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 页 共 15 页 6 狼牙山五壮士 【教材分析】 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六班五位战士为 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诱敌上山,勇猛歼敌,最后把敌人 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他们热爱人民, 仇恨敌人和和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全文共九个自然 段,可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讲七连六班 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第二部分(第二自然 段) ,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第三部分(第 三自然段),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第 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 歼敌第五部分(第六一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 跳下悬崖全文记叙的顺序可以概括为:接受任务-痛击敌 人-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跳下悬崖其中第二、四、五部分 是详写,其余为略写 课文顺序清楚,条理分明,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字里 行间饱含着对五壮士的崇敬与颂扬之情课文既表现了七连 六班这个英雄集体的的壮举,又突出描述了班长马宝玉的动 作、神态和语言,英雄事迹感人肺腑,人物形象高大鲜明 他们的感人事迹所体现的面对强敌毫不畏惧、英勇顽强、宁 第 2 页 共 15 页 死不屈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祖国 的精神,已成为全民族共有的极为珍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目标】 1. 学会本课14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日寇、奋战、险要” 等词语 2.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 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 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3. 学习作者抓住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突出人物英雄气概 的表达方法 4. 学习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描写五位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的 语句,体会五位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的崇 高品质 难点 领悟课文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体会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策略】 第 3 页 共 15 页 1. 字词教学 生字词方面要注意以下几点: (1)从字音上来说,要注 意读准“冀”和“副”这两个字副”读“ f ”,不读 “f ” (2)从字形上来说,;“贯”的上面部分是先竖后 横;“悬”的上面是个“县”字,里面只有两横3)本文 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较多,可让学生积累并在课外搜集、摘 抄其他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丰富词汇量 2. 阅读理解 教学时,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语言文字中领悟思想与情 感,在思想上受到教育让学生边默读边画出自己觉得感动 的语句,并在书旁适当批注;再通过全班交流与教师点拨, 明确这些语句所体现的五位壮士的伟大精神,并通过有感情 地朗读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课文中的插图可以充分利用 起来,图文结合感受五位壮士的高大形象与伟大精神。
另一 方面要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叙述中领悟点面结合的表达方法 3. 表达运用 通过品读课文,五位壮士的英雄形象已经立在了孩子心 中,学生自然会在五壮士伟大的献身精神以及忠于党和人民 的崇高品质中受到教育这时设计写话训练:面对着英勇跳 崖的五位壮士,面对着汉白玉的纪念碑上那金色的大字,把 你想说的话写下来这就给了学生一个宣泄情感的渠道 第 4 页 共 15 页 【教学准备】 1. 预习提纲 (1)课前查找有关抗日战争,特别是关于五壮士的资料, 有条件可以组织观看狼牙山五壮士等抗日题材的电影 (2)朗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3)再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 2. 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 2 课时 第 1 课时 课时目标 1. 学会本课 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有关词语 2. 初步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激发情感 1话题导入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 火中永生,刘胡兰舍生取义的英雄事迹在抗日战争时期, 我国涌现了无数临危不惧、视死如归的革命英雄 2交流资料 课前,请同学们搜集了解抗日战争时期可歌可泣的抗敌 第 5 页 共 15 页 故事,我们一起交流一下。
3揭示课题 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 争时期河北省易县的狼牙山 (1)请大家注意“壮”字的写法,注意和“状”区别 “壮”可以怎样组词? (壮烈、雄壮、壮举、气壮山河)齐 读课题 (2)什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 (3)再读课题五位壮士,他们在狼牙山抗击日本侵略者 的壮举惊天动地、气壮山河一个“壮”字,已经让我们对 他们油然升起崇敬之情再次有感情地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 由课题入手,直奔主题小小的一个“壮”字,一下子 将五位战士的形象十分生动地立在学生心中,使学生深刻体 会到这是文章的中心所在,便于学生牢牢地把握文章的情感 线索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请同学们放声读课文,要求读正确、流利,难读的语句多读 几遍 2检测字词 (1)读准字音强调“副”读“”,不读“” 第 6 页 共 15 页 (2)巧换偏旁,识记字形 溜榴抱雹 轮抡佛沸幅副 (3)理解词语 悬崖:高而陡的山崖 崎岖:形容山路不平,也形容处境艰难 山涧:山间的水沟 屹立: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常用来形容坚定不可 动摇 居高临下:处在高处,俯视下面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形或傲 视他人。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文中指班长 毫不犹豫做出把敌人引向绝路的决定 惊天动地:惊动了天地形容声音响亮或事业辉煌 全神贯注:贯注,精神、精力集中全部精力集中在一点, 形容注意力高度集中 (4)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 课件出示: 第一组:昂首挺胸全神贯注斩钉截铁热血沸腾惊天动地 气壮山河 第二组: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横七竖八 第 7 页 共 15 页 指名读,接龙读 仔细体会读第一组与读第二组的不同感受第一组都是 描写五壮士的词语,感受到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 第二组是 描写日寇的,感受到了作者对侵略者的愤恨与不满 【设计意图】 分类出示词语,使学生能读出不同感受,有助于学生积 累词语、深刻感悟文字、培养语感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 学生默读课文 思考: (1)这篇文章写了五壮士的一件什么事? (2)课文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每部分的意思是什么? 2. 学生读后交流 (1)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这篇课文写的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 五位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把敌人引上狼牙 山,最后英勇跳崖的事迹 (2)概括小标题 根据课文内容,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请同学试着概括小 标题,突出每部分的重点内容,并完成课后习题1。
课件出示: 第 8 页 共 15 页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设计意图】 通过完成课后练习,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表达顺序,为 深层次阅读奠定基础,同时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括 号中的内容可放手让学生自由填写,合理即可 四、布置作业,指导书写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指导书写生字 (1)交流难写的字重点指导“冀、贯、悬、沸”这四个 生字,强调“冀”的上面是个“北”字,与“翼”区分开; “贯”的上面部分是先竖后横;“悬的上面是个“县”字, 里面只有两横;“沸”的第六笔是竖折折钩 (2)教师范写生字 (3)学生书写 【设计意图】 从学生自主交流难写的字,到教师范写指导,再到学生 书写,步步为营,扎实有效既激发了学生的写字兴趣,又 增加了书写的美感 第 2 课时 课时目标: 1.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 英雄事迹,感受五位壮士爱护群众、仇视敌人、为祖国和人 第 9 页 共 15 页 民勇于献身的精神,从中受到思想教育 2. 领悟课文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提高表情达意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引入新授 1. 听写词语 课件出示: 日寇 奋战 险要 手榴弹全神贯注悬崖 斩钉截铁热血 沸腾 攀登 居高临下山涧 粉身碎骨雹子屹立 眺望喜悦 壮烈豪迈 不屈惊天 动地 2. 谈话引入新授。
华夏大地,历经了多少沧桑,正是这些大气凛然、无所 畏惧的英雄人物谱写了一曲曲抗击外来侵略感人肺腑的乐 章让我们把思绪再次拉回1941 年秋天的易县狼牙山,感 受五位壮士的英勇无畏 二、研读课文,品析“壮”字 1. 默读课文,画出自己觉得感动的语句,并写上批注 2. 汇报交流,品味词句 (1)示例一: 课件出示: 他们利用险要的地形,把冲上来的敌人一次又一次地打 了下去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让敌人走近了,才下 第 10 页 共 15 页 命令狠狠地打副班长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好像细小 的枪口喷不完他的满腔怒火战士宋学义扔手榴弹总要把胳 膊抡一个圈,好使出浑身的力气胡德林和胡福才这两个小 战士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 作者抓住了人物的哪些特点来写的?画出关键词并理解 班长马宝玉:“沉着”神态描写 副班长葛振林:“大吼一声”动作描写 战士宋学义:“抡一个圈”动作描写 小战士胡德林、胡福才: “绷” “全神贯注”神态描写 ; “瞄 准、射击”动作描写 从这些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战士们的壮言、壮行) 带着情感读读这段话 (重读动词,表现对人民的爱,对 侵略者的恨 小结:学了这一部分, 我们了解了描写人物要注意把语言、 动作、神态写具体,还应注意既要关注人物群体,又要兼顾 主要个体,做到点面结合。
(2)示例二: 课件出示: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 铁地说了一声:“走! ”带头向棋盘陀走去 战士们热血沸腾, 紧跟在班长后面 班长在面对生死抉择时, 是什么态度?从哪些词可以看出 第 11 页 共 15 页 来?“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用坚定的语气读一读这 段话 战士们与班长的想法一致吗?从哪里可以看出来?(热血 沸腾内心状态)(紧跟动作) 小结:这里,战士们没有多余的语言, 只用行动告诉我们, 他们做出了与班长同样的选择,表现出战士们崇高的自我牺 牲精神 (3)示例三: 课件出示: 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 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山坡上传来一阵叽里呱啦 的叫声,敌人纷纷滚落深谷 从这两句话中你体会到什么?你抓住了哪几个关键词?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了什么? (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 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 雄气概 ) 配上动作,读读这两句话 (4)示例四: 课件出示: 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 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胜利 第 12 页 共 15 页 的喜悦。
这两句话中,哪些词语让你感受深刻? ( “屹立”突出了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气概,“眺望”蕴含 着对人民群众和主力部队安全转移的欣慰,“回头望望”写 出了壮士们对敌人的蔑视 ) 利用课文的插图理解词语“屹立” (像山峰一样高耸而稳固地立着,课文指五壮士意志坚强、 不可动摇 他们当时的表情如何?引导理解“脸上露出胜利的喜 悦” 指导个性化朗读 (5)示例五: 课件出示: 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 地,气壮山河! “这声音”指的是什么? 从五壮士的口号中,你读出了什么?(对日本帝国主义的 仇恨,对党和人民的热爱与忠诚 ) “惊天动地”“气壮山河”指的是什么? 这只是赞颂五壮士视死如归、壮烈豪迈的英雄气概吗? (这段话充分赞扬了中国人民将抗战进行到底的决心和不 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第 13 页 共 15 页 他们的行为堪称壮举!请读出五壮士高呼口号的壮烈豪 迈 【设计意图】 语文教学,就要有语文味儿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五壮士 动作、神态的关键字、词、句,让学生在语言精妙之处驻足 品味,细心揣摩,直至领悟其中滋味在这个过程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