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上传人:lis****666 文档编号:192892840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视纪录片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应用的价值探析以?舌尖上的中国?为例 东莞市常平中学,广东东莞523570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课本知识的局限性和滞后性更加明显,高中地理教学已进入多媒体教学时代,地理教师重视多媒体教学资源已经形成共识,尤其是由声音、影像、画面和文字等元素组成的地理视频资源能真切地展现自然风光、人文环境等各类地理现象,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将“有趣、有用、生活化的地理视频信息融入地理教学中,使学生感觉到地理就在身边,地理是鲜活、有趣的,这不仅符合新课改的要求,同时也符合传播理论、多元智能理论和建构主义理论。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跨越中国天南海北的地域观,具体描述神州大地的美食文化,

2、并彰显美食文化背后的海洋、山岳、森林、平原、荒漠等自然风光,揭示美食文化中渗透的各形各色的生产生活习惯、民俗风情、民族文化和古老的农耕文化等中国文化及其演化历程,同时,又是能帮助学生丰富地理学科知识、拓展地理视野,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培养地理素养、树立正确人地观的良好素材。本文将结合具体的教学实例,从区域与区域差异、农业生产活动、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可持续开展等角度探析?舌尖上的中国?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前景和教学参考价值。一、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拓展地理视野、激发学习热情随着影视传播技术的开展,视频资源对身心处在巨变时期的青少年所产生的影响越创造显,仅仅依靠现有的教材资源、教师语言

3、或者少量图片的地理课堂往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实课堂资源,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或唤醒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业水平和地理素养已迫在眉睫。在中图版必修三第一章的第一节“区域与区域差异中,主要的教学重点是比较中国三大自然区自然环境特征及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教材中只提供了有关三大自然区的文字资料和几张图片,要求学生完成三大自然区地理特征表。因为本节内容没有难点,大多数教师往往采用的是阅读教材,引导学生完成填表,致使教学枯燥无味,无法拓展学生的视野,更无法激发学习热情。这种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排斥了学生的思考,淹没了学生的个性,把教学过程庸俗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

4、的那种程度,这实际是对学生思维的扼杀和个性的摧残。?舌尖上的中国?展示了一幅幅炫丽多彩的画面:层层梯田、片片竹林、一池荷花一湖莲藕的江南景色;翻滚的麦浪、火红的高梁、金黄的玉米地所展现的北国风光;一马平川大草原回荡着悠扬的马头琴声,充满沧桑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中亭亭玉立的绿洲少女的西域之光在欣赏风光的同时,主持人带着你“品尝南方的各色米粉、米糕;北方的刀削面、兰州拉面、馕,还有民族风隋浓郁的手抓饭和烤全羊等。将这些优美的视频内容整合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学生不仅能感悟到祖国广袤的地域环境与区域差异,而且还能感悟到各色环境下的生产、生活等人类文明。在画面、声音和文字的多重冲击下,学生体会到的中国三大自然

5、区就不再是单调、粗糙、乏味的课本教料,而是直观、灵动、富有生命的动态画卷和多媒体文化大餐。随着城市化的开展和不断推进,学生的生活也越来越城市化,即使是生活在农村的学生,接触农业生产活动的时机也越来越少。单一的文字和图片材料已经不能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理解农业生产的特色,而活灵活现的视频能给我们亲临的感受,能够更加有效地辅助学生理解深奥的农业文化。在“农业的地域类型一课中,水稻种植业是东亚、南亚、东南亚等地区的主要农业地区类型。影响水稻种植业的一个重要的社会经济因素是亚洲这些地区人口稠密,劳动力丰富。亚洲的水稻种植业也是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业具有“一大一小一高三低的特点。即:小农经营、水利工程量大、单

6、产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科技水平低。一般情况下,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水稻种植区要劳动力丰富?为什么我国南方的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如果能导入?舌尖上的中国?中视频内容“春种的季节,江西上堡乡的农民正在层层的梯田里犁田,插秧,“盛夏,由于雨带一路向北移,长江地区出现罕见的持续40多天的伏旱天气,缺水让稻子停止灌浆,只留下干瘪的谷壳,农民为了挽救自己的稻田,用尽各种方法给农田浇水、引水灌溉,“秋天是水稻丰收的季节,黑龙江五常龙凤山镇的黑土地上,大型机器正在忙碌着收割,而江西上堡乡的农民们却是在梯田里割稻,打稻,肩挑稻谷回家,这些画面能让学生理解到水稻种植业是一项劳动力密集型的农业

7、,需要大量的劳动力精耕细作;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雨带的推移与夏季风进退息息相关,而夏季风进退异常往往容易给我国东部季风气候区带来旱涝灾害,水利工程量大就无可厚非了;南方受到地形和技术的限制,导致南方的水稻田难以实施机械化作业。这样的渗入不仅能扩充学生对农业的了解,丰富学生的生活阅历,同时能有效辅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的来龙去脉,防止出现过多的死记硬背。二、养成以地理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地理科学素养地理视角作为地理科学素养的重要组成局部,是地理学中观察、认识事物的切入点和分析、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从地理课程标准和根底地理教育的实际看,区域的视角、综合的视角、动态的视角和生态的视角是地理视角培养

8、的重点。1养成以区域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以我国不同地区的地域文化为背景,讲述了我国青藏高原、西北、东北、华南、中原等区域的特色美食,画面中同时还展示了中国最富戏剧性的自然景观,热带季雨林,南方竹林、北国冰雪、内蒙古大草原、塔克拉玛干沙漠及绿洲这些画面的自然特征根本涵盖了我国不同区域,是培养学生区域地理视角的良好素材。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课中,引用?舌尖上的中国?视频中“东北一内蒙古一-一线植被类型由森林向草原、草原向荒漠过渡、“自南向北植被的差异和自然环境的递变,不仅能直观的表达出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还能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结合视频,请学生

9、分析相关问题:东北一内蒙古一-一线的植被出现了怎样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是什么因素影响而形成的?我国由南向北分别出现了哪些地带性植被?这些植被的递变是受什么因素影响形成的?引导学生分析出水分、热量分别是经度地带性和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的主因。如果进一步播放视频“阳光直射赤道,已是春分时节,但这里东北,寒冷还未远离,到处还覆盖着厚厚的积雪。3月的夜晚,零下15摄氏度,制作冻豆腐最适宜的温度。而向南2000多公里,同样的春分时节,冷暖空气剧烈对峙。天目山,春雷唤醒土壤中的生命,江西上堡乡已经进入播种、等待萌芽的季节这直观的地理景观感受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加强理解同一时间不同纬度的自然地理环境也存在差

10、异性,从不同的角度表达纬度地带性地域分异规律。在多角度、直观且接近现实生活的教学中不断渗透区域地理环境的学习,使学生不断养成以区域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舌尖上的中国?中还有很多画面、视频例子可以作为区域分析良好素材。如视频中提到的“中国最好的大米在东北,因为水稻在东北需要经历138天的漫长生长期,而南方的水稻生长期远远短于东北地区,水稻生长期的区域差异可以作为分析区域地理环境由于纬度差异引起的热量差对农业的不同影响。又如“-林芝从峡谷到雪峰有7000多米的高差,集中了-80%的森林,也是我国物种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可以用来分析地形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分析区域物种丰富的原因。2养成以综合的视

11、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一课中要求学生学会用整体性的原那么理解地理环境中五要素:气候、地貌、水文、植被、土壤之间相互作用、演变的关系。“这是地球上最远离海洋的沙漠,中国的干极塔克拉玛干,沙漠中的绿洲亚曼拜克村离沙漠最近的村庄。塔克拉玛干南缘年平均降雨量只有15.6毫米,极为典型的大陆荒漠气候。小麦比任何一种禾本植物,更能适应生态环境,就像这里的沙漠居民,总能在极端条件下,获取生存能量。流沙对村庄和土地的侵蚀从未停止,但顽强的西北民族世代坚守。吐鲁番,极度干旱,是中国最炎热的地区,贫瘠的砾石戈壁并未灭绝生机,天山冰川融水带来生命的奇迹。这里,是中国最甜蜜的所在。吐鲁番,常年少有云层遮挡

12、,充足的日照,活泼的光合作用,让葡萄积累丰富的糖分。夜晚热量消散,呼吸作用微弱,糖分得到很好的保存。中国最甜葡萄的秘密,就隐藏在这巨大的昼夜温差之间。?舌尖上的中国?中的关于我国西北地区各自然环境的一幅幅画卷,是引导学生运用综合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的良好素材,借此可引导学生分析以下几个问题:本区域最明显的特征是什么?请结合视频展现的主要气候特征,描述本区域所具有的地貌、水文、植被和土壤特征?如果-过度开展灌溉农业,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会产生怎样的变化?使学生初步形成以综合的地理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接着,还可进一步延伸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开展小组讨论:运用整体性的原那么,说明珠三角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

13、及全球气候变暖对该地区自然环境有哪些影响。这一教学过程,不仅能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思维,也能让学生不断养成综合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同样,“宁夏平原人口的快速增长,人们为了满足需求,在宁夏山地间过度放牧,羊的数量远超植被的再生能力,植被无法恢复,地表陕速沙化,荒漠化使得宁夏的环境变得无比脆弱,这段视频材料也可以用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观看视频后要求学生从整体性的原那么出发,运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理论分析过度放牧对宁夏地区自然环境的影响。3养成以动态的视角分析问题的能力地理事象是不断开展和变化的,这就需要学生要以开展的眼光、动态的视角分析地理问题。在“农业的区位选择一课中,要

14、求学生学会分析影响农业生产的主要区位因素、主导因素、限制性因素,并分析出变化中的农业区位。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这些因素随着经济技术进步不断变化。自然因素相对稳定,而社会经济因素开展变化较陕,在现代农业开展中社会经济因素的影响往往占主导地位,这就要求学生具备开展的眼光,以动态的视角分析问题。在“不断变化的农业区位这局部内容的教学中,可融入?舌尖上的中国?中“以前人们不喜欢吃松茸,原来只要几毛钱一斤。现在松茸的身价飞升,厂商以最陕的速度对松茸进行精致的加工,这样的一只松茸在产地的收购价是80元,6个小时之后它就会以700元的价格出现在东京的超级市场中,“产自内蒙古锡林郭勒

15、草原的口蘑和产自距此2000公里的江南的冬笋相逢,江南冬笋邂逅塞北口蘑,烩南北不仅造就一种美味,更带来无限的空间想象,“麦客,中国古老的职业割麦人,他们踩着麦子成熟的节奏,用双手挑战机械。在效率面前,麦客已经不属于这个时代,马万全一行也许就是中国最后的职业割麦人。古老的职业和悠久的传说,正被收割机一茬茬收割殆尽这些内容。引导学生根据视频材料分析问题:材料中的事例有没有表达出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如果有,请分析出主要是哪些农业区位因素发生了变化?通过对视频有关材料和事例的分析,能培养学生以动态的视角看待问题的能力,彰显与时俱进的新人类特征,尤其是能更深刻地理解现代社会中不断变化的市场、交通、技术等

16、农业区位因素,同时也可以为“工业区位的变化的学习奠定动态视角的根底。三、理性思考人地关系,树立“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开展观高中必修二中的“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开展和必修三中的“区域的可持续开展等章节中的课文内容,都在探讨人地关系演变和如何走可持续开展的道路。自然环境决定了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同时人类的生产生活也会反作用于自然。人地关系是贯穿整个地理课程的主线,理性思考人地关系,树立富有中国文化内涵的“天人合一的可持续开展观是地理学科永恒的主题。因此,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是学生必备的地理素养之一。在“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和通向可持续开展的道路一课中,课文内容只是一些枯燥的文字表达,文绉绉的向学生表述人地关系的历史阶段、可持续开展的含义、内容、原那么及谋求可持续开展道路,很容易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之情,容易让学生对科学开展观嗤之以鼻,这样就达不到培养正确的人地观的教学效果。尽管本节课的知识点没有难点,完全可以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完成可持续开展“大道理的学习。但是,空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