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

上传人:庄** 文档编号:192420083 上传时间:2021-08-17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三)(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演讲稿-人性化管理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人性化管理与制度化管理哪个更能促进企业发展 业管理实际上就是对企业有限资源的合理安排和有效利用,以使其发挥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企业资源中,人力资源是企业最具活力和唯一具有创造力的核心资源。由于人的行为取决于个体意识、观念、性格、习俗等诸多因素,具有明显的个性化特征,所以在企业管理活动中,如果对人的行为活动不加以明确而又具体的规范和控制,对人与人的行为界线和相互关系不加以严格的限定,就无法保证企业行为的一致性和协调性;反之,过分严格规范和控制人的行为、限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必将制约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充分发挥,进而会限制企业人力资源潜力的充分利用和组织凝聚

2、力的进一步提高。因此,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上就产生了这样一个问题: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明确具体的规范化和制度化的非人性化管理,以实现企业组织行为的统一协调;在什么条件下采用激励和情感交换的人性化管理,以充分发挥人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组织群体的内在凝聚力。对于这个问题,企业至少要注意下面几个因素: 一是企业组织规模即员工的数量,员工越多则非人性化管理越有效。因为从群体规模角度上看,群体规模越大,群体内部的潜在关系就越多,而且随着群体人数呈几何级数递增,内生的不同“派别”的非正式小群体就越大和越多。一般认为,12人以上的群体成员之间很难保持密切的相互关系和统一协调的组织行为,这就需要既具体又明确的分工

3、和责任加以限定,这样才有可能维系协调的群体行为关系。所以,对于组织规模较大的企业和部门,采用严明、规范的非人性化制度管理就会比人性化的情感管理更有效。但是,对于组织规模较小的企业和部门而言,由于成员之间以及企业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的面对面直接接触和交往比较频繁,彼此比较熟悉和了解,而且相互间都需要通过这种群体活动来了解对方,以便于换取各自心理需求的满足,这样,就容易产生感情互动和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的统一行为。对此,某些非人性化的规范和制度就显得多余、冷酷无情,因而不利于群体成员对企业文化的认同。相反,注重人性化的激励和情感管理就会显得非常有效。 二是企业员工与企业组织交换目标的一致性,一致性越

4、强则人性化管理越有效。企业组织与员工的互动关系,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所有者与其雇员之间、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一种利益交换关系,然而,各交换群体和个人都有其自己的交换目标及其目标排序。一般而言,企业组织交换目标通常表现为实现资源利用的最大化,而企业员工的交换目标就显得比较复杂,主要包括:实现自身最大利益价值、体现或发挥自身才能、提高自身能力水平和实现心理的最大满足等。所以,两者的交换目标往往很难统一。一旦组织与员工之间的交换目标或目标排序出现了对立和偏差,不仅会导致企业员工盲目的自我调节,影响企业目标的实现,而且会引发交换的终止,以及企业人才等资源的流失。对此,采用非人性化的制度管理,一方面可以

5、协调和规范企业员工行为,另一方面可以避免企业的损失,维系正常的组织交换互动。相反,组织与员工的交换目标及其目标排序越一致,员工的自主行为与企业的要求就越吻合,这种非人性化的制度管理就更易挫伤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制约企业目标有效的实现。反之,人性化的激励和情感管理就越容易促成交换双方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企业组织成员之间、组织成员与组织之外的成员之间,交往所涉及内容越广,人性化管理越有效。企业的行为实际上体现的是企业成员之间,以及企业成员和企业之外的成员交往和互动的行为集合。由于各组织成员所处的角色、工作性质和内容不同,相应地在与组织内外成员交往过程中所涉及内容的多寡和复杂程度也不同,以及在交往

6、过程中要求的自主灵活性也不同。例如,企业的财务人员、生产工人等通常所涉及的交往活动内容相对简单、 明确,而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等所涉及的交往内容相对复杂、含糊。所以,对企业不同角色的成员,在与组织内外成员交往的行为管理方式上,应该根据成员交往所涉及内容的广度和确定性进行合理划分,明确分工与合作、规范与自主发挥的界线。对那些在交往过程中所涉及内容很广、很复杂和很不确定的行为主体成员来说,则只要把握企业与员工的上述纽带关系,就有益于发挥行为主体成员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所以,在管理体制上,应强化合作和自主发挥的人性化激励和情感管理体制。反之,对交往所涉及的内容简单明了的行为主体成员,则宜采用分工明确和规

7、范的非人性化管理体制。 四是企业组织成员的个性化发挥所产生效应与企业利益越趋一致,采用人性化管理越有效。企业的组织行为实际上是组织内部不同角色成员个性化行为活动的综合体现,企业为了保证组织行为的统 一、协调和有效,对组织内部各角色的行为活动内容都要有明确的限定和要求。然而,对于企业不同角色行为活动内容的限定和要求,在严明程度上应该视其角色成员的个性化发挥效应和企业要求的利益目标异同而定。对于社会经济组织中的个体成员来说,个性化发挥的效应主要体现为经济利益、组织角色地位和群体威望等,相应地反映在企业不同角色活动中产生的效应也是不同的。如在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销售上,个性化发挥效应和企业利益往往比较

8、容易实现同步,所以对这种类型的角色行为活动就不应有过于严明的限定和要求,而应通过激励引导和感情交流的人性化管理来加以引导,以激发角色主体个性化的充分发挥,实现个体和组织双赢的效果。而在供应和财务上,由于个性化发挥的效应往往容易产生比较隐蔽而又巨额的个人利益和企业损失,所以,对于这种类型角色的行为活动,就需要通过具有明确行为规范和要求的非人性化管理,限制和制约个性化的发挥,强化组织的规范行为,从而有效地避免组织损失。 五是从企业组织行为的要求所涉及行为主体的广泛性上看,如果要求的行为主体面越广,非人性化制度管理就越有效。从企业组织行为所涉及的行为主体广泛性上划分,企业组织行为可分为:企业全体成员

9、共同行为、企业内各部门行为和企业内成员个体行为。对于全体成员共同行为,为保证行为的一致性,需要建立严明的非人性化的组织行为规范和制度;对于部门行为,为了保证各部门行为之间的协调和有序,则不仅要明确各部门分工和职责范围,而且需要建立具有人性化特征的合作激励机制;对于企业内成员个体行为,为保证成员之间行为的有效和协调,既要有明确的岗位分工和岗位责任,还要有激励和感情交换机制,至于是偏重于人性化还是非人性化管理,应视其岗位而异。 总之,在企业管理体制上,首先要根据企业规模、行为角色的目标和内容、涉及的成员的广泛性等因素,界定非人性化和人性化的管理界线;其次,制定非人性化管理的规章制度、行为规范和规程

10、,应严格体现非人性化管理的“照章办事”、“一视同仁”等特点;最后,明确人性化管理的激励和情感交流体制,充分发挥人性化管理的情感交换特点,树立员工“视厂如家”、“厂兴我荣”的主人翁精神。 制度化管理与人性化管理 来源:(日期:2021-01-0710:53) - 管理的有效性依赖于对人和制度控制的合理性上。人建立制度并督促制度的执行,制度 约束人的日常工作行为规范,教导人遵章行动。制度执行的全面、细致与否,管理人员、操作人员是否能始终如 一、长期坚持制度的严格执行,制度约定条款的严肃性、合理性成为以人为本、制度化管理的几个必须解决的问题。制度化管理要求和生产有关的每个环节都应有详细的说明,应能做

11、到真正的量化,不搞模棱两可,做表面文章。比如说,车间的某一岗位需要的人数,我们一般都只是凭经验来得出结论,但结论是否合理,是否能充分发挥员工的聪明才智,并未得到验证。梗打包为什么要9个人。叶烤为什么要3个辅助工。我们并不能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证据。但泰勒可以,他用一个秒表计算一个操作人员扣除吃饭、休息后的实际劳动时间,核算其个别劳动生产率,以此来定员定岗。 制度约定的条款还要细分,细化到每一个工种的操作规程。如铺叶工每次铺叶的烟把数、一天的累计个别铺叶量;叶打包捆扎工复压、贴标、出箱的次序及时间等都应做详尽说明及规定。这样做并不会限制员工才能的发挥,所有的工作都是从规范开始,有规范才有突破,有标

12、准才有创新。如果我们的操作规则没有细化到每一个操作动作,我们对人员的培训就只能是口头上凭经验讲解、实际工作上的现场操作指导,延长了培训的时间。海尔公司将农民培训成为熟练的生产技术工人用不了一个月时间,靠的就是详尽的规定。另外,我们不可能要求每一个员工都能有全局观念,特别是基层的员工,对公司上层建筑的管理意向很大一部分都是通过道听途说获取,难免会有理解错误甚至于歪曲事实的情况,我们可以通过制定详细的操作手册来告诉他们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允许的,这样有利于我们员工对公司政策的理解,减少制度施行的障碍。 制度化管理是工作中的一种有效手段,制度的制定、实施、评价都是由公司管理人员来控制的,因此,管

13、理人员的管理素养、人格魅力、职工对管理人员的信任程度,影响管理制度是否被严格实施,员工是否遵章办事。日本对洗盘子的次数规定为7次,中国人投机取巧只洗了5次,结果被辞退的故事至少说明了三方面内容: 为什么规定要洗7次。如何发现只洗5次。发现只洗5次后怎么办。制度规定的严谨、制度控制的严格、制度处罚的同一性都是掌握在管理人员手上。人制定制度、贯彻制度、考核制度,作为制定者、考核者是优势群体,贯彻人、被考核人是弱势群体,要协调好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容易,因此被考核人通常对考核人有抵触情绪。这不能仅仅依靠吃吃喝喝的表面沟通来解决。承认差异是第一步,但所有问题不能先推卸责任,认为被考核人的素质是造成矛盾的

14、根源;重要的是要找出问题的弊端所在,提供案例,防止再犯。归根结底,就是人性化管理,以人为本的管理。 人性化管理的基础是制度的完善,它不能脱离制度而独立存在。人性化管理的出发点是尊重人、理解人。尊重人的基础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的真正平等。如果收入既定,在一个较为轻松的环境下工作与在一个精神压力较大的环境下工作对员工的潜能发挥有明显差异。人性化管理的重点是了解员工真正需要什么、想些什么,这种沟通靠领导走访、公务聚餐是得不到结论的,要知道员工真正的需求,只有靠企业文化,靠管理者素养。企业文化不能在短期内形成,管理者素养是企业文化建立、发展的基石,因此,要管人,先管自己是人性化管理的前提。 如何管好自己

15、。大凡每个人都有自我保护意识,管好自己的第一步就是要撕开管理者自我保护的面纱。出现问题,先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不推卸责任,不瞒天过海。这需要勇气与毅力,需要领导层的支持与鼓励。惟有将自己摆在与被考核人地位一致的情况下,才能真正体会被考核人的思想状况,才能真正理解被考核人,才能获得员工的真正信任,才能实现真正的沟通,才能将我们需要建立的企业文化思想灌输给他们,潜移默化的影响他们,建立真 正的集体荣誉感。管理者的思想较普通员工更为复杂,考虑的事情更为全面,并不是说管理者的水平就有多高,而是因为管理者能接触到企业上层建筑的管理思路,以此来调整自己的工作行为。基层员工获取信息来源的有限性是造成管理者与普

16、通员工差距的一个方面。管理者之所以成为管理者,是因为他们曾经在某些方面的表现较为突出,能被企业的上层建筑认同。但这也是短暂的平衡,企业的发展需要变革,如果管理者不能随企业的发展而不断充实自己,动态平衡也必然被打破,必将被新的管理者淘汰。从人的心理角度分析,在弱势状况下,为改善自身处境,人的思维最为活跃,一旦达到一定层次,人的思维往往会停滞,认为许多事情是理所当然的。实际上,没有什么东西是不可能的,海尔公司采取轮岗时,反对意见很多,集中表现在财务的轮岗问题,但张瑞敏坚持过来了,专业性强的岗位并不因轮岗而导致工作的失误,理所当然的挡箭牌在变革的趋势下丧失了锋芒。 实际上,我们屡禁不改的矛盾如三班交接问题、机电矛盾的产生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各位班长害怕受到不公平待遇。这一方面体现了我们制度的匮乏性,另一方面也说明了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总结/报告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