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

上传人:文库****9 文档编号:192845678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6.8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共20页)(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选优质文档-倾情为你奉上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案示例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篇一: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4课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人教新课标版)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匈奴的兴起及其在我国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体会我国古代民族关系有战有和,中华民族是随着历史发展而形成的过程与方法:比较分析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两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其原因通过思考和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

2、,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昭君出塞促进了汉匈的友好相处,受到后人的称赞。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本课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教学设计思路课前安排学生搜集有关冒顿单于、卫青、霍去病、昭君的小故事,最好有历史遗迹的照片。在课堂上教师应设计适当的问题和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学好这一课。教学媒体计算机、投影仪教学结构和过程(展示万里长城图)同学们,我们中华民族的历史是一部凝聚着汉族与各少数民族聪慧、才智的历史。秦汉时期正是我国的民族国家发展的重要时代。提问:同学们回忆,在前面课文里,我们学习过秦始皇统治时期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

3、里长城,你还记得这道城防是用来抵御哪一少数民族的吗?(学生回答)然后教师设问:匈奴族是秦汉时期我国民族大家庭的重要成员,那么,匈奴是什么样的民族?古今文人笔下的昭君出塞与匈奴和亲是怎么回事?这节课我们就来共同探讨这些问题。讲授新课: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回顾秦朝同匈奴关系中发生的几件大事:秦始皇派蒙恬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并修筑长城,扼制了匈奴的南下。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阅读教材,思考“冒顿为什么能统一蒙古草原?统一对匈奴的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学生回答略)(讲述)冒顿单于励精图治,严于治军,训练了一支数十万人的骑兵队伍,军事力量增强,秦末汉初统一蒙古草原,匈奴的统治进入鼎盛时期

4、。匈奴经济也迅速发展,一是畜牧业繁盛;二是匈奴地区受汉族影响,逐渐有了农耕,这说明汉匈两族人民生产上已经有了交往:三是手工业有了发展,尤其是冶铸业,能够铸造铁制农具和兵器,而且全属制品上装饰着动物图案表现出游牧民族的特点。展示匈奴骑兵铜像,这是出土于今蒙古共和国境内一座匈奴王墓中,造型为匈奴骑兵,头戴尖盔,骑马拉弓,有着明显的游牧民族的特色。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首先,请同学交流自己课下搜集的卫青、霍去病的故事。然后,同学分成几个小组以汉武帝的名义拟写一份“表彰卫青、霍去病”的诏书,要求说明两人的功绩以及评价,随后当众“宣读诏书”。然后设计问题展开教学:同学们,我们刚学习了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5、又知道卫青、霍去病的故事。那么,接下来请大家看以下问题:问题一: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是什么状况?西汉刚刚建立,社会非常贫困,经济实力不足,导致军事上失败。问题二: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这个和亲政策是以皇室公主嫁给匈奴单于,同时还每年赠以大量财礼来维持的。目的是为暂时避免匈奴的骚扰,但这种政策并没有阻止匈奴年年南下掠夺。问题三: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西汉初期的休养生息政策,到武帝时已六七十年,汉武帝时代实行大一统的统治,使西汉王朝由弱渐强,中央集权制度也进一步加强,经济繁荣,国力强大,已经具备了反击匈奴的条件。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经历

6、了很长的时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三次战役。公元前119年的一次,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次。卫青、霍去病在漠北大破匈奴,可结合“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讲解。经过这次战役,匈奴主力向西北远徙,“漠南无王庭”,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百余年来,北方边境地区所受到的匈奴的威胁,至此基本解除。三、昭君出塞1呼韩邪单于归汉公元前1世纪中期匈奴分裂为几部互相攻杀。其中一部的首领呼韩邪单于归附汉朝,南迁长城附近。他表示愿与汉朝和亲。汉元帝同意呼韩邪单于的请求,宫女王昭君自愿前往,汉元帝把昭君嫁给了呼韩邪单于。2昭君出塞请同学向大家讲述所了解的昭君出塞的故事。随后提问:(1)阅读以下资料,你怎样理解它?材料一:书上

7、摘录的汉书内容材料二:汉武雄图载史篇,征城万里通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翦伯赞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里,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2)昭君出塞与白登之围后的“和亲政策”有什么区别?汉初和亲是在白登之围大败的情况下实施的,统治者采取了纳贡求和之策,具有屈辱性,这种和亲政策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边境上匈奴的骚扰问题。而昭君出塞时,呼韩邪单于向汉称臣,请求和亲,且昭君也是自愿前往的,双方是平等互利的结合。昭君出塞和亲为汉匈奴两族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此后半个多世纪,西汉与匈奴保持了和平友好的局面。3汉和匈奴的和战东汉

8、时,匈奴分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同汉朝和好逐渐内迁。北匈奴仍在蒙古高原,并控制西域,经常派骑兵进攻东汉的边境,河西走廊的郡县常常白天关闭城门。东汉王朝先后派大将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恢复了汉朝对西域的统治。北匈奴战败以后,部分向西远迁。总结提问:学完匈奴和秦汉关系的这一课,同学们有什么想法?匈奴和汉族都是中华民族的组成部分。汉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民族之间的战争矛盾也有和平往来,它们总是存在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联系,共同缔造着祖国的历史。像王昭君、霍去病这些为民族间安定、和平做出贡献的人物,永远受到后人的称颂。板书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1西汉反击匈奴的条件2卫青、霍去病大破

9、匈奴三、昭君出塞1匈奴的分裂与呼韩邪单于归汉2昭君出塞3东汉同匈奴的和战篇二: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教学设计教学准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要求学生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为汉匈两族的友好相处做出了重大贡献。2通过观看演出、录像、听故事等一系列课堂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信息的能力,并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团结合作能力。3通过课堂讨论及交流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与探究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和昭君出塞所起的历史作用,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和评价历史

10、问题的能力。2引导学生思考“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的不同政策及原因”,培养学生比较和分析能力(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我国自古就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祖国的历史是由各族人民共同创造的。民族友好是我们多民族国家发展的主流。通过对卫青、霍去病、王昭君等历史人物的学习,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昭君出塞。教学难点: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3.教学用具多媒体工具4.标签教学过程一、尝试导入、引定目标: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师:在刚才的

11、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15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二、尝试预检、引导发现:1匈奴族生活在草原,匈奴的最高首领称_.2秦汉之际,匈奴杰出首领_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建立强大的国家。3秦始皇派北击匈奴,夺取河套一带;修筑抵御匈奴的进攻。但是到秦末,中原战乱,匈奴崛起。4.汉武帝时,开始对匈奴实行大规模的反击,夺取了_和_地区。5.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分别出击匈奴。6.经过_战役的沉重打击,匈奴无力再与西汉

12、对抗.7公元前世纪中期,匈奴分裂,其中一部首领向汉称臣。8._时,呼韩邪单于请求和亲,宫女自请前往,嫁给呼韩邪单于。意义:;为汉匈的和做出了重大贡献三、尝试探究、引导解惑:1、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对匈奴的政策及原因?汉初(高祖、文帝、景帝时)政策:“和亲政策”。原因:汉初经济萧条,国家贫穷,没有骑兵部队,汉初统治者为取得暂时的安定被迫“和亲”2、汉武帝时对匈奴政策及原因?(汉武帝时政策:抗击匈奴。原因:汉武帝时,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有强大的骑兵部队。)3、汉武帝以前和汉武帝时期,西汉对匈奴政策有何不同?发生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汉初政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政策:抗击匈奴。根本原

13、因在于西汉国力的变化,国力的强盛与否决定战和。)4、汉元帝时对匈奴政策及原因?(汉元帝时政策:接受呼韩邪单于的“和亲”请求,昭君出塞。原因:为加强汉与匈奴之间的友好关系,为经济发展创造安定的社会条件。)5、汉初的和亲与王昭君出塞和亲有什么不同?(汉初的和亲是在匈奴强大下,西汉限于国力,被迫和亲。昭君出塞和亲是匈奴主动的求亲,是汉匈关系有好的体现。)课堂小结秦汉时期,匈奴族一直是活跃于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1)与匈奴相关的一项重大工程建筑是什么?说出其修筑的目的。(长城。抵御匈奴)(2)匈奴的最高首领称为什么?请列举出你知道的两位匈奴首领的名字。(单于。冒顿、呼韩邪)(3)请你列举出这一时期,我

14、国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最少三例)(秦始皇派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汉武帝时,派卫青和霍去病大败匈奴;汉元帝时,昭君出塞与呼韩邪单于和亲。)(4)在与匈奴关系的主要事例中,请说出你最支持哪一种做法?并说明理由。(昭君出塞。以和亲政策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避免了战争给民族双方所带来的损害。)(5)东汉末年以来,匈奴等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陆续内迁,最后匈奴人灭掉了哪一个政权?(316年匈奴人的一支灭掉西晋。)(6)现在我国的56个民族中有匈奴族吗?请试着说一说匈奴族在我国历史上有哪些贡献。(说出两点即可)并结合其所做的贡献,谈一谈自己的感悟。(没有匈奴。开发了祖国的边疆;

15、为以后全国性的统一创造了条件;创造了匈奴文化,丰富了祖国的文化资源。(3)感悟:与匈奴少数民族的关系中,友好交往是民族之是的主流。中华民族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缔造)课后习题选择题1、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统一了蒙古草原的民族是()。A蒙古族B匈奴族C突厥族D东夷2.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A可汗B单于C皇帝D大王3.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是在()。A公元前119年B公元119年C公元前1世纪中期D公元1世纪中期4.昭君出塞发生在下列哪个皇帝统治时期()A汉高祖B汉文帝C汉武帝D汉元帝5.使匈奴再也无力与西汉对抗的事件是()。A夺回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B经过漠北战役的沉重打击C匈奴分裂为几部,彼此攻杀不休D呼韩邪单于向汉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