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

上传人:marr****208 文档编号:192478172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9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语文 文言文分析综合复习教案 新人教版(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分析综合教案 二0一一年十二月教学目标:根据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语文高考说明对文言文分析综合的要求,要求学生在基本读懂原文的基础上,对文中的信息进行综合提炼,并能加以正确的判断和推理,分析概括出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增强学生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教学重点:通过综合运用文言文的阅读方法,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提炼信息的能力。教学难点:1分析综合能力。2基本的阅读和解题技巧。教学方法:讲练结合一、考题导引1、(2010年全国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王祎,字子充,义乌人。幼敏慧,及长,身长岳立,屹有伟度。睹元政衰敝,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危素、张起岩并荐,

2、不报。隐青岩山,著书,名日盛。太祖征江西,祎献颂。太祖喜曰:“江南有二儒,卿与宋濂耳。学问之博,卿不如濂。才思之雄,濂不如卿。”太祖创礼贤馆,召置馆中。累迁侍礼郎,掌起居注。同知南康府事,多惠政,赐金带宠之。太祖将即位,召还,议礼。洪武元年八月,上疏言:“祈天永命之要,在忠厚以存心,宽大以为政,法天道,顺人心。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既平,科敛当减。”太祖嘉纳之,然不能尽从也。明年修元史,命祎与濂为总裁。祎史事擅长,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书成,擢翰林待制,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奉诏预教大本堂,经明理达,善开导。召对殿廷,必赐坐,从容宴语。五年正月议招谕云南,命祎赍诏往。至则谕梁王,亟宜奉版图

3、归职方,不然天讨旦夕至。王不听,馆别室。他日,又谕曰:“朝廷以云南百万生灵,不欲歼于锋刃。若恃险远,抗明命,悔无及矣。”梁王骇服,即为改馆。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祎。王不得已出祎见之,脱脱欲屈祎,祎叱曰:“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余烬,敢与日月争明邪!且我与汝皆使也,岂为汝屈!”或劝脱脱曰:“王公素负重名,不可害。”脱脱攘臂曰:“今虽孔圣,义不得存。”祎顾王曰:“汝杀我,天兵继至,汝祸不旋踵矣。”遂遇害。(节选自明史?王祎传)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王祎有非凡胆识的一组是为书七八千言上时宰雷霆霜雪,可暂不可常浙西集平,科敛当减裁烦剔秽,力任笔削亟宜奉版图归职方天兵继至,

4、汝祸不旋踵矣A.B.C.D.1、答案:B解析:是一个比喻;是编修元史,文采好;劝说梁王归顺的话。考点定位:筛选文中的信息,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王祎兼有堂堂仪表和雄健才思。他自幼聪明而有才智,成人之后伟岸而有风度,明太祖将他与当时的名儒宋濂相提并论,还认为他在才思方面胜过宋濂。B.王祎凭借自己的才干和政绩受到朝廷礼遇。明太祖创建礼贤馆,将他招至馆中,后又升迁为侍礼郎;有时太祖虽不能完全听从他的建议,但也会褒奖他。C.王祎具备很高的史学家素养和教育才能。编撰元史时,他与宋濂同为总裁,书成后任国史院编修官;奉命讲授国史,能充分说明道理,善于开导学

5、生。D.王祎出使云南时采用了恩威并施的策略。他先是晓谕梁王,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2、【答案】D【解析】他先是晓谕梁王,迅速归顺,不然朝廷的征讨很快到来,又对梁王说朝廷怜惜云南百姓,不想动用武力;继之又警告梁王,若倚仗险远、抗拒朝廷,将后悔无及。【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2、【2009】三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每小题3分,翻译题9分,简单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送秦少章赴临安薄序(张耒)诗不云乎:“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夫物不受变,则材不成,人不涉难,则智不明.季秋之月,天地始

6、肃,寒气欲至.方是时,天地之间,凡植物出于春夏雨露之余,华泽充溢,支节美茂.及繁霜夜零,旦起而视之,如战败之军,卷旗弃鼓,裹创而驰,吏士无人色,岂特如是而已.于是天地闭塞而成冬,则摧败拉毁之者过半,为变亦酷矣,然自是弱者坚,虚者实,,津者燥,,皆歛藏其英华于腹心,而各效其成,深山之木,上挠靑云,下庇千人者,莫不病焉,况所谓蒹葭者乎?然匠石操斧以游于林,一举而尽之,以充栋梁、桷杙、轮舆、輹輹、巨细强弱,无不胜其任者,此之谓损之而益,败之而成,虐之而乐者是也。吾党有秦少章者,自予为太学官时,以其文章示予,愀然告我曰:“惟家贫,奉命诗不云乎大人而勉为科举之文也。”异时率其意为诗章古文,往往淸丽奇伟,

7、工于举业百倍。元佑六年及第,调临安主薄。举子中第可少乐矣,而秦子每见予辄不乐。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异时一身资养于父母,令则妇子仰食于我,欲不为吏,亦不可得。自令以往,如沐漆而求解矣。”“余解之曰:”子之前日,春夏之草木也。令日之病子者,蒹葭之霜也。凡人性惟安之求,夫安者天下之大患也。迁之为贵,重耳不十九年于外,则归不能霸,子胥不奔,则不能入郢,二子者,方其羁穷忧患之时,阴益其所短而进其所不能者,非如学于口耳者之浅浅也。自今吾子思前之所为,其可悔者众矣,其所知益加多矣。反

8、身而安之,则行于天下无可惮者矣,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者,不畏步者也。苟畏饥而恶步,则将有苟得之心,为害不既多乎!故陨霜不杀者,物之灾也;逸乐终身者,非人之福也。”(自张耒集,中华书局1990年版)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文先以诗经*蒹葭之句,引出物不受变材不成、人不涉难智不明的观点,再对草木虽遭受严霜缺损却敛英自成的现象加以描述,并抒发感慨。B文章叙述秦少章与作者交往,遵奉长辈之命勉为科举之文,科考中第及任职等情况后,再引述他不得已为官的苦闷之言,然后对秦少章加以开导。C文章所述秦少章中第后不快乐的原因之一,是他认为一旦为官,就将疲于应对官吏事务而无暇顾及自

9、已,如果稍一显露傲气,祸患就会随之到来。D本文为送人赴任的赠序,文章设喻用典,劝勉对方正确看待人事迁变,行文情理皆具而语言平实,体现了苏轼评张耒之文所称“汪洋淡泊”的特点。【解析】选C(C项的表述出自原文“予问其故,秦子曰:予世之介士也,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饮食起居,动静百为,不能勉以随人,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秦少章不快乐的原因是“性所不乐不能为,言所不合不能交”,那么,“令一为吏,皆失已而惟物之应,少自偃蹇,悔祸随至”只是不快乐的结果。)高考点睛:1、选材丰富,内容多样。以人物传记为主,部分省市也涉及抒情议论类文章。选材内容从以史传文为主的单一模式,

10、发展到了多种文体并存的“多元模式”(如正史人物传、诸子散文、赠序、书序、文言小说、笔记小品等等),这对考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无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复习备考中要有足够的重视。2、题型稳定,选择为主:湖南省09年的简答题的考查形式已在2010年取消。3、难易适中,巧设陷阱。4、相互交融,综合性强。三项要求常结合在一起考查。湖南省已开始侧重于“鉴赏评价”。三、考纲解读见教材P1242010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在文言文的分析综合这一知识点上有三个具体要求:“(1)筛选文中的信息,所谓“筛选”,是说文章里面包含的信息有主次之分,有类别之分,有情理之分等等,考生能根据测试的要求指向选出应选的那些。(2)归纳内容

11、要点,概括中心意思,所谓“归纳”,是说对文章的结构层次或内容要素能用简洁的语言浓缩表达,或者对给出的表达作出判断。“中心意思”是文章的灵魂,是读懂一篇文章的基本要求,对一篇文章的测试(命题和解答)总会受到它的影响和制约。“观点态度”是作者的思想情感在文章中的侧重和倾向。(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分析概括”是考生对此所作的认识选择,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要义。四、答题指导第一课时筛选文中的信息考试大纲中的“筛选文中的信息”,主要考查学生根据需要辨析筛选文中信息的能力,应着眼于材料与观点之间的联系。筛选并提取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的信息,可以促进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达到读懂读通材料的目的。这种对信

12、息的筛选和提取,最常见的是定向考查,即挑选若干文句分编为四组,要求找出全都说明某个问题的一组。1、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1)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2)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3)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聪明才智的信息;(4)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5)筛选文中论证某个论点的依据;(6)筛选揭示某种现象内在本质的信息等。2、信息筛选题的设题方式(1)对某一问题直接提问。如:以下各句话中,构成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2)对某一方面的综合信息进行筛选和辨识。如:以下句子分编为四组,能够表现某某怎么样的一组是。3、如何筛选信息要准确地“筛选”信息,在平时学习和应考解题中,应该注

13、意以下几点:(1)要看清题干,理解题干中概括性论断的含义。这一点,关系“筛选”的方向,是做题时首先要注意的。在文言文信息筛选题中,经常存在某些被选文句的陈述主体与题干不一致的情况,而这些文句大多数恰恰是应被排除的选项。因此,在筛选信息时一定要看所选文句的陈述主体是否与题干一致。(2)要注意回到原文。把相关句子摆回到上下文的语境中去解读,揣摩人物的动机、事件本身的来龙去脉。在阅读时要抓住关键词语,正确辨析主次内容,这样就能迅速排除次要枝节,筛选出必要的信息。每一段选文都有主要内容与次要枝节之分,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时,必须带着题目的要求去分辨、取舍。(3)要注意比较,排除不完全列举的干扰项。因为筛

14、选信息的题目中,出题者故意掺杂一些错误的信息,以增加迷惑度,所以,必须把几项互相比较,才能把握住最准确的方向。要仔细分析,一般的选项都有一定的难度,光看语句肯定不容易判断,所以,必须把选项放回到原文之中比较分析,才能判断其正误。上面说的是一般做题时要注意的事项。事实上,在历年的高考中,文言文阅读所选择的文段,又都已成定势,所选的一般都是传记文章,文中的主角,又一般都是民族英雄、清官、廉吏、良母、孝子等,所以,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其实就应该同时进行着初步的筛选。我们认为,应该一边阅读,一边理清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人物。既是传记文章,必有人物,所记谁人?哪一个朝代?还涉及多少人?二是官职。史

15、书中的人物,多是官员,所任何职?朝中官还是地方官?几度升黜?三是事件。传记文章,肯定是记载传中人物的若干事迹,或孝义,或勤学,或清廉,或爱民,或抗上等,边看边要弄清楚,文中写了什么事?写了多少件事?解答此类题的要领主要有如下几点:一、宏观考虑,整体把握。高考文言文多以传记文为主,间杂写景散文。若是传记文,就要弄清写了几个人,主记的是谁,他与其他人有何关系,所居何朝,所任何职,写了其人多少事,其人物事迹是有关孝义、勤学、清廉、爱民还是抗上等,都是在什么时期发生的;若是写景散文,就要弄清写了哪些景物,景物特征如何,是按何种顺序写的,寄寓了作者何种情感等。二、分析题干,界定概念。明确提干要求,有的要选表现人物的思想主张,有的要选突出人物的道德操守,有的要选揭示事件发生的原因等等,不一而足。如2010年重庆卷要求选择“分别表现查道对亲友孝义与对老百姓仁厚的一组”。解答此题,首先要界定“对亲友孝义”和“对老百姓仁厚”两个概念,然后认真分析各个选项的上下两句是否符合题干要求。三、微观研析,逐项突破。做题时,要对所给信息逐条辨析,对无把握的选项可先放下。一般情况下,在所给的六条信息里,总有一条是将彼人信息按在此人头上,只要认真阅读原文,此信息即可排除。然后对照剩余选项,对不同点做重点分析,答对此题,不是很难。课堂练习一:阅读下面古文,完成811题。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高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