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

上传人:客****陆 文档编号:193470732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二下册阿房宫赋教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目标:、了解秦亡的原因及作者借古讽今的目的。、正确对待人生中的成功与进步,绝不骄傲自满,而应始终保持谦虚的态度和具有一定的忧患意识。教学重点:、.结合写作背景,梳理文章内容。、结合赋体“铺彩摛文”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语言风格。、积累文言知识。教学难点:、学习在铺叙基础上引发议论的写作方法。、背诵全文。教学课时:三课时第一课时一、 导入新课“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针对汉初的情况,主张施行仁政,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论点是:“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同样是总结秦亡的教训,针对唐敬宗继位后,广造宫室,天怒人怨的现实,杜牧作阿房宫赋以

2、讽喻。那么,在这篇赋中,杜牧又提出了怎样的观点呢?下面我们通过课文来学习。二、 文学常识简介:、 作者简介:杜牧(公元803约852年)唐代诗人,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宰相杜佑之孙,杜荀鹤之父。唐文宗大和二年(828)中进士,授弘文馆校郎。晚年居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因称他为“杜樊川”。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着称,与李商隐合称“小李杜”,擅长文赋,其阿房宫赋为后世传诵。2.阿房宫史记载阿房宫前殿“东西五百步,南北五十丈,上可以坐万人,下可以建五丈旗。”汉书载阿房宫“东西五里,南北千步”。换算成现代计量法,阿房宫前殿东西宽690米,南北深115米,占地面积8万平

3、方米。而在西安的阿房宫遗址,地基面积竟达54万平方米,堪称震烁古今的第一大宫!遥想其曾经的雕栏玉砌,朱梁画栋,我们真恨不得掀开历史的重重面纱一睹它的风采,或是坐时光机器去拦下楚霸王那野蛮的一把火,保留下这千千万万前人无数心血和智慧的结晶!可惜,如今的我们,也只能透过杜牧的一篇辞赋,来寻觅其往昔的绝世风采了。三、预习课文1 诵读课文三遍,熟悉课文内容,培养语感。2 结合课文注释,口头翻译课文,并圈点批注重要文言词语。3 试着梳理课文层次。第二课时一、分析 第一段1、词类活用四海一:数词活用动词,统一。北构而西折:名词作状语2、古今异义直走咸阳 钩心斗角3、层次分析此段作者描写阿房宫建筑的宏伟壮丽

4、,仅用了一百多字,却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作者是从哪几个角度来描写阿房宫的建筑的?为什么会有巨大的艺术感染力?这一部分作者用的是总写和细写相结合的写法。总写部分,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覆压三百余里”,言其占地之广,“隔离天日”,状其楼阁之高;“骊山”两句,写其倚山水,气势非凡。细写部分,作者工笔重彩,精描细绘。先写重楼叠阁、长廊高檐,不计其数;再以长桥如龙、复道似虹映衬宫宇之宏伟、楼阁之高大。上面所述,写的还只是建筑之外观。接着,作者的笔触,又深入建筑内部。歌台舞殿是互文的写法,台既可舞,殿亦可歌,意谓宫内处处皆是轻歌曼舞。“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则承“暖响”“冷灿”两句,进一步

5、从人们的主观感受写宫内歌舞盛况。这几句,既是以歌舞之纷繁衬托宫殿之众多,又为下文美女充盈宫室作铺垫。这一段中,作者由远及近,由外及里逐一介绍了阿房宫之奇观。叙述中时有前后照应之妙笔。如写楼阁“各抱地势”就与前文“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这一广阔背景相连。叙述中时有贴切生动之比喻,例“长桥卧波,复道行空”,用笔经济,形象生动。叙述中也间有动态描写,像写“二川”,写歌舞,状声摹形,引人入胜。再加上大量对偶排比句式的运用,致使文句音节铿锵,兼有音韵之美。因此,寥寥一百几十个字,阿房宫之雄伟就显现于读者眼前。二、分析第二段1、词类活用辇来于秦:名词作状语,乘着辇车。朝歌夜弦:名词作状语,燕赵之收藏,

6、韩魏之经营:动词作名词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作状语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名词作动词2、层次分析这秦王很会享受,有如此豪华的别墅,还有很多供奉始皇享乐的美女,这些美女是谁?来自哪里?她们是六国的“妃嫔媵嫱,王子皇孙”(注意:王子皇孙指的是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原来是贵族,现在成为了秦始皇的一个妃子。3、小结:此段从两方面描写阿房宫里的奢侈生活:一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二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多。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备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

7、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些描写,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三、作业1、背诵一、二段2、熟读三、四段第三课时一、研习三、四段1、词类活用可怜焦土: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族秦者:使动2、“后人”:1、2、4指秦以后唐以前的人,3指唐以后的人。3、疑难语句串讲如何翻译并理解“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翻译唉,一个人的心思,也就是千万人的心思呀。秦始皇喜爱豪华奢侈,老百姓也顾念自己的家呀,为什么搜刮老百姓的财

8、物一点都不放过,用起它来却像用泥沙一样呢?本句从最普遍的民心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作了有力的抨击。“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两句,“秦”、“人”并提,说明并无高低贵贱的区别。接着以“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的愤慨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用“嗟乎”表感叹开头,继以“奈何”诘问相承接,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4、写作背景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这时的中国,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吐番、南诏、回鹘等纷纷入侵,更加重了人民的痛苦,民不聊生。唐王朝已是大厦将倾,摇摇欲坠。当时的皇帝唐

9、敬宗李湛,年少即位,嗜好游猎,追求声色犬马。为了一己的享受,他穷奢极欲,大兴土木,生活放纵,不理朝政。杜牧针对这种形势,极力主张内平藩镇,加强统一,外御侵略,巩固国防。为了实现这些理想,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人“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敬宗的年号引者)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5、在原文中,最能够体现作者这一写作意图的句

10、子是哪句?“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一度威震四海的秦王朝在农民起义的冲击下土崩瓦解,迅速灭亡;覆压三百余里的阿房宫,也在一场烈火中化为灰烬。秦朝速亡的历史说明,不能爱民,难图久安。但是,当时的唐朝统治者无视历史教训,沉湎声色,又大起宫室,身居积薪之上,仍以为安。神奇瑰丽之阿房宫付之一炬令人可惜,显赫一时的秦王朝毁于一旦令人可叹(“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意今人又在步秦人之后尘,唐王朝的命运不也令人忧吗?二、本文的艺术特点所谓赋的表现手法就是铺陈排比,言尽意至。本文从整体结构来看,前两段以描写为主,后两段以议论为主。前面的描写是为

11、后面的议论作铺垫的。但是,无论描写还是议论,都采用了大量的铺排手法,叙事言情,极尽其致,气势夺人,令人耳目一新。描写中铺排的例子,如“明星荧荧,开妆镜也”一段;议论中铺排的例子,如结尾一段的正反述说。这固然是赋体的传统写法,但值得称道的是杜牧没有像这类书一样堆砌相同词语,写得不繁缛冗杂,而是恰到好处。且骈句散行,错落有致,增强了表现力。赋作为一种文学体裁一般是反对直接抒发议论的。但杜牧的阿房宫赋却很艺术地做到了这一点。作者先以约占全文三分之二的篇幅,通过简练地叙述,生动地描写了阿房宫的兴建、规模和用途,形象鲜明而含意深广。“嗟乎”以下,开始抒发议论。其议论很有特点:其一,议论中有描写。例如“使

12、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一段,不加判断,只用农民、工女及其所生产的粟粒、帛缕等的数量与阿房宫上的柱、椽、钉、瓦等相比较,而阶级矛盾的尖锐化已见于言外。其二,议论带有浓烈的抒情性。以“嗟乎”、“呜呼”、“嗟夫”开头的各小段,都洋溢着愤慨、痛惜与哀怨交织而成的复杂情感。这种把议论、抒情结合起来的艺术特色,也表现在杜牧的诗歌创作中。如:“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之类,都是这样的。三、本文的中心思想是什么?与过秦论、六国论比较,三篇有何共同特点,各篇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哪里?点拨:本文的中心思想是:通过阿房宫营建的极尽豪华,宫内生活的荒淫奢靡,对人民残酷压榨

13、的铺陈描绘,揭示秦皇自取灭亡的原因,讽喻当朝切勿重蹈覆辙。三篇的共同特点是,都以秦与六国的兴亡为论题,都针对当时朝政有为而发,规劝当朝要引为鉴戒。各篇立论的独创性是:贾谊论秦亡,在历史上首次揭示了秦亡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的道理。攻取天下,当然需用暴力,但如果守住天下也全凭暴力,把人民当敌人对待,那就使自己处于人民的汪洋大海中的“独矢”境地,那覆亡是指日可待的。这议论非常精到深刻,以后历代的兴亡,都证明了贾谊的卓识远见。苏洵六国论立论的独创性,表现在作者没有像旧时代许多作家那样,总是从鞭挞强秦暴行的角度立论,而是第一次从“六国破灭”的内部因素的角度来立论,对内部因素的分析又是全方位的,涉及政治、经济、外交、军事诸方面,而且处处显示了自己的独到见解。阿房宫赋是一篇“赋”,但议论的成分就占了一半,可以说是用赋体的形式来写论文,这写法本身就具独创性;其次,它的独创性还表现在作者是选择一个具体、形象的事物作为立论的角度,把阿房宫作为秦皇骄奢淫逸的象征,作为秦皇压榨人民的见证,作为秦王朝覆灭的标志,这种立论方式更是独具特色的。四、作业1、课后习题2、背诵全文附板书 阿房宫赋杜牧课文重点图解:宫殿美人财宝托物(基础)(秦)骄奢亡国(唐)勿蹈覆辙言志(目的)WORD模版源自网络,仅供参考!如有侵权,可予删除!文档中文字均可以自行修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