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王** 文档编号:193663426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36 大小:2.1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 课时练习题及章末测验含答案解析(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自然灾害第一节气象灾害- 1 -第二节地质灾害- 7 -第三节防灾减灾- 13 -第四节地理信息技术在防灾减灾中的应用- 19 -第六章测评- 26 -第一节气象灾害合格考达标练1.下列关于图中自然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主要发生在以地下水补给为主的地区B.集中在中高纬度地区C.发生在地形陡峻地区D.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解析图示为洪涝灾害,多发生在河流中下游地区的河流两岸,地势平坦地区。答案D山洪是指由于暴雨、冰雪融化或拦洪设施溃决等,在山区沿河流、溪沟形成的暴涨暴落的洪水及伴随发生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的总称。据此完成23题。2.暴雨引起的山洪在我国极为常见,主要原因是(

2、)A.受季风环流影响,降水变率大,夏季多暴雨B.山区面积占国土面积的1/3C.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D.地壳运动活跃,断裂构造发育3.我国山洪频发的地带集中分布在()A.青藏高原的边缘地区B.第一级与第二级阶梯过渡地带C.南方低山丘陵地区D.河流纵横交织、河网密度较大的地区解析第2题,山洪是由局部地区强降水及径流迅速汇集造成的。故选A。第3题,南方低山丘陵地区降水丰富,加之小流域众多,山谷内易形成山洪。故选C。答案2.A3.C下图为某类影响我国农业的自然灾害频次等值线分布图。读图,完成45题。4.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A.旱涝灾害B.霜冻灾害C.生物灾害D.台风灾害5.图中等值线

3、分布主要受()纬度影响洋流影响海陆位置影响气候影响地形影响A.B.C.D.解析第4题,此图反映的自然灾害频发地区主要分布在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选项四种灾害中只有旱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这些地区。第5题,我国旱涝灾害主要受海陆位置、气候、地形影响。答案4.A5.B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并对农业生产等造成影响的气象灾害。由于倒春寒影响,2018年初我国某地茶园遭受重创。结合该地此次倒春寒前后时段逐日平均气温示意图,完成67题。6.该地受这次倒春寒影响的时间是图中的()A.时段B.时段C.时段D.时段7.关于寒潮危害的叙述,错误的是()A

4、.低温会造成农作物冻伤、冻死B.农田病虫害减少C.可以使电力通信设施毁坏D.沿海大风会掀翻船只解析第6题,据材料可知,倒春寒是指春季回暖过程中由冷空气活动造成的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气温平均值。据图可知,时段气温持续低于同时期平均气温值。故C正确。第7题,寒潮是一种气象灾害,寒潮入侵时会造成气温急剧下降,并伴有大风和雨雪等天气,对工农业生产、人类生活和人体健康等都有较为严重的影响;农田病虫害减少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品质,有利于农业生产,不属于寒潮的危害。答案6.C7.B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热带气旋是发生在热带或副热带的深厚的低气压旋涡。在西北太平洋上,中心附近最大风力在12级以上的热带气

5、旋,称为台风。台风形成于洋面温度超过26的热带或副热带洋面上。西北太平洋海域台风发生的频率很高,一般发生在611月,因为这里有广阔的暖洋面,海水通过蒸发,能向大气提供充足的水汽,还有下热上冷的不稳定大气层结构,促使气流上升,水汽凝结致雨。台风形成后,一般会移出源地,并经历发展、减弱和消亡的演变过程。下图示意西北太平洋(局部)热带气旋频率(19492000年)。(1)说明图示区域热带气旋的分布特征。(2)分析热带气旋很少向内陆地区深入的原因。(3)指出台风可能诱发的自然灾害。答案(1)热带气旋多在15N20N的太平洋洋面上生成,向南北两侧和陆地减小;太平洋沿海地区(菲律宾、越南东部、我国东南沿海

6、、韩国南部、日本)为陆上多发区,向内陆迅速减小。(2)台风登陆后,地表摩擦力增大,风速减小;水汽迅速减少,凝结产生能量减少,台风中心上升气流缺乏动力,气压迅速升高,台风强度迅速减弱、消亡。(3)暴雨、洪涝、风暴潮、滑坡、泥石流等。等级考提升练读中国主要滞洪区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1.关于我国滞洪区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都位于河流中下游地区B.都位于河流上游地区C.都位于河流分水岭D.都位于北方地区2.我国西部地区几乎没有滞洪区分布的主要原因是()A.人口稀少B.降水量少C.河网密度小D.平原面积少解析第1题,滞洪区是滞纳洪水的地区,因此滞洪区应该在地势较低的地区。由图中可以看出,a、b

7、、c、d四个区域均在河流的中下游地区。第2题,我国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降水较少,这是我国西部地区没有滞洪区分布的原因。答案1.A2.B干旱等效频度指的是在一定时段内,某区域出现危害程度大体相当的干旱次数。降水相对变率是降水平均偏差(同期多年平均降水量与实际降水量之差)与多年平均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衡量降水稳定程度的指标。右图为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等效频度分布示意图,下表为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根据图表,完成34题。城市45月78月全年开封0.470.350.20武汉0.270.560.193.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A.纬度B.气温C.降水D.河流4.造成武汉

8、旱灾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春季气温快速上升B.夏季易形成伏旱C.秋季晴朗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解析第3题,读我国部分城市不同时段降水相对变率表可知,开封全年降水相对变率较大,特别是45月最明显,说明降水稳定程度较差,导致干旱等效频度大。故影响武汉和开封干旱等效频度不同的主要因素是降水,选C。第4题,根据表格数据可知,武汉的降水相对变率在78月最大,说明武汉夏季旱灾严重,武汉位于江淮地区,夏季易形成伏旱,降水量小,蒸发量大,所以旱灾严重。故选B。答案3.C4.B2020年年末,一场跨年“霸王级”寒潮席卷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央气象台发布了寒潮橙色预警。下图为我国某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据此完成

9、56题。5.关于寒潮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寒潮强烈降温使农作物受到的冻害以秋季和春季危害最大B.侵入我国的寒潮多从西伯利亚、蒙古一带而来C.寒潮常带来严寒、大风、降雪和霜冻天气D.寒潮只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的地区6.与西安相比,成都受寒潮影响较小的主要原因是()A.地势高,寒潮影响不到B.北部有山地阻挡C.纬度较低,寒潮难以到达D.亚热带气候区,气温较高解析第5题,寒潮主要发生在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的深秋到初春时节,势力强大的寒潮甚至可影响到低纬度地区。故选D。第6题,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北部有秦岭和大巴山阻挡,受冷空气影响小,因此成都受寒潮影响较西安小的主要原因是北部有山地阻挡,B正确。答

10、案5.D6.B7.辽宁省是我国洪涝灾害频发的省级行政区之一。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据统计,辽宁省自有连续资料记载以来的220年,全省共发生洪涝灾害139次,其中特大洪涝灾害19次,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1)简述辽宁省年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征。(2)从气候角度分析辽宁省夏季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原因。(3)分析甲地成为辽宁省受洪灾影响最大地区的原因。解析第(1)题,降水量的时空分布特点,需要从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两方面回答。第(2)题,题干强调从气候角度分析洪涝灾害的原因。辽宁省地处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风从海洋带来充沛水汽,使降水量主要集中于夏季,且夏季风不稳定,有的年份强,有的年份弱,降水的年际变化

11、较大。第(3)题,甲地成为受洪灾影响最大地区的原因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该题图文材料主要反映的是自然原因。答案(1)时间上:降水集中于夏季。空间上:分布不均;由东南地区向西北地区递减。(2)受夏季风影响,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的年际变化较大。(3)辽宁省地势东西两侧高,中部低,地表径流易往中部汇聚,甲地有多条河流汇集;甲地地处辽河平原,地势低平,水流不畅,易造成河水泛滥。第二节地质灾害合格考达标练读等震线图,完成12题。1.关于甲地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震源B.为震中C.烈度最小D.震级最大2.若甲地为震中,则()A.震级abcB.处受到的破坏程度一定比处大C.在处比处先感觉到地震D

12、.甲地为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解析第1题,图中a、b、c为等震线,据等震线的分布判断应为abc。甲地位于等震线的中心,应为震中。震源在地面以下,而甲地位置无法判断。同一次地震,震级只有一个,故B正确。第2题,若甲地为震中,则地震烈度abc;图中处受到的破坏程度大于两处,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处距离震中近,应该比处更早感觉到地震;甲地位于震中,且位于等震线的中心,为地震烈度最大的地区。答案1.B2.D读某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34题。3.由图可知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东多西少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C.西藏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D.地震都发生在板块交界处4.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

13、化正确的是()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解析第3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西藏和台湾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4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地震中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答案3.C4.D读某种类型灾害现场图,完成56题。5.图中灾害类型是()A.干旱B.泥石流C.滑坡D.地面沉降6.该类型灾害()A.多

14、发生在平原地区B.多发生于我国冬季C.成因与人类活动无关D.具有突发性解析第5题,图中灾害类型是滑坡,滑坡是山地斜坡上的岩体或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的滑动面整体下滑的现象。从图中可看出该地位于山区,且公路上被大量泥沙掩埋,应为滑坡所致。干旱不会导致泥沙垮塌,掩埋公路。泥石流是山区沟谷中暴发的特殊洪流,需有水流携带泥沙、石块以及巨大的砾石,破坏力极强,从图中看出此地没有水流,且不是发生在山区沟谷中。从图中可看出,该公路没有发生地面沉降。故C正确。第6题,滑坡多发生在山区,A错误;滑坡多发生于我国夏秋季节,B错误;滑坡的成因与人类活动关系密切,如人类破坏植被、不合理的工程建设等,C错误;滑坡具有突发性,D正确。答案5.C6.D下图为我国某地地质灾害频次示意图。据此完成78题。7.下列关于该地地理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有()全年降水少,年际变化大地表崎岖,地势起伏大地表森林广布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A.B.C.D.8.该地夏季泥石流发生次数明显高于其他季节的原因是()A.降水量大B.地震活动频繁C.气温高D.植被覆盖率低解析第7题,滑坡和泥石流发生的共同条件是地势起伏大,植被覆盖率低,地表岩石破碎,松散碎屑物多。降水少、植被覆盖率高的地区,不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第8题,由图中可以看出,该地68月份泥石流灾害发生的频率高,泥石流的发生必须有水的参与,68月份为我国的夏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