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上传人:012****78 文档编号:192750646 上传时间:2021-08-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动力工程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作者: 日期:2 个人收集整理 勿做商业用途重 庆 大 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全日制 专业(领域)名称: 动力工程 专业(领域)代码: 430107 培养单位名称: 动力工程学院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制表 2011年5月 8 日一、专业(领域)介绍动力工程领域是研究工程中能量的转换、传输和利用的理论、技术和设备。它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既有悠久的历史,是一个传统的工程领域,又属于二十一世纪经济发展中的能源、信息、材料三大前沿领域之一。它与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 动力机械及工程、制冷及低温工程、流体机械及工程、化工过程机械以及化学工程、油气田开发工程、

2、油气储运工程等学科紧密相关。动力工程领域的技术特征是综合运用先进的生产制造技术、检验测量技术、控制与采集技术、机电液一体化技术等来解决动力输出、质量控制、能源节约与开发、污染物减排等系列问题.动力工程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核心基础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及国防工业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位置.二、培养目标培养从事动力工程领域科学研究与开发应用、工程设计与实施、技术攻关与技术改造、新技术推广与应用、工程规划与管理等方面工作,紧密联系能源转换、传输与利用、工艺工程节能和污染物质排放控制的基础扎实、素质全面、工程实践能力强,并具有一定创新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高级工程技术人才。动力工程领域工程硕士应当在本学科

3、内掌握必要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了解本学科相关技术的发展状况,能够熟练地阅读外文资料,具有较强的独立担负工程技术工作和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包括掌握热工设备、能源转换和动力装置的工作原理及其设计制造和试验研究的方法和技能,掌握对生产工艺、过程热工和设备进行检测与控制的原理及方法,能够对热工和环境问题进行理论分析、试验研究和经济评价.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独立分析、研究、管理与决策等方面的能力。具体要求为:1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方针政策,热爱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科学严谨、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身心健康.2掌握所从事专业(或职业)领域的基础理论、先进技术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

4、承担专业技术或管理工作的能力和良好的职业素养.3掌握一门外国语。三、主要研究方向1。 传热传质强化及非平衡热力学理论与应用研究界面现象及相变换热,多相热质传递强化理论及方法,高热流密度电子元件散热,高效紧凑式换热设备,低品位余热回收技术;工业锅炉烟气余热深度利用新型有机朗肯循环,拓展各种先进热力学循环在低温余热利用系统中的应用及低温余热的多利用模式,建立低品位能源利用中热力学不可逆性分布与投资成本间的约束关系,发展不可逆热力学理论;拓展热经济学理论在可再生与替代能源上的应用,建立能量利用效率、投资成本、运行经济性、环境效益等多准则的节能设计评价新理论。2. 清洁高效燃烧及节能减排技术研究化石燃

5、烧过程革新与能量释放新机理以及系统中污染物控制的理化机理,化石燃料高效热化学转换与利用新机制,低污染排放的燃烧新机理,低品位燃料洁净燃烧利用技术及系统;详细基元反应燃烧动力学机理,低品位燃料燃烧过程的NOx、SOx、CO2及微量元素的生成机理及控制策略研究,低品位燃料燃烧过程的动态特性研究,新型替代燃料的性能分析。研究工业领域主要高耗能行业的节能新机制、技术与系统,能源梯级综合利用技术,工业生产过程污染物生成控制新技术,城市能源资源高效利用及非传统节能减排,流体机械新型节能技术。3. 能源动力系统过程仿真、控制与集成能源动力系统半物理仿真的理论和方法,基于过程系统工程和计算能源科学的多尺度和混

6、合多尺度模拟及多尺度非确定性优化方法、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与化学反应动力学及化学反应机理简化;典型能源动力系统的协调控制技术、自适应模糊控制技术与过程反演;分布式能源系统应用领域的基础理论研究和技术,分布式复合能量耦合机制及管理策略、关键技术及部件,能源使用效率优化等。4. 低温蓄能、制冷空调新技术及系统水合物法提纯低浓度煤层气技术的实验及多尺度模拟方法研究,探索水合物生长机理,提高水合物生长速率及储气率;研究内融冰蓄放冷性能,吸收式制冷高效发生技术及系统,多功能热泵性能;新型制冷空调技术及原理等。5。 可再生及替代能源动力技术与系统研究燃料电池以及碳氢燃料重整系统中的多相流动及传输特性,冷喷涂

7、机理及特性,二氧化碳化学和生物捕获方法,有机废弃物能源及资源化处理方法及技术微生物能源转化利用理论及技术;微生物能源转换过程中多尺度能质转换及传递理论,以及微生物制氢、沼气发酵、纤维素乙醇发酵、微生物燃料电池、微藻能源等技术;槽式、碟式以及复合抛物面太阳能聚光集热,定靶向聚光集热技术及中高温蓄热换热,光热光电转换与综合利用,高温太阳能制氢,以及中低温太阳能热利用技术(包括高效平板太阳能集热技术、太阳能建筑一体化成套技术、太阳能地热水源热泵综合利用技术等);化石能源与可再生能源和环境资源的互补问题、不同热力循环的耦合问题、燃料化学能与物理能和不同品位热能的综合梯级利用、联产系统运行特性与设计工况

8、性能相悖问题、由此引起的系统设置与储能措施和全工况优化调控问题、以及多能源输入与多能量输出的多功能系统设计优化和评估的基础问题等。四、学制及学分要求本领域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制为2年,学习年限为23年,其中学位论文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1年。要求总学分不少于32,课程学分不少于30,学位课程的学分不少于15,必修课学分不少于17.五、课程设置分类模块编号课程名称(中文/英文)学时学分考核方式开课学期是否新增修课要求学位课程公共学位课自然辩证法与科学社会主义/ Politics362笔试1否必修第一外语(英语)/ English603笔试1否必修ZG06001数值分析402。5笔试1否选修ZG

9、06000应用数理统计402。5笔试1否选修专业学位课专业外语/ Professional English Practices181笔试2新必修高等流体力学322笔试1新必修高等传热学322笔试1新必修高等工程热力学322笔试2新必修非学位课程公共非学位课1选修1选修以上由研究生院填1选修专业实践热力系统优化设计322笔试2新必修热力系统监测与故障诊断322笔试2新必修专题讲座能源与环保3222新选修现代传热问题3222新选修专业特色热物理量测技术322笔试2新必修热物理过程数值模拟322笔试2新必修专业方向高等燃烧学3222新选修非平衡热力学3222新选修连续系统仿真3222新选修热动力系统

10、动态学3222新选修现代控制理论及控制系统3222新选修行业技术燃烧技术与设备3222新选修制冷及低温技术3222新选修跨专业课计算机三维机械设计基础3222否选修项目投资及管理3222否选修其他环节实践环节专业实践/ Professional Practices32012新必修学术报告/ Academic report5个1新必修开题报告/ Thesis Proposal1新必修补修传热学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六、学位论文本领域的硕士学位论文应直接来源于动力工程领域,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论文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理论深度和一定的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几个方

11、面来选取:(1) 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2) 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的先进技术项目;(3) 新工艺、新设备、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4) 一个较为完整的动力工程领域项目的规划、评估和研究;(5) 其它相关的应用基础性研究、应用研究和预先研究。学位论文应能具体描述关键技术问题的解决思路和方法,介绍解决技术问题中所应用的基础性理论、科学方法。a. 工程设计类论文,应以解决生产或工程实际问题为重点,设计方案正确,布局及设计结构合理,数据准确,设计符合相关的行业标准,技术文档齐全;b. 技术研究或技术改造类(包括应用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实验研究、系统研究等)项目论文,综合应用基础理论

12、与专业知识,分析过程正确,实验方法科学,实验结果可信,论文成果具有先进性和实用性;c. 侧重于工程管理的论文,应有明确的工程应用背景,研究成果应具有一定的经济或社会效益,统计或收集的数据可靠、充分,理论建模和分析方法科学正确。学位论文须独立完成,要体现研究生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字符数一般不少于20000字;设计、作品等形式的学位论文,应有对设计或作品的简要阐述和说明,字数一般不少于5000字.学位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应有相关行业实践领域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七、学位授予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学习期满,修满规定的学分、成绩合格,并完成实践、学位论文等规定的培养环节,通过论文答辩,发给重庆大学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各类经学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议通过后,可授予相应硕士专业学位证书。 二O一一年四月 日8附件五:重庆大学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模板(中英文)课程大纲录入格式与要求1、 课程大纲一律采用本格式进行录入和编辑;2、 文件格式,版面大小采用A4版面,上、下、左、右边距为:2.5cm .字体大小:小四号字体。3、 课程简介的叙述必须简明扼要,字数控制300字以内。4、 课程主讲人必须安排2名,主讲人职称一般应为副教授及以上(含相当职称)。其中一名可为校外聘任教师。5、 本次培养方案中所有课程均需重新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工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