效果。我尊重学生的人格,做到多表扬、少批评、少训斥。任何学生都喜欢听好话,不喜欢听恶语。美国一位著名教育家说过:“赞美犹如阳光。”获得别人的肯定和赞美是人们共同的心理需要,一旦得到满足,就会成为积极的向上的原动力,产生激励效应。总之,作为人民教师,我们时刻都在寻求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这种神秘的钥匙就是老师对学生真诚的关爱。只有真诚的关爱才能有动情的

15、教育,才会给予学生理解和信任,使学生得到激励,产生奋发向上的力量。 让我们共同携手,一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把爱的芬芳撒播到四面八方,把爱的幸福带到每一位学生的身上。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书育人是教师最基本的职责。教书是把自己的知识、学问传授给学生,而育人则是培养学生具有社会主义的道德观、人生观、世界观,使学生成为正直、善良、有益于社会的人。因此教师不仅要有满腹经纶,还必须具有高尚的道德水准,也就是说教师只有具备了高尚的师德,才可能把育人融入“教书”之中。那么什么是师德?师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法,就象医德、艺德、商业道德、体育道德一样都是职业道德的一个方面。在我国几

16、千年的历史上,有关师德的论述是很多的,其中包含着一些至今对我们仍然有益的东西。如孔子提出的“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等都有师德的含义在内。吕氏春秋提出的“视徒如已,反已以教”明确地主张教师要热爱学生,形成“师徒同体”的融洽关系。唐代的韩愈在著名的师说中比较全面地规定了教师的职责在于“传道、授业、解惑”,并说:“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大意是说凡是得到学问的地方就可作为老师来敬重。反过来说,不能尽到教师职责的就难以让人作为老师来敬重了。宋代理学家朱熹曾要求学校“必选实有道德之人,使为学官”。另一理学家王守仁也反对对待学生“鞭挞绳缚、若待拘囚”,以上这些都可以算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要将师德具体表现在我们的日常教学工作中,达到既教书又育人,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