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3174502 上传时间:2021-08-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研讨 一、“新媒体”的内涵及其特点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媒体而言的新的媒体形态。上世纪60年代,美国哥伦比亚广播电视网技术研究所所长P戈尔德马克首次提出“新媒体”概念,指的是那些与传统印刷媒介不同的,并且是建立在电波、图像等等传输技术基础之上的广播、电视等媒体。媒体的形态是处于一个不断积累、不断演变的发展过程之中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在不同的媒体发展阶段所彰显的内涵也不同。当前,新媒体是相对于书信、电话、报刊、广播等传统媒体而言的,是依托新媒体技术,通过电脑、手机、数字电视机等终端,向接收者提供信息和娱乐服务的新兴媒体,其主要包括互联网新媒体、手机新媒体和数字电视新媒体。新媒体作

2、为一种新的媒体形态,具有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新特点。一是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新媒体区别于传统媒体的最大特点就是,它实现了一种真正意义上的双向互动传播。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聚合了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等多种方式,突破了传统主流媒体的话语权壁垒,实现传播方式的互动性。每个人都可以作为信息的制作者和传播者,在虚拟的空间里自由表达言论和观点。二是传播形式的多样性。新媒体可以融文字、图片、音频、视频于一体,较之传统媒体在传播形式上更加丰富多样、生动有活力,感染力更强,人们更容易接受。三是传播内容的多元化。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内容不受时空限制,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方都可以遨游于世界各国的网络页面,根据个人喜好传输

3、或者获取各种各样的信息。与传统媒体相比,新媒体覆盖面更广,传递信息更具多元化、碎片化。四是传播速度的即时性。新媒体传播在速度上有其独有的优点,比传统媒体更便捷、更迅速,新媒体信息的生产、发布、转载和反馈,几乎是零时间或趋向零时间的,受众可以瞬间接收,随时随地翻阅。 二、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重要意义 红色文化主要指的是“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为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与自由,在长期的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一系列的革命文物、革命文献、文艺作品、革命纪念地、战争遗址、革命领袖人物故居、革命根据地以及凝结在其中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高校红色文化教育主要是教育者以红色文化为教育内容,运用科学

4、有效的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价值引导,使其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形成的革命精神和革命道德传统内化为自我的道德品质。新媒体环境下,红色文化教育对于引导当代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有助于培育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红色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道德资源,是中华民族最深层次的精神追求。红色文化精神为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丰厚的土壤,是涵养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志曾深刻地指出:“包括在内的中国革命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长期英勇奋斗的真实记录,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

5、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推进理论创新的生动教材,是中国共产党人光荣革命传统和中华民族伟大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而红色文化所宣扬的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关系国家的长治久安。开展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二)有助于坚定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色文化是具有中国特色的

6、先进文化,其最终理想是实现解放全人类、实现共产主义,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之下,就是要推翻压迫在中国人民身上的三座大山。为了这个理想,无数仁人志士,不畏艰险、不怕困难,抛头颅、洒热血,最终换来了中华民族的解放,这种维护正义、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的革命斗争精神,对于当代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无疑具有重要的作用。的系列重要讲话,始终贯穿着“永不动摇信仰”这条红线。当代大学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攻坚力量,作为未来的接班人和生力军,要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理想信念就是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缺失或者动摇,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就会出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

7、深入开展红色文化教育,传承红色文化精神,教育和激励当代青年大学生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现实意义。 (三)有助于为实现中国梦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持 红色文化传承了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它“浓缩了把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理想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红色文化是鼓励我们在前进道路上战胜各种困难,不断取得胜利的强大精神支撑。党的十八大以来,提出并深刻阐述了实现

8、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强调中国梦的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实现,是每一个中国人民的共同梦想,它不是一帆风顺的,需要我们每一个人不断努力、不断付出。红色文化教育有助于帮助青年学生,更好地理解党的十八大提出的“三个自信”,有助于坚定青年学生对党和政府的信任,对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信心,为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力量。这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保障。 三、新媒体时代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2014年7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3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新媒体用户数较201

9、3年底增加1442万人。这其中,大学生是运用新媒体最广泛也最强烈的群体,对网络新媒体的依赖程度也是最高的。新媒体的广泛应用,拓宽了红色文化传播的途径,丰富了红色文化资源,给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带来了机遇。但同时,也在不断改变着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甚至价值观念,对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的导向力产生了巨大冲击,红色文化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西方国家借助新媒体不断冲击大学生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随着新媒体逐渐成为当前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渠道,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在互联网技术上的优势,借助于新媒体的虚拟化、隐蔽性、即时性,向世界尤其是社会主义国家推销其所谓的

10、“自由、民主、平等”的普世价值观,诋毁社会主义制度和道路,实施其文化上的渗透。有时甚至利用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过程中出现的某些失误、暂时存在的某些困难以及消极腐败事件,借助新媒体平台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指点点,说三道四,挑拨事端,制造矛盾。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信念,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是红色文化精神的重要内容。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透过其强有力的渗透,不断冲击着青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影响了红色文化传播的

11、实效性。 (二)新媒体传播形式对红色文化的传统叙述方式提出挑战 以新媒体为载体的各种文化,集商业性、娱乐性、学习性、时尚性于一体,它以形象化、通俗化、现代化的表现形式展现在大众面前,以轻松而诙谐的方式赢得了青年大学生的喜爱。他们可以通过QQ、 、微博等来表达自己的心情、陈述自己的观点,这不仅为青年大学生提供了表达自我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各种需求,而且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更能抓住90后大学生追求自由、张扬个性的心理发展特点,易于传播且思想观点简单,一定程度上更容易被接纳。相比之下,红色文化主要通过政策解读、典型宣传报道等形式出现,在叙述方式上标签性、口号性、理想化色彩过重,主要以空洞的说教为主,

12、内容过于严肃。传播过程中存在只重视红色文化的社会价值,而忽视了个人价值的现象,不能真正与青年大学生的实际生活、学习及心理特点相结合。以新媒体为载体的文化与红色文化之间产生的一个“矛盾”点,就在于红色文化的话语定位在某种程度上与新媒体特点产生脱节,红色文化教育缺乏感染力、吸引力,大学生对红色文化认同感不强,红色文化的现实价值遭到了质疑,对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提出了挑战。 (三)新媒体传播对红色文化传播的传统形态提出挑战 当前,移动电视、手机媒体、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正加速发展,微博、 、网络视频、图片、手机短信等新的传播形态,发布信息快速,信息传播的速度快,其影响力不断拓展。微博、 等新媒体形态,在

13、传播一些大的突发事件或者全球关注的大事上,其实时性、现场感以及快捷性是其他传统媒体所不能比拟的。当前,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还主要集中于运用报刊、杂志、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主要采用课堂教育与参观博物馆、烈士陵园等形式,传播形态、形式比较单一、单调,对于运用网络等新媒体开展红色文化教育还缺乏较为成熟和成功的经验,不能满足新媒体时代的新要求,缺乏创新性,教育实效性不强。 四、新媒体环境下提高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实效性的对策分析 总书记在政治局就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进行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指出,我国要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必须不断提高文化软实力,努力夯实国家文化

14、软实力的根基。这要求我们要充分“发挥好新兴媒体的作用”,不断提高新兴媒体的传播能力,增强对外话语的“创造力”、“感染力”和“公信力”,运用新兴媒体“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阐释好中国特色”。 (一)坚持党管新兴媒体,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 新兴媒介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也能改变人们的情感思维方式,改变人们的人生观、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传播的新方式。党的十八大报告特别强调指出:“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的导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青年大学生思想比较单纯,容易被外界复杂纷繁的信息迷惑,因此,面对西方资本主义国家

15、妄图通过网络构设对我国进行西化、分化的“大棋局”,我们必须坚持党管新兴媒体,坚持领导权和主导权,牢牢把握红色文化的主流价值导向。一方面,必须坚持党对主流媒体的监管,坚持主流媒体的党性原则,真正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主流媒体作为我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主阵地,必须旗帜鲜明的指出应该坚持什么信念,举什么旗帜,“讲好中国故事”,牢牢把握红色文化在意识形态领域的导向作用,提高红色文化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增强青年大学生对红色文化的充分认同与肯定,提升青年学生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坚定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另一方面,必须坚持对不良网站的打击,加强信息监管。新媒体传

16、播内容多样化,有正面的、积极的、健康的主流文化,也有负面的、消极的、虚假的灰色文化,必须坚持对新兴媒体的管理,加强信息监督,减少不良信息的传播。对于谣言、谎言,必须在第一时间向广大青年学生澄清事实、揭露真相,对于青年大学生比较关心关注的社会热点进行权威发布、深度挖掘、细致分析,积极疏导青年大学生不良的、消极的、愤世嫉俗的情绪,提高政府的“公信力”。 (二)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现实性和包容度 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是逐步培养大学生道德品质的过程。“道德品质是由道德认知、道德情感和道德行为三个方面构成的开放性的螺旋式系统。”其中,道德情感是红色文化教育的内化环节,是教育的核心所在。因此,必须不断优化红色文化资源,增强红色文化的时代感、现实性、包容度,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