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

上传人:哈**** 文档编号:193464689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7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读书报告[共19页](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组员:谭承美,作者:杨懋(mao春 杨懋春(1904-1988)字勉斋,山东胶州台头村人,中国社会学家。私立齐鲁大学社会学系毕业,美国康奈尔大学研究院乡村社会学系理科硕士,哲学博士。美国康奈尔大学,斯坦福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等校客座教授;华盛顿州立大学研究教授;主要著作有:一个中国村庄:山东台头、勉斋文集、海外家国恋等。,2,写作背景,本书是杨懋春教授于1945对中国最古老农业区一个典型村庄山东台头村所做的社区研究,体现了杨懋春先生的爱国热忱,为国家发展寻找出路的爱国之心。 台头村是杨懋春教授的故乡,作者写这本书的目的是要描绘出一幅整合的总体画面,使读者能很好地了解台头

2、村的社区文化。 该书和早它出版的江村经济(费孝通著)、金翼(林耀华著)及早它出版的祖荫下(许琅光著)并列为早期中国人类学的四大里程碑作品。,3,主要内容,作者以初级群体(即家庭)中个体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起点,然后扩展到次级群体(村庄)中初级群体(家庭)之间的相互关系,最后在扩展到一个大地区(乡镇)中次级群体之间的关系来描述一个完整的农村社区文化。 全书篇幅不长,共17 章。 其中1-4章讲了台头村的基本概况,511章讲了家庭中各个个体间的各种关系。 12-14章讲了村庄中家庭间的关系,15章讲了村际关系。 16章由天喜的故事”来展现一个总体的家庭生活画面,回忆杨懋春先生幼年时的生活。 最后17章

3、是探讨乡村的未来发展。,4,台头村的位置,台头村是中国最古老的农业区之一,坐落于胶州湾西南岸的平坦土地上,距离青岛城很近。,本地区有二十多个村庄,还有一个小镇:辛安镇。辛安镇是该地区的集市中心。,该地区依山伴海,气候宜人,在植物生长期时雨水较多,便于农业发展。,5,台头村的土地特征,西面,西北西南。土质较差。,东面,东北面,北面,不宜耕作,南面,东南面。洪泛地,沼泽地,盐碱地,水地,土质较好,1.土壤质量差异较大 2.土地不论优劣被复杂地分为若干小块,由各户占有,很少有家庭占有大块的优质土地,土地买卖很少出现。 3.受到洪水的周期性威胁,使盐碱地不值钱,也不能种植。 4.青岛志记录,该地区地质

4、多为石灰石。,台头村的村民,四个家族:潘、陈、杨、刘。,家庭人口平均数:6人/户,生育率高,死亡率也很高,人口流动少,一般是由婚姻(从父居)制度引起的,7,台头村的农业,以家庭为单位,有着复杂的分工和协作,所得属于家庭财产,很少有个人财物,未婚女孩自己所得属于女孩私有。 主要作物有:小麦,黍(当地消费的主要食品),大麦,大豆,玉米,甘薯,花生(菜豆、豌豆种植在田地边,庄稼行间)。 各种蔬菜 :卷心菜,萝卜,荠菜,黄瓜等,8,农具和粪肥,农具:犁、两种木耙、两种锄头、木制和铁制的草耙、木制或铁制的铲子、收割用的镰刀和各种叉 粪肥:人畜的粪便、豆饼(大豆的残渣)、被烧制过的灰或烟尘、绿肥(植物的枝

5、叶,比较少) 农用牲口:牛(犁耕、播种),骡子,驴(最便宜(运输、家务)。一头小牛和一头驴组成联畜(15亩土地家庭,土地越多,家畜越多),9,副业的发展,农业是获得收入的主要手段,但是在农闲期间也有许多辅助性职业可以获得收入。 比如:木工场,织布匠,榨油场,泥瓦匠,捕鱼,做些小买卖。 会副业的大多是穷人家的子弟 穷人家和富人家还存在着雇佣(长工短工)关系并且双方关系比较融洽,受到舆论的影响主人家不得不对雇工很好。,除了基督教堂的传教士和基督学校的教师外,没有一个手艺人完全以手艺谋生,村民极为重视土地,认为土地才是财富的真正标志,加上当时市场的冲击和饱和,台头村的副业发展极为缓慢。,10,村民的

6、生活水平,1.从食物消费来看有四个等级的人: 最低一等主要吃甘薯,往上一等吃小米和甘薯的结合,第三等主要吃小米和小麦,最高一等主要吃小麦,四个等级都大量消费蔬菜,肉是奢侈品,富裕的人也只能偶尔吃。前两个等级只有在农忙,有大事发生(婚礼、葬礼等)或过节(新年)时才会吃点小米,小麦。后两个等级的人能经常吃小麦大米,2.从房屋住宿条件来看:房子是衡量家庭经济地位的一个非常准确的指标,全家齐心协力的标志 富裕人家的房子用石头,窑砖,石灰,优质木材和盖顶材料建成的 贫穷人家用的材料较差,但是建造方式差不多,3.衣服也有区别。 富人穿优质丝绸或优质布皮,皮毛做的,但是不常穿,一般在农忙时穿亚麻布做的。穷人

7、穿棉布,低质布匹,11,家庭,家庭是由家庭成员,家庭财产,家庭牲畜,家庭声誉、家庭传统和家庭神祗构成复杂组织,还包括未出生的后代和早已死去的祖先。 祖先的神灵和无形的权利控制(不是祖先崇拜),传宗接代的思想 “牛王庙”的传说 “旗杆之家”与“耕读之家” 德行、财富与家庭声誉:仅仅有财富不一定能获得声誉,还需要有显著明显的特征与邻居区别,还要有一定的社交活动成为人们愉快的话题,良好的德行也可以获得良好的声誉 特殊的神祗 每家都有灶神 ,有些信狐狸精,把观音(社区的神祗)佛陀、天神、地神、耶稣基督(全人类的神祗)看成村里的神。,12,家庭内部关系,家庭生活的真正核心是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婚姻和血缘是

8、家庭的基础,决定着家庭中最重要的关系。 夫妻关系(新婚夫妻和老夫妻) 父子关系:权威的维护 母子关系:比较亲密 母女关系:几乎由母亲全权负责 父女关系:较为冷淡 婆媳关系:时而紧张,时而和睦 公媳关系:十分拘谨 兄弟关系:平等的玩伴 兄弟与姐妹的关系:一般先亲密后疏远最后会改善,.,13,礼仪 婚姻 孩子,礼仪 礼仪是家庭排外性最明显的标志,父母的丧葬仪式和祖先的祭祀仪式最为重要。 恸哭是哀悼的公开标志 春节是举行的仪式里最为重要的,外人不能参加,不然会冒犯祖先,其次是请灶神。 基督教的宗教仪式 各种中国的传统节日都有一定的礼仪,婚姻 男子娶妻生子,由此产生的责任是成年的标志,婚前和婚后在家庭

9、中的地位会产生变化。 为了满足农业的劳动力需求,一般都是男小女大。 穷人家娶媳妇成了大问题 婚姻的合法性:新娘坐的轿子,迎亲的队伍,对天地与丈夫家祖先的祭拜。 娶妾,过继与离婚,孩子 有一个男孩很重要,取名字有吉祥意义。 从小开始培养孩子勤劳 十岁以上的孩子不能当面打,孩子结婚后不应该被打,14,家庭的兴衰,家庭可以分为三类:上升的家庭,处于顶峰的家庭和衰落的家庭。 家庭的兴盛通过购买土地实现,衰落由被迫出卖土地的突发事件引起,这个周期不到100年就循环一次,所以台头村没有大地主。,家族给了其成员某种社会倾向性,它是家庭和村庄之间的过渡性组织,使家庭联合又使家庭冲突,为族人提供一定的庇护和帮助

10、。家族还可以资助学校,维护祭祀祖先,惩戒不孝子和行为不端者(没有正式程序),保存族谱,帮助很困难的人(没有乞丐)的作用。,15,村庄内家庭间的关系,公共组织: 分为遍及全村的组织(村庄防卫计划,学校理事会,集体看护等),限于一个街坊的组织(多为自发的非正式的组织,比如街坊聚会),建立在家庭联合基础上的组织(贫穷家庭组成的非正式群体)。,村内冲突 社会与经济地位相差较大的家庭。 不同的家庭支持不同的学校(村学校,基督教学校) 信仰不同的宗教(新教和基督教) 宗教和村里的费用分担不公 两所学校之间的冲突(公立学校和教会学校) 家族世仇常常是村际冲突的根源 侮辱祖先或孩子们的争吵也会引起邻居街坊间的

11、冲突。 发生冲突后一般是由村领导或争取村意见进行调解,因律师费用多,很少有人通过公诉来解决冲突。 村内的冲突很多都是由于伤了面子引起的,领导权威: 村庄领导分为官方和非官方两种。官方有社长(地区首领),庄长(村庄首领)乡约(收税员)地方(村里警察)。 社长庄长由选举产生,但是选举很不正规,因为没有人愿意去当。 非官方领导是有声誉地位见识、有特殊技术的人,但是他们与官方领导常常是上级与下级的关系,可以分担官方领导的许多职责。,16,村际之间的关系,辛安镇是一个集镇,镇上有许多商业建筑和住宅,为二十多个村庄提供服务,营业量非常大,并与红石崖,青岛有着商业来往。 人们大多在每月的初一,初五,初十,十

12、五,二十和三十这六个固定日子去集市做生意买卖。除了这些日子,还有在晚春和秋天举行的特殊集市,吸引许多当地人和外来人,连学校也要放假。 此地农民也时常去灵山卫出售农产品或买鱼,但是很少去,他们通常通过薛家岛去青岛。 人们通过时常赶集来隐藏自己的经济状况和展示自己的信誉,可以从店铺赊账和借钱。,各个村之间存在一些公共组织:联合防卫制度,新式茶馆。农民对外来商品的依赖很大,意味着村庄与外部世界的相互依赖越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外出谋生,往青岛与东北省份即满洲之间的人口流动也越来越多。,17,村庄的明天,村庄中存在的问题 农业。1.生产效率低下,对病虫害的防治没有有效的措施,种植技术落后。2.资

13、金不足,没有足够的资金引用先进技术和肥料。3.农业人口稠密,农业规模小,但是农业人口却多,土地分割细致造成了浪费与争端。 公共卫生比较差,对疾病的预防意识不高。 社区活动比较少,农民的社区意识较差,村组织目的消极,村内各种分裂明显,很多人重视家族利益而忽视社区利益。 当时制度新县制的不足,不能很好的适应农村重建。,保甲制?,新县制?,18,发展的对策,农业:制定重新分配土地的政策使农民拥有整块的土地有些农民不愿意把差田换好田,因此有必要采取强制的措施。同时加大政府对于农业的投资,提高当地的种植技术,防治病虫害的能力和灌溉技术 环境卫生:让人们接受教育,使村庄重新有效地组织起来,稳步推进乡村的发展。 村庄组织:本地区建立强而有力的农村组织,这个组织不应由一个村庄或者几个村庄构成,而应由集镇和周围的农村构成,多举办一些社区的活动,动员农民参加,以加强农民的社区意识。 政策:把一个大村庄作为一个大单位,两三个小村连成一所好的单位,建立集镇社区组织,帮助整个社区提高生产技术,和其他病虫害防治技术,加强社区内各村的合作。,19,谢谢观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