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

上传人:Wo****A 文档编号:193765249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小学名师教学设计心得体会2021读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的心得体会在“贵州省小学数学杨兴文名师工作室”的安排下,进行了“与名师对话”的读书活动。读了小学数学名师教学艺术一书,让我感受至深。本书中介绍了8位小学数学名师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特色。列举了一些经典课例和教学片段。让我领略了名师的风采,感受了名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一、善于有效提问,把握教育机智在刘可钦师的眼中,数学是魅力无穷的,是妙趣横生的。教学是充满理趣、情趣、乐弥漫着浓浓的生活气息,渗透着奇妙的创造之美。刘可钦老师则追寻常态下的生命课堂,在常态的教学,给学生不同寻常的感受,并持久的影响学生。她课堂朴素而不乏机智,用朴实而充满人文情怀的语言

2、,让学生在课堂上能自由的发挥,让每个站起来的孩子都能够体面的坐下。这样,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让学生体验到成就感,增强了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特别是刘老师设计的提问,更是值得我学习。“你是怎么想的”,“谁愿意讲给大家听”,“老师这儿有种解法,你们看行不行”。都说教学的过程是提问的过程,那么的我们的问题应该是有效的。刘老师还有个值得我学习的地方就是她对教育机智的把握,把课堂上出现的错误和同学之间的争吵转化为发展的机会,一堂好课是师生之间一起真诚的晤对。这是我无法做到的。二、尊重学生,数学教学服务于学生的学习华应龙老师致力于探索人文化的小学教学模式,尊重、沟通、宽容、欣赏”使

3、他的课堂教学充盈着时代的气息,洋溢着浓浓的师生情谊;新课程的春风吹绿了他的课堂,“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做中学”、“玩中学”。他认为数学是疯狂的教学。在他的课堂上,学生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说了还管用。他对数学教学的大胆创新,是他深层思考的结果。数学教学要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数学生活化,生活数学化”,这样就会让数学教学变成一件十分有趣的事情。一切服务于学生的学习,这正是夏青峰的课堂追求。把“学数学”变为“做数学”,把“书本的数学”变为“活动的数学”。“听过的,忘记了;看过的,记住了;做过的,掌握了。”让学生在活动与应用的过程中去体悟与理解知识。 教学的生命力不是“复制”,而是:“刷新”。

4、三、寻求属于自己的教学模式,教书育人叶云素老师则寻求属于自己的数学教学。她提倡课堂教学要展示“真实的自我”,教材变了,教师课堂教学真实的自我不能变”,班级变了,学生变了,教师教学真实的自我不能变,只有教师真实的不变,学生在课堂上探究学习才能真实。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智慧的启迪者,心灵的陶冶者。教师育人,不仅要把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学生,使他们成为高尚的人,有智慧的人。她的数学教学与做人融为一体。四、追求真实有效课堂教学徐斌老师告诉我们:课堂不是舞台,学生不是道具,教案不是剧本,教学不是表演。课堂教学实践中要力求“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服务”,追求真实有

5、效和互动生成。真实的课堂不能无视学生的学习基础,把学生当作白纸和容器,随意刻画和灌输;真实的课堂不能死抱着教案,一问一答,牵着学生的鼻子走,不敢越雷池半步;真实的课堂更不能课前操练,课中表演,少数参与,多数旁观。有效的课堂追求简单和实用。课堂上呈现给学生的数学应该是作为“教育形态”的数学,而不是“学术形态”的数学,应该把“冰冷的美丽”转化为“火热的思考”五、提高课堂教学,让数学具有教育价值张齐华老师有着 “数学王子”博学的内在素养,倡导“数学文化”的意蕴。 他告诉我们一堂好的数学课的本质是要彰显数学思考,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这样才能有真正的教育价值。钱守旺老师告诉我们一节成功数学课具备“新”、

6、“趣”、“活”、“实”、“美”的特点。他追求的教学风格是“稳中求活,活中求实,实中求新,和谐自然”。他把自己的公开课定位为“自然常态,原汁原味,可学能用”。无疑也给我们指明了方向。六、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缪建平老师从“生活数学”到“开放教学”,从“探究学习”到“思维游戏”,从引导学生做“生活中的数学家”到引导学生做“儿童数学家”,一步一个脚印,且行且思,且思且行,是他此生的追求。他的教学格言:顺应儿童的天性,通过努力让孩子喜欢老师,进而喜欢数学,善于学习。他常说一句话是:“孩子喜欢数学,就是我教学最大的成功!”读到这深深感动,也借此共勉!读着此书,感受着名师们精湛的数学教学艺术和各具特色的教

7、学风格。豁然发现名师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都付出了比别人更多的努力和坚持,追求的是“在朴实中彰显智慧、在无华中寻求发展”。“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要想成为新时期的优秀老师,得加强学习,积累足够的经验,与时俱进。小学数学名师培训心得体会本次为期六天的_期培训,对于我来说是一次难忘的充电机会。这几天集中学习并有幸聆听了几位小学数学专家的报告,专家们以鲜活的案例和丰富的知识内涵,给了我具体的操作指导,让我从理论到实践上认识什么是新课标,什么是新课堂,使我的教育理念得到提升。下面是我通过培训学习获得的点滴体会。8月21日上午,全校教师一起认真聆听了各

8、位领导的报告。首先,吴校长带着大家重温了“备课、作业的基本要求”,从各个方面对教师备课及学生作业进行认真细致的指导。接着花主任汇报了“教科研考核奖励办法”,要求年轻教师要积极投身教科研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科研水平。最后徐主任带着大家共同学习“教学常规、工作质量考核方案”。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们更应该时时刻刻谨记领导们的教诲,认真备好课,踏踏实实完成教学工作,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科研活动。8月22、23日,分组学习了新课程标准,全体数学教师一起聆听孙校长对小学数学课标的解读。听了孙校长的报告,我们知道了新课标的修订过程,掌握修订课标的新特点,明白了数学思想方法的四大育人功能,学会了对学生学习过程

9、的评价和基础知识和技能的评价。专家们花了这么多心血为我们教师制定新的课程标准,我们自然要用新课标来规范我们的教学。作为一线的小学数学教师,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教学目标更明确了。带着激情和期待,8月24、25日我们迎来了贡校长、杨校长的两场讲座。两位专家的报告深入浅出,理论联系实际,让人听了意犹未尽。其中贡校长提出一个观点“教学生终生不忘得数学”让我感触颇深。如何让学生学会的数学知识终生不忘呢?我们在教学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时,不能只是灌输,更要注重数学基本活动的体验,让学生真正积累基本活动经验。只有让每位同学真正体验过后,他才能终生不忘。就用三年级下册“认识千米”来举例,在教学1千米有多长时,由于条

10、件限制,课前让学生在跑道上走1千米来体验,结果在跑道上绕着始终不能直观感知1千米到底有多长。课堂我让学生来说说,一位同学双臂侧平举时大约1米,那么10位同学手拉着手大约长多少米呢?100位同学呢?1000位呢?这时学生会惊叹1千米很长很长,但却也无法真正直观感知1千米到底有多长。而对这一节课的教学,贡校长他们东桥中心小学就做的很好,课前教师们在学校前的一条笔直的公路上量好1千米做好标记,然后在教师和领导的组织下,三年级的所有学生一起到公路上从1千米的一头排到另一头。让学生在各自的位置上去体验1千米到底有多长,接着让几位同学从1千米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其他同学原地用手表记时,看看同学走完1千米要花

11、多长时间,然后再让老师分别骑着自行车,电动自行车从1千米的一头走到另一头,同学原地用手表记时,看看骑车走完1千米要花多长时间。最后让学生到另一处体验弯曲的1千米。放学回家让学生根据自己记得时间再去体验1千米到底有多远。经过这一系列的数学活动的体验,学生怎么能不知道1千米到底有多远,怎么能忘记1千米到底有多长呢?“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头活水来”。学习是教师的终身必修课,在信息化时代,我们更要时刻提醒自己要不断充电,才能适应我们的教育发展。校本培训与时俱进,给我们照亮了前进的方向,当然,有些理论知识还需我们在以后的工作中细细琢磨、思考。我相信只要我们用心,就一定能进步!读心得体会“十年树木,百年树

12、人”,学生的学习与成长是一辈子的事。教育改变学生的未来,它是一个神圣的职业。我们面临的是一个个鲜活的心灵,他们需要我们去激励、鼓舞与唤醒。除了勤勉和热爱,我们的方法还有那些?帕斯卡说:人的尊严在于思想。教师不能免俗,阅读决定我们的教育教学的思想。读书成就名师,全书行文流畅,字里行间名师通过阅读步入教育胜景的个案,更是非常适合作为一线教师提升教学的参照。有人说: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长度,但可以改变人生的宽度。阅读不能改变人生的起点,但可以改变人生的终点。近期阅读完手中这本专著,书中的12位名师,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从语文、数学到心理;从学科教师、校长、院长到教研员,在他们的身上,我看到了阅读

13、犹如晨曦下的钻石折射着来自教学、管理、教研等各个切面的璀璨。闫学说,“总结自己的成长经历,没有什么捷径,无非就是阅读。”吴正宪说:“本领不是天生的,只能不懈努力,拜书本为师。教师的专业成长并无捷径。”几乎所有的名师,都在持之以恒地做一件非常普通但又非常重要的事情,那就是读书,大量的、范围广泛的阅读。坚持不懈地阅读,就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秘诀”,这是公开的秘密。每个人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都可能成为名师。本书的作者张贵勇也说:“其实,名师的成长没有捷径,无非是苏霍姆林斯基一直提倡并践行的阅读、反思、实践。为什么读书对教师的成长如此重要?王崧舟告诉我们,教师专业成长的历程实际上是两个转化的过程,即“

14、读书底蕴教学”,第一个转化是从读书到底蕴的转化,这是一个积淀的过程;第二个转化是从底蕴到教学的转化,这是一个创生的过程。教师的底蕴是靠书堆起来的。书读的多,不一定底蕴就深厚。但是,不读书、少读书,是一定没有底蕴的。于永正对此也有很深的感触,他说:“很多人问我为什么我的课内容很丰富,其实是我平时注意积累,注意从读书中获得更多知识,从读书中找到迅速提取信息的方法。”吴非借助哲学家的话说:一个人就是他吃下去的东西。一个人的未来取决于他读不读书,读什么样的书。”我欣赏在阅读中“读出来的真性情”的李镇西老师。他用红色阅读奠定了人生底色,坚信“阅读,决定教师的精神高度”。他三十年如一日亲近阅读,保持教师本

15、色,“清醒地活着”他庆幸自己是一名教师,庆幸自己是一名语文教师,将自己对教育的追随化作了自己一生的信念。我钟情闫学老师“阅读,生命中最重要的遇见”的真知灼见;我相信鹰老师“与书相遇是最大的幸福”的最美心声;我愿意做一个像周益民老师一样的“不想长大的孩子王”,做一个像吴非老师一样的“有思想的读书人”,哪怕岁月无情流逝,也要像钟志农老师那样只要抱定读书的志向。我叹服书中那一个个阅读促进教师成长的典型事例,感悟着12位名师的自我追求,聆听着他们那深邃的教育思想,品味着他们真实的教育情怀他们有着自己不同的人生起点,不同的读书方式,不同的阅读主张,却都有一个共同的经历和收获做一个终身阅读的践行者和推动者

16、,汲取丰盈的思想,为生命涂抹厚重的底色。我也真切地体会到了阅读的美丽,阅读的力量,阅读的神奇!学习课堂教学设计体会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这是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所发出的呼吁。但是怎样向课堂40分钟要效率?要怎么样的效率?这是我从事教学工作多年以来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培训学习了课堂教学设计讲座,让我有了一定的认识。现结合自身的教学工作谈谈自己的体会:一、教学设计的目的和理念。教学过程是互动过程,是师生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教师是主导者、引导者、组织者、合作者。教师要研究学生怎样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学生的是教学主体,在教学中要关注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参与,是否积极主动思考,是否积极主动建构、理解知识。教学设计要关注知识的生成过程,要关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的有效整合。二、教学设计的依据首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