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655492 上传时间:2021-08-22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20.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论大学语文课程改革方向 【摘要】作为一门旨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的公共基础课,大学语文曾受到许多高校的重视,被列为公共必修课,但当前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到了尴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新时期下,大学语文课程只有深化改革,努力创新,才能不辱使命,逐渐走出“困境”,真正发挥其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大学语文;通识教育;文化素养;课程改革 全国各高校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始于1978年时任南京大学校长匡亚明先生和复旦大学校长苏步青先生的倡导,目的有四点:一是提高大学生汉语水平和运用能力;二是传承传统文化精髓;三是提升精神文明;四是在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用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影响世界。1996

2、年,原国家教委高教司提出要求,“希望有条件的学校,要为大学生开设大学语文课程,并把这门课程的建设作为对大学生进行文化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手段”,开设大学语文课程的高校日益增多。2006 年,、国务院印发国家“十一五”时期文化发展规划纲要,要求“高等学校要创造条件,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中国语文课”。全国许多高校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都把语文课列为必修必选课。但近年来,大学语文在高校遭遇到尴尬,处于边缘化的地位,一度引起了学界和舆论界的争议,也让人们再一次正视了大学语文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大学语文要想改变目前的边缘化境遇,得到应有的尊重,必须进一步深化课程改革。 一、大学语文课程存在诸多问题 1、课

3、程地位低下,授课教师日益边缘化。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高校如人大、东南大学等将其从必修改为选修课,一些高校甚至取消了大学语文课或从未开设过此课。在当前高校重科研轻教学的风气下,教师对大学语文这样的基础课不爱上。大学语文的授课多是由缺乏深厚学术背景的年轻教师担任,教学的学术性和专业性较弱,课程目标难以实现。 2、教材良莠不齐,缺乏特色。据调查统计,当前名为大学语文的教材高达1000多种,在普通全日制本科教育中使用的大学语文教材约有100 余种,众多的大学语文教材中,只有少数能脱颖而出为大学所用但很多教材在内容的选择和体例的安排上缺乏科学性、针对性,不适应教学实际的需要。 3、大学语文课堂模式单一,缺乏

4、创新。在一些高校,大学语文成“高四语文”教材,课堂基本是以传统的教师讲授为主。部分授课教师沿用中学语文的教学思路来进行文选精讲,“一篇好文章在学生眼里分解成了知识点,中心思想和段落大意比什么都重要。母语魅力支离破碎,丧失殆尽。”1很多大学生们会觉得这样的大学语文课面目可憎,从而产生厌学情绪。 4、汉语学习遭到挤压和冷遇,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的推力下,英语学习占据学生大量时间和精力,成为学生“主攻”内容,相反,汉语学习遭到挤压和冷遇。 二、当前大学生语文素养水平令人堪忧 哈佛大学前校长查尔斯艾略特说:“我认为有教养的青年男女唯一应该具有的必备素养,是精确而优雅地使用本国语言。”

5、然而由于应试教育带来的负面影响以及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诸多问题,目前我国高校学生的汉语能力水平令人堪忧,与社会需要的人才尺度有着较大的差距。在语言文字素养上,首先表现为读写水平较差,部分大学生经常写错或不会写常用汉字;手机、网络等带来的非规范的解构性语言对母语学习带来的冲击,使学生不能正确表情达意。其次,书面表达、思维能力较差。很多学生写专业论文时感到很困难,上交的毕业论文谬误百出,指导毕业论文让许多大学老师感到烦恼;有人甚至连请假条、欠条都写不明白。遇到写作,很多学生习惯于到网上下载文章抄袭或参考。第三,大学生的文学素养现状不容乐观。新媒体环境下,学生上网娱乐、聊天时间增多,阅读时间减少。很多

6、文学专业的学生甚至不读四大名著,遑论其它专业学生。 针对当前大学语文课程存在的问题和令人堪忧的大学生语文素养水平,大学语文课程必须深化改革,努力创新。 三、大学语文课程改革的努力方向 1、高校要把大学语文作为文化素质教育的核心课程,纳入通识教育课程系列。 高校应摈弃功利思想,充分认识到大学语文课程的重要地位,合理调配专业计划和学时安排,将大学语文课程作为低年级文化素质教育或通识教育的核心课程列入公共必修课程系列,做出教学时间不少于一个学期、40学时和2学分的明确规定。2此外,高校还要以配套的鼓励措施,调动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优秀教师走上大学语文课讲台,提高大学语文课程教学质量。 2、以学生为本,建

7、构人文性和工具性统一的教学内容。一方面改革大学语文教材,可以重新选文来改编教材,在文学作品欣赏的基础教学内容之外,加入写作、母语交流与表达、思维锻炼等内容,突出“大学语文”综合性和工具性特点,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与阅读写作能力及思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问题、与人交流合作等方面的职业核心能力。另一方面可以根据各高校实际情况设计开发课程,着眼于修课学生语文基本素养的提升,使大学语文走出“欣赏与解析”的传统套路,如人大开设51门原著原典选读课程群;要求全校学生必须在课外阅读至少20本文化经典,并建设分类指导的基础技能强化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写作技能;组织阎连科、刘震云等文学院

8、作家群开设“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并建设“大学生写作指导中心”,由专业老师开展个性化写作指导。3 3、大学语文教师要寻找提升自我水平和教学质量的途径。授课教师首先要有个人的研究领域,在教学中发挥自己的科研优势,在有建树的领域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激发学生研究的兴趣,也为学生选修课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同时也使得大学语文等公共类课程的教学和科研有机结合在一起。4其次要不断地寻找学生学习的兴趣点、兴奋点,改进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法。 4、搭建语文素养学习的网络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开辟探索语文素养学习的新途径,扩大大学语文的影响力;挖掘学生自身的资源,激发学生的热情和灵感。如北京理工大学为

9、非中文专业的本科生(尤其是理工科低年级学生)设计开发了公开课“语文高级素养”,刷新语文观念,在网上受到学生的广泛好评。南开大学文学院推出了“大学语文在线”网站,实现师生互动教学,网络课堂开设富有特色的栏目,激起了学生们汉语学习和写作的热情和灵感。 新时期下,大学语文只有深化改革,努力创新,在教改中不断催发课程魅力,才能不辱使命,真正发挥在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陈建强 张国 张剑.大学语文:只有改革才能赢得尊重.光明日报,2007-05-23 2陈洪.在改革中加强“大学语文”课程教学.中国大学教学,2007.3 3王玉勤.大学语文教育应超越选修必修之争.光明日报,2013-11-20 4郑孝萍.突破大学语文教学困境.光明日报.2008-12-24第 5 页 共 5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