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海外版,如何更海外-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5.58KB
约11页
文档ID:193440087
海外版,如何更海外-_第1页
1/11

海外版,如何更海外? 2005年1月1日起,《人民日报海外版》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进行了一次全新改版就其深度与广度来说,这次改版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从未有过的报纸也实实在在地上了一个大台阶对此,业内业外、上上下下均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和赞许 但是,根据中央构建大外宣格局的要求,以及海外广大读者的需要,应该说,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初步的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贯彻总书记、国家主席2005年6月28日为海外版创刊20周年所作的批示精神,遵循新闻规律、办报规律和外宣规律,在现有基础上不断加大改革力度,把《人民日报海外版》办成一张既有中国气派又受海外读者喜爱的报纸,使其真正成为我国对外宣传的重要阵地和世界了解中国的独特窗口 定位:“海味”党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应该成为一张什么样的报纸呢?顾名思义,既是“人民日报”,即机关报,又是“海外版”,应是一张以海外读者为主要对象的报纸,一张必须面向市场的报纸对于后者,我们内部还有一个形象的说法,叫做要有“海味”因此,我们可以说,《人民日报海外版》是一张特殊的党报,即“海味”党报这一定位从原则上讲是明确的,也是准确的但是,实际情况非常复杂,由于种种原因,20年来,这个问题在工作中并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用内宣的路子办外宣”的现象始终是存在的,直到2004年4月,海外版每天晚上还在和《人民日报》“对版面”,使得两张报纸在外人看来没有多少差别。

说起《人民日报海外版》,不能不说《人民日报》1948年6月15日,由《晋察冀日报》和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合并而成的中共华北局机关报《人民日报》在河北省平山县里庄创刊,同志为该报题写报头1949年3月15日,《人民日报》迁入北京(当时的北平)同年8月1日,决定将《人民日报》转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人民日报》的读者对象主要为中国国内的广大干部和知识分子 实际上,《人民日报海外版》也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的机关报,创刊于1985年7月1日,是中国唯一对外发行的最具权威的综合性中文日报,是海外了解中国、中国走向世界的窗口,是沟通海内外交流与合作的桥梁《人民日报海外版》公开向国内外发行,在北京编辑,发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 自然界与人类社会的竞争法则告诉我们,一家媒体要获得生存价值,就必须有其不可替代性因此,海外版无论是为了完成所承担的历史使命,还是要在当前激烈的媒体市场竞争中赢得主动,都不能没有突出的个性,也就是总书记在给海外版的批示中指出的,要“更好地办出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当前,如何办好“海味党报”,对于海外版的同志来说,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实践问题。

过去,我们曾多次讨论“海味”的具体含义,也获得过一些有价值的共识,比如,强调新闻要有可读性、趣味性;题材要软一些,调子要低一些,表述要客观一些,等等1996年又提出过“四性”,即展示性、解释性、针对性、服务性至此,把大家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又提高到一个新的阶段然而,回过头来看,这些探讨更多的主要还是集中在报道的形式、技巧等方面而海外版要有“海味”,内容则更为重要,更为本质 正是鉴于这样的认识,以及根据人民日报社社长王晨关于“精心研究海外,用心介绍国内”的意见,这次改革,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的原则,首先对海外版的内容取舍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因为,海外版虽说与《人民日报》一样,是中国的“第一党报”,是中国最大的综合性报纸,但毕竟资源尤其是版面资源有限,全面出击是不可能办出特色来的 有关版面内容的调整,首先是做加法增加了台港澳特别是台湾问题的报道,每天差不多一个版;增加了海外华侨华人的报道,每周超过两个版;增加了体育特别是筹备2008北京奥运会的报道,仅“奥运新闻”每周就有四个版;增加了娱乐新闻的报道,每周暂定一个版;增加了财经问题的报道,“财经新闻”现已增加到每周五个版还增加了其他一些适合海外读者需要的各类新闻。

所有这些内容,我们要求:既要讲重要,要导向正确,因为我们是“人民日报”;也要讲好看,要有吸引力,因为我们是“海外版”这两者应当是统一的,要用好看包装重要,寓重要于好看之中考虑到要闻版、专业版、专刊、副刊等特点不同,各自也可有所侧重,其结构是:个别稿件,特殊情况下,可以重要为主,兼顾好看;少数稿件,应以重要与好看并举;绝大多数稿件,只能以好看为主,兼顾重要 其次是做减法由于总的版面没有增加,我们下决心砍掉了一些缺少特色而且不大适合海外读者需要的专版及其内容,如综合性的经济新闻、教科文卫体新闻、国际新闻、地方新闻、军事新闻,等等将那些海外读者不大喜欢、又缺少外宣特色的一般化的专刊、专版,以及那些“好吃不好看”或“好看不好吃”的新闻,尽可能地合并、压缩与改造,并对那些工作性的、经验性的稿件,尤其是来自方方面面的各种各样的“照顾稿”、“垃圾稿”,也就是那些“既不好吃也不好看”的所谓新闻,坚决地毫不留情地说不! 现在,海外版与《人民日报》,尽管还没有达到人民日报社总编辑张研农要求的“大同大异,神同形异,各展风采,相互辉映”,但是,两张报纸面貌“雷同”、难分“内外”的问题已基本上解决了。

新闻:“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深” 报纸又叫新闻纸很显然,没有新闻,没有大量地道的新闻、纯粹的新闻、价值高的新闻、时效快的新闻、吸引人的新闻,报纸就不称其为报纸然而没有或缺少有特色的独家新闻,一张报纸仍然没有或缺少核心竞争力不仅如此,就连前面讲的个性化的定位,恐怕也只能停留在理论上、纸面上,而无法落到实处,最终失去的也许是生存价值 有人可能会说,如今已是网络时代,搞独家新闻谈何容易!是这样的不过,对于独家新闻也有个怎样理解的问题,或者说对其理解也有个“与时俱进”的问题人无我有”是独家,“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深”......难道就不是独家?从某种意义上说,也许正因为现今处于网络时代,后面这几个“独家”,尤其是最后一个“独家”,才显得更为有特色,更加难能可贵 诚然,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相比,确有其特点与优势,如时效性强、信息容量大、传播的交互性等就前两点而言,理论上,网上不仅能够24小时滚动播出,随时发布最新消息,而且可以放置无限多的信息,不受纸张、频道、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是,世界上的事情有一利就有一弊随着网络媒体上新闻时效的急速提高,传播主体多样化的出现,以及“把关人”的作用即新闻传播控制因素的削弱,新闻信息的可信度与权威性也就自然降低了。

换句话说,面对当今已呈海洋状态且不断变化、莫衷一是的各类信息,许多读者感到很不适应,甚至觉得无所适从况且,很多事情特别是世界上的一些大事,在众说纷纭的情况下,海外读者也还是很想知道中国的态度的随着中国在国际上的影响不断增大,这一点将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报纸若能及时地有选择地对有关信息和事件,进行深度加工、准确解读和权威评价,不正好满足了上述不同读者的需要吗? 美国著名学者约瑟夫・奈就曾经说过,“当我们被面临的大量信息所淹没时,就很难知道该关注什么注意力而不是信息就成了稀缺的东西,那些能够把有价值的信息与虚假信息区分开来的人就取得了优势对于那些能告诉我们该关注什么的人来说,这就是一种实力来源 实际情况也确是如此这次海外版版面改革,一开始就把加强深度报道作为抓“独家报道”的重中之重后来的实践表明,这一目标基本上达到了现在,从一版到八版,尤其是各新闻版,几乎每期都有一篇以上的重点报道,如一版的头条、“望海楼”,二版的“特稿”、“高层访谈”、“名人专访”,三版的“台海望”、“台湾脉动”、“台岛夜话”,四版的“今日关注”、“百姓故事”,五版的“焦点报道”、“专家视点”,等等它们或者是评论性的,或者是分析性的,或者是解释性的,或者是背景性的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一版的“望海楼”评论专栏,由于定位与报纸的宗旨相吻合,作者队伍多数知名度高,文风朴实亲切,见报频率高,受到了读者的广泛好评。

其中钱其琛的《和平发展是中国的战略抉择》(2005,11,21)、老布什(美国前总统)的《中国的崛起有利于世界和平》(2005,11,16),更是引起了各界的强烈反响,仅转载或评论的海内外媒体就有数十家之多 按照传统新闻学的观点,这些稿件多数很难说是独家新闻,因为从时间上看,它们往往不是由我们最先报道的;从内容上看,主要事实更非唯我独有然而,仔细阅读之后,人们发现,这些报道又确确实实给读者提供了许多新的东西,如独家视角、独家评析、独家观点、独家解释一句话,它们给读者提供了“独家意见”独家意见”是什么?至少也算另外一种类型的“独家新闻”吧! 编排:锦上添花 版面编排是报纸编辑的最后一道工序,主要任务是,精心加工各类稿件,并根据一定的结构规则,让它们在版面上各得其所这是一项政治性与艺术性都很强的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 由于这项工作涉及的方面比较多,下面择其要者略加分析 第一,头条新闻,力求宣传价值与新闻价值高度统一 当今报纸,一版头条新闻向来被视为一家报纸的旗帜其特殊意义在于:版面空间上所处位置最高;编排手段通常又居全版强势之首因此,理论上它就成了当天这张报纸的最重要的新闻。

从海外版的实际情况看,过去有相当一部分头条新闻,往往“叫好不叫座”,就是说,“最重要的新闻”却不一定是最好看的新闻,读者的阅读率不高这也是我国党报头条新闻存在的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我们的一些党报工作人员在选择头条新闻时,过于强调稿件的宣传价值和过于忽视稿件的新闻价值其实,再重要的内容,读者不看,宣传效应也是无法体现的极端功利主义的编辑思想,只能使我们的愿望欲速则不达,甚至还会走向反面 这次改版,首先明确海外版是党报,也是外宣媒体选择头条新闻,要重视宣传价值,但又要重视新闻价值,把以前那些被认为虽然好看却不够重要的新闻,诸如社会新闻类的稿件,“破格”推上了头条位置一版的面貌由此发生了显著变化:很多头条新闻成了真正的新闻!比如,《芬兰古稀老人的汉语情缘》(2005,7,21)、《人民大会堂告别长明灯》(2005,7,28)、《一个穆斯林眼里的北京牛街》(2006,4,3)、《生态有了平衡, 寒冷也成财富》(2006,4,8)、《一张小纸条引出10年真情》(2006,4,13)、《一个维吾尔族家庭与一个汉族弃婴的故事》(2006,5,26),等等,刊发后就受到了读者的广泛欢迎和业界的普遍关注。

不过,要使海外版的头条新闻绝大多数都能成为宣传价值和新闻价值高度统一的上上佳品,我们的办报观念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 第二,标题制作,要让版面空间星光灿烂 看报看题,千古真理如果说,标题是新闻的眼睛,那么,在海外版的版面上,所有新闻的眼睛都必须是睁开的,不能眯缝着,更不能昏昏欲睡;有些还应该是明亮的,甚至是抓人的否则,我们就很难在争夺读者“眼球”的大战中取胜 为此,我们的探索着重于以下几点 1.标出事实,增加吸引力新闻标题必须有事实,有新鲜的生动的重要的事实,这是由新闻传递信息的本质特性决定的而且事实越具体,标题就越有个性,越有特色,进而越有可能引起读者的兴趣但是,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因为标题的具体与简洁――新闻标题的另外一个基本要求,往往是有矛盾的这只有靠我们的编辑人员提高自己的文字水平和概括能力了 标题中多标事实,增加信息量,也是非常必要的当今社会,随着各类媒体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人们读报的时间越来越少,很多人读报实际就是读标题为了适应这一新的情况,我们每个新闻版,包括一些专版和副刊,上面的重点稿件,尤其是深度报道,除主标题外,均大量采用了引导题、提要题、分。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