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93282359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5.1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学读后感1500字(共13页)(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国学读后感1500字范文仅供参考,自行编辑使用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1初识国学经典给我的第一感觉就是经典的份量,它定是我国文学界中的奇葩,并且觉得那是文孺志士的专属区,像我这种肤浅的文学造诣不高之辈怎能领会其中的奥秘。我带着一种完成任务的心态在网上查阅起来。详识国学经典让我豁然开朗,想想自己的学识只是冰山一角。国学经典风靡文坛,故事流传广及民间,真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雅俗共赏。不知多少人对它们肃然起敬。像宋代开国宰相赵普曾经标榜说,自己以半部治天下,可见在古代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中发挥的巨大作用以及古人对论语的推崇。其实是教给我们如何在现代生活中获取心灵快乐,适应

2、日常秩序,找到个人坐标。它所传递的是一种朴素温暖的生活态度。我们说孔子是圣人,因为在他生活的那片土地上他是一位最具人格魅力的人。曾有这么一种说法,现在姚明代表中国,而在古代代表中国的却是孔子。这说明孔子的影响力深远。像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等等句子朗朗上口影响久远。通过这次学习使我感受最深的孔夫子好学的精神。如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扪心自问,我是何其肤浅,何其妙小。我为自己身为一名人民教师而惭愧,这是个信息化,网络泛滥的时代,学习条件优越极了。可每当要我们学习各种理念理论时,总是一副心烦意冗的样子。要是到了交论文的

3、时间,国学经典中的那些华丽辞藻那能从我这种庸俗之辈的笔尖中“陈列”出来,大多在网上东拼西凑,借东家梁换西家柱。就这样西稀里糊涂上交了一篇牛头不对马嘴的文章。正如法言修身中所言:“三年不目日,视必盲;三年不目月,精必朦”。意思是:“三年不见日光,瞪眼而看不见;三年不见月亮,目光就短浅。长期不学习必定愚昧短浅。”看来立志学习才是当前明智之举。正如礼记儒行中:“博学而不穷,笃行而不倦。”意为:“广泛地学习永不满足,身体力行永不懈怠。”也只有不断为自己“充电”才能成为一名不被时代淘汰的教师。通过这次学习我感受到了古代文人那份谦虚、豁达、坦然和乐观。像老子:“不自矜,故长。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

4、自我,故有功。”意思是:“不自高自大,所以能保持长久。不自我表现,所以别人能理解你。不以为自己绝对正确,所以能是非分明。不自我夸耀,所以才有功劳。再如贞观政要刑法中:“乐不可报,极乐成哀;欲不可纵,纵欲成灾。”意为:“享乐不能过分,过分就会带来哀愁;欲念不能放纵,放纵就会酿成灾祸”。通过这次学习我收获颇多,感受也颇多。也使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语出培根随笔中的论读书中的语句:“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物理使人深沉,伦理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正如古人所云:学皆成性。不仅如此,连心智上的各种障碍都可以读适当之书而令其开豁。这说明读书的重要性。自古都有“书中自有语无玉

5、,书中自有黄金无”的说法。通过这次学习坚定了我立志学习的意志和信心。如出自明王阳明教条示龙场诸生立志的:“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意思是:“志向不确立、犹如无舵之船,无绳之马,飘荡放纵,到何处去呢?”又如礼记中庸中的:“君子内省不疚,无恶于志。“意思是:“君子不断自我反省,无损自己的志向。”再有三国蜀诸葛亮诫子书:“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美”。意思是:“不学就不能增加才智,无志向就不能成学业。”这些都证实了孔子所言,我们应该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实现其人生价值。只有通过读书,才能使人变得聪颖睿智。宋杨万里诗论中说到:“愧斯娇,娇斯复、复斯善。“意思是羞愧就会改过

6、,改过就能回头,回头就成为好人。”我真希望通过这次学习能正真改变自己。试想想自己,昨天的我像一匹稚嫩激情高昂的马驹有驰骋沙场的欲望;可在残酷的现实中这匹有追求有抱负的马驹变成了今天的未老先衰、没有目标、颓废的拉着石磨的驴。通过细读这本书,希望明天的我能成为一匹体态丰盈的骆驼载着智慧,载着希望,载着毅力穿过迷茫的沙漠寻找到一片新的绿舟。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2大学是国学四书五经之首。相传大学最早是由孔子收集、整理编入礼记的文章之一。后人把它和其中的另一篇中庸,从礼记中抽出来单独成书,并和论语、孟子合称四书。四书是我国古代教育理论重要著作,其内容和著述目的不仅在告诉人民怎样做人?怎样齐家?而且还

7、告诉有邦有国者怎样安邦治国?同时还提示天子怎样做才能国泰民安,明德于天下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方法。此书从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角度看,可谓一部全方位的理论教科书。因为他的教育对象下从庶民起,中到诸侯、士大夫、上到天子,都包括了。而且他的理论对谁都适用。首先想谈一下个人对大学这部经典的感悟,此经开篇便挑明主题: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完全围绕着发扬德性的原则,是为大学三纲,随后展开的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为大学八目,而八目却是以修身为中心,阐发修身方法与修身目的的全部内容,由此可见,修身,是儒家极为重要的一个核心理念,唯修身才可齐家治国平天下,在修身中

8、融入仁义礼智信孝悌忠等中心思想,才能成为真正的仁人。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读大学时绝不能把大学这个概念理解为国民教育的小学中学大学的大学。大学的大是高大的大,是至高无上或第一的意思。大学是研究和探讨人和人类社会最高大、最高深道理的教科书。书中既教给老百姓如何做人?如何齐家?如何修身?的方式方法,又向君主和君主阶层讲了如何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回顾我国五千年历朝历代,下从平民上至国君其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无不证明大学讲述的道理非常准确。哪个成功人物不以修身起家?哪个兴国之君不以爱民为本?从成功与失败的古今人物身上我们不难发现,凡成功人士都曾自觉不自觉地遵照大学所说的修身是为人之本的要求修炼过自己。由此

9、可知今人只要怀有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抱负,并想尽早实现自己的理想,认真学习和研读一下大学,并按照大学所说的原则修炼自己,定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修身是一切的根本,欲修其身,先要获得完善的知识,只有用知识武装自己,完善自己,提升自己的德行,才能再谈家国天下。正所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再远大的理想,再美好的打算,在没有实现之前一定要先把眼前的做好。知识能够让你更懂得怎么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不足之处从而去完善。比如。在工作中,我们要做的不是发怒不是指责,要从自身找不足,或是制定一个短期和长期目标,放在一个最显眼的位置,能够时时的看到,这样你就能比较容易的实现目标。通过学习

10、大学,我明白了许多人生道理,如对自己的父母应该以感恩的心去对待。对有困难的人应该从乐于助人的心去对待。对犯错的人应该以宽容的心去对待在一切日常生活言语行为中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孩子从小就被教育要讲礼貌,尊敬长辈等。它在教我们如何做一个善良的人、做一个孝顺父母的人、做一个有礼貌的人。可以说,国学知识里面对人生道理仿佛是指明人生方向的一个指南针,在你看不清前方时,为你拨开眼前的迷雾,为你指出正确的方向。大学是我们中国人特有的国粹,它承载着中华五千多年的文化内涵。今后,我要多加学习,让国学经典中的智慧之光,引悟自己走出迷茫,使自己的人生轻松而洒脱。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3弟子规,这是中国古代流传

11、下来给我们的礼仪。弟子规,顾名思义,这是作为学生的规范。它虽简短精悍,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文明的灵魂,读起来朗朗上口,直入人心。这是圣贤之人都应学的良言,是中华民族几百年来的精髓,是学生文化的瑰宝。“弟子规,圣人训,首孝弟,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轻声读着弟子规的总叙,我就明白了许多的道理,她把一千多字的文明礼仪略成了24个字,虽然短短24字,却也已经树立了我文明的态度。弟子规,是圣人对我们的教诲,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接着要小心谨慎,诚实守信。和大众相处要平等博爱,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物,如果有剩余的时间与精力,要向多方面学习。弟子规告诫我们,如果父母在

12、呼唤我们,我们不要迟钝,要迅速,父母有事交代我们,要立刻去做,不要懒惰。父母在对我们的教导时,要恭敬的倾听,做错了事,父母对我们责骂时,要接受,不要强词夺理。我们要孝敬父母,要遵循父母;当哥哥姐姐的要友爱弟妹,作弟妹的要懂得恭敬兄妹,兄弟姐妹能和睦相处,一家人和乐融融,父母自然欢喜,孝道就在其中了,不要因为一些小矛盾伤了和气;与人相处不斤斤计思较财物,怨恨就无从生起。言语能够包容忍让,多说好话,不说坏话,忍住气话,不必要的冲突、怨恨的事情自然消失不生;早上要早点起床,晚上也别很早就睡觉。我们还要注意,因为时光宝贵,转瞬即逝,应当好好珍惜和努力。早晨起床后,务必洗脸、刷牙、漱口使精神清爽,有一个

13、好的开始。上完厕所后,一定要洗手,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才能确保健康德日进,的确,正如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一样,我们要珍惜时间,老了,时间就一去不复返了。身体健康更重要,是与我们的生命息息相关的东西;开口说话,诚信为是最重要的,答应他人的事情,一定要遵守承诺,没有能力做到的事不能随便答应,至于欺骗或花言巧语,更不能使用!话多不如话少,话少不如话好。说话要恰到好处,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绝对不说,一言一行都要谨慎,不要夸下海口,谈话内容要实事求是,不要花言巧语,好听却靠不住。奸诈取巧的语言,肮脏粗俗的话,都不要去沾染。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只有守信用,朋友才会信任你。并且要说到做到,更不要说出不可能

14、做到的事情。一些不好的言语,更不要去学习,去听取。并且,我们还要知道,德行高尚者,名望自然高超。大家所注重的都应是他的德行,而不是它的容貌。有才能的人,处理事情的能力卓越,声望自然不凡,让人们之所以欣赏佩服,是他的处事能力,而不是因为他很会说大话。物种以竞争为目的,人类以互助合作为目的。不管你是哪个种族的,都是同类,因该和睦相处,互相合作。同样是人,善恶邪正,心智高低却是良莠不齐。跟着潮流走的俗人多,仁慈博爱的人少,如果有一位仁德的人出现,大家自然敬畏他,因为他说话公正无私没有隐瞒,又不讨好他人。所以大家才会起敬畏之心。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真是再好不过了,因为他会使我们的德行一天比一

15、天进步,过错也跟着减少。如果不肯亲近仁人君子,就会有无穷的祸害,因为不肖的小人会趁虚而入,跑来亲近我们,日积月累,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受影响,导致整个人生的失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与不良习气的人在一起,只会令你误入歧途;而与德行好的人物在一起,你也会变得更有德行。不能身体力行孝、悌、谨、信、泛爱众、亲仁这些本分,一味死读书,纵然有些知识,也只是增长自己浮华不实的习气,变成一个不切实际的人,如此读书又有何用?反之,如果只是一味的做,不肯读书学习,就容易依着自己的偏见做事,蒙蔽了真理,也是不对的。正如孔子说过: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弟子规,这就是学生的传统,学生的文明,我们要用心去感受它的魅力,用意去品味它的文明,就像弟子规余力学文的片段所说,不要一味地死读它。让我们一起置身于弟子规的文明世界吧!国学经典读后感1500字4对于学记,以前只是了解它是古代一部阐述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的一篇文章,但是并没有读过它的原文,更没有深入地去了解它、体会它内在的含义。最近学习国学,认真的把学记读了一遍,感悟其精辟、敦厚、浓浓的书香在心间四溢。学习了学记之后,我才发现在这篇文章里,蕴含了很多值得我们思考的道理,尤其是对于我们这些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老师来说,更有重要的作用。学记里阐述了作为一名教师所应当具备的品质,自古至今,关于为师之道的阐述有很多,我想为师之人做好以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