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

上传人:H****H 文档编号:193050872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全文)(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秦汉时期政治神话演变论文政治神话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就是帮助权威的建立、形成与维持。而神话之所以发生功能,最基本的条件是被人相信,神话只有在被相信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时,才会成功地达到其目的。神话制造者如果要使人相信他的神话,他便必须显示他的言说与时代流行的理论观念、信仰是相符合的,如此,神话往往便被拖入非神话的论说里,其结果是神话结合在一般意识形态的架构之中,因此,政治神话往往是建立在意识形态中一些普遍的信仰之上的。当它自身流行并成为信仰之一时,它也成为意识形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样,探讨政治神话演变的原因,必须结合对当时意识形态的分析;而意识形态又是决定于经济基础、生产关系、社会组织及结构的。

2、所以,我们必须在一个较为广阔的背景下,才能深入了解政治神话演变的契机与过程。下面,我们结合当时的意识形态背景,来分析商周秦汉之间政治神话的演变过程。一 ZG历史在迈入文明社会的过程中,较多保存着父系氏族社会的制度与组织。夏、商、周三代普遍存在由父系氏族社会演变而来的宗族组织,当时的宗族是一个紧密团结的政治经济实体,可以视为是社会结构的基本细胞。甚至可以说,一个GJ直接就是一个氏族或宗族的人为扩大。这种特点,也清楚地表现在先秦时代权力的分配制度上。 从现有材料分析,至少在商周时代,亲族关系是直接决定政治地位的一个重要因素。首先,天子权力的获得基本上是由于血缘的承续,在位天子只要其血缘的正统性得到

3、确认,其权力的合法性地位就不容动摇;其次,又可进一步分析为三种不同的情形。第一种情况是同一国内的统治者与被统治者之间的关系,或公室与平民的关系。这二种政治集团常属于不同的氏姓。例如吴、晋与虞各国的公室都是姬姓,周天子的宗室。吴之平民为荆蛮,晋之平民为古唐国之遗,而虞之平民为有虞氏之后。第二种情形是同姓诸国公室之间的关系,如宗周与鲁、晋、卫、虞诸国公室之间的关系。至少在原则上说,他们之间的政治地位是由宗法制度而来的各代之长子继承各国的法统,而少子则迁出藩屏公室,其政治地位对嫡长而言按比例而下降,分支分得愈远,其国其邑的政治地位就愈低。这当然是周代之礼制,但不少卜辞学者相信宗法制度的初型在商代就已

4、经确定。第三种情形是异姓诸侯国公室之间的政治地位关系,如鲁之姬姓公室与齐之姜姓公室之间的关系,与天子同宗同姓的公室政治地位高于异姓公室参见张光直ZG青铜时代,第299302页,三联书店1983年。因此,我们可以知道,至少在商周时代,社会地位的分化有很大一部分是以亲属制度为直接的基础由不同的氏族与亚氏族之对于嫡长世系的距离以及对于土地及其财货的占有与使用关系确定。上层阶级本身又分化政治地位相异的集团,而这些集团的构成亦基于亲族群,显然不专指氏族而言,而包括氏族以内的亲族在内。 与这种社会政治制度相适应,在商周时代的意识形态中,一个普遍的信仰就是祖先崇拜。本文所谓意识形态,乃是一些思想或观念(不管

5、是科学的、神学的、哲学的、习俗的)普遍流行,为相当多数的人所接受、相信,以至于视为当然的或自明的真理,并结晶为一些典型的模式,这些观念即为神话的框架与模式,如果填入相应的内容即成为神话。祖先崇拜的观念同样和ZG迈入文明社会的历史进程分不开。上文我们说过,ZG社会从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渡时,带有浓厚的氏族社会的痕迹,而祖先崇拜正是伴随着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的过渡而逐渐成为人们的意识中心的。摩尔根在古代社会一书中认为,随着人类从低级野蛮社会进入高级野蛮社会,特别是从中级野蛮社会进到高级野蛮社会,氏族日益成为宗教势力的中心和进展的源泉。而只有在氏族中,宗教意识才会自然而然地萌芽,崇拜仪式才会制

6、定出来,但这些意识和仪式会由氏族扩展到部落而不至于保留氏族所专有。祖先崇拜就是产生在氏族社会的一种比较原始的宗教观念。在远古,离开了氏族群体,个体成员的生存是十分困难的,个人只有依靠群体才能生存,而氏族群体是在某氏族首领的统治率领之下的,于是每一个个体成员对于氏族群体的依赖与寄予,大都要抽象为对某首领的酋长的服从与崇拜,加之,既然是氏族群体,成员与首领之间就一定具有着或远或近的血缘情理关系,所以当个体把生存的热情与希望,对死亡恐惧的最终依靠投向那具有奇异威力的氏族首领时,就产生了祖先崇拜观念。大量的材料都能证明先秦时代的祖先崇拜在商周意识形态中的重要地位。礼记曲礼云: 君子将营宫室,宗庙为先,

7、厩库为次,居室为后。凡家造,祭器为先,牺赋为次,养器为后。无田禄者不设祭器,有田禄者先为祭服。君子虽贫不粥祭器,虽寒不衣祭服,为宫室不斩于丘木。大夫士去国,祭器不逾竟。 由此可见,祖先崇拜是先于一切日常生活的首要事情,祖庙及祭器高于一切其他日用器物。 相应于这种权力分配的社会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观念,在先秦时代最重要的政治神话乃是氏族起源神话。无论是夏、商、周、秦,都有叙述其氏族起源的神话。据史记夏本纪记载: 夏禹,名曰文命。禹之父曰鲧,鲧之父曰帝颛顼,颛顼之父曰昌意,昌意之父曰黄帝。禹者,黄帝之玄孙而帝颛顼之孙也。 接下去,历叙大禹治水,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的种种事迹,并由此建立夏朝

8、,禹成为夏氏族的始祖。 诗经商颂云: 天命玄鸟,降而生商。 史记殷本纪载: 殷契,母曰简狄,有B5F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堕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契长而佐禹治水有功,帝舜乃命契曰:“百姓不亲,五品不训,汝为司徒而敬敷五教。五教在宽”。封於商,赐姓子氏。 史记周本纪载: 周后稷,名弃。其母有邰氏女,曰姜原。姜原为帝喾元妃。姜原出野,见巨人迹,心忻然说,欲践之。践之而身动如孕者。居期而生子,以为不祥,弃之隘巷,马牛过者皆辟不践;徙置之林中,适会山林多人,迁之;而弃渠中冰上,飞鸟以其翼覆荐之。姜原以为神,遂收养长之。初欲弃之,因名曰弃。 与此相仿佛的是秦民族的氏族起源神话。史记秦

9、本纪云: 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修。女修织,玄鸟陨卵,女修吞之,生子大业。 考察夏商周秦三代的氏族起源神话,我们可以看到有三个共同内容。第一,文化功绩。氏族的始祖同时又是文化英雄,如夏禹乃是治大水开九州的英雄,契为辅佐大禹的功臣,后稷是教民耕稼的农业始祖,符合“英雄即祖先”这一基本准则。第二,传承谱系。每一个氏族起源神话都记载了完整的传承谱系。第三,感生情节。这三个特征的形成显然与其功能有关。神话,尤其是政治神话,重要的功能之一即是帮助权威的建立、形成与维持。氏族起源神话是否是纯粹的政治神话尚可讨论,但它具有政治功能却是毋容置疑的。它除了团结氏族以及维系文化传统等功能之外,最重要的任务,

10、乃是进行权力的合法性论证。如果按照韦伯的权力基础的三种划分的理论来区分开的话,那么,夏商周三代君主的权力基础基本上属于韦伯所说的传统性权力。因此,先秦时代在论证一位君主的权力为合法时,它只须证明两点:第一,这位君主的先祖乃是有功绩的氏族部落的首领,具有授命于天的神性。第二,这位君主与氏族部落的首领有着正统的血缘关系。因此,上述前二个特征便成为不可缺少的重要元素:始祖作为文化英雄的身份是君主权力合理合法的基础,血缘承续的正统性乃是子孙享有权力的保证。那么,其中最具神话特点的感生情节又是如何产生,发挥着何种功能呢? 夏商周秦的氏族起源神话中的始祖感生的情节,原本是原始宗教观念下的产物,直到后来,随

11、着意识形态中核心观念的变化,才渐渐承受起一定的政治功能。由于夏朝的感生神话有可能经过汉朝人的增饰加工,我们以商周秦的感生神话为例来说明这一进展过程。 简狄吞卵而生契这一情节,据郭沫若等学者说,由于在母系社会中,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因此有感生情节的产生,它反映出殷契时代正处于父系社会的初期。这一观点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ZG社会史论战时即已产生,这几十年尤为盛行,似成定论。但近年开始遭到挑战,林祥庚指出,无论是地下考古材料还是文献记载,都表明殷契周稷时代早已进入父系公社时期,乃是父系公社制度的晚期,因此也就不会出现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情形见殷契周启时代社会性质再认识,历史研究1987年第2期。

12、看来,感生情节并不能反映当时的社会形态。 比较令人信服的说法,感生情节反映的乃是当时的图腾崇拜观念。所谓图腾崇拜乃是一种关于氏族与各种动物、植物、有的甚至是非生物之间的超自然的亲属关系的概念。一般认为,它乃是过去整个人类所信奉的最古老和最原始的宗教。在图腾崇拜观念的支配下,原始人认为生育乃是由于图腾进入了妇女体内,而死亡就是人返回于自己的氏族图腾。如生活在澳州的土著阿兰达人认为怀孕与父亲的作用没有任何关系,而是某一图腾进入母体的结果即所谓“图腾魂”或称“婴儿魂或婴儿胚胎等,它是一种与图腾有关的使妇女怀孕的超自然物体。图腾魂一般居住在图腾圣地,妇女如要怀孕,就必须到图腾圣地接受婴儿魂”C托卡列夫

13、等主编澳大利亚大洋州各族RM上册第275278页,三联书店,1980年。在ZG的原始部落中也有类似的观念。哀牢山有些彝族信仰龙图腾,认为河或水塘里的岸石为龙图腾的象征,简称龙石,当地的彝族妇女不生小孩或者生下怪胎,就要到河里或水塘洗浴,设法与龙石接触,如坐在龙石上或者把衣服拴在上面,或者以脚踩龙石,如此这般妇女才具有孕育的能力宋兆麟原始的生育信仰,史前研究1981年创刊号。玄鸟乃商族的图腾,这在商朝君王的命名以及其他材料中可以找到各种痕迹加以证明参见胡厚宣甲骨文商族鸟图腾的痕迹,历史论丛1964年第1期。因此,商族感生神话的实质乃是妇女向图腾祈求生育。 象这类神话都是在原始的生殖观念支配下产生

14、的神话,随着人类对两性生殖过程的逐渐认识,图腾崇拜便会演变为祖先崇拜。上文我们说过,氏族社会中产生的祖先崇拜观念在商周时期依旧是氏族意识形态的核心观念。然而,感生情节并不因此而消逝,而且也不象化石一样,仅仅作为一种原始形态孑遗而存留,在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显示出特别的政治文化功能。 如上所述,感生在图腾崇拜观念盛行的时代,被认为是一种正常的生殖方式,每个人都是图腾祖先的化身,每个妇女都可以通过图腾胚胎的进入而怀孕。然而,当人们对生殖过程有了相当深的认识之后,无性生殖便成了一种奇迹,而奇迹乃是支撑信仰的重要因素。感生情节给予氏族始祖一种神性的背景,从而有助于建立对始祖的崇拜。正如马林诺夫斯基所说

15、的:“神话底功能,乃是在将传统溯到荒古发源事件更高、更美、更超自然的实体而使它更有力量,更有价值,更有声望。”马林诺夫斯基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第184页。因此,感生情节在稍后的一些神话中也反复出现。 一般认为,周朝的氏族起源神话与商族起源神话一样,也是图腾受孕观念下的产物。于省吾说:“姜源所履的巨人之迹正是周人远祖的图腾,因而受孕生子。”于省吾泽螺居诗经新证,第208页,中华书局,1982年。孙作云进一步论证道,大雅生民说姜源履帝迹而生子,显然是对于“履大人迹”这一原始、野蛮的传说的一种粉饰或误解。而所谓“巨人迹”,乃是熊的脚印,熊乃是周族的图腾孙作云诗经与周代社会周先祖以熊为图腾考,中华书局,1966年。我认为孙作云的说法不太可信。首先,熊称为大人只有在现代东北方言中这样说,迄今为止并没有在上古语言中得到证实。始居于西北的周族是否也如现代东北人一样称熊为大人,颇可怀疑。且“大人”与“巨人”并不能完全等同。其二,尚没有坚强的证据证明熊为周族图腾。孙作云论证道,黄帝号“有熊氏”,即黄帝之族以熊为图腾;而周族出于黄帝,因此周族也以熊为图腾。我们上文说过,周朝的姬姓与黄帝的姬姓可能是种偶合并不一定有血缘上的联系,即便有联系也不能如此推论。有虞氏舜据传也出于黄帝,孙作云说其乃是以凤鸟为图腾的,如此说来,出于黄帝的并不一定与黄帝信奉同一图腾。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