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93472945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论古今茶文化的发展历史 中国是茶的家乡,中国人饮茶,据说始于神农时代,少说也有4700多年了。直到如今,中国各族同胞还有民以茶代礼的风俗。下面是我细心为你整理的论古今茶文化的进展历史,一起来看看。 论古今茶文化的进展历史 三国以前茶文化 许多书籍把茶的发觉时间定为公元前2737-2697年,其历史可推到三皇五帝。东汉华佗食经中:苦茶久食,益意思记录了茶的医学价值。西汉已将茶的产地县命名为荼陵,即湖南的茶陵。 晋代茶文化 随着文人饮茶之兴起,有关茶的诗词歌赋日渐问世,茶已经脱离作为一般形态的饮食走入文化圈,起着肯定的精神、社会作用。两晋南北朝时期,门阀制

2、度业已形成,不仅帝王、贵族聚敛成风,一般官吏乃至士人皆以夸豪斗富为荣,多效膏梁厚味。在此状况下,一些有识之士提出养廉的问题。于是,出现了陆纳、桓温以茶代酒之举。南齐世祖武皇帝是个比拟开通的帝王,他不喜游宴,死前下遗诏,说他死后丧礼要尽量节省,不要以三牲为祭品,只放些干饭、果饼和茶饭便可以。并要天下贵贱,咸同此制。在陆纳、桓温、齐武帝那里,饮茶不仅为了提神解渴,它开头产生社会功以有,成为以茶待客、用以祭祀并表示一种精神、情操的手段。饮茶已不完全是以其自然用法用法价值为人所用,而是进入了精神领域。 魏晋南北朝时期,天下骚乱,各种文化思想交融碰撞,玄学相当流行。玄学是魏晋时期一种哲学思潮,主要是以老

3、庄思想糅合儒家经义。玄学家大都是所谓名士,重视门第、容貌、仪止,爱好虚无玄远的清淡。东晋、南朝时,江南的富庶使士人得到临时的满足,终日流连于青山秀水之间,清淡之风连续进展,以致出现很多清淡家。最初有清谈家多酒徒,后来,清谈之风慢慢进展到一般文人。玄学家喜演讲,一般清谈者也喜高谈阔论。酒能使人兴奋,但喝了多了便会举止失措、胡言乱语,有失雅观。而茶那么可竟日长饮而始终醒悟,令人思路清楚,心态平和。况且,对一般文人来讲,成天与酒肉打交道,经济条件也不允许。于是,很多玄学家、清谈家从好酒转向好茶。在他们那里,饮茶已经被当作精神现象来对待。 随着佛教传入、道教兴起,饮茶已与佛、道教联络起来。在道家看来,

4、茶是关心炼内丹,升清降浊,轻身换骨,修成长生不老之体的好方法;在佛家看来,茶又是禅定入静的必备之物。尽管此时尚未形成完好的宗教饮茶仪式和说明茶的思想原理,但茶已经脱离作为饮食的物态形式,具有显著的社会、文化功能,中国茶文化初见端倪。 隋唐茶文化 依据茶在从前都是药用,在隋朝全民普遍饮茶,也多是认为对身体有益。隋朝根本是初步形成中国茶文化,公元780年,陆羽据此著茶经,把隋、唐茶文化形成的了专有标记。其概括了茶的自然和人文科学双重内容,讨论了饮茶艺术,把儒、道、佛三教融入饮茶中,首创中国茶道精神。以后又出现大量茶书、茶诗,有茶述、煎茶水记、采茶记、十六汤品等。唐代茶文化的形成与禅教的兴起有关,因

5、茶有提神益思,生津止渴功能,故寺庙崇尚饮茶,在寺院四周植茶树,制定茶礼、设茶堂、选茶头,专呈茶事活动。在唐代形成的中国茶道分宫廷茶道、寺院茶礼、文人茶道。 宋代茶文化 宋代茶业已有很大进展,推动了茶叶文化的进展,在文人中出现了专业品茶社团,有官员组成的汤社、佛教徒的千人社等。宋太祖赵匡胤是位嗜茶之士,在宫庭中设立茶事机关,宫廷用茶已分等级。茶仪已成礼制,赐茶已成皇帝笼络大臣、眷怀亲族的重要手段,还赐给国外使节。至于下层社会,茶文化更是活力活泼,有人迁徙,邻里要献茶、有客来,要敬元宝茶,定婚时要下茶,结婚时要定茶,同房时要合茶。民间斗茶风起,带来了采制烹点的一系列改变。 自元代以后,茶文化进入了

6、曲折进展期。宋人拓展了茶文化的社会层面和文化形式,茶事非常兴盛,但茶艺走向繁复、琐碎、浪费,失去了唐代茶文化深入的思想内涵,过于精细的茶艺吞没了茶文化的精神,失去了其高洁深邃的本质。在朝廷、贵族、文人那里,喝茶成了喝礼儿、喝气派、玩茶。 元代,一方面,北方少数民族虽喜爱茶,但主要是出于生活、生理上的需要,从文化上却对品茶煮茗之事举趣不大;另一方面,中国文化人面对故国破裂,异族压迫,也无心再以茶事表现自己的风流倜傥,而盼望通过饮茶表现自己的情操,磨砺自己的意志。这两股不同的思想潮流,在茶文化中契合后,促进了茶艺向简约、返璞归真方向进展。明代中叶以前,汉人有感于前代民族举亡,本趄一开国便国事困难,

7、于是仍怀砺节之志。茶文化仍承元代势,表现为茶艺简约化,茶文化精糖果与自然契合,以茶表现自己的苦节。 明清茶文化 此时已出现蒸青、炒青、烘青等各茶类,茶的饮用已改成撮泡法,明代不少文人雅士留有传世之作,如唐伯虎的烹茶画卷、品茶图,文徵明的惠山茶会记、陆羽烹茶图、品茶图等。茶类的增多,泡茶的技艺有别,茶具的款式、质地、花纹千姿百态。到清朝茶叶出口已成一种正式行业,茶书、茶事、茶诗不计其数。 现代的进展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茶叶从1949的年产7500T进展到1998年的60余万T。茶物质财宝的大量增加为中国茶文化的进展供应了坚实的根底,1982年,在杭州成立了第一个以宏扬茶文化为宗旨的社会团体-茶人

8、之家,1983年湖北成立陆羽茶文化讨论会,1990年中国茶人联谊会在北京成立,1993年中国国际茶文化讨论会在湖洲成立,1991年中国茶叶博物馆在杭州西湖乡正式开放。1998年中国国际和平茶文化沟通馆建成。随着茶文化的兴起,各地茶艺馆越办越多。国际茶文化研讨会已开到第五,各省各市及主产茶县纷纷主办茶叶节,如福建武夷市的岩茶节、云南的普洱茶节,浙江新昌、泰顺、湖北英山、河南信阳的茶叶节不胜枚举。都以茶为载体,促进全面的经济贸易进展。 中国古代名人与茶文化的关系 1、陆羽 陆羽(733-804年),字鸿渐,季疵,一名疾,号竟陵子,桑苎翁,东冈子。唐复州竟陵(今湖北天门)人。陆羽精于茶道,以著世界第

9、一部茶叶专著茶经而著名于世,因被后人称为茶圣。 陆羽原来是个被遗弃的孤儿。唐开元二十三年(公元735年),竟陵龙盖寺住持智积禅师,一天早晨在西湖之滨漫步,突然听到一阵雁叫,转身望去,不远处有一群大雁围在一起,他匆忙赶去,只见一个弃儿卷缩在大雁羽翼下,瑟瑟颤抖,智积禅师念一声阿弥陀佛,快步把它抱回了寺庙里。随后,智积禅师为给他起名,就以易占卦辞,鸿渐于陆,其羽可用为仪。于是就给他定姓为陆,取名为羽,用鸿渐为字。陆羽在智积禅师的扶育下,学文识字,习诵佛经,并为积公煮茶伺汤。但就是不愿削发为僧。智积为使陆羽听话,就用杂务来磨炼他,每天让他清扫寺院,清洁厕所,或练泥糊墙,负瓦盖屋,直至放牛一百二十头。

10、陆羽虽然备受劳役,但就是不愿就范。到了十一岁时,他乘人不备,逃出了寺院,到一个戏班子里作了优伶。陆羽特别诙谐善辩,虽其貌不扬,而且有口吃的缺点,但他在戏剧中演的丑角幽默机灵,经常受到观众的欢送。陆羽在演出理论中还编写了名为谑谈的三卷笑话书籍。唐天宝五年,即公元746年,河南群李齐物被贬,到竟陵来当太字,县令为太守接尘,便让戏班子来演出,太守看完后,对陆羽很赏识,于是召见他,赠以诗书,并介绍他到天门西北的火门山邹夫子那里去读书。读书之余,陆羽也常为邹夫子煮茶烹茗。在陆羽二十多岁时,便出游到河南的义阳和巴山峡川,耳闻目睹了蜀地彭州、绵州、蜀州、邛州、雅州、泸州、汉州、眉州的茶叶消费状况,后来又转道

11、宜昌,品味了峡州茶和蛤蟆泉水。公元755年夏天,陆羽回到竟陵定居在东冈村。公元756年,由于安史之乱,关中难民蜂拥南下,陆羽也随之过江。在此后的生活中,他采集了不少长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各地的茶叶资料。公元760年,他来到浙江湖州与僧皎然同住杼山妙喜寺,结成忘年之交。同时又结识了灵澈、李冶、孟郊、张志和、刘长卿等名僧高士,此间,他一面交游,一面著述,对以往搜集到的茶叶历史和消费资料进展汇合和讨论。公元765年,陆羽最终写成了世界上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 在茶经初稿写成之后,陆羽连续在江浙一带访茶,制茶,并对茶经不断进展订正、补充修改,到公元755年,茶经最终定稿。茶经是唐代和唐代以前有关茶叶科学和

12、文化的系统总结,茶经是中国茶叶消费、茶叶文化历史的里程碑。宋代陈师道在茶经序中评论:夫茶之著书,自羽始,其用于世,亦自羽始。羽诚有功于茶者也。陆羽不仅在总结前人的阅历上作出了宏大奉献,而且身体力行,擅长发觉好茶,擅长精鉴水品。如浙江长兴顾渚紫笋茶,经陆羽品评为上品而成为贡茶,名重京华。又如对义兴的阳羡茶,他品饮后认为,芬香甘冽,冠于他境,并挺直推举为贡茶。陆羽又能辨水,同一江中之水,能区分不同水段的品质,他还对所经之处的江河泉水,加以排列高低,分为二十等。对后世影响也很大。陆羽逝世后不久,他在茶业界的地位就慢慢突出了起来,不仅在消费、品鉴等方面,就在茶叶贸易中,人们也把陆羽奉为神明,凡做茶叶生

13、意的人,多用陶瓷做成陆羽像,供在家里,认为这有利于茶叶贸易。陆羽创始的茶叶学术讨论,历经千年,讨论的门类更加齐全,讨论的手段也更加先进,讨论的成果更是丰富,茶叶文化得到了更为广泛的进展。陆羽的奉献也日益为中国和世界所认识。 2、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其祖籍为太原(今属山西),后来迁居陕西境内 (今陕西渭南东北)。白居易是唐代有名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对自己的爱茶、烹茶技艺非常自信,他在谢李六郎中寄新蜀茶诗中吟到:汤添勺水煎鱼眼,末下刀圭搅曲尘。不寄别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这在他所作的其他诗作中也可得到印证。诗中还多处提到茶与酒、琴的关系。如琴里知闻唯渌水,

14、茶中故旧是蒙山、鼻香茶熟后,腰暖日阳中。伴老琴长在,迎春酒不空。醉对数丛红芍药,渴尝一碗绿昌明。等等。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一首千古名诗,在对琵琶女的身世深表怜悯,深入鞭笞封建社会摧残妇女的罪恶的同时,也为茶史留下了一条重要的资料:弟走参军阿姨死,暮去朝来颜色故。门前冷落车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前月浮梁买茶去。去来江口守空船,绕船月明江水寒。 浮梁,在今江西省景德镇市北,由此可见唐代已是一个茶叶集散地了。 唐长庆二年(公元822年)白居易任杭州刺史,在两年任内,他沉迷西子湖的香茶甘泉,留下了一段与灵隐韬光禅师汲泉烹茗的佳话。白居易以茶邀禅师入城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而韬光禅师那

15、么不愿屈服,以诗签之:山僧野性好林泉,每向岩阿倚石眠城市不堪飞锡去,恐妨莺啭翠楼前。诗中婉然带讽,白居易那么豁然大度,亲自上山与禅师一起品茗。杭州灵隐韬光寺的烹茗井,相传就是白居易与韬光的烹茗处。 3、欧阳修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醉翁,晚号六一居士,吉州永丰(今属江西)人。北宋有名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欧阳修论茶的诗文不算多,但却很精彩。例如,他特殊推崇修水的双井茶,有双井茶诗,详尽述及了双井茶的品质特点和茶与人品的关系:西江水清江石老,石上生茶如凤爪。 穷腊不寒春气早,双井芽生先百草。 白毛囊以红碧纱,十斤茶养一两芽。 宝云日铸非不精,争新弃旧世人情。 群不见,建溪龙凤团, 不改旧时香味色。欧阳修对蔡襄创制的小龙团非常关注,他在为蔡襄茶录所作的后序中阐述到当时人们对小龙团茶的珍视,已成为后人讨论宋代贡茶的珍贵资料。 茶为物之至精,而小团又其精者,录序所谓上品龙茶是也。盖自君谟始造而岁供焉。仁宗尤所珍异,虽辅相之臣,未尝辄赐。惟南郊大礼致斋之夕,中书枢密院各四人共赐一饼,宫人翦为龙凤花草贴其上,两府八家分割以归,不敢碾试,相家藏以为宝,时有佳客,出而传玩尔。至嘉佑七年,亲享明堂,斋夕,始人赐一饼,余亦忝预,至今藏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