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470647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1.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看,他们的生态农业试验 因上海世博会的关系,最近,牛贩子拒收“小料牛”而喜欢上了“生态牛”。这对弘毅生态农场来说意义非凡。 2010年5月,在全球极端气候反复肆虐的大背景下,“弘毅生态农场”的夏天还是如约而至。 这个坐落在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蒋家村的农场,是中科院植物研究所研究员蒋高明“生态农业理念”的实践。其中有“薄田”40余亩,牛台、鱼塘、树林按比例罗列其中。 “我们的目标是纯粹的天然,所有农产品都是绝对有机,不受化肥、农业以及转基因等染指。”蒋高明指着打包好的鸡蛋、面粉等产品告诉世界博览记者。 “借”来的自然之力 在弘毅生态农场里,所有生物都处在一个循环的链条上。 田地里种植玉米、小

2、麦、花生以及各种蔬菜,不施化肥、不打农药,完全利用发酵后的牛、鸡鸭等粪便为主的有机肥提供养分,使用荧光灯来捕捉害虫。鸡鸭在树林和草地上散步、草鱼和鲢鱼在池塘里悠游,杂草和害虫都可以作为它们的饲料 牛舍里的150余头牛,每天所食用的是农场里产出的秸秆。夏天种植的作物,比如小麦、玉米、高梁等秸秆,经过粉碎打包,就变成了农场养牛的绝好饲料“面包草”。 “利用天然秸秆喂出来的牛,肚子大,相比牛贩子惯常所青睐的小料牛,出肉率较低。”蒋高明指出。 所谓“小料”,是从事地下交易的饲料贩子们对“瘦肉精”的行话。这是一种像三聚氰胺一样被非法添加在牛饲料中的化工原料,也是牛肉、猪肉养殖业里的行业潜规则。 然而,上

3、海世博会为生态农场里的“生态牛”带来了新的机遇。最近,牛贩子拒收“小料牛”,喜欢上了“生态牛”。 “这不是他们良心发现,悔过自新了,而是世博会食品安全的高压线他们不敢碰。”蒋高明这样判断。 “生态”一词在蒋高明的眼中不仅仅是健康农产品的代称,也不仅仅是从根源上杜绝食品污染的根本性方法,它还有更为丰富的内涵。 在其2008年出版的著作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中,蒋高明记录了这样一个有趣的事实。 1992年,著名恢复生态学家A.D.布莱德什应邀到北京讲学。在景山公园参观时,布莱德什问蒋高明, “景山下面的土壤是什么?”听者无言以对。布莱德什于是得意地说,“是煤渣!”原来,这是他是根据英文煤山(CoalH

4、ill)猜测的结果。 果不其然,布莱德什利用随身携带的小铲子证实了自己的猜测地表30cm以下的土是黑色的。布莱德什感叹道,聪明的中国人,利用了一点土覆盖煤渣,种植了一些本地的树木,其它的地表植被就自然恢复了。 这位来自近代科学故乡英国的科学家,对此种信赖自然力量的中国式智慧给予了高度的赞赏。 10年之后,蒋高明在内蒙古实践了布莱德什“以自然之力恢复自然”的理念将植被退化的区域围起来,草原就恢复了以往的生机。 “土地工厂”VS“生态小农” 一个名为美国食品公司黑幕的纪录片中有这样的解说:如果要追溯食品的来源,归根结蒂将和农民、农场没有任何关系,因为如今我们的食物不过来自于生产线。 跨国大型食品公

5、司对于食品生产链的控制,已经掩盖了诸多令人震惊的事实。 土地不再是孕育食物的“大地之母”,而变成了“合成”碳水化合物的工厂。农民是操纵大型机械的“工人”,玉米、水稻、大豆在化肥、农药、转基因等现代农业技术的“呵护”下无节制地生产。 “世界需要一次新的绿色革命,但是并不能重蹈40年前在亚洲展开的以机械化、农业和化肥为主要手段的覆辙。” 国际农业知识与科技促进发展评估主席、国际昆虫生理生态学研究中心前主任汉斯R海伦这样说。 对于抱着减少农药污染、提高产量预期的转基因技术,海伦持否定态度,“为了增产而推广转基因农作物,无异于饮鸩止渴!” 在他看来,抛开转基因食品对人体安全性不说,单从农业投入产出角度

6、来看,“转基因作物并不会带来更高的产量,更不会减少农药的使用。” 2008年,在肯尼亚经过多年科学研究之后,海伦协同400余名科学家发布了一项研究结果,结果指出,“发展小农和有机农业是解决非洲大陆粮食安全的最好方式。” “中国农业最大的优势在于农民,农民离不开土地。”蒋高明对中国发展小型生态农业的条件充满自信。 建国初期,对于农村是否要走工业化、城市化的路子,新儒家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梁漱溟就曾提出一种符合中国传统的农村建设理念。 “梁漱溟认为,中国的现代化不能牺牲农民。也就是说,要重新重视乡土中国的建设。”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马勇指出。 多年后的今天,蒋高明怀着生态农业的梦想重新

7、回到自己的家乡,建起了“弘毅生态农场”,农场里主要的劳动人员就是住在附近的村民。 这和梁漱溟的实践有异曲同工之处。 富有东方思维的德国大哲海德格尔对“乡土”有着充满诗意的思索。他认为,现代技术使得人远离“故乡”,即人类真正的精神家园,人类正在被技术摆置着。 比如发展转基因技术,有时候并不是人类的本意,而是受到了背后利益集团的操控,这个利益集团的最终主宰者,却并非某个人,而是“现代技术”! 多元化生存 37年前,E.F.舒马赫的名著小的是美好的问世。 “人很小,所以,小的是美好的!”舒马赫的论断无疑给自我膨胀的人类敲响了警钟。 在超级跨国公司、商业集团滚雪球般膨胀的时代,舒马赫从另一个角度对工业

8、文明的“集约化”进行了抨击。 西方的经济结构,不外乎无限制地追求利润及进步,使人日益专业化,机构成为“笨拙的巨兽”,进而带来资源浪费、环境污染以及工作环境的非人性化。从而,农业也将受到致命的影响。 承认小的美好,则意味着承认多元化的合理性。在生态农业方面,“弘毅生态农场”也并非惟一的尝试。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院长温铁军,从社会学的角度对农业问题进行了研究。温铁军的博士研究生石嫣在北京郊区凤凰岭有一片生态农业试验基地,从这里买菜吃,可以见到种菜的人。 河北枣强县马屯镇的农民安金磊,从1995年开始就尝试完全摒弃化肥和农药的粮食种植,被人称为“中国版的梭罗”。 19世纪的美国哲学家、作

9、家亨利戴维梭罗,以反思工业化的隐士名著瓦尔登湖闻名于世。 “我一直在找寻一条更加适合人类生存的路。人们可以呼吸到新鲜的空气,可以领略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安金磊的思想,和梭罗有些相似之处。 对于小型生态农业能否解决大国人口的粮食问题,蒋高明的回答十分肯定。“传统的小户生态农业,是一种小投入、高产出的生产模式。很适合中国的国情。” “人类并不缺粮食,缺的是节约粮食和反省自我的态度。”蒋高明补充道。 尾声 2010年3月,科技部在其官方网站上发文指出,上海世博会期间严禁含有, “病原体、有毒有害物质以及转基因成分”的食品流入会场。 为确保外国人的食品安全,转基因食品被世博会拒之门外,另方面由华中农业大学张启发带领的科研团队所研制的转基因水稻,已然顺利获得了农业部颁发的商业化种植安全证书,他们怀揣的使命,是解决人口大国的粮食安全问题。 然而,在5月16日上午中科院研究生院玉泉路园区进行的“当代科技与社会论坛”上,几乎所有支持转基因的专家们都“因故”缺席。 这个由中科院人文学院发起的会议,其主题是“转基因生物风险、评价与决策”。“会议上支持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的声音微乎其微。”会议组织者之一李斌博士告诉世界博览记者。 那么,既然转基因路子不通,现代农业究竟要走向何方?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