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

庄**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0.07KB
约5页
文档ID:193101434
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_第1页
1/5

刍议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寓意 尽管社会经济在快速地发展、信息技术不断地进步,但是在当前的装饰舞台上,唐朝的植物纹样仍旧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本文笔者就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的寓意进行详细地阐述 唐朝的植物装饰纹样造型特征寓意 1. 其构图满密且造型圆浑 唐代在人物造型上所追求的是一种圆浑、健康以及丰满等审美风格造型艺术上亦是如此,在其纺织技艺中大多采用的是纬线起花,在纺织品中盛行团花据相关历史资料记载,其团花形式主要有镜花、独窠、小窠、两窠以及四窠等不同形式其中在唐玄宗时期,曾经敕令官位在六品以下的不能著独窠绣绫,同时妇人服饰应各依夫子,从中可见唐代时期,唐人对团花的喜爱团花的结构形式主要分为两种:第一,中心对称造型,将圆心作为其中心,向外进行层层分散的一种装饰,比如宝相花;第二,均衡自由结构,其主要是由缠枝和折枝所构成的一种圆形图案,在这种结构当中,其中有的中间装饰主要是以瑞兽禽鸟为主等,而有些则是通过中轴线将图形划分为两个装饰区或者四个装饰区,以此填充两面对称或者四面对称的植物纹以及动物纹,此外还有一些则是用漩涡形或者S形的回旋线,将分割区近进行分割,其纹样的形式非常地多样和丰富。

在唐代时期,宝相花是最富时代特征的一种团花形式,是一种模式化花卉图形,其构成主要吸收了石榴花样、莲花纹以及云气纹等,宝相花集众一体,逐渐成为了花卉纹样中一种较为抽象且模式化形式宝相是佛教徒对于佛像的一种尊称,由于宝相花的原型之一就是莲花,因此,宝相花也被人们看作为具有宗教色彩的一种吉祥花形通过归纳研究,宝相花的结构形式主要有以下两种:第一,四瓣花造型,一种四出的十字结构;第二,团花或者多瓣造型,该造型和团花相似,但是其二者的不同之处在于,宝相花应该是从中心向外发散的一种结构,但是团花却不一定此外,还有一些非团花的造型,其主要是以花、叶、实、枝等的簇拥,其呈现的一种饱满形象,在唐代的时候,还广泛地应用连珠团窠纹,为当时的纹样圆浑增添了一些色彩 在植物纹样中,造型的圆浑和构图的满密是紧密联系的,尤其在唐朝的时候,在其植物装饰纹样中,一些特殊的圆点造型,比如石榴纹和葡萄纹,同时在花卉纹样中,由卷草纹花头所组成的花蕊、圆点所构成花串以及这些层层重叠的卷叶形式,在视觉上都给人一种非常满密的感受,即使在一些比较稀松的构图上,也经常采用一些密集地纹作为其衬托,从而产生一种充实效果 2. 气势跌宕以及节奏繁复 在唐代植物纹样的造型风格中,其中还有一个特征就是通过线或者纹样的重复来为层次以及节奏制造相应的声势。

这种特征最典型的一个代表就是缠枝纹,其主要用各种花草的果实、茎叶以及花朵作为其题材,以波形形式和漩涡形式所构成这些多样的形式在纹样中,其曲线均以或正或反的方式相切,并成为一个连续的波形,向两侧或者四周进行合适的延伸在早期的时候,其形态主要是以缠枝忍冬纹为主,从唐代开始,纺织品的纹样逐渐成熟,姿态各异以及种类繁多的植物均融入到了其中缠枝纹的造型呈现出一种恢宏的气势,其花有正反相背,其叶具有阴阳转侧,叶和花之间的形象相互呼应,并浑然一体相对于传统团花的稳重端庄结构而言,这种缠枝纹更能凸显出中国造型艺术中线的艺术魅力,其枝叶的回转呈现出了一种波汹浪涌气势同时线与线之间的重叠和回旋产生出了一种变幻节奏效果就其构成形式来看,唐代大部分卷草纹形式是一种自由随意翻卷,其花叶的造型连接掩映,形势灵活和多变,没有重复这种结构在一定形式上更加利于情感的抒发以及气气势的挥发另外,在唐朝的时候,其缠枝式纹样,如果按照其自身的结构形式来进行划分的话,可以分为两种形式,即自由式和规则式,其中自由式的纹样没有什么特定的规律,在纺织品中其植物纹样的枝叶形式主要呈一种自由伸展而规则式纹样则是呈一种二方连续、四方连续或者一种规律的方式排列。

由于其主体的不同,花卉的种类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可分为三种形式,即缠枝牡丹、莲花以及葡萄等 色彩特征寓意 纵览唐朝时期的装饰纹样,其浓艳明丽的色彩总是让人心醉,它不仅富有唐代三彩瓷器上,这黄、白、绿相间的明艳,同时还具有金银器上螺钿以及满饰宝石的富丽 1. 多色运用 在唐代的时候,人们的多色并置协调技术极为娴熟,尤其表现在纺织品中在唐朝的时候,由于其色彩技术受到一定的有限制,主要是进行纬锦织制,所以其织物大多采用的是复色同时在唐代的时候,已经普遍采用了植物染料,其染料色谱比较齐全从以前的传统颜料印花已经发展成为了创新型多色彩套印花,使得印花技术得到了很大的提高除此之外,在唐代的壁画和绘画作品中也可发现纹样色彩的运用 2. 对比色以及晕色的运用 在唐代时期,人们喜爱采用对比色,尤其以红色和绿色对比最多同时随着凹凸画技法的逐渐传入,带来了一种新的装饰手法,即晕色的运用在唐朝的时候,这种手法日渐地熟练,宝相花这种层层叠加造型非常合适这种晕色技术的表现,同时通过绞缬方式所染出来的织物纹样,同样也具有一种自然晕色效果在唐刺绣针法中纭裥绣(又被称为退晕绣),同样可将深浅不一的不同色阶表现出来,在同一色系中,这些色阶所渐变出来的不同明度色彩效果,和浓艳金银色以及对比色相配合,使得唐代植物装饰纹样色彩变得更为完美与丰富。

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国古代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特别是在装饰纹样的发展过程中,植物纹样一直以来都处于弱势的地位,一直到唐代,纺织品上的植物装饰纹样才逐渐有所发展,并成为了装饰纹样中的核心内容这个时期,在织物上出现了很多的植物纹样,而正是由于这些独特的装饰纹样及其蕴含的特殊寓意,使得唐朝植物装饰纹样在当前的社会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推动着我国历史文化的发展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 作者简介:安毅,女,1991年12月18日出生,华中师范大学在读本科生,研究方向为装饰纹样的象征意义(以唐代作为典型代表)第 5 页 共 5 页。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