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406440 上传时间:2021-08-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30.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设局经济社会普惠管理计划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也是打造“一城四区”、构建和谐*的关键之年。根据区委七届四次全会的部署,今年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省委实施创业富民、创新强省总战略和市委实施“第三次跨越”的要求,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加快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加快社会发展和民生改善,凝心聚力、克难攻坚,致力打造“一城四区”,着力推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 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性目标为:全区生产总值达到220亿元,同比增长14%

2、;工业总产值620亿元,增长17%;财政总收入26亿元,增长17.5%;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3%,外贸出口总额增长1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100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50元,分别增长10%、12%。主要约束性指标为:万元生产总值能耗下降4.4%,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均削减3.5%,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比例达1.6%,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6以内。实施34项重点工程,年度计划投资14.8亿元;办好10件为民办实事项目。 在具体工作中,着重把握好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坚持好字优先、稳中求进,在转变发展方式中

3、实现综合实力新提升。坚定不移地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现代农业,积极创建全面创新型城区,着力打造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切实增强发展的科学性、协调性和均衡性,努力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二是坚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在突破瓶颈制约中夯实可持续发展基础。正确处理眼前发展与长远发展的关系,立足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培育后劲,集中财力、集中精力,突出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和深层次矛盾,多做打基础、增后劲的工作,多做积累性、长期起作用的工作,努力使各项工作经得起实践、历史和群众检验。三是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谋利,在解决民生问题中发展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牢固树立群

4、众利益无小事的理念,主动体察民情、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全面落实惠民、富民、安民措施,多办顺民心、得民心、暖民心的实事,切实增强发展成果的普惠性,使广大群众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得到更多实惠。 今年,我们重点抓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实施“四大攻坚战”,推进新型城市化和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新城建设攻坚战,增强城区集聚和辐射能力。 加强新城规划体系建设。做好城市中心区、娄桥工业园区、新火车站站前区三大片区规划整合优化工作,提升行政、文化、金融、商务、居住等功能,合理配置空间资源,不断健全新城综合服务体系。编制核心区各功能区块修建性详细规划,完善交通、市政等各项专项规划,努力实现空间布局规划、控制性详规

5、和专项规划全覆盖。整合编制周边镇、街道控制性详规,着力构建梯度辐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的城区发展格局。 全力推进城市中心区建设。加快行政管理中心建设进度,确保年内完成桩基及地下室工程、明年实现主体工程结顶。启动行政服务中心综合楼、人防地下商贸城、中心公园、市民广场等项目,完成法院审判大楼主体工程,做好检察院大楼、公安大楼等项目前期工作。建成经三路、纬十路、纬十六路,开工建设横屿路、东三路,完成东二条路等道路工程前期工作,努力构筑连线成网的内部道路框架。抓好园林苗圃基地迁移和商住地块招拍挂工作,全面启动三桥路东侧、*大道南侧拆迁安置。 加快新火车站站前区建设。切实抓好征地拆迁政策处理,大力实施站

6、前区各项配套工程,确保温福、甬台温铁路明年9月底顺利通车。建成改河一期工程,推进站东、站南、站西、陈焦等通站道路建设,完成中央大道、工业路、上汇路等项目前期工作,启动站前广场、停车场等项目。加快站前、陈庄和梅屿安置房建设进度,做好商务用地挂牌出让工作。 (二)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攻坚战,增强城区综合承载能力。 积极打造现代交通网络。全面规划建设市区西部交通网,加快推进*大道西段拓宽、秀屿路等工程,启动三桥路改建、六虹桥路延伸、广化路*段、娄桥至丽岙隧道等工程前期工作。加强交通疏导体系建设,建成*公路拓宽、瞿溪延川路和信达街拓宽、龙霞路卡口整治、茶山环山南路续建工程,着力实施南塘大道仙岩段、高翔路二

7、期拓宽、惠民路南段、东?路等项目,改建一批危桥。切实抓好交通运营管理,完善道路安全设施,提高路网通行效率和安全保障能力。 加快完善市政公用设施。推进环保基础设施建设,新建排污管网5公里,截污纳管5公里,开工建设仙岩、泽雅污水处理厂,完成娄桥污水处理厂前期工作,力争建成南塘大道污水泵站,不断提高污水入网率和集中处理率。加大环卫设施建设力度,新建续建6座垃圾中转站、25座标准公厕。加强燃气管道规划建设,扩大燃气管网覆盖面。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提高宽带网络普及率,实现有线电视和无线通信“村村通”。 着力实施防洪保安工程。加快西向排洪*段、前?排洪渠、天长防洪坝等工程建设,启动郭溪河整治、周岙溪治理等工

8、程,完成任桥河拓宽等项目前期工作。抓好坑口塘、秀?等水库标准化建设,力争率全省之先全面完成山塘水库除险加固。加快治理仙岩社帆、南白象金竹、瞿溪后屿山等地质灾害点,着力实施避险移民安置工程,加强公众避灾场所和水文监测站点建设,完善小流域山洪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切实增强防灾减灾能力。 (三)实施新农村建设攻坚战,促进城乡统筹发展。 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完善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区配套服务设施,支持入园企业拓展种养基地、打造特色品牌、推进科技创新,努力创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深入实施“强龙兴农”工程,新增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创建6家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抓好丁岙杨梅基地品种改良示范点建设,继续实施“瓯

9、柑西扩”计划,增强“中国杨梅之乡”、“中国瓯柑之乡”的品牌效应。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扶持力度,积极发展蔬菜生产,扶持壮大花卉产业。加快“三位一体”农村新型合作体系建设,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和抗风险能力。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和动植物疫病防控,推进农业标准化、绿色化、规模化生产,创建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2个。 深入实施农村环境清洁行动。切实抓好垃圾清理、改厕、绿化等工作,建立健全环卫长效运行机制,引导市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千百工程”,加快推进塘西、山根、西湖、茶堂等旧村改造项目,完成30个村庄环境整治任务,创建2个全面小康示范村。开展新一轮

10、温瑞塘河综合整治,加强截污、清淤、河面保洁等工作,逐步消除河道黑臭现象。继续深化“三沿”整治,巩固扩大整治成果。 推进新一轮“富民攻坚计划”。完善道路、供水、供电等基础设施,加大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投入,大力发展特色优势农业和休闲服务业,切实增强山区发展后劲。抓好农民就业技能培训和富余劳动力转移,积极发展劳务经济,拓宽农民增收渠道。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开展农村新社区建设试点工作,健全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制度。深入开展村企结对共建活动,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实施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健全低收入农户档案,建立“一户一策一干部”帮扶机制,努力提高低收入群众的生活水平。 (四)实施生态建设攻坚

11、战,促进城区可持续发展。 切实抓好节能降耗。加快节能基础设施建设,建成郭溪电镀园区集中供热设施,启动郭溪上社、瞿溪南片工业基地集中供热项目。深入实施循环经济发展规划,努力创建省级循环经济先进区。推广节能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加强锅炉、电力拖动系统等重点耗能设备节能技术改造,实施10个重大节能技术推广项目和示范改造项目。严格执行强制性能效标准,大力开展淘汰落后产能专项行动。加强能耗管理,对年耗能3000吨标准煤以上企业开展节能督查和能源审计。积极推行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切实抓好农业、建筑业、服务业和公共机构节能。 全面推进污染减排。认真开展污染源普查工作,建立健全各类重点污染源档案和信息数据库。

12、严格落实新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全力抓好污水处理厂、污水泵站、排污管网等治污设施建设,加快实施4吨以上燃煤锅炉脱硫工程,完善重污染企业现时监控体系,从源头上控制和减少污染排放。强化环保综合执法,加大对“十五小”企业和违法排污企业的整治力度,加强电镀、造纸、制革、陶瓷等行业排污监管。巩固废塑料洗涤加工业整治成果,进一步抓好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染治理。 积极开展生态区创建工作。加强公共绿地建设、生态公益林保护和矿山环境治理,规划建设3个城市公园,新建、改造公共绿地6万平方米。加快工业园区生态化改造,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力争创建10家省级清洁生产企业、1家绿色企业。配合抓好生态园建设,切实

13、加强三?湿地和大罗山生态保护。大力推进生态村镇创建工作,力争建成1个省级生态镇、3个市级生态镇、10个市级生态村。全面实施生态功能区规划,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积极引导绿色生产、绿色消费,增强全社会生态文明意识。 二、加快“四区”建设,努力增创发展新优势 (一)加快科技轻工区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支撑力。 深入开展“工业园区建设推进年”活动。切实抓好“一区六园”建设管理和改造扩容工作,推动块状经济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努力把开发区建成为传统产业提升区和高新技术产业集聚区。加大工业投入,确保完成工业性投资35.5亿元。进一步抓好工业项目“四率”工作,加快推进园区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力争实现入园企业全部竣

14、工投产。实施“强龙计划”,扶持一批大企业集团,培育一批成长型企业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力争组建企业集团3家,新增产值超亿元企业5家。建立健全先进制造业效益评价体系,切实提高工业项目投入强度和产出效率。 全面推进“创新强工”和对外开放。建立工业创新项目库,整合科技三项经费和技改资金,积极引导科技创新,建成市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6家,实施市级以上科技研发创新项目40个、技改项目25个,新增专利授权300项。深入实施“高新技术发展计划”,启动建设开发区中间性专业试验基地和总部经济园科技孵化基地,培育和引进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力争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0%。积极推进民营企业制度

15、创新,支持企业通过虚拟经营、上市并购等方式加快发展,力争企业上市取得零的突破。继续抓好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引导企业运用信息技术优化生产经营管理,创建3家市级以上信息化示范企业。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实施“民外合璧”,积极引进高科技项目和节能环保产业,提高利用外资的质量和水平。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扩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出口,提高出口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支持企业进口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和短缺资源产品。鼓励优势企业到境外投资,建立加工基地、营销网络和研发中心,力争境外投资总额增长15%。 大力实施“质量立区、品牌强区”战略。切实加强产品质量管理,建立健全计量检测控制体系,争取设立2家省

16、级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继续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严厉查处假冒伪劣产品,开展小作坊、小餐饮等“十小”企业质量安全整治行动。全面实施标准化战略,鼓励企业参与国际、国家和行业标准制订。引导企业加强品牌创造、品牌创新和品牌管理,新增省级以上名牌产品5只、品牌商标3枚。做大“中国锁都”、“中国眼镜生产基地”等区域品牌,提升模具、电镀等配套基础行业发展水平,形成更具竞争优势的产业集群。启动建筑业后方基地和建设总部大厦,引导建筑企业积极创建精品工程,努力打造省级建筑强区。 (二)加快现代商贸区建设,提升经济发展扩张力。 推动商贸业集群发展。按照“一核带动、两带拓展、多点支撑”的思路,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商贸业。完善城市中心区、新火车站站前区的商贸布局,加快大西洋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