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2846269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四)(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远程非学历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词教学 一般应遵循的原则 古诗文教学,是小学语文课程中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小学语文课程目标的重要的教学环节之一。准确把握和坚持小学语文新课程古诗教学的基本原则,对于搞好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顺利实现语文课程标准所期望的教学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精神和要求,小学阶段的古诗教学,应遵循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 一、循序渐进的原则 1、由少到多的原则。小学语文课程中的古诗文教学,要切实把握好这种由少到多的层递关系,根据不同程度的学生认知能力,安排课内外古诗文诵读的份量,以期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 2、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

2、原则。要求在诵读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情感,领悟诗歌的思想内容。随着学生阅读能力、认知能力的提高和知识积累的丰富,并要注意诵读过程中的声调和节奏,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境。 3、由扶到放的原则。学生初学古诗,由于知识积累不够,认知能力较低,如果一点不讲,不予帮扶,那么由于字词和句子的障碍,反而会影响学生阅读记诵的速度。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帮扶,需要帮助学生解除阅读过程中的障碍,比如对个别字、词进行必要的解释,对个别句子进行解释,并且还要对诗歌进行领读、范读等等。例如学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有些学生没有见过“瀑布”,也不知道“川”的概念和“香炉”的意思,因此,在学习这首诗的前两句时,老师就需要解释字词,并把全句大

3、意口述出来。难点解决了,句意大致明白了,然后再让学生去自读 三、四句,并用汇报的方式去检查自读自悟的效果,必要时再加以点拨。这是一种半“扶”半“放”、先“扶”后“放”的方式。根据学段的不同,“扶”、“放”的方式和“度”也不相同。 二、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在“古诗文阅读的评价”一段明确指出。“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在于考察学生记诵积累的过程,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理解诗的大意,而不应考察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这就表明,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要以阅读和记诵为主,强调要有一个对古诗文阅读记诵的“过程”。强调阅读记诵的过程,突出以阅读记诵为主的原则,教师必须

4、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自己的教学行为。 1、强调以学生自主诵读为主,淡化对诗歌的分析与讲解。 2、课内诵读与课外诵读相结合,拓展诵读的空间,适度加大诵读的容量,并要注意进行诵读方法的指导。 3、要对诵读过程和结果进行科学的检测与评价。 4、要重视诵读方法的指导,要让学生读得得法,读得正确。 三、整体感知,把握大意的原则 古诗的精髓在于它的优美的意境和优美的语言,这恰恰又需要人们在诵读之时去整体感知和把握大意,因此,整体感知和把握大意,是古诗教学应遵循的又一个重要原则。所谓整体感知,就是要学生在诵读过程中,从整体上感受语言的优美、感悟诗歌的意境和作者的情感;所谓把握大意,就是让学生大体上明白诗歌写了

5、什么内容就行。比如学习苏式的题西林壁这首诗,首先是要大体把握诗人在描写庐山景色秀美气象万千的全貌。从而诗人自己没有认清庐山的真正的面目作为诗,作为艺术,往往需要精细雕刻;作为教学,特别是诗歌教学,则不可以过于细密,倘若过于细密、过于完美,反而会影响诗歌教学的整体效果。 四、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 所谓创设情景,是指借助于幻灯、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和课本上的图画来展示诗中意境,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感悟和理解诗歌的内容。所谓自主感悟,就是不用图画,不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而是通过学生自由的联想与想像去感悟诗歌的情景。创设情景是现代小学教育所倡导的一种重要的教学方式,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趣

6、,帮助学生尽快把握课文内容。如果每课都用出示画面的方式进行教学,那就肯定会影响学生想象能力的发挥,就会影响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必须按照创设情景与自主感悟相结合的原则,两个方面各取所长,以补其短,以此取得古诗教学的最佳效果。 五、科学评价、激励为主的原则 语文课程标准中对小学生背诵诗文的数量虽有一定的要求,但是在教学的过程中,记忆力好的同学,背得要快些,记忆力稍差一点的学生,背得速度要慢些,。对这些情况,教师要正确对待,要承认差异,个别没有完成任务的同学,教师也要予以表扬,予以鼓励。课程标准中还提出了诵读诗文时音调、节奏、情感方面的要求,对于这个问题,教师也要灵活掌握其标准。一部分语感好的同学,读得就好些,语感差一点的同学,读得就不会那么好。对待读得不理想同学,教师应该耐心指导,并且还要表扬他“读得很认真”或“很有感情”等等,以此激发其诵读诗文的兴趣和信心。 第 4 页 共 4 页免责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搜集,版权归原作者所以若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与本上传人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