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

_****候
实名认证
店铺
DOC
58.50KB
约11页
文档ID:192728516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_第1页
1/11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期末考试及答案【完整版】(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下列各题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50分)1、“做不了太阳,就做星星,在自己的星座闪闪发光;做不了大树,就做小草,以自己的绿色装点大地这说明(  )A.只有做太阳,才能发热发光 B.只要做大树,才能成材C.每个人都有独特的价值,学会悦纳自己 D.要珍爱生命,善待生命2、聚焦文明理性发帖、防范网络暴力、识别网络谣言、举报有害信息、提升网络媒介素养和公德意识等内容,改善跟帖评论生态,形成人人争做“中国好网民”的良好评论氛围要做一个合格的“中国好网民”,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坚持理性发言,不信谣、不传谣,保持冷静和克制,抵制、举报有害信息B.坚持言论自由,不需要监管网络发言C.对一些事和人,多站在对方的角度看待问题,己所不欲,勿施于人D.公民应该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不得损害社会的公共利益3、下列对青春期出现的心理矛盾认识正确的是A.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极不正常的现象.必须重视(  )B.它是无法克服与缓解的,只能学会承受、任其发展C.它是青少年成长过程中正常的心理现象,不需要调控D.只要勇于正视、认真分析、乐观对待.是可以解决的4、“时代楷模”廖俊波把“民”字刻印在脑海,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靠实绩赢得了老百姓的口碑。

从中我们可以感悟到(  )①只有牺牲个人利益才能实现生命价值②生命的意义在于对社会作出贡献③提升生命价值的目的是赢得百姓口碑④要在为人民服务中提升生命价值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5、去年各级法院审结贪污贿赂等案件4.5万件6.3万人,其中,被告人原为省部级以上干部35人,厅局级干部240人……你对这一报告内容的正确理解是(  )①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不允许任何人超越法律之上②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③惩治贪污腐败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核心④权力至上,权力是国家通过宪法和法律所确认并保障的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6、快递小哥李庆恒,于2020年5月被评为杭州高层次人才他在杭州从事快递行业5年以来,扎扎实实工作,不断钻研业务,荣获过省级技术能手等多项荣誉在建党99周年的当天,他还填写了入党申请书,希望能激励自己,不忘初心继续努力他的事迹给我们的感悟,不正确的是(  )A.努力,是梦想与现实之间的桥梁 B.人生有梦,不应止于心动,更要付诸行动C.青年一代要有理想,有担当,用奋斗实现梦想 D.只要有梦想,就能得到实现7、人生最大的敌人其实就是自己每个人总是处在不断的变化发展中,选择一种战胜自己的姿态,是每个渴望成功的年轻人必须完成的功课。

这告诉我们(  )①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②自强的人不需要他人帮助③战胜自我,超越自我才能走向自强④人贵有自知之明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8、近年,央视“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文化类节目受到观众热捧,这主要是因为(  )A.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富有魅力 B.中华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C.文化习俗能表现文化的多样性 D.只有电视节目才能传播中华文化9、电影《流浪地球》中有一句经典台词:“北京市第三交通委提醒您,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行车不规范,亲人两行泪,”这启示我们(  )①遵守社会规则需要他律②遵守交规是对生命的负责③违反交规必然会受到刑罚处罚④对生命要有敬畏的情怀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0、《中国青年报》载文指出,法律是公民权利的保护神,“不侵犯权利”是社会法律的底线这种权利,如霍姆斯所言:就好比我可以挥动拳头,但是绝不能碰到另一个人的鼻子这启示我们(  )A.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是相辅相成的C.有序的社会需要特定的规则 D.公民行使权利时要尊重他人的权利11、你想对漫画《公私一家》中的主人公说的是(  )①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是完全一致的②我们要以集体利益为重,自觉服从集体利益③个人利益的实现,会促进集体利益的发展④为追求个人利益而损害集体利益的行为是错误的A.③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④12、目前,全国共有2300多个少年法庭,7400多名专职法官。

检察机关会选任熟悉未成年人身心特点的检察官承办未成年人案件这体现了对未成年人的(  )A.家庭保护 B.学校保护 C.司法保护 D.社会保护1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和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下列说法这一准则相一致的是(  )①好逸恶劳,骄奢倦怠 ②赠人玫瑰,手有余香③一诺千金,言而有信④见利忘义,见危不扶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14、“孤芳自赏时,天地自然小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从多方面了解自己②正确对待他人评价③正确看待自己优缺点④要自尊自信悦纳自己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15、在青春的美好年华里,我们要培养创造性思维,勇于创新下列选项中属于创造的是(  )A.小明喜欢读小说 B.小红创作了一段快板书C.小刘在上看新闻 D.小路喜欢看段子16、“法治社会,无法外之地,无法外之人,无法外之权,任何人都不能为所欲为,无论是维护权益,还是表达诉求,都必须在法治轨道上进行,任何逾越法律底线的行为,必将受到法律制裁。

其表达的理念是(  )①崇尚自由 ②崇尚法治 ③权利重于义务 ④法律面前人人平等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7、李强初中三年各方面变化很大,下列哪一种表现不属于青春期心理发展特点(  )A.个子猛长,脖子出现了喉结,脸上还长了不少令人对讨厌的小痘痘B.觉得自己长大了,似乎成熟了;可情绪不稳定,这点小事就冲动C.开始厌烦父母和老师的唠叨,与他们对着干,总觉得他们落后于时代D.开始和了解异性,对某个女同学很有好感,愿意与她接近18、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关乎人民切身利益的食品安全问题,加大了犯罪惩处力度,最高可判处死刑这体现出我国法律(  )A.通过解决公民之间的权利义务纠纷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B.只具有制裁功能,制裁是维护公民生命权最有效的方法C.通过制裁违法犯罪行为来维护公民合法权益D.通过规定权利和义务来规范人们的行为19、“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下列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交友是一种交换关系,朋友给你多少,你就要给朋友多少B.给予朋友应要求朋友回报C.交友可以得到精神财富和物质享受D.友谊是平等的、双向的20、《礼记学圮》中的“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启示我们要()A. 学会独立思考 B.学会合作学习C.学会探究学习 D.学会不断努力学习21、对下列名言和古训理解正确的有(  )①“学海本无涯,惟勤是岸;青云岂有路,以志为梯”勉励我们要坚定理想,勤奋刻苦,脚踏实地②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启迪我们要正确认识自己,处处凸显个性③“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启示我们要学会感恩,孝敬父母④“行之力则知愈进,知之深则行愈达”启示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22、近年来,观看短视频在年轻人中形成了一种潮流,但短视频内容存在的问题却不容忽视中国青年报社的一项调查显示:受访者中,认为内容低俗的占53.3%;认为内容挑战社会伦理道德底线的占60.8%;直言不良短视频内容对青少年负面影响大的占88.1%……由此,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短视频内容应当以传播正能量为主    ②未成年人要培养高雅情趣,拒绝观看短视频③视频推送以是否受人关注为根本标准   ④应加强监管视频平台,促使其承担社会责任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23、下列说法中,能体现人们具有批判精神的是 (  ) ①不迷信权威 ②人云亦云③不盲从,不跟风④跟着感觉走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24、七年级学生小菲是生物兴趣小组成员她发现,在冬季,草坪处于休眠期,这时使用除草剂除去的就是杂草,草坪不受影响。

她的发现被证明是正确的这说明小菲(  )A.不会自主学习 B.善于向他人学习C.善于探究学习 D.能够合作学习25、从心底生发的每一点善意都有温度,这样的温度可以化成暖流,让社会少些冷漠,让心灵感受阳光能对此进行诠释的是(  )①暴雨中,年轻人主动请环卫工人上车避雨②退休老人用蹬三轮挣来的钱资助贫困学生③一些网店为吸引买家雇人刷好评④雨雪天,700多名杭州消费者在点外卖的同时为外卖小哥下单暖心食品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二、简答题(每题8分,共24分)1、某校对七年级新生适应新环境的情况调查显示,有56.1%的学生感到学习压力过大,18.8%的学生存在人际交往的不适应,8.9%的学生自我意识不明确,24%的学生情绪不稳定有的同学因不适应新的学习环境而手足无措,有的同学因成绩不佳而丧失信心请回答:(1) 该材料反映了什么问题?.(2) 升入初中后,你有哪些新的感受、想法和不适应的地方,写出来与大家交流一下3) 谈谈你是怎样适应新的初中生活的2、中学阶段对于中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这也是中学生发展自己的黄金时期,也是学习的最佳时期。

由于现代社会的信息量的急剧发展,中学生泛地接受了这些信息并较早地掌握获取信息的方法和工具,所以他们的思想已经不完全停留在学校的知识范围之中,受各种综合信息的长期刺激,使中学生扩大了视野,促进了思维的发展1)我们的学习只局限于学校吗?..(2)针对学习,我们应具备什么态度?为什么? ..(3)你是怎样理解“学习没有终点”的?..3、小明和小刚从小就自由散漫,喜欢打架、骂人,现在是某中学15岁的在校生一天下午,两人因琐事发生争吵,并约定地点“较量较量”随后,双方各自纠集了10余人,在约定地点发生了持械斗殴,造成多人受伤接到群众报案后,警方以涉嫌聚众斗殴罪将小明、小刚两人依法逮捕小明和小刚的行为警示我们怎样为建设法治中国做贡献?..三、材料分析题(每题13分,共26分)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校园欺凌(指同学间欺负弱小、敲诈勒索等行为)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教育部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对校因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一举措在全国引起强烈反响育才中学同学们在班级群纷纷留言,表达自己的看法下面是几位同学的留言:悠悠岁月:专项治理校园欺凌是对未成年人的关爱和保护,我们真心需要这样的保护。

微风徐徐:咱们学校也经常发生类似事件,预防校园欺凌,人人有责,我们要行动起来,还校园。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