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

上传人:刚** 文档编号:192420721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4.7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亳州市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亳州二中2020-2021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粘贴好条形码。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新冠肺炎疫情形势严峻,围绕生态问题,翻阅中外经典著作,以之观照现实,得出一个结论生态危机是人类面临的紧迫问题,关乎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建立和

2、完善,必须上升到国家乃至全球战略层面。“生态”一词是外来语,源于希腊文,意谓居所、栖息地。生态既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同时也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是可以达到的理性认识,先民便有此种睿智,值得今人借鉴。荀子谓:“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卿并非以为人可以任意摆布自然,而是主张人与天地配合,如果与天地争职分,就是犯糊涂。此乃切实可行之议。易传把天地人并称“三才”,天人协调是理想境界。淮南子讲:“禹决江疏河以为天下兴利,而不能使水西流;稷辟土垦草,以为百姓力农,然不能使禾冬生,岂其人事不至哉?其势不可也。”北

3、魏农学家贾思勰说:“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情返道,劳而无获。”这种人事不违天地规律、顺应自然使用人力的思想,乃关于天人关系、人地关系的远见。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法自然”无论作哪一解释,都包含天地人皆以自然为归依、为原本之义,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此为千古卓绝之论。人类必须顺从自然,而不可违逆自然。反对逆天而行,主张天人一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宗旨。如果把人创造的文化比喻为一株参天大树,是自然提供了大树赖以生长的阳光、雨露和土壤。对此当念兹在兹。然而,现在的时代往往背离此道。工业革命以来,“征服自然”成为主流意识,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

4、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当下迈入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物本主义的工具理性更趋发达,掌握了核裂变、人工智能、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的今人,似乎可以得心应手地“改造自然”,但“人类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如果背弃自然法则,违背生命伦理,包括生物工程在内的科技创造,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卡普拉在转折点中说:“我们第一次被迫面临着人类和地球上所有生命灭绝这样一场确确实实的威胁。”这种威胁,并非来自毒蛇猛兽、地震火山,也不是天然病菌,而可能是自以为超越自然、左右自然的愚妄之人的逆天而行。这是当下人类必须时刻自警的。我们的生路

5、是存在的,这便是遵从自然法则,在社会活动中限抑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理性的人类应当深怀敬畏,敬畏自然,敬畏生命,效法自然,善待自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视万物为友朋,引人类为同胞。此即张载正蒙所云:“和则可大,乐则可久,天地之性,久大而已矣。”诚哉斯言。(摘编自冯天瑜人类应当对自然深怀敬畏)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生态”从浅层次来说指涉人与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关系问题,从深层次来说则切入经济活动和社会结构。B. 从荀子的论述以及易传淮南子等典籍的记载来看,古人对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考比今人更深入。C. 人类发展不能背弃自然法则,违

6、背生命伦理,否则必招致自然铁腕的回敬,新冠肺炎的爆发就是很好的明证。D. 面对“生态问题”,人类的生路在于遵从自然法则,抑制物本倾向,复归人本精神和“道法自然”。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引用了大量古代典籍来论证说理,不仅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还让我们看到了作者渊博的学识和广阔的学术视野。B. 文章以“新冠肺炎”引出话题,然后通过古代生态观和现代生态观的对比展现了深刻的时代危机,并提出了解决之道。C. 文章通过易传淮南子相关记载,以及贾思勰、老子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自然是宇宙的最高范畴,是宇宙本身”这一观点。D. 文章结尾引张载正蒙作结,再一次强调人应敬畏自然、

7、与自然和谐相处,回扣文章主题,也隐含着对中华传统生态观的认同。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古代先民们收敛侵占自然物的欲望达到理性的认识,而现代文明这种收敛意识严重不足,难免会招致自然界的报复。B. 伴随着工业革命而来的“征服自然”的社会观念使得物本主义压过人本主义,更蔑视自然生机主义,“人类中心主义”病态扩张。C. 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往往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之中,危机四伏,中华传统文化或许会扮演西方文明发展困境的“救世主”角色。D. 相较于工业革命时期,后工业文明的信息化时代,日益发达的科技带给人类社会诸多便利,同时也带来前所未有的危机。(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

8、共3小题,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当消费券被套现和交易,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的政策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同时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成经济损失,更谈不上让利于民、扶危济贫。所以,对薅消费券“羊毛”的行为必须坚决打击、毫不手软。近期,多地采取消费券补贴方式促进消费回暖,但有记者调查发现,伴随抢券热潮,一些“羊毛党”利用监管、技术漏洞,将消费券套现、交易,获取利益。目前,这一现象已经引起监管部门警惕,多地正不断完善消费券的使用办法。郑州等地针对这类现象发布通告称,将追究消费券套现者的相关法律责任。据报道,在消费券发放时,“羊毛党”利用技术手段可以实现囤券:有人写程序、开外挂

9、抢券;有人通过虚拟IP地址或虚拟定位,绕开消费券领取的地域限制,在全国范围内组团抢券。这就为消费券套现和交易创造了条件。“技术黄牛”才是最该防范的,打击“技术黄牛”更需技术手段支撑。(摘编自何勇海让消费券背后的“羊毛党”付出代价)材料二:发放消费券活动的特点之一是聚集人气,推动大众消费,这既有利于用好聚集起来的人气培育品牌,同时打造和培育品牌本身也对拉动消费有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商务部推出的“双品购物节”就聚焦于推动消费者购买品牌产品,在拉动消费的同时也对参与活动的品牌起到了宣传推广作用。诚然,品牌打造是需要持续推进的工作,阶段性的促消费举措并不一定能立见成效,但如果在推进促消费政策和活动时,

10、能以品牌培育为导向,每一次促消费政策和举措都着重支持和推广一批品牌,累积的政策效果也会非常明显。近些年,广西商务厅大力推进“广西特产行销全国”“桂品出乡”等活动,在举办阶段性的促消费活动时注重培育地方品牌,推动形成了柳州螺蛳粉、百色芒果、梧州六堡茶等一批地区品牌产品,柳州螺蛳粉从名不见经传的地方小吃变成全国网红产品,还将销售市场拓展至美国。百色芒果也成为全国知名水果,田间收购价翻了几倍,带动一批果农增收致富。这些品牌的形成都带动了当地相关产业发展,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了持久的拉动性作用,可以说阶段性的政策举措形成了持久的政策效应。(摘编自何晓曦如何让促进消费举措更持久)材料三:当前消费市场主要矛

11、盾是人们消费倾向下降,导致供大于求,发放消费券更多是“抛砖引玉”,很难导致消费市场需求大增。疫情在全球肆虐,对全球经济的冲击存在着前所未有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在这种状况下,人们对未来经济预期也存在模糊性,所以除了必要的消费,人们往往更加注重增加流动性的储蓄。在这种行为调整的情况下,如果期望居民多消费,当然要提供更多的“甜头”。发放消费券,商品价格适度打折都是属于提供“甜头”的刺激消费措施。这些措施会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只是刚需的产品或服务提供这种“甜头”,其总体作用相对较弱。因为,它只是增加了消费者剩余,并不一定刺激消费总量提高。行为经济学认为,消费者有较强的“损失厌恶”,当损失发生后,

12、如果要使消费者仍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要么增加消费者,要么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行为经济学的研究发现,中国的消费者是全球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消费者。面对负面的冲击,中国的消费者首先会通过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来应对风险。如此一来,消费券给消费者的“甜头”大多数会节省下来,继续形成储蓄。消费券带来的5%的价格折扣,不至于使得消费者增加非刚需产品的消费数量。(摘编自杨思群消费券的作用要理性看待)4. 下列对“消费券”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发放消费券会刺激消费、增强市场经济活力,但会给地方财政、社会资金造成损失。B. 发放消费券只是阶段性的促消费举动,短时间内不一定能够获得立竿见

13、影的品牌效应。C. 商家可以利用消费券聚集人气、培育和扩大自己的品牌,以期获得持久的政策效应。D. 发放消费券并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消费市场供大于求、消费倾向下降的主要矛盾。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打击薅消费券“羊毛”的行为需要多措施并举,让消费券能真正用于聚集商业人气、增强市场信心、提振消费动力。B. 中国消费者有较强“损失厌恶”,面对风险只有给消费者更多的价格折扣,才能保持原有的消费水平。C. 地方可以在举办阶段性的促消费活动时注重培育地方品牌,从而带动当地相关产业发展。D. 消费券较低的折扣对促进百姓刚需的产品或服务的消费作用较弱,不一定能刺激消费总

14、量的提高。6.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如何优化消费券的使用。(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城市生活刘庆邦这个城市的自行车就是多,每个住宅区的角落都能看到自行车的残骸。田志文下班骑车回到他所住的楼下,见路牙子上存放自行车的架子里又放满了自行车。他想看看哪儿自行车放得比较稀,就加一个塞儿,把自己的自行车挤进去。他推着自行车,从架子这头瞅到那头,架子里的各色自行车把挽把,肩并肩,挨挨挤挤,似乎没有加塞儿的余地。不过他也瞅出了毛病。有一辆自行车没了车座,前轮后轮都没了气,车胎的胎皮瘪得贴着地面。换句话说,这样的自行车已断了气,不再是活车,成了死车。这让田志文心里

15、有些不平。既然车已经死了,还占着活车的位置干什么!他把自己自行车停好,看看前后左右无人,就把那辆死车从车架子里抽出来了。车架子对面放着大铁皮斗子垃圾车,垃圾车后面胡乱扔着好几辆破烂自行车。他一手提着车的后架,一手扶着车把,推着死车绕过垃圾车,把死车跟那几辆破烂自行车放在了一起。架子上有了空位置,他把自己的自行车顶上去。看着自己的车有了一席之地,他心里才稍稍平衡些。按田志文的估计,架子上自行车的数量是相对稳定的,他为自己创造了一个位置,这个位置就应该每天为他空着。不料他这晚下班来到楼下,架子上的自行车又放得满满当当。他观察了一圈,感到有些气恼,你道怎的?原来那辆被他剔出去的死车又回到了架子中间,

16、比原来的位置更好。田志文的犟脾气也上来了,他打定主意,要把这辆死车再次清理出去。他当时没有下手,他看见那个捡垃圾的老头儿在旁边坐着。他吃过晚饭,到封闭的阳台上往外看了看,见天已黑了,他才乘电梯下楼去了。外面不知何时下起了零星小雨,地皮已经湿了。成排的自行车车座上大都包裹了白色的塑料袋,看去如落了一层薄雪。他抓到那辆令人生厌的死车,轻轻地抽出来,尽量不发出声响。他心里有些跳,像是一种偷窃的感觉。死车推起来有些费劲,他头上背上都出了汗。一单元门口一侧的墙下也扔着一堆破烂自行车,当他把手中的死车跟那堆破烂自行车丢在一起时,他心头像是卸下了一个包袱。上班时,田志文一边看报纸大样,一边还在想.他把死车转移到别的地方,车的主人会不会找呢?下班后,他特意去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