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

上传人:洛** 文档编号:193769362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自-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沿江中小城市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摘要:文章利用芜湖市1999-2010年土地利用数据,应用costana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公式,采用谢高地等人的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表,计算全市00-200年生态服务价值,结合其199-2010年gdp变化情况,得出芜湖市20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动态变化情况。结果发现:芜湖市生态服务价值呈倒“n”字型变化趋势,而其生态经济协调度却呈倒“u”字型变化;芜湖市生态经济协调度与其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密切相关;芜湖市生态经济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关键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生态系统服务;生态经济协调度;芜湖市一、引言研究土地利用变

2、化背景下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其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对于合理利用土地、协调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的研究得到广泛开展,但大多侧重于流域、草地、湿地、矿区或经济发展热点区域。同时,基于uc数据,对区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尚不多见。沿江中小城市有着丰富的物质资源,优越的地理区位,强有力的政策支撑,地区经济面临全面发展的机遇,但其发展也面临着空间功能整合、生态环境保护、岸线利用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背景下,探索生态系统服务价值与经济发展协调程度尤为必要。本研究以长江下游南岸芜湖市为例,从生态经济协调度分析视角,系统研究其00-201

3、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经济协调度的影响。二、研究区概况芜湖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地处东经1758-1843,北纬038-3131之间,东与宣城市相邻,西与巢湖市隔江相望,西南与铜陵市、池州市相连,北与马鞍山市相接。境内北部以平原为主,南部以岗地和丘陵为主。010年全市总人口22.50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53万人,国内生产总值186亿元,人均gdp8306元。是安徽省经济、文化、交通、政治次中心,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重点开放城市、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核心城市、南京都市圈成员城市。三、材料与方法(一)研究材料土地利用资料来自芜湖市国土局1999-08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及2009年二调

4、及其更新数据,其他统计资料来自芜湖市历年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根据国家土地利用分类系统及研究区实际情况,将土地利用类型划分为耕地、园地、林地、草地、建设用地、水域、未利用地七种土地利用类型。(二)研究方法.生态服务价值(sv)的确定(1)生态服务价值系数(vc)的确定。costaza等提出的价值系数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中广泛应用。谢高地等参考cotnz的研究成果,根据中国实情,制定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服务价值表。本文采用谢高地等提出的生态服务价值表,并应用cotaza提出的ev计算公式进行估算。(2)生态服务价值(e)。价值系数按以下原则操作:耕地对应农田,园地取森林与草地的平均值,林地对

5、应森林,水域对应水体,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对应荒漠。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计算公式为:ev=(akvck)式中:esv是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k是研究区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的面积;vck是第k种土地利用类型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系数。2生态经济协调状态的确定()生态经济协调度(eeh)。e指研究期内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变化率(spr)与单位面积dp变化率(gdpr)之比。eeh=?譺?訛pr?譻?訛d=?譼?訛式中:s、epj分别为研究区某时期始、末年份的单位面积生态系统服务价值(yuanhm),gdpp、gdpj为研究区某时期始、末年份的单位面积gd(104anhm-2)。(2)生态经济协调状态

6、的划分。参照已有研究成果,按生态经济协调度对生态经济协调状态进行分类,结果如表2所示。四、结果与分析(一)土地利用变化导致生态服务价值(esv)变化芜湖市20-21年间各年度的生态服务价值量如表3所示。从整个研究期间00-10年来看,芜湖市esv大致经历了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倒“n”型变化:从200年的5.48亿元减少到2002年的0.305亿元,减少了.184亿元,至2003年却增加到50.78亿元,从03年以后芜湖市esv呈现逐年下降趋势。sv减少的主要原因是芜湖市社会经济发展,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大量农用地、水域及未利用地;esv增加的主要原因是2002年以来芜湖市大力实施退耕还林政策,林地

7、面积的增加带动esv的增长。从各种土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来看,构成芜湖市esv的主要土地利用类型是水域和林地,这与芜湖市“临江而立、北平南山”的地理区位及土地利用格局密切相关。(二)生态经济协调度变化芜湖市0-20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情况如图所示。芜湖市2-2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变化整体趋势为先增后减的倒“u”字型变化。第一,快速增加阶段(2000-203年)。随着00年芜湖长江大桥的通车,芜湖市国民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用地及基础设施用地不断扩张,部分耕地、水域、未利用地被侵占,202年实施的退耕还林政策使林地面积大幅增加,全市生态服务总价值(sev)呈现先减后增的态势。但是,与之相应的生

8、态经济协调度却呈现快速增加的趋势,直到达到最大值0.7,处于低度协调状态。200023年全市生态经济协调度由低度冲突向低度协调转变,这表明尽管这一时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速度仍低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发展中存在潜在的生态危机,但经济发展没有造成生态环境的恶化。这一阶段全市生态经济协调度的逐步优化与全面启动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密切相关。第二,曲折减少阶段(203-201年)。伴随我国最严格的土地管理制度的实施,耕地保护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地方政府在谋求当地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同时,重点保障区域内耕地及基本农田面积,大力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复垦工作,以实现区域内耕地占补平衡。03-2年芜湖市盲目以耕地占补平

9、衡为目的的土地整理工作的开展,致使大量坑塘、滩涂、湿地等具有重要生态服务价值的土地被填垦为耕地,全市生态经济协调度由低度协调向低度冲突转变,社会经济发展已经对生态环境产生负面影响,区域生态经济发展水平表现为不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发生冲突。五、结论与讨论(一)结论1.芜湖市00-2010年由土地利用变化引起的生态服务总价值波动与生态经济协调度变化在其方向及速度上并不一致,生态服务总价值的减少并不代表生态经济协调度的降低,合理调整生态环境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将生态经济协调度保持在稳定的水平,才是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芜湖市200-1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呈现“先增后减”的倒“”字型变化趋势,并

10、在2003年达到最大值(0.057),这主要与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退耕还林政策、耕地占补平衡政策、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的时间和强度密切相关。芜湖市20-200年生态经济协调度整体上处于低度协调和低度冲突之间,但就其未来变化趋势而言,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的差距会越来越大,协调经济与生态之间的关系是今后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二)讨论1.本研究仅从土地利用变化的角度,参照已有研究成果对生态服务价值进行估算,并没有从系统论角度将气候、地形、土地利用类型内部关系等因素考虑进去,这是今后需要深化的方向。2.通过与已有研究成果比较,在生态经济协调状态分类上,以05为刻度

11、将生态经济协调状态划分为高度、中度、低度协调,低度、中度、高度冲突更适合于开发建设初期的边疆地区。对于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沿江城市应如何确定合理的生态经济协调程度,是值得探讨和研究的问题。参考文献:1.cstza r. h alue o esse sevices j ecogial economcs,99(1).2.谢高地,张亿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1(1)3.欧阳志云,王如松,赵景柱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及其生态经济价值评估j应用生态学报,99().陈仲新,张新时.中国生态系统效益的价值j.科学通报,2000(1).5.谢高地,鲁春霞,冷允法等.青藏高原生态资产

12、的价值评估j自然资源学报,2003(2).许中旗,李文华,闵庆文等锡林河流域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005(1).7.谢高地,张镱锂,鲁春霞等.中国自然草地生态系统服务价值j.自然资源学报,200().8张华,张丽媛,伏捷等.辽宁省滨海湿地类型及生态服务价值研究j.湿地科学,2009(4).9.陈雅琳,高吉喜,常学礼,李咏红.矿区土地利用及生态服务价值动态评估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1(1).10.吴后建,王学雷,宁龙梅,芦云峰土地利用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影响以武汉市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2)11.吴建寨,李波,张新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在生态经济协调发展评价中的应用j.应用生态学报,200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社会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