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共10页)

文库****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19.42KB
约10页
文档ID:193667106
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共10页)_第1页
1/10

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反射弧的分析实验报告  篇一:反射弧分析  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反射弧分析  【实验人员】13级卓越创新班生理学实验第二小组全体成员(王立涛[3130101020]、关锐[3130101028]、覃淑萍[3130101016]、杜亚楠[3130101022]、王晨阳[3130101027])  【实验日期】20xx/5/9  【实验地点】南方医科大学校本部机能实验室  【实验目的】  (1)用脊蛙分析屈肌反射反射弧的组成部分,探讨反射活动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2)学习破坏蟾蜍脑和脊髓的方法  【实验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作的规律性应答称为反射较复杂的反射需要较高级中枢部位的整合,而一些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的低级部位就能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五个部分组成反射弧的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由于脊髓的机能比较简单,所以常选用只毁脑的动物(如脊蛙或脊蟾蜍)为实验材料,以利于观察和分析  【实验对象】  蟾蜍  【实验器材与药品】  蛙类手术器械一套(包括锌铜弓,蛙板,玻璃板,粗剪刀,手术剪,镊子,探针,玻璃针,图钉,瓷盘);铁支架;蛙嘴夹;纱布;棉球;培养皿;烧杯;1%的硫酸  【实验步骤】  (1)制备脊蟾蜍:左手握住蟾蜍,用示指按压其头部前端,拇指按压背部,右手持毁髓针从枕骨大孔插入,然后将针尖向前刺入颅腔,在颅内搅动,充分破坏脑组织(呼吸消失,四肢松软),以一小棉球塞入创口止血制备脊蛙。

  (2)脊蟾蜍的固定:用蛙嘴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挂于支架上待蟾蜍四肢停止活动,脊髓反射恢复后进行实验  (3)将蟾蜍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2-3mm(浸入时间最长不超过10s),观察有无屈肌反射?若出现反应,立即用盛在烧杯内的自来水洗净足趾,并用纱布擦干采取同种方法刺激右后肢,观察是否会出现屈肌反射若某后肢不出现反射活动,则不再用该后肢进行实验  (4)用手术剪自右后肢最长趾基部环切皮肤,然后再用手术镊剥净长趾上的皮肤将其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破环感受器)  (5)用手术剪自左后肢小腿基部环切皮肤并剔除肌肉,将左后肢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破坏传入神经)  (6)将毁髓针向下插入蛙的脊髓中,充分破坏其脊髓再将右后肢其它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破坏神经中枢)  (7)换另一只蟾蜍,重复实验步骤(1),(2),(3)  (8)在该蟾蜍右侧大腿背侧剪开皮肤用玻璃针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分离找出坐骨神经小心找出分布在大腿处的传出神经,并将其剪断期间不断用任氏液润湿坐骨神经将右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

破坏传出神经)  (9)破坏左后肢大腿肌肉,将左后肢的最长趾浸入1%的硫酸溶液中,观察现象,记录结果破坏效应器)  1  【注意事项】  (1)制备脊蟾蜍时,不能破坏脊髓,以免破坏反射中枢  (2)蟾蜍毁脑必须充分,手术后会立即进入无反应的休克状态,安静5-10分钟待脊髓反射恢复后再进行实验  (3)每次用硫酸溶液刺激后,应迅速用烧杯中自来水洗去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4)浸入硫酸的部位应限于足趾尖,每次浸入深度应基本相同,以保证刺激强度一致  (5)剥离脚趾皮肤要完全,若剩留少量皮肤会影响实验结果  【实验现象】  【实验数据分析】  【交流与讨论】  【实验结论】  2 20xx年5月  篇二:实验1_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1 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和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  通过对脊蛙的屈肌反射的分析,探讨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学习掌握反射时的测定方法,了解刺激强度和反射时的关系;  以蛙的屈肌反射为指标;观察脊髓反射中枢活动的某些基本特征,并分析它们产生可能的神经机制  【实险原理】  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刺激所产生的适应性反应过程称为反射。

较复杂的反射需要由中枢神经系统较高级的部位整合才能完成,较简单的反射只需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较低级的部位就能完成将动物的高位中枢切除,仅保留脊髓的动物称为脊动物此时动物产生的各种反射活动为单纯的脊髓反射由于脊髓已失去了高级中枢的正常调控,所以反射活动比较简单,便于观察和分析反射过程的某些特征  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典型的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5个部分组成引起反射的首要条件是反射弧必须保持完整性反射弧任何一个环节的解剖结构或生理完整性一旦受到破坏,反射活动就无法实现  完成一个反射所需要的时间称为反射时反射时除与刺激强度有关外,反射时的长短与反射弧在中枢交换神经元的多少及有无中枢抑制存在有关由于中间神经元连结的方式不同,反射活动的范围和持续时间、反射形成难易程度都不一样  【实验对象】  蟾蜍或蛙  【实验药品】  硫酸溶液(0.1%、0.3%、0.5%、1%)、1%可卡因  或普鲁卡因  【仪器与器材】  蛙类手术器械、铁支柱、玻璃平皿、烧杯(500 rnL  或搪瓷杯)、小滤纸(约 1 cm X 1 cm)、纱布、秒表、  双输出刺激器(一台)、通用电极(两个  【实验方法与步骤】  1.标本制备  取一只蟾蜍,用粗剪刀由两侧口裂剪去上方头颅。

  制成脊幻蟾蜍将动物俯卧位固定在蛙板上,于右侧大  腿背部纵行剪开皮肤,在股二头肌和半膜肌之间的沟内  找到坐骨神经干,在神经干下穿一条细线备用将脊蟾  蜍悬挂在铁支柱上(图12.1-1)  2.实验项目  (1)脊髓反射的基本特征  ①骚扒反射 将浸有1%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  蟾蜍的下腹部,可见四肢向此处骚扒之后将蟾蜍浸人  盛有清水的大烧杯中,洗掉硫酸滤纸片  ③反射时的测定在玻璃平皿内盛适量的0.1%硫酸  溶液,将蟾蜍一侧后肢的一个脚趾浸入硫酸溶液中,同  时按动秒表开始记录时间当屈肌反射一出现立刻停止计时,并立即将该足趾浸入大烧杯水中浸洗数次,然后用纱布擦干此时秒表所示时间为从刺激开始到反射出现所经历的财间,称为反射时用上述方法重复3次,注意每次浸人趾尖的深度要一致,相邻两次实验间隔至少要2~33次所测时间的平均值即为此反射的反射时  ③授步骤②所述方法依次测定0.3%、0.5%、1%硫酸刺激所引起的屈肌反射的反射时比较4种浓度的硫酸所测得的反射时是否相同  ④反射阈刺激的测定 用单个电脉冲刺激一侧后足背皮肤,由大到小调节刺激强度,测定引起屈肌反射的阈刺激  ⑤反射的扩散和持续时间(后放) 将一个电极放在蟾蜍的足面皮肤上,先给予弱的连续阈上刺激观察发生的反应,然后依次增加刺激强度,观察每次增加刺激强度所引起的反应范围是否扩大,同时观察反应持续时间有何变化?并以秒表计算自刺激停止起,到反射动作结束之间共持续多少时间。

比较弱刺激和强刺激的结果有何不同  ⑥时间总和的测定 用单个略低于阈强度的阈下刺激,重复刺激足背皮肤,由大到小调节刺激的时间间隔(即依次增加刺激频率),直至出现屈肌反射  ⑦空间总和的测定 用两个略低于阈强度的阈下刺激,同时刺激后足背相邻两处皮肤(距离不超过 0.5 cm),是否出现屈肌反射  (2)反射弧的分析  ①分别将左右后肢趾尖浸入盛有1%硫酸的玻璃平皿内(深人的范围一致),双后肢是否都有反应?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②在左后肢趾关节上作一个环形皮肤切口将切口以下的皮肤全部剥除(趾尖皮肤一定要剥除干净),再用1%硫酸配溶液浸泡该趾尖,观察该侧后肢的反应实验完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③将浸有l%硫酸溶液的小滤纸片贴在蛙的左后肢的皮肤上观察后肢有何反应?待出现反应后,将动物浸于盛有清水的烧杯内洗掉滤纸片和硫酸,用纱布擦干皮肤  ④提起穿在右侧坐骨神经下的细线,剪断坐骨神经,用连续阈上刺激,刺激右后肢趾,观察有无反应?  ⑤分别以连续刺激,刺激右侧坐骨神经的中枢端和外周端,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⑥以探针捣毁蟾蜍的脊髓后再重复上述步骤,观察该后肢的反应。

  【注意事项】  1.制备脊蛙时,颅脑离断的部位要适当,太高因保留部分脑组织而可能出现自主活动,太低又可能影响反射的产生  2.用硫酸溶液或浸有硫酸的纸片处理蛙的皮肤后,应迅速用自来水清洗,以清除皮肤上残存的硫酸,并用纱布擦干,以保护皮肤并防止冲淡硫酸溶液  3.浸人硫酸溶液的部位应限于一个趾尖,每次浸袍范围也应一致,切勿浸人太多  【实功结果】  1.描述各项实验结果,探讨形成的机制  2.说出有反射活动时的反射弧的组成  【思考题】  1.何谓时间总和与空间总和?  2.分析产生后放现象的可能的神经回路  3.简述反射时与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  4.右侧坐骨神经被剪断后,动物的反射活动发生了什么变化?这是损伤了反射弧的哪一部分?  5.剥去趾关节以下皮肤后,不再出现原有的反射活动,为什么?  【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释】l  在测反射时,有可能出现硫酸的浓度低,反而反射时短  (1)随着实验进程,标本产生了适应性,反应灵敏性下降因此浓度低时,反射时有可能更短  (2)标本本身兴奋性就很低  篇三:反射弧分析实验  实验一(1) 反射弧的分析  实验目的:分析反射弧的组成,了解反射弧的完整性与反射活动的关系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方法:  1. 制备脊蟾蜍。

用刺蛙针于蟾蜍头部枕骨大孔处刺入颅腔将  脑组织拆毁,保留脊髓,制成脊蟾蜍  2. 用铁夹夹住脊蟾蜍下颌,悬吊在铁支架上  分析: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  结论:在本实验中可得什么结论  实验一(2) 阈强度的测定  实验目的:掌握阈强度的测定方法,阈强度与兴奋性的关系 实验方法:制备坐骨神经腓肠肌标本  实验一(3)刺激与反应  实验目的:了解各种组织的反应形式 实验对象:蟾蜍 实验方法:  1. 破坏蟾蜍的脑和脊髓,将蟾蜍仰卧在蟾蜍板上,暴露心脏  分析实验结果。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