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中历史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8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

上传人:xins****2008 文档编号:192478888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8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中历史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8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中历史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8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2高中历史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8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中历史 4.1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8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1课 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考点】“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的三大改造;中共八大;“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考点解读】一、“一五”计划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起步1.条件:19491952三年时间里,工农业生产超过历史最高水平,完成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工作,为国家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创造了条件2.“一五”计划(19531957年)概况:基本内容:集中主要力量 ;有步骤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对行社会主义改造。意义:中国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和改造,由此开始起步。3.“一五”计划取得的成就:(1)生产力方面:成就:(1)到1957年,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各项指标大都大幅度超额完成。一些中国过去没有

2、的重要工业部门,如飞机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等,在这期间建立起来。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第一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建成投产。意义:中国 改变工业落后的面貌,为 的基础。(2)生产关系方面:内容:从1953年起,国家开始对农业、对手工业(方式:建立 )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方式:实行 )。成就:到1956年底,中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生产资料 ,从而实现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变革。社会主义 在中国基本上建立起来。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与失误:1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956年)的决策(1)内容:主要矛盾:人民对于建立先

3、进的工业国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这是此次大会的最大的贡献。当前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把我国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2)八大意义:对当时中国 和 的分析是正确的,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的探索。2失误探索:1958年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1)产生的原因:对社会主义建设缺乏经验,急于求成;(2)主要内容:“大跃进”追求经济建设不切实际的高速度和不断大幅度提高生产计划的指标;人民公社化运动则追求公有制的程度高规模大等。(3)失误的表现:大跃进:工业上:赶英超美,全民大炼钢;农业上:粮食产

4、量估计越来越高;人民公社化:建立人民公社,吃公共食堂。(4)失误的实质:“大跃进”:片面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违背 ;人民公社化:违背 的规律。(5)失误的危害:大跃进: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农轻重比例)严重失调;人民公社化: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粮食产量下降,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6)影响:19591961年出现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党内“左”倾错误严重地泛滥起来。是党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道路过程的一次严重失误。 【难点解析】1“一五”计划的特点(19531957年)(1)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借鉴苏联的建设经验;我国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薄弱;当时的国际环境需要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

5、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2)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同时并举。变革生产关系是指“三大改造”。(3)主要工业项目基本上分布在东北地区。主要原因:客观条件:东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工业矿产资源丰富,铁路交通发达;从历史上看:已形成重工业为主的工业基础;外部原因:这些项目主要由苏联援助建设,东北地区离苏联较近,比较方便。2党在探索过程中出现的失误的原因和教训失误原因:客观上:中国封建专制存在的时间长,致使民主法制观念淡薄,容易出现盲目服从;民主革命时期,党一直用阶级斗争学说指导革命,用群众运动的方法解决问题,难以很快改变观念;中国搞社会主义建设没有现成经验可供借鉴,出现错误难以避免;复杂的国际环境,

6、如中苏关系恶化,帝国主义反社会主义浪潮,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不利影响。主观上:违背实事求是的原则,急于求成,对国情的认识不够充分;党的民主集中制原则被破坏,个人崇拜严重;对“左”倾错误的危害认识不足。教训: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不能从主观愿望出发,脱离实际,急于求成。社会主义建设,必须遵循客观规律,根据生产力的实际水平调整生产关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防止阶级斗争扩大化。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易混点拨】1新中国“过渡时期”的社会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而不是社会主义社会。2. 19491956年我国农村经济形式的变化趋势是封建剥

7、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私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3在社会主义改造中,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其中的“和平过渡”由生产资料私有制到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过渡。4中共八大之所以是成功的探索,是因为正确分析了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能正确分析是由于立足于了中国的国情。5大炼钢运动属于大跃进运动的内容。6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只是导致1959年经济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同步精炼】1下表反映了1950年和1954年中国农村不同阶级人口及其占有土地的比例,导致这种比重变化的原因是(B)1950年1954年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人口比重土地占有比重贫农、中农85.545.292.19

8、1.4富农地主14.554.87.98.6A农业合作化运动 B土地改革已经完成C人民公社化运动 D“包产到户”的实施21958年5月,毛泽东发表讲话说:“我们是先生教出来的学生,应当高明些,后来者居上嘛!我看我们的共产主义,可能比苏联提前到来。”以下成为“后来者居上”直接表现的是A社会主义的改造运动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C开展“反右倾”斗争D在全国发动了“文化大革命”3在江苏省常熟白茆乡,时人传唱着一首山歌:“小农经济独木桥,合作社是康庄道,人民公社办起来,天堂哪有人间好!”此首山歌A最早传唱于上个世纪60年代 B富有地域特色 C表明集体化完全是农民自觉、自发的行为 D反映了农村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化4. “对发展经济来讲,中国的人民公社化运动和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都是不成功的”。其“不成功”的共同原因是A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 B忽视了市场的调节作用C超越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D遭遇了西方的经济封锁3用心 爱心 专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