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742906 上传时间:2021-08-23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7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的关系 摘 要:电视技术是电视艺术产生和进步的物质基础,在电视艺术的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本篇结合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为例,分析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共生的关系。自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魅力纪录栏目和纪录频道播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赞誉和热烈反响,本篇通过结合舌尖上的中国,对电视艺术与电视技术在纪录片上的运用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电视技术;电视艺术;纪录片;关系探讨 一、纪录片形态要素遵循电视艺术和技术的构成规律 形态一般是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艺术形态学的观念和方法主要是由“形态学”演化而来的。艺术形态就是艺术形式

2、中介的要素、结构及整体艺术形式规范系统。艺术形态学就是一门研究艺术形式中介的要素、结构及整体形态的科学,也就是研究艺术形式规范系统的科学。纪录片作为艺术当然也具有所有艺术所共有的特性,因此,艺术形态学的基本概念同样也适用纪录片,也就是说在纪录片的形态构成中同样遵循着艺术的一般形态构成规律。纪录片是从真实的生活中采撷素材,以生活自身的形态来阐释生活,抒发情感,升华哲理。纪录片表现的总是真实生活中的一个存在,一个流程,一个片断,以此来反映活脱脱的人生现实,给予观众一个评价生活的基点,一种真实的人生体验。1 我们知道纪录片所记录的都是正在发生的真实历史,也就是说摄像机的磁迹记录与故事的发生是同步的,

3、只有客观的记录,而没有主观的导演。就创作者而言,他既是旁观者又是见证者,在纪录片的拍摄和创作中扮演特殊的角色。纪录片不同于其他影视艺术特点,决定了纪录片形态要素的特殊性。我们把纪录片的形态要素分类:首先,镜头作为电视作品构成单位,同样也是构成纪录片的根本要素。一般镜头都包括画面和声音,对纪录片画面的认识是个发展的过程,由于画面拍摄时景别的选择、机位的安排、镜头的运动等因素,所以即便是面对相同纪录内容和纪录场景,不同的创作者也会拍摄出不同的纪录片画面。纪录片的画面要求真实、自然、流畅,以真实自然的生活流程作为拍摄素材。而如果认为用了长镜头,甚至以为故意让画面摇摇晃晃才算是纪录片的画面,那就是一种

4、误解,这种误解会损害纪录片的整体品格。声音是画面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对于纪录片而言没有声音的画面是不完整的画面,没有声音的记录也是不完整的记录,“我们完全有理由这样说,在一些特定的状态下,纪录片解说词的声音是存有野心和控制欲的,它总是或公开、或潜伏地以改变观众的思想认识或情感态度为主要目的,并且足以潜移默化地产生传播学家所谓的涵化作用。”2对于纪录片的声音,同期声具有较强的客观性、真实性,保证了记录的现实能更接近客观事件的本来面目,使其记录的事件成为可靠的历史资料。 二、纪录片创作是一种艺术文化表现形态 纪录片及其创作作为人类活动和结果的一个方面,同样受到文化的编织和制约,从而使纪录片成为文化

5、的一个载体,而且纪录片本身同时也是文化的一个方面。我国纪录片的文化形态就是纪录片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在我国文化的成长环境中的不同表现形式。舌尖上的中国从艺术创作上讲,在形式上都是沿着历史留下的痕迹进行拍摄,在主题思想上侧重文化寻根,并以此反应我国历史文化 、经济发展变迁和人民生活风貌。黑格尔认为研究美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刺激艺术创作,而是从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艺术。”3舌尖上的中国实际上是一部美学艺术:从内容上看,它虽以食为题,却在食物的故事中展示了普通人最真实的情感状态、内心希冀和生存期望,采用平民的视角,贴民的心理,形成平民能看得懂的并且愿意看的艺术作品;从创作上看,它以真实的画面结构,平实

6、的解说语言,真切的生活文化形成文本,同时具备观赏性、艺术性和文化价值。 三、电视技术的发展造就了纪录片的发展 随着电子技术和录像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大规模集成电路和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电子编辑技术越来越丰富。我们拍摄的图像和声音通过电子编辑系统,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编辑制作,而且还可以对声音和画面进行同时编辑或分别编辑,甚至可以对画面进行特技处理和叠加字幕,使画面的信息量成倍增加。电子编辑系统的特技技术发展为纪录片创作开拓了更大的空间,从光学特技到机械特技,从模拟特技到数字特技,从简单的叠加字幕到复杂的三维变换,电视特技想尽一切办法将想象变成图像。在不破坏素材真实性和信息传递的内在逻辑的基础上,纪

7、录片创作并不是完全和特技绝缘。比如在舌尖上的中国运用基本的字幕特技能对屏幕上的画面起到解释和强调等作用,甚至可以延伸画面扩大内涵,适当地运用电视特技使记录对现实真实达到更完美的表现,也更增添记录的魅力。“声音的音色、节奏、力度等要素间的相互协作,可以为纪录片的创作带来新鲜的元素,形成独特的声画蒙太奇,使作品思想内容的表达与感染力的表现被很好地展示出来。”4在讲述楼兰古城的美食特色时,先讲述楼兰古城的历史,运用特技制作的楼兰古城与摄制人员对楼兰的实际探访过程有机结合,同时配以音乐和字幕,这样特技的运用充分满足了观众的探求和好奇的心理,对于纪录片来说是在更高层次上实现了纪实的效果。 四、电视技术的

8、进步使纪录片创作更加真实化 电视技术的进步才使纪录片创作中的真实记录成为可能,长镜头的时间长度保证了现实的时间流程得到尊重,深焦距让观众可以看清情节和事件发生的全貌。所以在创作理念上也脱离了早期的声画分离的记录方式,强化了对纪录片本性的认识,使纪录片以最贴近现实生活的形态来记录现实,直接记录现实生活的原始形态作为素材来进行创作,甚至从“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发展到“老百姓讲述自己的故事”。所以技术的进步使我国纪录片创作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使我国产生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新纪录运动。 舌尖上的中国的取材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它既直面中国普通人生活的现实,同时又勾勒出一个超越意识形态与地域、阶层差异的民族共

9、同体,各个阶层的观众都从中得到心理的抚慰。其次,在镜头语言上,镜头的快速切换、多采用平视视角的拍摄和编辑手法,运用精美的画面和考究的解说词来营造视觉盛宴,同样是值得借鉴的经验。作为一部纪录片形式的电视节目,舌尖上的中国并不单纯地去纪录食物,也没有像其他的美食节目一样简单地刻画生产制作流程,取而代之的是借食物讲人的真实故事、从人的故事中深化食物带给人的味觉,融入一种情感和文化在这份关系中,又借助纪录片真实的特性带给观众心灵的震撼。 结语 现代社会随着电视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视艺术也不断发生着焕然一新的变化,不仅对传统电视艺术注入了新鲜的血液,而且也逐渐改变着人们对电视艺术本身的认识。结合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分析电视技术与电视艺术之间的关系,探讨电视技术对电视艺术的影响,考察电视艺术的本质及特点,对未来电视纪录片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作者单位:河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注解: 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年版,第2192页。 参考文献: 1 朱羽君.纪实:震撼人心的美.J.北京广播学院学报,1991(03). 2 倪祥保、朱文婷.纪录片理念与解说方式.J.中国电视.2011(03). 3 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出版社.1996. 4 姜燕.论纪录片声音元素的艺术表现力.J.现代传播.2010(07).第 6 页 共 6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