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

上传人:weil****i173 文档编号:192914759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1.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亲,该文档总共7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资料来源:来自本人网络整理!祝您工作顺利!2021年实用的中学物理解题技巧 物理是一门规律性特别强的学科,学好物理既要以肯定的数学学问为根底,同时更要有较强的规律思维力量。因此许多同学都感到学好物理特殊难同学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 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以下是我为你介绍的物理学习方法,盼望能帮到你: 一、理清概念 切勿混淆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用词上很有讲究。初学时,肯定要将这些概念弄清,不然便会给将来的解题埋下隐患。 例如:f=N这一公式只适用于滑动摩擦力或最大静摩擦力,对纯粹的静摩擦力并不适用;匀加速直线运动所导出的一些比例式,必需在初速为零的条件下才能运用;在答题时要适时地对

2、牛顿第三定律加以引用等等。这些详情在解题时都要加以留意。 另外,对诸如 第2s初、第2s末、第2s内、2s内这类看似相近却意义不同的词语,务必要彻底搞清,做题时也要睁大眼睛看清晰,否那么就会屡屡犯错。 还必需留意的是,对某些概念的理解肯定要深入,不能囫囵吞枣,一知半解,否那么便会给将来的解题埋下隐患。下面给出一例: 例1:一根质量为m、长度为L的匀称木料放在程度桌面上,木料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现用程度力F推木料,当木料推出桌面的局部长为L/3时,桌面对它的摩擦力f的大小为多少? 分析与解答:对此题常有同学认为,因为有L/3长度木料在桌外,所以木料对桌面的压力变为原来的2/3,即N=2/3m

3、g,从而摩擦力f=N=2/3mg。这就犯了严峻的概念性错误。其实,既然木料(包括伸出桌面的那L/3木料)作为一个整体存在,它处在竖直方向上受力平衡的状态,就必定有N=mg,即摩擦力f=mg。 简评:最简洁的问题,假设对所引用的概念理解不深入,就会找不到正确的解题方向。 二、熟记公式 敏捷运用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要能快速而简便地解题,没有烂熟于心的公式自然是办不到的。打个比方:假如把各种各样的题目比作一幢幢不同的高楼,那么一条条的公式就好比是砖块。造楼、即解题的方法自然成千上万,但万变不离其宗,其本质无非就是将一块快的砖堆砌起来。从这个意义上说,熟记公式不仅是必需的,而且是最最根本的。 那

4、么,仅仅将公式背出便万事大吉了吗?答案当然是否认的。假如想在最短的时间里找出最正确的解题方法,还要学会敏捷地运用公式。且看下面一个例子: 例2: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为2m/s2,第1s内的位移是2m,求第3s内的位移。 解法一 由s=v0t=1/2at2可知: v0=s/t-1/2at=2/1-1/221=1m/s 即有 s=s3-s2=v0t3+1/2at32-(v0t2+1/2at22) =13+1/2232-(12+1/2222)=6m 解法二 运用讨论匀变速直线运动试验中的计算加速度公式求解,即 a=(s-s)/2T2, 即得 s=2aT2+s1=2212+2=6m 比拟可得

5、,解法二较解法一来得简便,主要是选择了更为恰当的公式。这在实际应用中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由此可见,如何敏捷地运用公式对解题的速度大有影响。而我以为,进步此类技巧的主要方法还是得做一些针对性较强的题目。熟能生巧,只有这样,才能在解题时加快速度。 三、分类争论 勿忘检验 分类争论和检验在物理学习中是比拟重要的思想方法。如何全面地考虑问题,在解题时做到既不遗漏答案,又能精确地把不合实际的答案删去,也是一项极为重要的技能。 例3:A、B两质点的质量分别为mA=3kg、mB=2kg,A质点静止,B质点有向右的初速v0=10m/s(如右图)。A、B分别受恒力FA及FB作用,FA及FB的大小均为6N

6、,发向与v0在同始终线上。那么经过多少时间t后,A、B两质点的位移相等? 分析:此题中的FA、FB的大小虽然已经确定了,但其方向并未完全确定,因此要进展全面的争论,不能想当然地认为FA、FB与v0的方向是全都的。这样就会漏解。此题可先依据牛顿其次定律求两个质点的加速度,再依据位移公式求出它们的位移,最终分别争论FA、FB与v0同向反向的四种状况,逐一求得其解。 解:略。 例4:气球连同下挂的重物质量一共24kg,由地面开头以0.5m/s的速度匀速上升6分钟后,气球下挂的质量4kg的重物从气球上脱落。求重物脱落后4s末与8s末时, (1) 气球离地面的高度 (2) 重物与气球的间隔 分析与解答:

7、此题有两个讨论对象,全题可分为三个阶段来争论:第一阶段是重物与气球一起匀速上升6min,其次阶段是重物脱离气球后柞竖直上抛运动,第三阶段是重物脱离气球后气球获得恒定加速度,做初速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上升)。这里特殊要留意地是,重物脱离气球瞬间,重物与气球都具有0.5m/s的加速度。 (1)设气球质量为M,重物质量为m,重物脱离气球后气球获得的加速度为a。依据题意,应有 mg=Ma 即有 a=m/Mg=4/2021=2m/s2 设前6min,物体与气球一共上升的高度为h,那么有 h= v0t0=0.5606=180m 设重物脱离气球后的4s末、8s末,气球分别又上升的高度分别为h1与h2 h

8、1= v0t1+1/2at12=0.54+1/2242=18m h2= v0t2+1/2at22=0.58+1/2282=68m 那么4s末,气球离地面的高度 H1=h+ h1=180+18=198m 8s末,气球离地面的高度 H2= h+ h2=180+68=248m (2)离气球后的4s末、8s末,重物分开脱离气球处的高度分别为h1、h2,有 h1= v0t1-1/2gt12=0.54-1/21042=-78m h2= v0t2-1/2gt22=0.58-1/21082=-316m 上两式中,以重物脱离气球时的初速度v0为正方向(竖直向上),故h0表示重物的位置在脱离气球时位置的正下方。h

9、1h=180m,那么说明在8s末以前,重物就已落回地面。因此,4s末重物与气球的间隔 H1= h1+h1=18+78=96m 8s末重物与气球的间隔 H2 = h2+h=68+180=248m 此题假设对h2不加以检验,就会得出 H2= h2+h2=68+316=384m (即落到地面以下136m)的荒唐结论。可见,对习题的答案,肯定要依据题意进展检验,切不行抱有解出答案就算数的看法。在实际工作中,对结论的仔细检验,应是必不行少的极其重要的一步,这一习惯应在同学时代就养成。 四、擅长归纳 总结阅历 归纳、总结,是对学问的一种整理,极为重要,决非有些同学所认为的铺张时间。在我看来,这主要可从三方

10、面着手: 1)典型例题 对典型例题的整理有利于在碰到类似题目时更快捷的解答,而这并不是投机取巧。或许细心的同学已经发觉,在这学期以来的众多测验考试中,有不少题目都似曾相识,解法也几乎一样。可见,这类题目的出现率很高,确有必要加以整理。如下面几题,就很眼熟: 例5:一物体自由下落,不计空气阻力,落地前1秒内通过的位移是全程的16/25,那么物体是从多高处落下的? 例6:水滴从屋檐滴下,经过1.8米的窗子时用了0.2秒。求屋檐离窗子上端的间隔 。 例7:用两根绳系一重物,如右图所示。假设绳OA与天花板夹角保持不变,当用手拉住绳OB,使绳OB由程度逆时针转向竖直过程中,OB绳所受拉力将如何改变? 例

11、8:有3牛、5牛和7牛三个共点力,它们的合力最小值和最大值分别是多少牛? 例9:如左图所示,几个不同倾角的光滑斜面,有共同的底边a,顶点在同一竖直面上。假设使一物体(可看成质点)从不同斜面顶端由静止开头下滑,那么所用时间最短的斜面,其倾角为( ) (A)300 (B)450 (C)600 (D)750 0:某人在地面最多能举起质量为60kg的杠铃,如今运动的升降机里他最多却能举起质量是80kg的杠铃,问升降机在做什么运动?其加速度大小如何?假设他最多只能举起48kg的杠铃,状况又如何? 例11:质量为2千克的物体,受到4个力的作用而静止。撤去其中两个力后,物体运动的加速度为1米/秒2,方向正东

12、。那么这两个力的合力是几牛?方向如何? 诸如此类的题目还有许多。我想,假设能对这类题目的一般解法了如指掌,那么,在解此类题目时不仅不会出错,还能大大加快速度,何乐而不为呢? 2)解题方法 在详细解某道题目时,往往都会有一种指导性的思想方法。如力学中的整体分析、部分分析、两者结合等,都属于巧取讨论对象的几种方法。又如上文提到的分类争论、检验,也属解题方法。但适用面广,更为常用。 在我看来,在总结时将各种解题方法列出,仔细体会并娴熟把握,对解题定会大有裨益,不妨一试。 3)留意事项 这一点因人而异,可把重点放在错题集或是概念的理解上,主要是对自己的薄弱环节补补课,整理出一些自己简单犯错的学问点,进展加工。但需要加以提示的是,没有必要在考试前去攻一些冗杂的难题,太费时间,效果也不明显。我觉得,等到时间充裕时再对这类题目细细斟酌,效果会更好些。 以上便是我对解物理题目的一些心得体会,盼望能对大家有所关心。 82021年6月 Word版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